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里的苏绣

2023-10-13 14:01虞伯轩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5期
关键词:绣娘绣品苏绣

虞伯轩

每一寸丝绸都流动着一段旧时光,每一幅苏绣都记载着一个光阴的故事。“十五玉童色,双蛾青弯弯。鸟衔樱桃花,此时刺绣闲。”许多年前,一个阁楼的花窗下,母亲拉着七八岁的女儿,手把手教她怎么穿针引线,尝试在手绢和荷包上绣小花小草,待十五岁长大出嫁时,请来绣娘协助女儿,绣出自己的凤冠霞帔,嫁为人妇后,家人的衣物、家中摆设等也都需要她亲自动手来绣。这些女红,仿佛她用尽一生也做不完。

近日,我来到太湖边一座被时光遗忘的小镇—镇湖,走进卢梅红刺绣艺术馆。在这里,我看到了在光阴的长河里熠熠生辉的艺术—苏绣。一上楼,我就被一个双面绣的摆件吸引住了。那是一只猫,在它那黑色的毛发中,还夹杂些灰白的杂毛,嘴巴两边的胡须又长又翘。它的瞳仁像颗玻璃珠,里面有个轻柔的光晕。它好像被传来的声响给惊动了,两只耳朵很警惕地竖起来,好像随时要从这个画屏上跳出来。旁边还有一幅绣着两条金鱼的方屏,鱼身都是深橙和浅橙的鱼鳞,像是被阳光照着反射出了光泽,它的尾鳍轻轻摇曳着,仔细看都是用五彩的丝线,一根根向后延伸,最终消失。鱼儿仿佛不是在这个透明的绷子上,而是在明净的河水中游动一般。另外,还有很多花草的屏风与挂壁,如寒枝独立的白玉兰,它有着娇嫩的花瓣和长着绒毛的花萼,还有怒放的牡丹和盛开的荷花。它们的每一片花瓣、每一根花蕊都呈现出色彩的变化。

最令我震撼的是一扇四折屏风,绣的是红楼梦当中的十二金釵,旁边点缀着杨柳、牡丹、白孔雀、仙鹤等。十二个女孩有的在悄悄聊天儿,有的在皱眉思考,有的提着花篮扛着锄头葬花……据卢梅红老师讲,这是镇店之宝,曾为中日友好作出过贡献呢!

三楼,一群正在飞针走线的绣娘屏息凝神,一双双手在绷子上上下翻飞。她们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书写着刺绣华丽的乐章。其中有两位绣娘在合力绣着一幅骏马奔腾图,马尾在阳光下透射出七彩的光。绣线都是用高端蚕丝劈开的,越是绣到细节,劈得越精细,鱼尾的缥缈,马尾的细柔,似乎要把一根线劈成四十八份,才能更完美地展现出来。看着一幅幅美轮美奂、栩栩如生的苏绣作品,看着一个个独具匠心、巧夺天工的绣娘在绷子上倾注着对苏绣的热爱,刹那间,我仿佛又穿越到了苏绣过去的光阴里……

参观刺绣馆时,我先后采访了卢梅红老师和她的妈妈卢菊英大师,听她们讲述自己和苏绣的故事。卢菊英大师说,过去苏绣几乎失传,民间仅保留一项刺绣活动,就是为老人绣寿衣。她七岁就拿起了绣花针,专门为老人绣寿衣,一直绣到了十三岁。当年,年幼的她仅仅是想要帮助父母扛起养家的责任,自己也没想到就是这样的六年绣工造就了她的刺绣人生。

改革开放为苏绣传承点亮了一盏明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卢大师拿着自己的绣品从乡下走进苏州城,放在姑苏宾馆礼品厅寄售。很快,这两幅花了她半个月时间的绣品被人以七百元的高价买走(当时在工厂一年才挣两百元)。这让她对自己的刺绣手艺有了极大的信心。于是,她回家又拿起了自己的绣花针拼命地绣,甚至发动全家一起绣。创业虽然艰难,但家中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见识到刺绣无与伦比、令人震撼的美丽。

刺绣手艺传到女儿卢梅红后,卢梅红不仅绣传统的中国工笔画,还绣起了花团锦簇的西洋油画,融入了乱针绣等新的技法。卢梅红老师在传统双面绣的基础上,和母亲一起研究异色绣,也获得了突破。现在,卢梅红的女儿已经长大,不仅继承了其母亲的老式和新式两种绣法,还利用新媒体,将苏绣的美传播给更多的人。

苏绣之美,美在绣娘们对传统艺术文化的热爱,推陈出新,一代又一代的绣娘在光阴里传承和发展着苏绣的美。“纤纤玉手,在绷架上飞舞;绣针丝带,在绢面上穿越。”每一幅绣品都是用针线穿起来的光阴,每一代绣娘都在与时俱进地传播苏绣独特的文化优势和艺术魅力。

苏绣,凝聚着多少光阴和汗水!

猜你喜欢
绣娘绣品苏绣
苏绣咖啡:可以“喝”的苏绣,可以“赏”的咖啡
《初心盛放》 姚建萍苏绣作品
苏绣,“秀”出奇迹
浅谈绣品中的戏曲文化
一家三代绣娘,用百年风华传承乱针绣
钱晨霞:“江南绣娘”的“綵衣堂”创业之旅
传承非遗汉绣绘出美好生活
Hong'an Embroidery: A Dance of Needles and Threads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绣花针」——绣娘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