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

2023-10-14 03:41杨英
家长·中 2023年8期
关键词:价值观生命情感

杨英

新课程改革后,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师不仅需要重视学生在生物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积累、能力培养,还要渗透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情感价值观策略的优化以及融入,对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非常有利,能够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提高学生参与生物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主动融入课堂学习活动,提升学习质量。同时,正向的情感培养以及价值观的引导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对各类知识的深入掌握也至关重要,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刻认识到教学方法的优化对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价值,不断優化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情感价值的引导和培养。新课程改革在中学生物课程中推进以来,相关的目标要求与教育理论虽然已经越来越完善,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展开论述。

一、渗透与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目标落实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在中学生物课程教学中推进以来,相关的目标要求与教育理论虽然已经相当成熟,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倾向于关注基础知识传授,只要求学生“背重点”,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情感价值观教育。

第二,受中考影响,情感价值观的传递难以通过中考成绩得以体现,导致部分教师将新课标中情感价值观这一“软目标”的落实视为负担。

第三,由于认识不足,部分教师认为情感价值观的教育难以体现在学生成绩当中,费时费力,同时,对这一目标的要求以及具体的落实方法不够清楚。因此,对情感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相关教育目标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落实。

第四,初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部分教师在落实情感价值观教学目标时,教学方法生硬,往往采用说教式方法,未能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导致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虽然教师在努力达成情感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但效果并不理想。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与培养情感价值观的路径

中学生物课程改革之后,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相关的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为实现渗透与培养学生相关情感价值观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中学生物课程具有多种多样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达成教学目的。

(一)渗透与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对各个学科的教学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生物教学工作提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分别为知识目标的扎实掌握、能力目标的锻炼以及情感态度的积极发展,其中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是“双基”目标,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则是生物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终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起始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讲解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辅以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渗透与培养学生积极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为了渗透与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价值观,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水温的控制,观察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使学生明白水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对金鱼产生致命的影响,也使学生明白生命的脆弱。同时,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明白在实验结束后随意将金鱼扔掉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同样,在“传染病及其预防”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资料收集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观看录像的方式结合常见传染病病例,对其发展以及危害性进行介绍,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认识到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性,掌握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使学生树立热爱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价值观。

在“绿叶在光下可以制造淀粉”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分组观察天竺葵的绿叶在不同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光照条件下制造淀粉的不同,帮助学生在学习相关基础知识的同时理解生命的奇妙,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介绍“种子的生命力”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千年古莲也能够开花的知识,感受植物生命力的顽强,鼓励其课后通过观察的形式记录种子萌芽、成长过程中各部位的变化,让学生感受到生命成长与变化的神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布置植物标本展、种子画展、动植物细胞模型制作等,提高学生对生命美的感知力。

这些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抽象知识的过程中输入正向情感价值,还可以为学生讲解母鹿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甘愿牺牲、流浪猫偷偷将食物留下以喂养自己的孩子等故事,让学生明白生命的伟大,在此过程中渗透与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价值观。

(二)渗透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价值观

在“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教学时,为了能够帮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生物圈的丰富性,教师可以在介绍陆地动物生物圈时应用多媒体进行展示,介绍斑马、长颈鹿、狮子、猎豹等大型动物或蚂蚁、松鼠等幼小的动物,通过介绍这些不同动物的觅食方式,让学生了解自然世界,让学生通过观看相关视频与图片的形式了解地球上存在的动植物以及我国境内的动植物情况,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物产丰富、动植物分布广泛、品种多样的情况。我国有珍稀植物400多种,一级保护植物有银杉、水杉、金钱松等,还有丰富的鱼类、鸟类、哺乳类等野生动物资源,有闻名于世的特有种类,如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等。学生在充分了解我国生物资源多样性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祖国的美好,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慢慢渗透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价值观。

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优秀科学家的感人事迹,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的同时,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例如,在“激素调节”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首次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牛胰岛素结晶,这一重要成果标志着人类在探索生命奥秘的道路上完成了重大创新与突破,有助于世界科学的进步与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对此知识的了解与学习,理解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相关领域所付出的努力与艰辛,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此外,还有被世界尊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著名水稻专家袁隆平院士,他发明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我国人民的粮食问题,而且使全世界数十亿人民受益,他身上的优秀品质与崇高志趣也深深感染着学生,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和科学家的热爱,有助于教师渗透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情感价值观。

(三)增强情感体验,渗透与培养情感价值观

教师需要增强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价值观。

例如,在“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搜集相关图像以及视频,帮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处,也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和知识储备进行分析交流,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动植物知识。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學生认识到不同生物所具有的特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还将环境保护理念根植于学生内心,让学生认识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美好的认知,渗透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价值观。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渗透与培养情感价值观

初中生物教材包含一些抽象的知识,如果只是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产生知识倦怠之感,不仅难以达成教材讲解任务,而且难以落实渗透与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通过声音、图像等方式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直观化,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产生更直观生动的了解,无形中完成了渗透与培养学生相关情感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学习“人类的起源和发展”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婴儿在母体中的孕育过程,了解胎儿成长的过程以及孕妇在胎儿成长与分娩过程中的经历,在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感受母亲的伟大。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动画视频帮助学生更加细致地了解胎儿形成的过程,了解生命的起源与成长,明白生命的可贵。在“生物植物分类”相关内容教学时,教师同样可以进行多媒体技术教学,根据植物特点选取相应的视频,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类型植物的相似以及区别之处,正确认识珍稀动物,了解物种灭绝的危害,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种保护,尊重所有生命。

(五)与科技前沿相连,渗透与培养情感价值观

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了解科技前沿与生物学的关系,从中渗透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影响与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生物教材中“克隆、转基因、人类基因组工程”等新名词不仅频繁地出现于人们的生活当中,而且也成为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补充介绍相关知识,指导学生在课下收集自己感兴趣的生物技术,并在课堂上进行分组交流,探讨生物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利与弊,不仅保证了学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也培养与提升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完成了渗透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探索创新的精神以及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帮助学生提升科学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六)开展实践活动,渗透与培养情感价值观

生物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形式渗透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植树节开展植树活动,让学生亲手种植花草,并且每隔一段时间对花草进行浇水、松土、施肥,记录花草成长的过程,相互分享与交流。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在亲自参与、观察植物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珍贵与意义,这种更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渗透与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价值观。

(七)拓展教学资源,渗透与培养情感价值观

课外资源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课内外资源渗透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外开展校园环保活动,成立“清除白色污染志愿者”活动小分队,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清除校园垃圾,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教师可以结合世界地球日、世界无烟日等,组织学生开展环保主题的演讲比赛、专题讲座、手抄报展览等活动,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促使学生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教科书中的“课外探索”和“课外阅读”内容,向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情感价值观。

(八)联系生活实际,渗透与培养情感价值观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亲身经历,鼓励其向身边的同学讲述自己在生活中学习到的生物学知识。

例如,曾经煤气中毒的学生向同学讲述自己煤气中毒的原因、经过与感受,促使其他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参观过生态园的学生则可以向同学介绍自己学到的有关花草植物的知识,在此过程中渗透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价值观。

三、结语

综上可知,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对各个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生物作为初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科目,其所受到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作为初中生物教师,除了要关注知识的讲授之外,还需要重视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应进行积极健康情感价值观的渗透和传递,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在日常教学中明确情感价值观的渗透问题,优化教学措施,应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提升学生对自我情感价值发展的要求,塑造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从而实现高效学习。

注:本文系金昌区教育科学2021年度区级规划课题“生物教学中情感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项目编号:JQKT【2021】022)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价值观生命情感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移植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