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毅重视新四军无线电通信工作

2023-10-14 00:52王毓莹
世纪风采 2023年10期
关键词:军部陈毅电台

王毓莹

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部分领导干部与张云逸等在南昌,前排左三为陈毅

陈毅是我党我军功勋卓著的杰出领导人。在领导与指挥革命战争的岁月里,他始终从战略高度重视军事通信,注重部队通信建设,尤其偏爱无线电通信。他曾说:“电台是完成政治任务不可缺少的工具,指挥员没有电台,就会失去指挥权。”领导新四军以及兼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期间,陈毅深刻地认识到,要使一支人数众多的革命队伍指挥自如,令行禁止,具有强大的战斗力,如果没有顺畅的通信联络作保障,是很困难的。他大会讲小会说,身体力行,要求各级指挥员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努力加强部队通信建设,为新四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通过电台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1938 年1 月6 日,新四军军部从武汉转移至南昌,向南方红军游击队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动员各游击队下山集中改编,开赴抗日前线,迫在眉睫。由于当时新四军军部与各红军游击队尚未建立直接的通信联络,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决定由项英、陈毅等新四军领导成员分赴各地,亲自传达动员。陈毅被分工去皖赣边红军游击区开展工作。皖赣边红军游击队主要活动在江西南昌与皖南岩寺之间,有260 余人,150 支枪,是中共领导下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

作为新四军分会副书记,陈毅从工作全局考虑,决定随行携带一部贴身电台。这时,新四军才组建不久,军部仅有两部电台,一部是叶挺在武汉向国民党军政部申请来的,另一部是由新四军副参谋长周子昆从延安带来的。随陈毅前往皖赣边区的电台即是周子昆从延安带来的那部。这部电台的台长兼报务员廖昌林,是陈毅在中央苏区任西方军总指挥时的老部下,跟随红军长征到达了延安,政治素质与电讯技术兼优。

陈毅一行出发后,廖昌林电台及时与新四军军部电台、湘赣边傅秋涛电台及新四军第2 支队秘书长温仰春所带电台取得联系。陈毅与项英的联系,则是经过傅秋涛电台居中达成,双方空中电讯往来顺畅而频繁。

一天,廖昌林向陈毅汇报,温仰春电台信号突然消失,陈毅听了甚为狐疑。不久,从新四军军部电台发来的一份短报得知新四军瑞金办事处遭到国民党军突然袭击。陈毅回电新四军军部,让其迅速查明情况。不久,收到第二份电报,说1 月15 日国民党独立33旅1 个营于当日深夜突然包围新四军瑞金办事处。当时新四军第3支队副司令谭震林率员去南昌,途中宿营瑞金办事处并召开干部会议。新四军第2 支队秘书长温仰春从南昌军部接受指示、领取电台后,返回游击区途中也宿营瑞金办事处。

这时,新四军瑞金办事处正为红军游击队集中改编忙碌,防范不及。国民党兵四面包围,蜂拥冲进办事处,瑞金办事处主任肖全忠挺身与其理论,却遭敌人枪杀,包括谭震林在内的我方全部人员、武器被无理扣押,电台被扣后勒令停止联络。这是一起严重破坏国共合作的事件。

陈毅对国民党顽固派利用与南方红军游击队谈判改编开赴抗日前线的机会,施出各种阴谋伎俩早有洞察,但事态如此突然,仍是始料不及。他立即通过廖昌林电台与正在湘赣边的项英、南昌新四军军部电台沟通交流,密议良策,迅速确定了对事件的处置方针、原则和应对步骤,并上报中共中央;同时督促南昌新四军军部派员向国民党江西省当局提出抗议、交涉,揭露其破坏抗战的行径,动员社会舆论谴责。国民党迫于情势,不得不释放谭震林等我方人员,归还电台及枪支弹药。

这一突发事件,项英、陈毅两位领导虽未晤面,却通过电台联络、指挥,及时妥善地进行了处置,制止了国民党妄图削弱、消灭我军的阴谋。

借助电台及时交流战略思考

1938 年6 月12 日,陈毅率新四军第1 支队进抵苏南,开辟以茅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

在繁忙的军事行动中,陈毅所在的第1 支队队部只有一部电台,对上要联络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军部,对下要联络第1 支队所属各团、新建的统战部队,协同联络第2 支队等单位,电台联络任务非常繁重,尤其与新四军军部电台的联络至为重要。陈毅此时身兼第1 支队司令员,要直接指挥所属部队东进行动;他又是新四军分会副书记,与军分会书记项英之间需要交流全军及整个华中战略区范围内的许多思考和处置办法。涉及全局性的行动,电报往来文字较长,往复次数又多。由于电台通信信息量的限制,一部电台难以胜任如此繁重的任务,项英、陈毅两位领导之间有时不得不通过写信来沟通交流。

1938 年6 月13 日,陈毅给项英写了一封长信,信中述及第1支队东进情况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战略部署、部队行动作战方针等重大问题。10 天之后,项英才收到这封信。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情况来说,这实在是有贻误军情之嫌。

陈毅对此十分焦虑,他认为第1 支队只有一部电台,难以达到顺畅交流的目的,他请项英过问此事。新四军军部无线电大队排除万难,给第1 支队增加了一部电台,专门与新四军军部进行无线电专向联络。

随着新四军第1 支队的逐步发展以及根据地的逐步扩大,国民党划定的新四军活动范围过于狭小,部队机动没有回旋余地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陈毅放眼全局,强调指出:“进军茅山,仅仅是战略展开的序幕,只要站住脚,就应把国民党假借‘军令’‘政令’卡我们的‘紧箍咒’抛掉,大踏步向东、向北发展。”他就此多次与项英电报交流,统一认识。

根据毛泽东1938 年5 月4日关于苏南新四军“在茅山根据地大体建起来以后,还应准备分兵一部进入苏州、镇江、吴淞三角地区”的指示精神,陈毅决定派叶飞和老6 团到京(宁)沪铁路以东的苏州、无锡、常熟、江阴、太仓之间活动,开辟新战区。新四军军部一开始批准了这个东进方案。陈毅考虑到部队东进,要越过国民党的防区,为防生变,决定六团主要领导干部使用化名,团长叶飞改名叶琛,副团长吴琨改为吴克刚。陈毅还亲自起草一份“叶飞因病告假,由段焕竞暂代”的电报,发给国民党第三战区,另以第1支队特务营、独立营为骨干,与四县联抗总会的武装合编成新6团,段焕竞任团长,以此隐匿老6团东进行动。

当前期准备就绪正要行动时,新四军军部突然电令“6 团不宜东进”,理由有两条:一是东进超出了国民党划定的新四军活动地域,存在破坏统一战线的可能;二是路东地区内铁路、公路、河网交错,日军兵力强大,据点密集,我军部队进去后可能出不来,被敌人围困、消灭的风险很大。

抗战初期陈毅在南昌

陈毅接过电报,心情异常沉重,立即召见老6 团团长叶飞。叶飞到后看了电报,良久未发一言,与陈毅相视沉默许久。陈毅突然问叶飞:“你带队伍东进会不会被敌人消灭?”叶飞早已深思熟虑,回答道:“绝对不会,我们不仅不会被消灭,而且还要发展!”陈毅又沉思片刻说:“你再仔细考虑考虑!”叶飞斩钉截铁地回答:“我已考虑好了,我们有把握,有办法,保证不会被消灭!”

陈毅高兴地说:“好!部队要是被消灭,责任在你!破坏统一战线责任由我担当,决定去!去!”他重重地重复了两个“去”字。很快,陈毅亲自草拟了一份电报由贴身电台发往军部:“叶部提前出发,追之不及。”他感慨地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只能先斩后奏了。”老6 团东进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战黄土塘、攻浒墅关,直逼上海近郊,连战皆捷,震惊中外。

1941 年6 月上旬,新四军在江苏盐城召开军分会扩大会,陈毅在会上作建军报告,号召全体将士把新四军建成一支正规化党军,坚持抗战,克服投降,创建巩固的华中敌后抗日民主阵地。他在报告中要求各级指挥员和全体通信人员把新四军通信联络建设作为新四军军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他说:“通信技术工作为共产党及战斗的新四军所掌握,已从一般科学技术中增加了社会地位,成为完成政治任务所不可缺少的工具。”他批评那种“老子只会打仗、只晓得冲锋”,不懂得掌握通信联络的指挥员,“平时没有注意通信联络工作建设,战时手忙脚乱,应对不开,这是组织能力薄弱的证据”。他不仅在大会上发出号召,而且多次语重心长地鼓励通信人员“要以毕生精力从事一项专业工作”。他下令召开新四军通信工作会议,并亲自偕同赖传珠参谋长到会,动员大家为建设我军的通信事业作出努力。

会后,统一了新四军的通信管理体制,新四军通信工作由原皖南军部、华中总指挥部及沿袭八路军的多头分散管理,改变为由新四军军部集中统管。扩充通信手段,采取多种通信工具结合并用;决定军、师举办通信干部培训;区分通信器材采购方向,第1、3、6 师向上海方向采购,第2、4、7师向南京、芜湖、徐州采购,第5师向武汉采购。

1941 年9 月,正值苏北新四军紧张反“扫荡”作战时,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韩德勤调集重兵,突然向我军发起进攻,夺占运河两岸,企图建立横贯我淮北、淮海根据地的东西走廊,方便国民党军汤恩伯部东进苏北制造摩擦。陈毅决心组织程道口战役实施反击。新四军军部从驻地江苏建阳县左家庄转移至阜宁县刘家岭,以4 部电台对参战部队实施指挥,电报收发频繁。

战役发起后,陈毅亲率1 部电台及几个参谋人员组成精干前指,赶到程道口前线。军部派老红军报务员钱刚担任电台队长,以1个电台担负军部原4 个台的联络任务。陈毅在指挥作战间隙,不时到电台视察、查访,指示钱刚掌握作战进程,变换联络重点,将参加突击任务的我军10 余个旅、团电台置于一个无线电网内,实施重点指挥。随着战斗的发展,又将担任阻援的我军部队的电台置于另一个无线电网内,转移指挥重点,并组织越级电台网,保障指挥顺畅。

战役于1941 年10 月15 日正式发起,经一周激战,至21 日,程道口各点全部攻克,歼俘顽军1400 余人。战役总结大会上,陈毅作总结发言,他对电台通信甚为满意,说:“这次战役,电台通信搞得好,电台人员少,联络部队对象多,工作繁忙,在严重敌情顾虑下,战役全过程没有延误一份电报,这次战役通信联络对保障作战胜利起到了很大作用。”他勉励电台同志继续努力,为全军通信事业全面、迅速发展贡献力量。

1942 年,日军侵华战略重点转向敌后,对我华中抗日根据地实行最残酷、频繁的“扫荡”“清剿”,国民党顽固派又不断制造摩擦,我敌后军民进入最困难的时期。在频繁的反“扫荡”斗争中,无线电通信成为唯一的通信手段,新四军把电台配备到团一级作战单位,全军电台总数已达108 部,报务人员达到335 人。无线电通信的广泛应用,也暴露出电讯泄密、空中电讯秩序混乱以及敌伪顽对我电台的冒充与窃听等弱点。陈毅认为这些现象严重危害我军的战斗行动,必须严肃应对。他亲自参加第二届全军通信会议,作“加强无线电通信的组织管理”的报告,强调:“坚持敌后斗争,如果没有无线电工作,党政军民各种工作都不容易进行,强大的无线电系统为全军不可分离的部分。要建立全军统一的指挥与领导,必须健全无线电通信。”

陈毅还亲自发布命令,将全军电台混合编组方式,改制成三线配置,即区分战略台(战略机密台)、战报台(战时电报台)、新闻台。新闻台除收发新华社电讯新闻外,承担收发我党我军公开的文件、电报。战报台收发密级不高、属于半公开性质的电报,收发内容包括我党我军可以对外的决定、指示、告示等。战略台收发绝密电报,收发内容为我军内情、行动部署、作战命令、人员武器统计、组织状况、干部任免调动、对顽军情等。军、师机关设置多个电台,分别担任三线任务,旅、团指挥机关只设一部电台,使用不同频率执行三线任务,以第一线、第二线电台掩护第三线电台的电报。陈毅批准的这一重大变革,使新四军空中电讯阵地规范有序起来,有效地保守我党我军的核心机密。

陈毅(中)与管文蔚(右三)等的合影

依靠电台掌握战略形势演变

1945 年8 月,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调兵遣将,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国内形势一时之间急剧变化。陈毅参加完党的七大后,中共中央决定让他尽快返回华中指挥部队。根据党中央要以最快方式将七大代表送返各地的指示精神,叶剑英以八路军参谋长身份向当时美军派驻延安的观察组提出,借用一架飞机将一批干部送往八路军前方总部。

1945 年8 月25 日上午,陈毅和刘伯承、邓小平、林彪、薄一波等党的七大代表、我军高级将领、各解放区主要领导20 余人,顺利登上美军一架军用运输机,从延安机场起飞,经数小时飞行,于当天下午安全降落在晋东南黎城机场。

陈毅到达黎城的次日,即8月26 日,接到中共中央正式任命他为新四军军长、不再代理的命令。他返回华中的心情格外迫切,虽然搭乘美军飞机争取到一个多月时间,但返回华中根据地的路程仍然遥远,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在延安时,陈毅通过中央军委电台,保持着对新四军的指挥。在漫长旅途中,他作为华中地区我军统帅,迫切需要随时掌握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因此让华中新四军军部派电台来途中接应。

新四军军部接到陈毅指示后,立即派出两名资深作战参谋和一个由老报务员汪志祥任队长的15 瓦电台队伍,并配备了政治、技术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两名报务员和12 名体格健壮的摇机运输员。他们日夜兼程,迎接陈毅军长于归途中。

和电台会合后,陈毅分外高兴,对远程赶来的电台同志连连表示感谢,鼓励他们说:“目前是中国历史发生伟大转折的时期,你们要多辛苦些,克服行军中的疲劳,争取时间多架设电台工作。多拜托大家了!”通过这部电台,陈毅得以了解国内的斗争形势和党中央战略部署的调整变化。他亲自到电台党小组过组织生活,电台的同志们直接聆听陈军长的亲切教导,都感到欢欣鼓舞。

1946 年,陈毅(右)与粟裕的合影

1945 年9 月23 日,陈毅在途中收到中央电报,要他去山东工作,兼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接替罗荣桓指挥山东的部队,以使罗荣桓迅速去东北任职。他立即改道直接前往山东军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临沂。稍后,中央军委又决定陈毅到达山东以后,立即赶赴津浦铁路前线,担任前线总指挥,实施中央关于切断津浦铁路、阻击国民党军北进的战略。陈毅又指示山东军区派出一部电台在途中接应。新四军与山东军区派出的两部电台,及时沟通了陈毅与华中、山东两个战略区指挥机关的通信联络,使他得以从容地实施中央的战略部署。

10 月5 日,陈毅到达临沂。他立即组建了华东通信联络分局及无线电通信总队,全面领导管理山东、华中两大解放区部队及党政、地方工商民用通信事业。无线电通信总队使用8部电台,保障陈毅及领导机关对全军的通信指挥。

陈毅一面行军,一面工作,通过电台掌握一个个重大的战略行动。通过贴身电台,他及时了解到国内整体形势发展、党中央战略方针的演变、战略部署的调整,如虎添翼,为掌握战场主动赢得了宝贵的时机。

使用电台迅速了解战场敌情

1946 年1 月,国共签订《停战协定》。《停战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便向我解放区大肆进攻。在临沂美蒋我三方军调小组,美方代表克莱门说:国民党徐州绥署拥有30 万人马,随时可占领临沂,共产党应及早妥协。陈毅反唇相讥:“顾祝同用5 万兵力能占我临沂,但他10 个师进来,1 个师也出不去!”陈毅很早就洞悉蒋介石借《停战协定》掩护准备全面内战的阴谋。在一次大会上,陈毅公开说:“敌人在磨刀,我们也要磨刀,党中央、毛主席派我到山东来就是和大家一起磨刀。”他动员华东解放区军民抓紧准备,迎击国民党军的大规模进攻。

1946 年6 月,陈毅命令成立华东通信学校,从各部队及解放区各地招收青年战士、学生400余人,聚集临沂东门外学习通信技术。他原本计划亲自参加通信学校开学典礼,给学员鼓劲加油,后因军情紧急,难以脱身,遂欣然命笔题词,由罗炳辉副军长代为到会宣读。他的题词是:“军事通信犹如人的血脉,血脉不通人就死亡。军事通信不通,部队就会打败仗,以致被消灭。”题词中蕴含的理念是陈毅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指挥生涯的经验结晶,更明确了军事通信的地位与作用。

1947 年3 月,蒋介石集中45万人的庞大兵力,对我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各部队立即结束在胶济线近一个月的休整,南下迎敌。首战泰安,歼敌整编72 师主力。解放战争开始以来,我军各部队陆续缴获国民党无线电报话机,随即对敌展开无线电侦听,从中获取重要军事情报。5 月11 日,我军通过无线电侦悉,敌汤恩伯兵团以其精锐第74 师为骨干,在第25、83 师左右翼配合下,实行中央突破战略,直指我华野指挥机关。陈毅和粟裕决定“猛虎掏心”,突破还击,要“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消灭敌第74 师。

5 月13 日黄昏,战役发起,华野各纵队行动神速,至次日上午即完成对敌第74 师的合围。此时,华野5 个纵队包围第74 师,而国民党军却有10 个整编师包围着华东野战军主力。陈毅决定靠前指挥,先由粟裕副司令带领少数参谋人员,进入坦埠以西的艾山脚下一个岩洞中开设前进指挥所,陈毅随后赶到这个岩洞。这个岩洞向南直到孟良崮主峰,是一片山间起伏地带,是我华野部队正面围歼国民党军的主战场,居高临下,视野开阔,用望远镜可以直接观察战场形势。

陈毅命华东野战军司令部派出一部报话机,作为贴身电台进驻老君洞,开展对敌侦听。由于无线电波受山洞岩壁阻断,影响接收效果,报话机只得设在老君洞一侧的小岩孔中。敌整编第74 师被围后,坐镇南京的蒋介石立即赶到徐州督战。他认为该师战斗力强,地形有利,侧翼又有强大援兵,不仅没有被歼灭的危险,而且是与华东野战军决战的好机会。因此,督令第74 师师长张灵甫坚守阵地,企图以第74 师为“饵”,将华野主力紧紧吸引在孟良崮周围,令外围其他蒋军内外夹击,聚歼我军。

战役之初,敌人无线电使用密语通报、通话,偶有私人谈话,老君洞中的电台侦听到的有价值的军情信息很少。15 日13 时,华东野战军发起强大攻击,密集的炮兵猛烈轰击孟良崮各敌占山头,山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血肉与岩块横飞,敌阵地一片混乱。华野部队在炮火掩护下逐波冲锋,每克一点,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争夺,直到短兵相接,刺刀见红,战况空前激烈。最后将敌第74师压缩在孟良崮主峰及周围几个山头。

此时,敌人的无线电已顾不得保密,通报通话几乎全部明码明语。蒋介石督令10 个整编师从东西南北各个方向急向孟良崮增援,他的手令也在报话机上公开传播:“山东共军主力向我倾巢出犯,此为我歼灭共匪、完成革命之唯一良机,如有萎缩、犹豫逡巡不前者,必定以纵‘匪’害国,贻误战机论罪。”

国民党军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明知大势已去,仍亲自在报话机上督令下属急援,他说:“第74师孤军苦战,处境艰危,各部务须不顾一切,奋力冲杀,击破共军之包围,救袍泽于危困!”躲在孟良崮山洞里的张灵甫也亲自操起报话机,向南京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求救。他大骂增援部队迟迟不来,空投物资又全部都落到敌方阵地,要求“南京方面命令增援部队,务必于当日(16 日)17 点前赶到,空投也不要投了,反正都到不了国军手里”。

陈毅得到电台侦听报告,并经其他情报证实后,立即与粟裕共商,决定抓住敌全线惶恐、敌援军未到之机,提前发起总攻击。16日上午,我军全线总攻。战至16日下午,我军攻占所有高地,敌第74 师师长张灵甫、副师长蔡仁杰被击毙。我担任突击的5 个纵队的英勇健儿胜利会师孟良崮。

这时候我军侦听电台发现,孟良崮地区仍有敌电台呼救,似有残敌隐匿,各部战绩报告中的歼敌人数与第74 师编制数相差甚大。陈毅即命令部队继续搜索,发现孟良崮与雕窝间山谷中有敌7000 余人藏匿,我军不顾疲劳,又投入战斗,至17 时残敌被全部肃清,该役共歼敌3.2 万余人。

孟良崮战役,敌情危急,战机瞬息万变。陈毅使用小小的贴身电台运筹帷幄,准确把握情势,实施有效指挥,以弱胜强,取得战役的全面胜利。这充分反映出陈毅的睿智、果断与指挥艺术的创新精神,不愧是我党我军的杰出领导者。

猜你喜欢
军部陈毅电台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知识界对日本军部的认识与批判①
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油画作品
第二次西园寺内阁期间“增师案”与政党军部之间的博弈
鹿先生的年味电台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做好电台新闻的采访之我见
军部
忆陈毅给我印象最深的几件事
陈毅的参谋人员谈陈毅
陈毅论参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