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古城访卧槐

2023-10-13 14:01黄永军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5期
关键词:马市中州枝杈

黄永军

在临清中州古城马市街口,一棵老槐树斜卧在路边,它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讲述着这座运河古城的繁华与落寞。

它的树干周长足有一米,只是外形极不规则,很少有一段是直挺的。离地面近的那段树干最粗壮,树皮层层叠叠。树干向上分出两股,相互缠绕着,扭曲着生长。在两个树干拥抱的缝隙处,长出了一个大洞,洞不大,但很深,像忽然裂開的峡谷。由此向上又分出两根树干,它们各自直立起来,身形单薄而孤勇,努力挺出一些枝杈来,树形苍劲而悲壮。现在,这棵树老得已经站不起来了,斜着身子向地面倒下去。可能是根须太深的原因,在几乎要贴近地面的时候,却不再倒下,斜挺着树干,努力撑住自己。它的数根枝杈或斜或横,伸出许多尖利的手,好像去抓天空的流云。

但它毕竟老了。树冠不再向外扩展,枝杈顶端光秃着,好像已经干枯了。在四月仲春,这棵老树响应季节的轮回,开始发芽抽绿。一开始,叶片很小,圆圆的,薄薄的,嫩得几近于黄色。再后来,叶片舒展开来,绿色加重变黑,一层托起一层,蓊蓊郁郁,满目苍翠。在稍后的一天清晨,忽然发现槐花开了。这些花朵累累垂垂,白里泛黄,如一串串玉坠,散发着幽幽的暗香,弥漫整条古巷。由于它顶端干枯,无叶也无花,这更突出了它的苍老形象:树冠光秃秃的,下面有一圈白色花朵。这多像一位老人啊,头顶白发,不知修饰,不知躲避,满面孤寂,迎风而立。

但这棵树究竟有多老,有多大树龄,我不知道,问了几位老者也都说不清。他们只是说小时候就有这棵树,当时是否倒卧也记不清楚,似乎就是这个样子。这棵树长在中州古城,具体说是马市街与青年路交会的路口。关于树龄,我虽然无法考证,但对于这座城、这条街,历史还是有记载的。元、明、清三代,临清因运河便利,城市繁荣五百余年,至明末达到顶峰,“北起塔湾,南至头闸,绵亘数十里,市肆栉比”。崇祯十五年(1642)闰十一月,清兵袭破临清,造成临清城市衙署极大破坏。山东巡抚王永吉在给朝廷的奏报里说:“马市至天桥口止,东西房屋俱烧。”临清城由此衰落。《临清直隶州志》关于街区一卷,也有马市街的明确记载。至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王伦率义军在临清与清兵激战,有关奏章也多次提到马市街。根据以上资料,可以说马市街在明末就存在了,至于形成的具体时间,我不得而知。这棵树作为这座古老城市、古老街区的见证者,它是否有五百多年的树龄呢?就此问题,我曾请教园林专家,他们不置可否,只是强调如此长的树龄极为罕见,在我们这一带几乎没有。

看来,这最终是一个历史之谜了。我想,它或许就是这座古城的灵魂。在数百年前,一个游子困顿在这里,或者一名商人血本无归,回家无路,前途茫茫。总之,他死了。他把生命埋在汶水和卫水交汇之地,但他不甘心,把灵魂变成一粒种子,长成一棵槐树,还要长成一棵不死的树。他要看清楚这座城市的兴衰,活成这座城市最老的居民。所以,这棵树坚持不倒下,挺着头颅在看,在听,在悲喜。

有邻居看这棵树实在太累了,产生恻隐之心。于是,搬了几块石头,垫在它的腰下。或许,它会舒服一些。

猜你喜欢
马市中州枝杈
明代中州文学社群考论
《中州大学学报》征稿启事
多余的枝杈
千里马是如何变成废马的
千里马是如何变成废马的?
明代的女真朝贡政策与辽东马市变迁
多余的枝杈
“画藤”与“结瓜”——做人不做“卖瓮人”,也不可学“中州蜗”
月 亮
中州棋王赛3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