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十年开放大学内部专业评估:实然困境与应然路径

2023-10-13 11:14周雪梅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开放大学

周雪梅

[摘 要]开放大学内部专业评估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多手段并行、多维度深入的多元质量监控和保障的过程。本研究在剖析转型十年开放大学内部专业评估的实然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由时效向实效转变,由外驱向内驱转变,由管理向治理转变”的发展思路和应然路径,通过分层分类分阶段持续推进,稳步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关键词]开放大学;内部专业评估;实然困境;应然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3)03-0017-04

Internal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of Open University in the Decade of

Transformation: Practical Dilemma and Possible Path

Zhou Xuemei

(Jiangsu Open University,Nanjing 210036)

Abstract:The internal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of the Open University is a process of multi-agent participation, multi-means parallel, multi-dimensional and in-depth multiple quality monitoring and assuranc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tual predicament of the internal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of the Open University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is study proposes the development idea and path of "from timeliness to effectiveness, from external drive to internal drive, and from management to governance", and steadily improves the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continuous promotion of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and stage by stage.

Key words:Open University; Internal Professional Evaluation; Practical Dilemma ; Possible Path

截止目前,國内“5+1”所早期转型的开放大学自2012年更名至今已经建设发展了逾十年,也是开放大学开展积极探索和实现质的蜕变的十年。开放大学坚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着现代远程教育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整体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专业结构布局和建设成效也逐渐显现。但从各开放大学建设现状来看,专业建设评估主要依靠的是外部评估,包括上级教育主管部分和第三方教育评价机构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的评估,学校自身对专业建设成效缺少自我审视,尚未形成具有开放大学特色的内部专业评估工作机制和评估体系,不利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对经历转型发展十年的开放大学内部专业评估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在总结现有发展经验和实际困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提升内部专业评估改革成效的科学路径,助推开放大学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开放大学内部专业评估的现实意义

开放大学作为新型大学,具备高等学校的属性,有着独立本科办学权,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其专业评估应既遵循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也要体现开放教育的特色优势。《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1]中指出,“高校应建立包括院系评估、学科专业评估、课程评估的本科教学自我评估制度”;《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2]中要求“建立专业定期评估制度,强化开放大学专业建设监测,确保专业建设质量”;《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3]中指出,“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4]中要求“深化高校本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做好存量升级、增量优化、余量消减”;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与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中也对开放大学专业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政策文件为开放大学专业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做好内部专业评估“定好了位”和“立好了标”。

专业评估是落实专业建设、监控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5]从实施专业评估的主体来看,可将其分为外部专业评估和内部专业评估,而目前开放大学仍主要依托的是外部专业评估,基于内驱力自主开展的内部专业评估尚且较少。相比外部专业评估,内部专业评估通常是在一定的质量管理思想指导下对高校专业建设进行的常态化的专业评估方式,高校自身具有更显著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需要明确的是,内部专业评估既是一种管理行为,也是一项质量控制措施,[6]是树立专业建设规范和加强专业建设管理的重要环节,是综合评判专业建设成效、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专业评估是一个多主体参与、多手段并行、多维度深入的多元质量监控和保障的过程,进而充分发挥评估和监控对专业建设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

二、开放大学内部专业评估的实然困境

1.开放育人特色和吸引力待突显

国内开放大学从转型创办之初就备受关注,热议不断:从“开放大学是什么、开放大学做什么、开放大学的价值是什么”[7],到“如何办好开放大学”[8];从“开放大学的办学地位”[9]和“开放大学的办学属性”[10],到“开放大学的功能定位”[11];从“开放大学转型建设”[12]和“开放大学教学质量保证”[13],到“开放大学的质量保障和高质量发展;[14]从“加快文化建设”[15],到“营造质量文化”[16]等,从专业建设质量到专业建设特色与优势,研究者从不同维度对开放大学的育人特色开展了不同程度的探讨,但都不能完全代表开放大学的专业特色,这就导致开放育人特色无法得到充分体现,也不利于开放大学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的社会影响力,阻碍其自身专业建设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开放大学不仅仅是广播电视大学的更名,其办学定位和育人特色也发生了重要改变,开展内部专业评估也要充分体现自身区别于普通本科高校的特色。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学校“秉承创新、开放、融合、共享的办学理念,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本专科教育、全日制高职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学的社会功能更加广泛,自身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也得以进一步提升,内部专业评估应充分体现其“终身教育”的思想和“三教融合”的特色。

2.科学性的内部专业评估体系待建立

开放大学在我国虽已经过了十年发展期,但相对普通高等学校来说尚为新生体。目前开展的专业评估工作主要体现在新增专业申报和学士学位授权增列审核两项工作中,主要借鉴参考的是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评估的标准和模式,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管理办法》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学士学位授权审核标准等,是基于外部驱动力的“自上而下”的专业审核评价,学校自身的主动性较差,且其中不乏理念不明确、逻辑不明晰、主体单一、凑数据、造材料、效率低等问题,评估过程的规范性和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与真实性难以保证。因此,形成科学有效且具开放办学特色和体现开放育人优势的开放大学内部专业评估体系,是该项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

一要系统梳理逻辑,做好顶层设计。开放大学作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新型应用型本科高校,满足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是其开展内部专业评估的重要依据,定位于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范畴和目标,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要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和教学规律,做好专业与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加快落实办学主体责任,定期对备案建设的专业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调整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不适应社会需求、办学条件严重不足、教学管理不规范、人才培养质量低等评估不合格的专业,即专业评估目的就是要帮助和促进该专业建设向社会交出“符合办学标准,能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满意答卷。以国家标准为参考,借鉴普通本科高校的评估经验,结合行业发展实际调研结果,构建科学可操作的内部专业评估指标体系。

二要认真对标对表,细化指标内容。在标准性方面有衡量,以《国标》为基准,满足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基本要求;在专业性和科学性方面有衡量,邀请学科专业领域专家对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反复论证;在规范性方面有衡量,参照普通本科高校内部专业评估的相关要求,系统规范地进行自我检视,促进自身质量提升。

3.系统化的内部专业评估机制待健全

内部专业评估是开放大学内部质量保障和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持续有效运行的内部专业评估机制对高校了解专业现状、优化专业布局和强化质量意识具有重要意义。[17]内部专业评估的目的不在于选优,而是学校内部对专业建设与发展进行“自我审查、自我剖析、自我批评、自我改进、自我提升”的过程。目前开放大学内部专业评估的发展尚且属于进阶式而非质变式,或者说尚且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专业评估,而是在早期专业评价或专业审核的基础上,在组织职能、岗位责权、工作程序、工作规则等方面做了部分改善,但未在层次上达到质变的效果,也没有形成完善的专业评估机制,不利于开放大学充分发挥育人特色、形成专业建设质量长效可持续发展和保障机制、提升学校综合治理能力和水平等。

三、开放大学内部专业评估的应然路径

1.由时效向实效转变

开放大学坚持改革创新发展,以质量立校,走高质量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其内部专业评估应该是一个常态化机制。相比部分外部专业评估追求时效性而言,内部专业评估更强调实效性,开放大学需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色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关注评估过程,更关注评估结果的改进成效的延续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强调内部专业评估的实效性并不否定其时效性,而是更加强调评估的过程性和评估结果的延续性,不再单纯追求通过评估的专业数量,而是持續关注通过评估之后,专业建设质量实际提升了多少,以及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多大幅度的提升,即要求评估指标更加具体明确,评估理念更加先进,评估模式更加科学,评估手段更加先进,评估内容更加细化,评估队伍结构更加合理,评估信息系统更加智能,构建专业建设质量长效保障机制,进而营造更具内涵的开放大学专业评估质量文化。

2.由外驱向内驱转变

坚持开放办学是开放大学的优势,实现内部专业评估指标、过程等的开放、公正、透明是促进开放大学专业建设发展的重要路径。内部专业评估强调的是在开放大学内生动力驱使下开展的专业评估,学校自身具有更强的意识主动性和行为自主性。根据《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要求,开放大学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搭建了开放性、可扩展的信息技术系统平台,实现了教学、管理、服务一体化。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内部专业评估全过程的融合是开放大学内部专业评估的特色优势,将模式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驱动开放大学内部专业评估的根本动力。

开放大学内部专业评估须形成“评估-反馈-改进-再评估”的动态迭代优化机制,将每一次评估都作为一次新的考试,全面审视。依托开放大学日趋成熟的信息系统平台,将内部专业评估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工作,实时收集专业建设相关的所有原始数据,分类分级形成专业数据库,实时更新,定期采集整理,系统分析,数据越真实越有助于评估成效的提升,数据量越大越有利于评估指标的细化,越有助于学校专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和专业建设质量的提升。

从目前开放大学专业建设的实际来看,不同专业申请备案的时间和获学士学位的时间都不尽相同,专业建设的进程和成效也参差不齐,因此不能实施“一刀切”,因此需要根据专业建设的规律性和社会服务性,可按照一年、三年、五年、十年为时间节点,每一个专业制定阶段性内部专业评估计划安排,避免评估流于形式,让每一阶段考核都真正落地落实。

3.由管理向治理转变

管理有着明显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实施和领导控制的性质,主客体之间是主动和被动的关系;而治理则是利益主体双方“契约式”的相互制衡,强调的是从内部建立秩序和发挥作用,是一系列双边互动合作的过程,进而达到善治[18]的效果。基于治理理论的开放大学内部专业评估强调多元性、自觉性和可持续性。一是多元主体参与内部专业评估,包括开放大学在职教辅人员、在校生和毕业生、企事业用人单位等,从不同角度不同维度给予评估;其次是内部专业评估的自觉性,开放大学旨在打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内部专业评估也应发挥“人人”力量,收集“时时”数据,发现“处处”问题;二是参与内部专业评估的自觉性,调动每个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共同参与内部专业评估,一起为专业评估和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三是内部专业评估的可持续性,评估不是一周、一月或者一年的限期项目,而是长期项目,需要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制定不同阶段的评估指标并切实执行。此外,开放大学应明确制定专业建设内部问责制度,明确谁负责,对什么负责,向谁负责等问题,以及何时通过什么手段问责、问责之后该如何处理等,要求权责分明,形成一定的内部监督机制,提高评估效率。

四、结语

开放大学内部专业评估不是某一个阶段的工作,也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些人的工作,而应该将其作为一项全员全过程参与的长期项目,成为开放大学正衣冠的一面镜子,分层分类分阶段持续推进,在常态化中逐步完善评估机制,稳步提升专业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 (教高[2011]9号)[Z].[2011-10-13].

[2]教育部.关于办好开放大学的意见[EB/OL].[2022-06-2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067956.htm

[3]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EB/OL].[2022-06-21]http://www.gov.cn/zhengce/2020-10/13/conte nt_5551032.htm

[4]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22-06-2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5]陈晓云,等.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估及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6):4-6.

[6]吴一鸣.高职院校內部专业评估的几个问题探讨[J].职教论坛,2018(04):19-23.

[7]于云秀.开放大学的内涵与体制机制创新[J].中国远程教育,2011(05):27-29.

[8]杨晨,顾凤佳.中国如何办好开放大学?[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05):3-7.

[9]刘仁坤.建设开放大学必须做的几件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04):2.

[10]吴结.关于开放大学办学属性的研究与探索[J].高教探索,2011(02):121-124.

[11]武喜春.论开放大学的功能定位[J].中国成人教育,2011(01):110-111.

[12]彭坤明.开放大学建设的哲学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1(02):13-18+94.

[13]焦传震.我国远程开放大学教育质量外在促进体系的反思与建构[J].教育与职业,2013(09):175-177.

[14]贾炜,等.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思考与期待[J].开放教育研究,2022,28(02):4-10+63.

[15]樊文强.从大学组织文化角度看开放大学的文化建设[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02):88-92.

[16]许文静,等.营造质量文化:“办好开放大学”的实践路径[J].终身教育研究,2022,33(04):77-83.

[17]杨延,等.后审核评估时期高校内部专业评估机制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8(14):38-41.

[18]褚宏启.教育治理:以共治求善治[J].教育研究,2014,35(10):4-11.

[责任编辑 李 帆]

猜你喜欢
开放大学
开放大学: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载体
开放大学:过去充满传奇但前景依然未卜?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开放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评估框架研究
新媒体时代开放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学习型城市建设下的开放大学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混合教学”在开放大学教育模式中应用的思考
开放大学教育体系创新研究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开放大学网络教学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