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编辑加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地图”及预防措施

2023-10-13 07:28纪银晓
出版与印刷 2023年4期
关键词:南海诸岛科技期刊

纪银晓

一、引言

科技期刊,尤其是以测绘地理信息类期刊为代表的科技期刊,其论文常使用专题地图作为插图,用于直观、形象地表达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等信息。地图具有文字和表格无法替代的作用,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作者未必精通地图专业知识,难免存在版图意识薄弱、不熟悉中国地图绘制标准等情况,从而导致来稿中的地图插图时常存在“问题地图”。

地图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直观反映了国家的领土领海范围,体现了国家的政治主张,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1]204,[2]地图无小事,“中国,一点都不能少”。科技期刊的编辑在处理含有敏感信息的地图插图时,不能总是采取建议作者采用文字陈述并删除插图的回避态度,而是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地图插图的正确性和合法性。

《地图审核管理规定》明确提出,出版地图或附着地图图形的产品的申请人,应当向有审核权的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提出地图审核申请。地图送审需提交申请表、纸质样图以及出版单位的各类资质证书等,并经网上申报、预审、送审、受理、审图等流程。鉴于地图送审流程的复杂性,期刊出版单位在将地图提交送审前,应先对论文中的地图插图进行审核与处理,保证地图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以确保送审顺利通过。因此,对于论文作者与科技期刊编辑而言,深入学习、熟练掌握有关地图的法律法规,并提高地图制图或识图素养,尤为重要。[3]

已有不少学者针对出版物如何规范使用地图进行了研究。如李展[1]204-205阐述了“问题地图”的识别方法;李小玲等[4]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对常见的“问题地图”进行了规范图解;王溪[5]对涉海出版物中的“问题地图”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邓国臣等[6]、罗玲[7]针对如何避免“问题地图”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上研究多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归纳总结出版物中常见的“问题地图”,二是从规范审图流程及机制的角度分析如何避免出版物中出现“问题地图”。然而,基于编辑角度总结编辑加工中遇到的“问题地图”的研究较少,关于地图送审之前编辑应如何避免出现“问题地图”的研究更少,此类基于杜绝地图退审视角的研究亟待补充。

本文在全面了解地图审核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基于笔者多年地图编辑经验,选择主流测绘地理信息类科技期刊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地图”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并从强化政治导向意识、重视作者源头、建立地图“三审”制度和开发混合智能的审图模式等四方面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期为科技期刊编辑的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杜绝科技期刊中的“问题地图”。

二、常见的“问题地图”类别

选择《测绘学报》《测绘通报》《测绘学报(英文版)》等主流测绘地理信息类科技期刊,对2017 年1 月至2023 年5 月在编辑加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地图”进行整理分析,统计了126 幅“问题地图”,将其分为版图完整性问题、界线规范性问题、名称注记正确性问题和其他问题四种类型。(见表1)

表1 常见的“问题地图”分类

1.版图完整性问题

(1)中国地图绘制不全或存在随意压盖

《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自然资规〔2023〕2 号)于2023 年2 月实施,其中明确规定,绘制中国地图(含示意性中国地图)应完整表示中国领土,不得随意压盖中国地图图形范围。中国地图分横版和竖版两种呈现形式。横版地图较为常见,是将南海诸岛以附图的形式表示;竖版地图是将中国全图作为一个整体表示。中国全图的图幅范围为:东边绘出黑龙江省与乌苏里江相交汇处,西边绘出喷赤河南北流向的河段,北边绘出黑龙江省最北江段,南边绘出曾母暗沙以南。值得注意的是,横版中国地图中南海诸岛以附图的形式表示,此时南边应当绘出海南岛的最南端。

(2)特殊省区图幅范围不完整

地图插图中版图完整性问题常出现的特殊省区包括台湾省、广东省、海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需要注意以下四点:①台湾省的图幅范围必须绘出钓鱼岛和赤尾屿,且要求显示清晰。②广东省的图幅范围必须包括东沙群岛,但不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如果广东省的专题地图中有图例,则图例一定不能盖住东沙群岛。东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最北端的一组群岛,由东沙岛、东沙礁(环礁)、南卫滩和北卫滩(暗礁)等组成。③海南省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礁及其海域,因此南海诸岛隶属于海南省,海南省的图幅范围必须包括南海诸岛。南海诸岛既可以包括在正图内,也可以作为附图出现(此时附图名称为“海南省全图”)。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图幅和绘有该自治区西部的地区图,须绘出喷赤河南北流向河段。另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图涉及一些国界线,需引起高度重视。

(3)重要岛屿漏绘

“问题地图”中较常出现钓鱼岛、赤尾屿、南海诸岛等重要岛屿的漏绘。钓鱼岛、赤尾屿不仅必须出现在台湾省的地图图幅上,也一定要出现在中国全图上,但以“台湾岛”命名的地图除外。南海诸岛包括四个群岛和零星岛礁,四个群岛分别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即共包括200多个岛屿、沙洲、暗礁、暗沙、暗滩等。南海诸岛作为附图出现时,附图北面的部分台湾岛不能缺失;在专题地图中,附图专题要素的表达须与主图相一致;主图如果有经纬网,附图须有独立的经纬网。如果地图插图展示南海诸岛局部地图,而中国大陆未在地图中出现,则须在南海诸岛各群岛与曾母暗沙、黄岩岛等的名称注记下面括注“中国”字样。

2.界线规范性问题

(1)国界线错绘

国界线具有相对稳定性、限定性和不可侵犯性。中国是世界上陆上邻国最多、边界线最长、边界情况最复杂的国家之一。中国陆上邻国共有14 个,除与印度边界问题还未解决,与不丹边界问题即将协商解决外,已与其他12 个陆上邻国签订了边界条约或协定(截至2023 年7 月)。科技期刊论文的地图插图中,国界线绘制主要有两处易出差错,即藏南地区(中国与印度边界的东段)与阿克赛钦地区(中国与印度边界的西段)。

中国与印度边界的东段容易错沿所谓的“麦克马洪线”绘制。“麦克马洪线”属于非法界线,中国历届政府均不承认该线。中国与印度边界的西段容易错沿阿克赛钦地区绘制。阿克赛钦的归属问题毋庸置疑,英印政府的势力也从未进入过该地区。因此,地图插图中须注意此两处国界线的正确绘制。

此外,目前世界地图中共有8 处国界线绘制为未定国界,国界线画法须以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世界各国国界线画法参考样图为准。由于测绘地理信息类科技期刊的地图插图中世界地图较少,本文不展开讨论。

(2)省界线错绘

省界线主要有三处容易错绘:①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省界要采用最新的两省省界地图资料,即按照2001 年国务院对两省行政区界线协议书的批复绘制;②广东省和海南省的省界要避免漏绘海上界线。由于1988 年海南省从广东省的行政管辖中剥离,以琼州海峡为界,因此涉及广东省和海南省的地图中,容易漏绘两省在琼州海峡处的省界线;③四川省与重庆市的省级界线要避免漏绘。

此外,省界线错绘还包括级别的错绘,一般是指不同行政单位的界线采用了相同级别的符号。该类问题较容易察觉,主要分为两种情况:①中国大陆地区,省级行政单位与县级行政单位界线符号须区分表示;②台湾省的界线符号在地图上须与省级行政单位界线符号一致。

(3)九段线、三段线、十段线混淆问题

规范绘制南海诸岛地图时,一项重要内容即是归属范围线的绘制。此处需要明确九段线、三段线、十段线的名称内涵。九段线即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线,是中国南海海域边界的一种画法,又称U 形线。三段线是指,当南海诸岛以附图的形式出现时,中国地图主图中的两段南海诸岛归属范围线加上中国与日本的海上归属范围线。十段线是指,南海诸岛的九段线加上台湾岛东北面东海的中国与日本的海上归属范围线。

3.名称注记正确性问题

地图上的名称和注记是正确展示地图地理信息的重要内容。政区设色是地图中常见的表现形式。此类错误,容易出现在有岛屿、飞地的地图中。

(1)字体、字号和字色不正确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在地图上的地名注记须按省级行政区划的地名注记表示,不能为国家级字体、字号、字色。同理,台湾省的新北市、桃园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等按照地级行政中心表示。

(2)底色不正确

地图插图中,中国地图全图中台湾岛的底色须与中国大陆保持一致。分省设色政区图中,钓鱼岛、赤尾屿的底色须与台湾省保持一致,东沙群岛的底色须与广东省保持一致。此外,隶属于某一行政区管理但不与该区毗邻的飞地,也要注意其设色与其归属区保持一致,如河北省廊坊市所辖的一块飞地。

(3)注记符号不正确

在中国行政区划地图中,首都北京可用专门的首都符号表示,而其他省级行政中心应与首都符号相区分,如台北市、香港特别行政区等,一定不能用首都符号表示。

(4)注记名称不规范

注记名称不规范包括六种常见的情况,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对于标注了国名(含邻国国名)的地图,当南海诸岛与大陆同时表示时,中国国名注在大陆上;当地图中未出现中国大陆而含有南海诸岛局部时,南海诸岛各群岛和曾母暗沙、黄岩岛等名称下面须括注“中国”字样。②海南省既包括海南岛陆地部分,又包括海上的部分岛屿,所以海南省地图中“海南省”三个字要跨越海陆标注。③“黑龙江”“鸭绿江”等名称须标注在中国版图区域。④长白山天池为中国与朝鲜的界湖,湖名“长白山天池(白头山天池)”应注在我国界内,不能简称为“天池”。⑤台湾省的城市地图中,“孙中山纪念馆”不得表示为“国父纪念馆”,“台北故宫博物院”不得表示为“故宫博物院”。⑥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名称应以国家公布为准,不能出现“尖阁群岛”“尖阁列岛”等极其严重的错误。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专题地图中,台湾省应与大陆一样表示相应的专题内容,如果资料不具备,应在地图上注明“台湾省资料暂缺”的字样。同理,如果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资料不具备,应注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资料暂缺”的字样。

4.其他问题

(1)存在泄密风险

地图涉密问题以《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第二十条中的规定为准,表现地为我国境内的地图不得表示下列内容:军队指挥机关、指挥工程、作战工程,军用机场、港口、码头,营区、训练场、试验场,军用洞库、仓库,军用信息基础设施,军用侦查、导航、观测台站,军用测量、导航、助航标注。军用公路、铁路、专用线,军用输电线路,军用输油、输水管道,边防、海防管控设施等直接用于军事目的的各种军事设施;涉及国家经济命脉,对人民生产、生活有重大影响的民用设施,如大型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石油和燃气设施、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库、气象台站、降雨雷达站和水文观测站(网)、地震台网、电视发射塔、电视转播台、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及设施。笔者在编辑加工过程中,曾遇到过研究区插图中注记有“市自来水蓄水库”,该注记需作删除处理。

涉密问题还体现在经纬网和经纬度方面。按照规范,经纬度标注不能只有数字没有单位,也不能缺失东西经(E、W)、南北纬(S、N)的指示。刻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纬度可以只标出一侧,但刻度则是上下左右均需标出。如果地图中只有刻度没有经纬网,则经纬度在上下左右四边都要标出。值得注意的是,若是中国区域的地图,由于保密要求,数字的小数点之后只保留1 位,或只能精确到分,不能精确到秒。另外,对于比例尺≥1∶25 万的各类公开地图,均不能绘出经纬网线和直角坐标。

此外,平面、高程、等高线的精度问题同样属于涉密问题。测绘地理信息类科技期刊的专题地图中,地图平面精度应不优于10 米(不含),高程精度应不优于15 米(不含),等高线的等高距应不小于20 米(不含)。

(2)地图变形

地图不可随意变形,否则比例尺就失去了意义。如果遇到中国地图轮廓变形太严重的情况,建议直接作删除处理。实在无法删除的话,可采用两种处理方法:①在图名下注明“本图仅展现学术研究方法,不作版图形状展示”;②将研究区域改为省域,以省图作为专题插图,而不是中国全图。

三、“问题地图”的预防措施

为更好地杜绝科技期刊送审地图中存在“问题地图”,《测绘学报》《测绘通报》《测绘学报(英文版)》编辑部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不断优化,形成了一系列强有力的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强化政治导向意识

地图作为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体现了国家在主权方面的意志和在国际社会中的政治、外交立场,事关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等。科技期刊编辑作为期刊出版各环节的主要参与者,应将政治问题把控放在重中之重。科技期刊主办单位的属性一般为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编辑部多为独立的党支部。因此,可以利用党支部“三会一课”(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及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与地图知识、地图文化相关的学习活动。

2022 年10 月,笔者所在党支部组织了参观中国地图文化馆的主题党日活动。中国地图文化馆是面向社会各界普及地图知识和宣传地图文化的科普教育基地。本次活动为编辑部全体党员普及了地图知识,宣传了国家版图,是一次生动难忘的主题党日活动。2023 年4 月,笔者所在党支部与《测绘科学》杂志所在党支部开展了联谊活动,分享了出版单位地图送审经验,交流了关于“问题地图”的编辑加工心得,双方党支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了编辑人员在处理论文中“问题地图”时的经验和方法。

2.重视源头把关

作者是科技期刊地图插图的制作者,要对国家版图具备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有些作者注重科技论文的理论前沿性和技术创新性,却随意从一些设计网站的素材库下载不明地图作为插图或底图,这是缺乏地图知识、对“问题地图”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了解不足的结果。作者源头把关不到位,将直接导致科技期刊论文中出现“问题地图”。

科技期刊编辑部可在其投稿系统发布“关于文章插图使用规范性地图的公告”,并通过首页醒目位置、浮动窗口、投稿环节提示等多种形式向作者展示。这样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接收稿件中出现“问题地图”的概率,从而降低因为“问题地图”而产生的返修率,有效缩短审稿及编辑加工的流程。另一方面,作者投稿时往往刚刚完成了论文的写作,对于论文中地图插图的内容和思路印象较深,有利于作者及时改正,提高修改地图插图的效率。在公告中,还可以提供下载标准地图的网址信息。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标准地图服务系统,发布了全国、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州)及部分县(市、区)的标准地图,供社会公众免费下载使用。

此外,科技期刊编辑部或出版单位可以利用刊物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线上或线下的形式,开展关于介绍和讲解地图知识、常见“问题地图”及其严重后果等的培训和宣传活动。例如,笔者所在编辑部利用自身微信公众号“智绘科服”,策划了国家版图及互联网地图产品管理规范等专题的线上直播活动,邀请了自然资源部地图审图中心的专家对“规范开展互联网地图服务”“国家版图知识与表示要求”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增强了作者、读者、编辑等相关人员对国家版图知识和地图规范的正确认识。

3.建立地图“三审”制度

对于科技期刊而言,编辑是稿件质量的把关者,是地图质量控制流程的关键节点,对遏制“问题地图”公开出版和流向市场起到了主要作用。然而,科技期刊出版环节较为繁琐,编辑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在栏目策划、约稿组稿、稿件文字加工、格式规范校对等工作上,还要面临新媒体环境下期刊转型发展的压力。因此,编辑在充分发挥地图质量控制的主体作用时,存在精力不足、责任心不强等问题。

编辑部可借鉴期刊稿件的“三审三校”制度,建立地图“三审”制度,明确主体,落实责任。例如,《测绘通报》编辑部在将科技期刊涉及的地图送交地图审核部门之前,在编辑部内部执行责任编辑初审、资深编辑复审、编辑部主任终审的制度。编辑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才能承担好责任,把好地图质量关。

4.开发混合智能的审图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地图审图如果能从高度依赖专家经验的人工模式走向混合智能的自动判断模式,将大大提高审图效率,降低“问题地图”出现概率。因此,对审图知识进行凝练,解析“问题地图”的认知规则,构建地图审核的算法模型,开发智能化地图审核软件或在线平台成为必然趋势。[8]

例如,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正在研制版图智检系统,其主要功能包括版图知识引导的“问题地图”智检方法和在线计算支持的视频地图智能提取。用户只需上传待检测地图或视频,系统将对上传文件进行自动检测,并返回检测结果,类似黑马校对或方正校对等工具。此后,编辑部可对检测结果进行复审,最终确定该地图是否为“问题地图”。如果是,则返回给作者进行修改或替换,并再次上传进行检测,直至系统确认所有地图插图均无问题,再送至地图审校部门进行审图。采用混合智能的审图模式,一方面可大幅降低退审率,另一方面也减轻了编辑的工作量。

四、结语

本文总结了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主流科技期刊来稿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地图”类型,并提出了避免“问题地图”的举措,从而避免政治性、科学性错误,保证科技期刊地图插图的正确性和规范性。由于本文样本的选择范围有限,实例列举难免疏漏,下一步将继续进行“问题地图”案例的完善和分析,为科技期刊合理、科学地使用地图提供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南海诸岛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吉林一号光谱01星黄岩岛影像图
科技期刊的分类
论中国对南海诸岛享有主权的法理及南海九段线产生的由来
纪念中国收复南海诸岛70周年图片展在海口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