智能车竞赛提升农林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探析

2023-10-13 07:38赵丽清王东伟白皓然何晓宁
农业工程 2023年6期
关键词:竞赛智能学生

赵丽清, 王东伟, 白皓然, 何晓宁

(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0 引言

农林院校学生的就业长久以来备受限制,其就业单位往往局限于农林科技公司、低端制造业或对口政府部门[1-2]。除就业面窄外,就业质量不高也是农林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一大难题。为破除就业难题,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型人才培养,对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以下简称智能车竞赛)的学生进行就业调查,分析智能车竞赛对学生就业的实际影响和就业心理,规划智能车竞赛培养技术人才的发展方向。

智能车竞赛是以智能汽车为研究对象的创意性科技竞赛,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种具有探索性工程实践活动,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科技竞赛之一,机电工程学院于2012 年创建智能车团队代表青岛农业大学参加智能车竞赛[3]。智能车团队秉持“以赛促学,以学促用,助力学科发展”的理念,累计获得国家一等奖2 项,国家二等奖3 项,省级一等奖12 项,省级二等奖25 项,省级三等奖30 余项。

为研究智能车竞赛对学生就业的影响,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已毕业且参加过智能车竞赛的学生就业情况展开调查,分析了智能车竞赛所解决的教育问题,并对智能车竞赛未来发展做出规划。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学生对象为学院参加过智能车团队的毕业生。以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填空题的形式组成问卷,包括4 个部分。①毕业生身份信息:学生姓名、性别、专业、毕业年份、户籍所在地。②毕业生对智能车竞赛相关看法:毕业后对智能车竞赛关注度,相比较自己高中同学对于职业或科研的满足感,相比较自己本科同学对于职业或科研的满足感,对于智能车竞赛发展前景的看法。③已就业学生工作情况:工作所在地、工作单位、入职以来任职情况及变动、从业时间、收入情况、选择就业单位的原因、从事工作与本科专业相关性、薪酬满意度。④升学深造学生学习情况:就读学校、所学专业与本科专业及智能车竞赛相关性、智能车竞赛对于研究生工作的好处、相比较自己同实验室同学对于职业或科研的满足感、对于将来薪资期望。使用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对毕业生在毕业后的学习情况、就业情况、薪资待遇和就业信心等进行调查。自智能车团队成立以来累计培养学生100 余名,从中随机抽取25 人通过问卷星发放调查问卷,要求学生通过手机或电脑进行作答,收回有效问卷23 份。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就业率

以应届生身份就业的就业率可达100%,即毕业当年全部入职。其中有90.48%的毕业生认为智能车竞赛为其找工作提供了比较大的便利,并且在智能车竞赛能否舒缓就业压力这一问题上,有52.38%的学生认为智能车竞赛能够极大舒缓就业压力,28.57%的学生认为较好地舒缓就业压力,19.05%的学生认为能够舒缓就业压力。

2.2 就业类型

95.24%的学生认为智能车竞赛对于自己目前所从事的职业起到了积极作用,90.48%的学生认为智能车竞赛对其薪资的提升有所帮助,这足以证明智能车竞赛对其职业生涯起到了积极作用,学生可利用在智能车竞赛中所学知识来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在已就业的学生中其主要职业为嵌入式开发工程师,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43.48%。

2.3 就业薪资水平

绝大部分学生在就业薪资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其中薪资水平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薪资水平调查结果Fig.1 Salary level survey results

73.91%的学生来自于农村,而其就业地区集中在青岛市及其周边,在来自农村的学生中有82.35%的学生选择留在了青岛市,而且其月薪资均在7 000 元以上,最高者可达23 000 元。这足以证明参加智能车竞赛对其自身能力和在城市的生存能力有明显提高。

学生对于自己薪酬的满意程度也比较高,相关结果如图2 所示。

图2 薪酬满意度调查结果Fig.2 Results of salary satisfaction surveys

3 智能车竞赛解决的主要问题

3.1 解决评价体系模糊问题

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学生日常所接触的多为理论教学,实践环节所占课程比例小、考核难度较小,缺乏设计性试验,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存在培养不足问题[4]。智能车竞赛不但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其评价体系与毕业设计相比较更为客观。毕业论文一般通过文字来说明,其成果不直观、不透明,对于其成果的评价好坏往往全凭答辩人的叙述和写作能力;而智能车竞赛通过实物的方式体现,性能优劣一目了然。另外,其考评方式也并非考试类竞赛,而是研究型竞赛,旨在考查参赛学生对于智能车的了解和应用水平。此类方法同样可以应用到毕业设计的评价中,尤其是针对工程类学科,一切从实际应用出发,一切以实物为准,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校总体创新水平的提升。

3.2 改善重科研轻教育现状

近些年来本科生培养质量日益下滑,高校培养出来的不少本科生往往达不到企业、市场的要求,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各大高校将师资力量集中投入到科研中,而忽略了学生尤其是本科生的教育,使得“混日子”“混毕业证”等各种不良现象层出不穷,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可想而知。智能车竞赛主要参与人群为本科生,要求其首先必须有过硬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也能促使其最大限度地吸收课堂上的知识,激发自学能力,从而从学生自身层面解决了“轻教育”的问题。智能车各项性能的提升离不开研究,由本科生自主进行钻研,培养其科研能力,这是普通本科生所不具备的素质,也能够使科研任务下沉到本科生中,不仅重视了教育的必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本科生乃至学生整体的科研能力。

3.3 培养高端技能人才

农业院校不仅是培养农业人才的重要平台,更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激发农业院校的教学活力,鼓励支持科研产出,为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让社会认识到农林类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能在农业方面大展身手,而是在社会上的方方面面都能够找准自己的定位,凭借自己过硬的技术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5]。学生能够拿到省级和国家级奖项,这离不开学生自身强大的学习能力和优秀的专业素养,更离不开智能车队对其全方位的培训和指导,两者相结合才能够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具备创新精神和科研潜力的高端技能人才。为社会更多地培养出这类掌握高新技术和扎实学习能力的人才,不仅高标准、严要求的满足了农林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更满足了社会对于高水平人才的需求。

3.4 提振学生信心

通过参加智能车竞赛让学生们有了与其他学校同台竞技的勇气,在这里不论出身、一切成败全凭实力,这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励他们更加刻苦的磨练技术。这也有效地破解了农业院校这一标签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学生都能够以此建立信心,在各行各业中大放异彩。

4 智能车竞赛未来发展策略

4.1 加强技术人才培养

智能车竞赛专业性强,因此需要参赛者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调试技能。但绝大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从未了解过单片机,仅有少部分学生凭借个人兴趣爱好接触过单片机,但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升入大学后,对于智能车方面充满好奇的同时也充满了畏难心理。因此,对于初次接触单片机的学生来说,首先要破除其畏难心理。在训练的开端不可急于求成,上来就大讲特讲智能车原理,这样只会加剧学生畏难心理,甚至对智能车彻底失去兴趣。而是应该从点亮一个LED 灯等能够轻易实现的操作开始讲授,让学生充满成就感,感觉到单片机并非高深莫测,不仅能够破除学生的畏难心理,还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生加入智能车团队3 个月后一般可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在教授理论的同时更要注意锻炼其操作能力,最好的方法是以赛促练。利用课余时间在当年的11 月末即对大一新生学生进行C 语言、单片机原理和电子线路绘图等课程的第2 课堂学习。12 月开始智能车基本电路模块的设计。寒假完成智能车机械、电路、程序架构的基本搭建,大一下学期开始智能车电路、程序和算法的优化、熟化,4 月末举办校赛并完成省赛选拔,暑假参加智能车省赛。在每年的比赛空档期,除了组织日常理论集训外,还可定期举办团队内小组竞赛,建立学校、学院各级竞赛奖励机制,充分利用竞赛巩固个人技能。每组由不同年级学生组成,不同小组之间进行切磋,互相督促,互相进步,在练中学,在学中练,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而能用。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才能,帮助学生拿到求职的底牌。

4.2 积极进行就业创业教育

积极进行日常创业就业教育,要深刻认识就业创业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决定的,在日常培训中灌输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念,让学生能够提前意识到创业或就业不是简单的参加招聘会、一时冲动就能决定的事情。学生在毕业时往往面临着升学还是就业的选择,这时候就有人随大流,看他人怎样做自己也跟着做,最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这些学生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缺乏对自己的根本了解,使自己的能力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因此要让学生有长远的眼光,提前思考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职业规划,充分审视自我,挖掘自身亮点,在毕业来临之时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出路。在日常培训中可穿插介绍最新人才市场需求,积极介绍就业创业优惠政策,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了解最新就业创业动向,拓展就业思路;还可邀请已毕业的车队成员对现车队成员进行宣传,分享其就业或创业经验,为即将面临毕业的车队成员解疑答惑,思考如何发挥自己技能优势,帮助毕业生提升专业信心,形成以老带新的良性循环。

4.3 加快竞赛平台建设

建设竞赛平台首先要有资金的支持。单片机作为智能车的核心器件,如果学生自己承担其费用会给学生造成较大的负担。铺设赛道、制造样机及购买基本的测试仪器也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若只靠学生兴趣很难维系智能车团队的长久发展,这也就意味着车队的健康发展首先需要获取学院及学校的支持。目前,智能车团队每年能够获得来自学校创新创业项目的资金支持,用于团队购买器材元件和日常运行。尽管获得了学校和学院的支持,但人均资源少仍是眼下面临的主要问题,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了限制。而想要破解这个难题,则需要获取更多的资金支持。智能车团队可与相关科技公司开展合作,依托自身技术优势,最大化利用公司所提供的资源,以形成互相促进、互利共生的良好局面;积极申请各项创业创新基金,鼓励发明创造,积极促进成果转化,打造科技创新平台[6-8]。

针对场地问题,则可依托学校学院自身优势资源,对团队运营进行系统化管理,固定团队活动场地,为团队活动提供基本条件;积极邀请其他学校智能车团队进行友好交流,介绍各自的竞赛经验和对智能车的认识,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4 加强思政理论建设

在各类课程发挥思政功能建设初期,困难很明显。结合点生硬、素材对学生缺少吸引力、讲授方式不当等任何一方面的问题,都会使思政教育显得刻意、说教味浓,导致学生无感,甚至排斥、反感[9]。若要发挥好思政教育功能,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不仅要起到引领作用,更要发挥主导作用,从自身出发,积极发掘培训内容与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充分挖掘切入话题,通过智能车搭建起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以智能车来探析科技创新的本质,从而以科技创新为切入点,激励学生投入到科技报国的潮流中去,在日常的交流对话中逐渐渗透,将爱国主义思想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坚决避免生搬硬套,为教育而教育的情况出现;积极组织学习智能车竞赛章程,结合相关章程与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讨论。此外,要从学生层面了解其对于国家和社会的看法,对其偏离正确思想的苗头要坚决遏制,引导学生理解现实世界,从而树立关心国家、关爱社会、服务人民的情怀,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善作善成,把个人追求融入现代化建设伟大事业,把人生理想融入民族复兴伟大梦想[10-11]。

5 结束语

在科教兴国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背景下,针对农林类院校学生的教育可谓重中之重,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农林类院校学生就业需要社会、学校、学生共同努力:社会应改变宣传思路,消除企业和家长对农林院校的歧视,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高校要加大经费投入,提高教学质量,适当拓展教学广度,让学生学到真正的本领,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学生要认真学习,扎实掌握各类知识。智能车竞赛作为一项充满创新性和挑战性的竞赛项目,通过对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教育和竞赛平台建设可有效提升智能车竞赛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开阔了其眼界,拓宽就业思路,提高了其就业能力,为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捷径”。

猜你喜欢
竞赛智能学生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智能前沿
赶不走的学生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