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探究

2023-10-14 03:38陈汉辉
家长·下 2023年8期
关键词:整本书新课标习作

陈汉辉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重点聚焦于习作选材、结构、立意等诸多可以提高语文习作成绩的内容方面,多将习作作为教学的独立板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文件强调,将习作、写话等教材中包含口语交际与习作内容的板块融合为一体,集中于“表达与交流”,并融入不同的学习任务群中,以此逐步提升小学生习作与语言表达能力。基于新课标文件来看,小学语文教育方向开始朝着学习内容整合的方面发展。基于此,语文教师应改变传统语文教学思维,探索更符合新课标要求、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习作教学方法。

一、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变化

新课标课程理念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文件强调的“表达与交流”对应语文教材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写话板块内容,制定总目标要求,即帮助学生掌握“倾听与表达”的方法,能够独立应用口头语言文明展开社会交往与人际交流,并根据教与学的需要,结合书面语言文字具体、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内向所想。分析新课标要求不难发现,现阶段小学语文习作内容更多指向三方面,即“见闻”“体验”与“想法”,习作要求更突出“文从字顺”“习作目标明晰具体”。

通过研究不难发现,新课标文件将表达与交流整合为一体,这也意味着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因此,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将两者统一并系统地整合为一体。基于融合角度分析,新课标中的习作板块由口语表达与习作组合形成,但传统习作教学侧重于表达,即书面写作,忽视学生对习作内容的交流。而部分教师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更注重知识层面的讲解,习作教学常局限于“用语”“习作结构”等方面,导致最终的习作成果缺乏真情实感,与日常生活中的表达相差较远,影响小学生习作水平、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升。为此,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探寻更符合学生综合发展需求、新课标教育要求的习作教学新路径。

二、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策略

(一)创设学习情境,加强表达与交流

在新课标文件中,“情境”一词被多次提及,同时文件的课程理念、课程实施教学建议板块提出,应增强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情境性,创设真实且富有教学意义的情境。结合当下时期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情况来看,情境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但新课标文件针对情境创设特别强调“真实性”特质,即创设与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相关的真实情境。因此,如何基于生活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角度创建语文学习情境,并保障情境能够服务于现实生活问题,是每名小学语文教师有待思考并解决的问题。

以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教学为例,本单元习作主题为“我的心儿怦怦跳”,习作要求学生在习作练习中清楚概述某件事情的经过和自我感受。而第八单元课文主要以历史故事为线索,通过多篇文章的表述,向学生展现不同人文主题和不同人物的品质。本单元文章与习作主题联系性不强,因此需要应用大单元整体情境,扩大习作教学范围,使习作任务回归到单元主题中。基于此,教师可以立足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创建“历史人物故事会”情境,为学生发布单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将自身想象为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并围绕课文内容概述第一视角下“我”的故事。此方式满足习作教学要求,能培养小学生的复述能力,提升其表达与交流水平。在单元任务结束后,教师再组织学生围绕任务实施中的体验完成作文撰写,以達成本单元习作教学目标。

此次活动融合单元主题情境,建立课文与习作之间的联系,同时结合实践任务,提高情境的真实性,引导小学生立足于不同人物视角解析文章故事、掌握复述技巧、了解习作方向。同时,具有真实性的情境、实践性的学习任务,也能从侧面增强小学生表达欲望,落实新课标文件中表达与交流的教育要求。

(二)实施整本书阅读,丰富习作素材

新课标文件提出整本书阅读理念,提出新的教学要求,强调学生应掌握综合性的阅读方法,并具备阅读心得的分享能力。整本书阅读与传统阅读教学不同,传统阅读教学多围绕教材开展讲解,教材篇幅有限,许多课文也以节选的形式存在。整本书中详细归纳故事人物、时间、背景等线索,可以在拓展、丰富小学生习作素材、习作方法的同时,落实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阅读与习作要求。同时,整本书阅读可以为学生创建一种相对真实的情境,提供诸多可以用于习作的素材。为此,教师可以将整本书阅读作为习作教学的延伸,引导学生以“阅读输出”为目的开展“阅读输入”,形成一种“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教学模式,以此确保习作教学效果的提升,实现小学生习作方向、写作内容的延伸。

以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板块教学为例,本单元文章围绕“神话”题材展开教学,习作方向为“我和___过一天”。首先,教师可以开展以“中国古代神话”“经典神话故事”为主题的整本书阅读活动,并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在横线的空白区域填写自己心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人物,逐步完成文章撰写。无论是整本书阅读抑或是习作教学,均无法一蹴而就,两者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和习作经验,将习作任务安排于整本书阅读活动后,更能促进学生积极且有目的地开展写作。

其次,虽然整本书阅读可以优化现有习作活动,但学生习作经验的积累需要在特定任务指引下完成。为了避免整本书篇幅过大,导致小学生出现盲目阅读的情况,教师可以确立以习作为目的的阅读指导任务。比如,在整本书活动的初期阶段,要求学生以“神奇的人物”为阅读线索,分析故事中作者描写的人物形象;在整本书阅读的中期阶段,开展分享活动,增进学生对神话人物形象、特点、故事背景上的交流,先以表述的形式向他人介绍神话人物,以此提升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回归习作主题,引导学生设想,假设能够与自己心目中带有光辉形象的神话人物相处一天,会如何安排行程。比如,《中国神话故事传说》中塑造的炎帝形象,他亲身试用各类植物药材,因其身体带有透明的特点,所以可以观察到不同植物药材在身体中的反应,以此判断植物药材是否具有毒性和药效。基于此,学生可以以第一视角带领炎帝参与“治病救人”,以此丰富习作故事情节,使故事内容更为饱满且带有人文情感。

整本书阅读不仅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经验,更带领其从不同的角度阅读、撰写文章,有助于提升习作经验和习作能力。为此,教师应将整本书阅读贯彻于实际,以此实现习作教学上的创新、教育质量上的提升,为推进学生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迎合学习任务群理念,展开大单元教学

新课标针对小学语文学习任务方面也出现新变化,更多指向任务群学习。学习任务群立足于相对整体且综合的角度,检验学生的学习逻辑、生活逻辑以及学科逻辑,打破了原有教与学任务的束缚,改变了语文课程内容结构,形成一种区别于以往、更符合现代学生发展的新课程体系。为了遵循新课标准则,教师应改善原有习作教学方法,以构建学习任务群为主实施单元教学活动,设计单元任务目标,同时基于单元主题下不同文章之间的逻辑线索,对文章内容展开重新编排,从而构成以习作教学为核心的大单元整体教学活动。

以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为例,通过对本单元教材内容的解读不难发现,单元主题强调“自然之美”,习作要求为学生在边读边想象的过程中形成关于“自然之美”的画面,并以“推荐一个好地方”为主题,于习作中准确且全面地完成概述。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分析,习作多在阅读教学环节后,即教师先带领学生逐一研读课文,再根据其词汇和语句的积累布置学习任务。此教学方式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也达成习作教学目标,却难以满足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基于此,教师可以从大单元教学角度出发,对课文内容进行重组。

首先,开展以“旅行”为主题的“推荐官”比赛活动,要求参赛的学生推荐自己心中印象最为深刻、最为喜爱的地方,并系统描述该地方的自然景观,说明喜爱的理由等。

其次,以生生互评的方式互相品鉴其他同学的作品,获得支持率最高的学生荣获“推荐官”荣誉。此活动开展于单元阅读教学前,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初期及时明确习作主题和单元学习目标。

最后,在明确习作主题后,教师可以展开单元阅读教学。从单元文本内容来看,虽然单元内容均侧重于自然景观描写,但写作角度存在明显差异,如《观潮》一文侧重于“以一定的顺序完成景物介绍”;第二课《走月亮》一文侧重于不同修辞手法的描写,主要为突出景观的灵动之感;第三课以《现代诗二首》的形式描写景物、寄托情感。三篇文章传递三种不同的习作方法,可以在丰富学生习作储备的同时丰富习作素材。

在习作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进行文章撰写,并在每篇文章阅读教学后引导学生回顾写作内容,逐一完成修改,也可在完整的阅读教学结束后统一开展习作,以此拓展习作方向。为了彰显自然之美,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展开景观描述。

在阅读教学前布置习作任务,更能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更为积极地学习文章中作者对自然景观描述的方法,并积累经验融合到自身作品中。如此不仅满足新课标中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要求,更将课文与习作板块融合为一体,真正在驱动学生内化语文知识的同时达成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四)联系生活实际,实施跨学科教学

1.围绕生活元素开展学习实践。

结合上述分析不难发现,新课标文件强调学习任务群理念,并在“阅读与交流”板块中叙述学习活动应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如配合朗读、游戏、复述等活动,以此确保口语交际、阅读、习字、识字等内容能够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为了在提高习作活动有效性的同时保障活动符合学生认知需要,教师可以以生活作为切入点开展实践活动,基于学生生活元素展开习作教学,驱动学生参与实践,并逐步实现实践能力的稳步提升。

以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教学为例,本单元习作主题为“记一次游戏”,包含“先一起玩一个游戏”的要求,换言之,本次习作学习活动以实践为主。首先,教师可以以“设计游戏”为活动主题,结合信息技术设备,播放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游戏类型,以此帮助学生明确不同游戏的规则和开展形式,为培养其“看视频写话”能力奠定基础。其次,为了驱动学生参与其中,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成立学习小组,自主开展游戏设计,制定游戏规则、项目等,制定一套完整的游戏实施计划,再按照小组的分配情况互相交换游戏计划,以此检验游戏的趣味性和规范性。最后,在学生获得游戏体验后,教师还需引导其进行回顾与反思,包括游戏是否存在漏洞、是否合理等,最终结合自身体验,将游戏设计、实施的全过程落实于文本中。

此方式可以在增强学生学习体验的同时,促进习作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2.组织跨学科教学开展合作学习。

新课标文件提出关于跨学科教育的基本要求,强调学生应在学习任务群中,通过多类学习方法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以此稳步提升自身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在习作教学中融合跨学科教育理念,挖掘更多与习作相联系的信息技术、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从而丰富习作教学形式,确保习作活动的有序开展。

以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教学为例,本单元习作主题为“观察日记”,强调学生从方位观察植物的变化,并合理、完整地叙述植物的生长规律和习性特点。结合习作主题不难发现,本次习作与科学学科存在一定联系,并且在三年级语文课程中,学生已经学习关于《植物的一生》单元课程,初步了解一些观察植物的方法。此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回顾文章,并从语文与信息技术和科学相融合的习作教学视角出发,要求学生选择家庭或校园中的某个植物,以信息技术设备记录其生長情况,并从科学的角度研究其习性,最终将所收集的资料完整地呈现于习作内容中,以此达成跨学科教学目标,确保习作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总而言之,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质效并非一蹴而就,尤其在新课标要求下,如何落实新课标教学要求,构建更适于学生成长的习作教学课堂,是每名小学语文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为了贯彻新课标要求,教师需认真钻研并了解新课标针对习作教学板块所提出的新要求和新变化,以此实现小学生习作能力的稳步提升。

猜你喜欢
整本书新课标习作
《论语》整本书阅读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