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名著教学实践研究

2023-10-14 03:38魏秀峰
家长·下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西游记名著

魏秀峰

新课标背景下,各科教育教学都要落实学科育人的教育目标。语文学科中的名著作为文化传承的精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和价值观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通过教授《西游记》,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历史传统,从中汲取智慧和人生经验。在此背景下,文章深入研究了当前初中名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旨在为相关教学改革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当前语文教学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学生文学素养的下降、阅读兴趣的减退、课程内容的单调等,导致名著教学改革和创新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名著,学生可以沉浸于文学的海洋中,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拓宽知识视野,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名著中的丰富情节、复杂人物塑造和深刻主题也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有助于他们塑造道德品格和价值观念。《西游记》这部作品融合了神话、传奇和冒险元素,深入探究《西游记》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还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哲学和人生价值,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一、当前初中名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

当前初中名著教学普遍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单调的问题,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方式方面,很多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教师单方面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厌倦情绪,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侧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感受。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容易忽视了学生的多样性特征。

在教学内容方面,虽然初中名著的经典性不言而喻,但是现有的教材体系往往只是简单地对小说的内容进行梗概性介绍,忽视小说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思想内涵。因此,学生学习名著往往是单纯记忆故事情节,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教师名著素养不高,学生阅读能力不足

在当前初中名著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的名著阅读素养普遍不高,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深入挖掘小说的内涵,只停留在故事情节表面,无法对名著作品进行深入解读,这种情况下自然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和思考。同时,由于教师缺乏名著阅读素养,不仅难以将名著中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点融入教学中,还难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在学生阅读能力方面,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阅读时间不足,加之现代社会信息过载,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也相应缩小。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有效提升,往往只停留在基础阅读层面,难以对名著中的深层次思想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

(三)名著教材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缺乏趣味性

名著教学一直是初中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思想品德、文学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初中名著教材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趣味性不足,已经影响了名著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名著教材的选择和编排方面。比如,有些教材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满足学生对名著的深层理解和认识要求;有些教材则过于繁琐和难懂,对学生的阅读和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有些教材中对名著的阐释和注释存在不准确的情况,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误导;有些名著教材过于沉闷和枯燥,缺乏趣味性,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学生对这些名著教材往往不感兴趣,阅读和理解名著的积极性不高,久而久之产生厌烦心理,影响了自身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四)名著教学与实际生活缺乏联系性

在当前的初中名著教学中,很多名著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脱离,缺乏联系性,这是当前名著教学中比较常态化的问题之一。许多名著教材的故事背景发生在古代,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学生来说,这些背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相去甚远,缺乏直接联系。例如,《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智慧内涵。不过现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与《西游记》中的故事背景和情节差异很大,难以直接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孙悟空具有强大的法力,而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种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将《西游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二、新课标下名著教学策略研究——以《西游记》课堂教学为例

(一)围绕多元化,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新课标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名著教學中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为中心,不断完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传统的名著教学方式单一、内容单调,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阅读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呈现名著教材,如利用影视资源、课外阅读等方式辅助教学。

例如,在《西游记》课堂教学时,笔者采用视觉教学法和听觉教学法等新颖的形式,安排学生观看不同版本的电影或电视剧,让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想象力。同时,笔者还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者有关《西游记》的研究性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深度,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除了让学生阅读教材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相关的游戏、漫画、音乐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进行丰富的角色扮演与互动,以此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对文章的深刻理解。比如,在“三打白骨精”片段教学时,笔者根据学生特点选几名学生,让学生分别扮演每个重要的角色人物,模仿角色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重点揣摩故事的起伏点“唐三藏、八戒和沙僧跳出孙悟空的保护圈”以及“孙悟空连续打死白骨精所化的一家人”时的各个角色的心理活动,分析人物的心理矛盾和文章思想,通过这种形式深入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让学生全面分析文章思想,提升学生名著阅读分析能力。

多元化、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可以让名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实践经验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围绕理解力,提升教师与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

在名著教学中,提升教师和学生的阅读综合素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名著教学并非只教授学生一个故事情节,而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使其不仅掌握了阅读技巧和方法,还能真正理解名著的内涵,更能在生活中体现其中的思想和价值。

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通过专业培训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和教学能力。教师应该具备阅读和解读名著的能力,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名著中的思想和文化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和理解,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首先,了解名著的背景和历史。例如,在《西游记》教学时,教师可以讲述当时唐朝的历史背景,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加强名著的解读和阅读实践,提升理解力。教师可以通过名著文本解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到其中的情节、人物形象、文化背景等,从而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阅读实践来巩固学生的阅读能力,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小组讨论等,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化对名著的理解。例如,在《西游记》教学时,笔者通常让部分学生自主组队进行情节复述,让其他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分析,以求深入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最后,培养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名著,鼓励学生动手做阅读笔记,让学生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通过多次阅读,学生可以对名著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比如,在《西游记》教学时,笔者在教学结束后布置一些其他情节的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家里自主阅读,并提交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最后由笔者对学生的阅读心得进行针对性评价和指导,从而在鼓励和肯定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三)围绕趣味性,提高名著教材内容的质量

在初中名著教学中,提高教材内容的质量非常重要,因为这些经典作品是青少年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培养的重要依托。趣味性是激发学生学习的第一要素,教师可以通过兴趣激发和情感共鸣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阅读兴趣。在名著选材方面,教师要结合学科培养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与生活的适配性,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内容。

首先,要注重名著作品的代表性。名著作品应该是经典的、深入人心的、对青少年有启发性的。对于古代名著,应该将其现代化、普及化,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不应过度追求所谓的“热门作品”,而应该注重作品的内在价值,确保每一个选入教材的作品都能真正对学生产生指导、引导意义。教材内容应该涵盖不同类型、不同题材、不同文体的作品,以便学生有更多选择和更多体验。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要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人物是名著故事中最重要的元素,他们的形象刻画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整个故事的理解和兴趣。因此,在选取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对主要人物的形象刻画,包括外貌特征、性格、行为等方面的描写。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角度描述和深入剖析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不仅是一只具有神通广大的猴子,还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性表现,这种多维度的描写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人物。

再次,情节是名著故事中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情节的设计能够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教师需精心设计故事情节,减少学生的无聊感和疲劳感。

最后,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生动性。语言是名著故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因此,在选取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避免过于晦涩难懂的词语和句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故事。

(四)围绕实践性,加强名著学习与生活的联系性

在名著教学中,加强名著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性非常重要,将名著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和认识,也能够加深學生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首先,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名著中的生活体现,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例如,在《西游记》教学时,笔者通常设计相关的学习活动,如到历史博物馆、文化古迹名城等地实地考察,通过生动的情境和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笔者还通过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名著与生活的联系,如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是否有现实中的对应物?取经路上的困境是否与我们生活中的遭遇相似?

其次,教师可以拓展教材,引导学生将名著中的文化元素融入学习和生活中。例如,在《西游记》教学时,学习孙悟空的筋斗云后,笔者引导学生在体育课上进行模仿练习,或者在户外活动中进行“筋斗云”比赛等(模拟练习和“筋斗云”比赛为侧空翻、双手翻等),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元素的融入和生活实践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和活动参与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名著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为核心,结合当前先进的教学技术,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合理选择教材内容,提高名著教材的质量,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多方面提高名著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经典名著的魅力。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变通,让学生在名著教学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人文素养的提升,从而为未来的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西游记名著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西游记
西游记
国内外名刊名著
西游记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