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郑板桥七言绝句《竹石》的艺术特色

2023-10-13 14:01魏江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5期
关键词:竹石郑板桥竹子

魏江

作为清代中期一位富有个性的诗人,“三绝诗书画”的郑板桥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书画作品著称于世。他的诗歌风格与传统诗歌有很大的不同。他的诗歌不拘泥于形式,不拘束于传统的诗歌格律,强调诗歌要表达真情实感,力倡诗歌的“沉着痛快”与“自写性情”。在他的诗歌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他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也有着很大的变化。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他的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与反思。在郑板桥的诗歌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他的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表达方式,更是他的思想和情感的表达。他的诗歌充满了自信和独立,表现出他的个性和魅力。同时,他的诗歌也反映了他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修养,展现出他的卓越才华和广博知识。总之,郑板桥作为一位富有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歌风格独具特色,强调诗歌的真情实感和独立创新,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和卓越才华。他的诗歌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后人的文学创作和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郑板桥及其诗歌创作

(一)作家生平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郑板桥任县令期间,政绩显著,他注重治理民生,深得百姓信任和爱戴。然而,由于得罪了一些豪门势力,他最终被迫辞官。之后,他便开始了他的画家生涯,在扬州从事卖画的工作。他的画作以兰、竹、松、石为主题,简洁遒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之一。除了书画,郑板桥还有很高的诗词造诣。他的诗词风格独具特色,表现出他的独立思考和个性魅力。在他的诗词中,常常能够感受到他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在语言和表达方式上也有着很大的变化。他的诗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和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郑板桥还创作了“六分半书”,这是一种篆隶杂合行楷的书法风格,参错纵横,非常独特。他的书法风格深受当时的文人雅士喜爱,成了他的另一种代表作品。他在诗词、书画等多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成就,著有《板桥全集》。

(二)郑板桥诗歌创作概况

郑板桥的诗歌今存有300余首,这些诗歌表现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表现出他独具个性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郑板桥的诗歌创作追求真意与真趣,这一特点在他的诗歌作品中表现得非常明显。首先,他的诗歌表现了他独具个性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他将自己的内心感受融入诗歌创作中,表达出自己最真切的情感。他的诗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自然景色、人物形象、社会现象等等,都是他对生活的真实感受和思考。其次,郑板桥在诗歌创作中注重诗歌的真意与真趣。他认为诗歌的创作要传达出内心一种最真切的感受,讲求诗歌的真意与真趣。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出了深刻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这些都是他对生活和人性的真实反映。他的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他对生活和社会的思考和反思。最后,郑板桥在诗歌创作中也注重所选取的描写对象的真实自然。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出自然的美和神韵,展现出自然界的神奇和灵性。同时,他也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写,表现出人性的丰富和多样性,展现出人物的真实性格和情感。

鄭板桥的诗歌中常常运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些景物不仅是诗人视线所及的自然环境,更是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表达。他所选择的自然景物,如山、风、日、兰、竹、石等,都有着独特的美和意蕴,这些景物与诗人内心的审美取向和价值追求相契合,成了他表达情感的媒介。他经常描绘山峰、江河、水云、瀑布等自然景物,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自然的美和神韵,展现出自然界的神奇和灵性。在他的诗歌中,山水景物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表达。他通过对山水景物的描绘,表达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之情,展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他常常吟咏兰花、竹子、石头等自然物体,将它们视为一种自然的艺术品,表现出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在他的诗歌中,植物和石头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物体,更是一种精神世界的表达。他通过对这些自然物体的描绘,表达出对自然和生命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出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二、七言绝句《竹石》介绍

《竹石》是一首仄起首句押韵格式的七言绝句,首句押邻韵“二冬”韵,二、四句押“一东”韵。

咬定青山不放松【松:二冬】邻韵

立根原在破岩中【中:一东(平),一送(仄)】押韵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风:一东】押韵

平仄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本诗的写作背景是乾隆十八年(1753),郑板桥六十一岁,因为民请赈忤大吏而去官。去潍之时,百姓遮道挽留,家家画像以祀,并自发于潍城海岛寺为他建立了生祠。去官以后的郑板桥依旧性格坚毅,自食其力,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

《竹石》这首诗和他擅长的竹石画一样,表达了“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的气节和气概,同时将竹子的高风亮节、坚贞正直,以及高雅豪迈的气韵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多少年来激励了多少人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又有多少人将它作为了人生的座右铭。

晚年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使他广为人知,他的多才多艺和风骨傲气也备受赞誉。在经历大半生清贫游历的闯荡生涯,耳顺之年又被贬官,在这种壮志未酬的情况下,他意识到“糊涂”的可贵,提出了“难得糊涂”的观念。这种转变又何尝不需要勇气?难得糊涂又是一种境界,也把他前期《竹石》的奋发坚韧的大无畏精神衬托得更加高贵完美了。

三、七言绝句《竹石》的艺术特色分析

(一)采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营造从容高远的意境

《书·舜典》云:“诗言志。”郑板桥的一生也算是穷困潦倒,他虽然做过几年县官,但一生以卖画为生。这首诗里有他理想的寄托,也是他在任期间人生观的写照。

先看首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竹子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植物,它们的生长环境往往十分恶劣。像这首咏竹诗中所说的那样,“翠竹”就生长在“青山”上,需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才能够稳定生长。这里的“咬”不仅表达出竹子顽强生存的决心,还表现出了竹子与大自然抗争的勇气和毅力。由此可见,竹子的刚毅性格是由环境和生存条件所塑造出来的。紧承上句,第二句“立根原在破岩中”道出了翠竹能够傲然挺拔于青山之上的基础是它深深扎根在破裂的岩石之中。这里的“立根”不仅是指竹子的根深扎土地,更表现出了竹子强大的生命力和顽强的生存能力。在诗人郑板桥的诗、画中,石和竹是分不开的。石和竹相互依存,形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景象和哲理。有时候,石构成竹的对立面,如“画根竹枝插块石,石比竹枝高一尺。虽然一尺让它高,年来看我掀天力”。这里的石是竹的对立面,竹通过与石的对比更显得矫健挺拔,更能凸显出它的生命力和顽强。有时候,石成为竹的背景,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触石穿林惯作狂;惟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这里的石则成为竹的背景,竹与石相互依存、相互烘托,更加凸显出竹的刚毅和坚韧。在这首诗中,竹石形成了一个浑然的整体,无石竹不挺,无竹山不青。这两句诗也道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哲理:“根基深,力量才强。”只有深深扎根于地下,才能够支撑起高耸入云的竹子。

有了前两句的铺垫,很自然地引出了下面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两句诗表现出了竹的顽强意志和坚韧不拔的品质。竹子虽然经历了千磨万击,但它仍然保持着自己的坚韧和刚劲。这种精神力量和良好品质,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志存高远、坚韧不拔的品德。在诗人郑板桥的诗画中,竹往往是高尚品行和顽强意志的象征。竹子深深扎根于岩石之中,不畏风吹雨打,表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而风则往往是恶势力的代表,如“秋风昨夜渡潇湘”,表现出风的狂暴和破坏力。但是竹子坚韧不屈,无论是东风、西风、南风、北风,都无法摧毁它的坚韧。这种坚韧刚劲的品质,不仅体现在竹子身上,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质之一。“千磨万击还坚劲”这一句诗用了“千”“万”这两个数字,形象地表现出竹子所经历的岁月长河和风雨洗礼,也强调了竹子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品质。同时,这种品质也体现在竹子所代表的自然风景之中。“萧萧风竹”,诗人用这几个字,让我们感受到竹子在风中的舞动和呼啸声,也强调了竹子所代表的自然景观所具有的顽强和不屈不挠的品质。

诗中的竹实际上也是诗人郑板桥高尚人格的化身,他曾赋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墨竹图题诗》)。他对于民事处理公正,十二年没有一件冤案。《竹石》这四句诗,几乎就成了他这一时期人生目标的写照。

(二)选择代表性意象赋予其象征的意义来进行审美的表达

郑板桥七言绝句《竹石》的主题是竹石,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受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竹石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远的意义,是文人墨客们表达自己情感的重要寄托。郑板桥通过对竹石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写意性,传达了对自然的情感和思考。尽管竹石的题材比较简单,但是它寓意深远。竹石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竹代表坚韧、谦虚、自律,石代表刚强、执着、恒久。竹石的形象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对人生态度的反映。郑板桥通过对竹石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使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意义。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通过描写岩竹的坚韧和自信,反映了诗人自己的性格和情感。诗人通过描写竹子所具有的品质,表达了自己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这也是中国文化中所强调的精神特质。同时,这首诗还能够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竹子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能够顽强生长,战胜困难,这种生命力和坚韧的精神,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意义。最后,这首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通过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品质。它告诉我们,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困境和挑战,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能够克服一切,取得胜利。这种品质,也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需要的,是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所必须具备的精神品质。

古詩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学生们的语言认知能力、文学审美能力提升意义重大。《竹石》最为咏物诗的典型代表,既是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之一,同时对于学生们的品德教育、意志教育也有重要的促进价值。本文以郑板桥的《竹石》为例进行咏物诗的写作特点分析,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们理解咏物诗的特点,提升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

猜你喜欢
竹石郑板桥竹子
竹石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竹子为什么长不粗
竹石
难忘“竹石”监督
郑板桥:挣脱“小人儒” 回归“君子儒”
名家古诗系列印之《竹石》
和竹子在一起
郑板桥劝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