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2023-10-14 03:41赵文治
家长·中 2023年8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工作办学

赵文治

德育能够培养学生的良好价值观和德行,对学生学习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学生塑造良好人格奠定扎实的基础。德育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密切关系。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积极探寻优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融入德育,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农村小规模学校与城市学校存在较大差距,在德育方面有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合理的教学活动。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概述

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务工,因此农村地区的适龄学生人数越来越少,尤其部分偏远农村的适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为了解决这一部分学生的入学问题,国家参考了各地区的布局情况,提出了建立小规模学校的政策。

农村小规模学校是指在学生数量偏少的乡镇地区开办学校,学校的教师人数少、班级少,因此这一类学校就被统称为教学点或者是村小。农村小规模学校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建立于人口稀少或者交通不便的地區。开办农村小规模学校是为了保证偏远地区适龄学生能够入学,对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进行培育,保障学生的入学权利。

到目前为止,相关部门开始关注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落后的问题,并且采取措施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创办,使农村儿童的入学问题得到解决,可以让农村儿童获得更多的教育机会。因此,要想使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应该正确认识到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之间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德育,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所提升。

二、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

(一)学校师资配置方面存在问题

到目前为止,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不同地区的教师待遇也不同。在经济发展落后的农村地区,教师的师资待遇低,而且难以保证教师的根本权益,发生教师资源流失情况,再加上部分地区师资力量弱,导致难以提升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准,无法保证教育质量,限制了小规模学校的发展。

此外,小规模学校在办学时还存在教师老化问题。这一部分教师的个人精力不足,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学校教育,甚至还有部分年长的教师已经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这就要求校方领导聘用年轻的代课教师,但是因为代课教师的薪资待遇低,导致教师因为种种原因而向校方提出辞职,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陷入如此往复的循环中,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二)农村教师教学热情低

通过实际调查得知,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要求。小规模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之一是教师热情不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在工作时往往难以保持高涨的情绪,在与学生交流时表现也相对刻板。因为小规模学校的工作安排不科学,导致教师长期处于疲劳工作状态,长此以往,会使教师对教学工作产生懈怠。而在大规模学校当中,由于校方科学安排教学工作,注重教师的精神状态,可以给教职工缓冲低落情绪的机会,因此,大规模学校教师的工作状态比小规模学校更高、更积极。

此外,小规模学校不仅存在教师工作积极性低的情况,而且存在学生学习热情低的情况。由于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少,再加上学校资金力量薄弱,校方没有多余的资金采购先进教学设备,导致教师使用落后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学生的校园生活相对单调,难以满足学生对教学活动的需求。久而久之,学生上课缺乏积极主动性,产生应付、敷衍的学习心理,学习效果不理想。

(三)农村学校办学经费有限

我国部分偏远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慢,这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经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难以改善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关部门应该大力支持开办农村小规模学校,委派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小规模学校支教,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互动,改变我国当前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难的局面。

(四)德育形式不恰当

在授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言语和物质奖励会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之,如果教师的奖惩措施不恰当,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心智还没有发育完全,问题处理方式成熟,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合理的奖惩方式,让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五)不重视德育

由于小规模学校管理人员不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还存在应试教学理念下的“唯分论”思想,导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依然只停留在表面程度,不能将德育全面落实下来。教师认为德育工作的开展重心是如何对学生进行管理、对学生的安全问题进行管理,而不重视其他方面的教育工作,导致德育工作的真正作用未充分发挥。

三、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策略

农村小规模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导致德育工作难以全面落实。因此,教师应该深入分析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措施,旨在解决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小规模学校德育工作。

(一)提高德育课程的吸引力

在开展德育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大胆创新德育教学。

首先,教师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满足学生的多方面需求。德育课程的开展是为了帮助学生,让学生的思想走向成熟。因此,教师在开展德育时,应该坚持教育,更应该尊重学生,重点关注学生的问题,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应该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的个性优势全面发挥出来。

其次,教师在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时,德育方式需要保证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拓展,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作为德育核心,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加强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互动,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再次,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技术推动德育课程的开展。在课下,教师可以搭建教学互动平台,更加灵活地开展德育,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德育活动中。

最后,教师可以对考试方式进行改革,考查学生对德育知识的运用情况,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采用多学科渗透德育的方式,让德育在多学科教学中润物细无声。

(二)加大对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重视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在发展当中的一项重大问题就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困难。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如缺少办学经费、教学设施落后、教学手段单一等,这些都限制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此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1.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

为了能够顺利发展农村小规模学校,有效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管理水平,第一,相关部门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帮助小规模学校办学,保障学校的运行,同时也可以借助资金来完善校园内的设备设施。第二,采取有效的奖励措施,吸引年轻教师到农村小规模学校就职。比如,相关部门可以提高乡村教师的补贴,出台有效的福利政策,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第三,组织一支合适的教师队伍,加大招聘力度,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吸收专业教师,同时制定完善的招聘方案,然后对人员进行录取,已经被录取的人员可以自主选择满意的学校,这样的双向选聘制度可以提高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就职率。第四,组织交流活动,让小规模学校的教师能够发光发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比如,开展县级竞赛活动,培养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

2.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结构进行适当调整。

为了缓和我国农村地区教育的问题,我国发布了相关条文,文件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布局进行适当调整,保存了农村学校。此后,我国制定了具体规划来支持农村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应该科学布局农村地区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便利,使农村地区的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将各地区的教育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对其进行合理调整和布局,将镇中心学校作为中心向四周辐射,使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德育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3.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成本进行控制。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在部分偏远地区,经济发展更是落后,而学生受教育的条件和资源又受到学生家庭条件的影响。所以,为了保证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被影响,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对偏远农村地区的家庭教育成本进行有效控制。首先,在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开展营养午餐活动,向贫困学生提供免费的午餐。其次,提供校车为学生服务。比如,加强与交通运输部门的合作,为学校提供专门的车辆,进行上下学接送服务。总之,只有优化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办学水准,才能够全面落实惠民政策,才能为学校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源,使学校的活力能够得到激发,从而提高学校德育管理水平。

(三)培养专业人才,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要想提高农村小規模学校德育教学水平,首先要求教师自身的素质过关。因此,各学科教师应该提升自身教育教学相关的专业技能,夯实自身理论知识,使自身的教学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校方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活动,及时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邀请专业人员到校开展知识讲座,向教师传递德育方面的知识。此外,校方在招聘教师时,应该重视考核教师的教学能力和道德素养,保证教师的品德优秀、业务过关,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重在身教,避免空洞说教,要给学生做良好的示范、榜样。

(四)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

由于农村小规模学校人员少,因此,学生与教师之间沟通密切,在这种环境下,教师的言谈举止更能对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为了提高小规模学校德育管理水准,第一,学校应该构建完善的德育管理体系,要求全校师生都能够积极参与进来,要求教师能够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第二,在德育管理开展过程中,学校应做到分工明确,要求各个成员都能够落实自己的工作,稳步推行德育工作。第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约束,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德育当中,以提高学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小规模学校的德育工作能够全面落实,能体现在全校师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总之,为了使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现状得到改善,学校应采用新的教育方式和管理方式,使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学水准得到显著提升。

(五)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培养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场所是课堂,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将学科育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少,往往存在一名教师教多科的情况,因此教师更应该重视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开展教学,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场景融入实际学科教学中,让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课本里的知识,还可以将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为此,教师应该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培训活动,结合地区特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拓展。此外,各地区学校也可以搭建教师交流平台,鼓励各地区教师在平台上交流教学感悟,使教师的专业水平能够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能够将育人价值全面发挥出来。

四、结语

总之,教师应该充分考虑本校的特殊性和地域性,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德育,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提升德育效果,为农村小规模学校德育工作注入新的血液。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农村小规模学校班级课堂教学现状调查与未来发展对策研究——以麦积区农村学校为例”(课题编号:GS[2021]GHB1344)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工作办学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