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实践策略

2023-10-14 11:56马丽琴
家长·中 2023年8期
关键词:赏析古诗词诗词

马丽琴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学和人文因素。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教师坚持遵循实用、高效、发展的教育原则,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推进古诗词活动教学,指导研究学习古诗词,能帮助小学生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他们在活动课堂中尽情享受古典诗词文化的熏陶,培养和提升学科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还能促进学生在活动实践中接受人文和审美教育,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语言、思维和审美创造等综合素养的有效培养。

活动式教学是利用活动任务来驱动、实施探究活动的教学形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针对古诗词教学明确强调“在第一学段让儿童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中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在第三学段中则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这些分学段、逐层推进的古诗词教学必须通过具体生动的课堂活动才能得以落实,语文知识和能力、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的融合教育才能得以实现。本文基于活动教学的研究视角,结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际,通过分析优化古诗词活动教学的积极意义,融合具体活动案例,探索利用有效的实践策略,旨在实现古诗词教学的育人目标。

一、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活动教学的实践意义

(一)指导学生集中识字,丰富语言积累

当前,小学生开展识字基本上是利用现代白话文。而在古代,儿童识字都是借助《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千家诗》等蒙学教材,通过集中识字的方法有效积累常用字,每当学好一首首古诗词,就可以掌握几十个汉字。在现代教育背景下,学生仍然可以通过古诗词学习活动实现集中识字,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小学生通过多学、多背古诗词,能经常性地接触优美经典的诗文作品,领略凝练典雅的诗词语言特色,从中感受到作者形象描绘出的一幅幅精美的画卷,进而掌握更多的语言知识和文化要素。

(二)促进学生感悟汉语之美,提升赏析能力

其一,引导小学生参与诗词学习活动,能帮助他们系统掌握汉语语言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等四个声调,充分感受富于押韵、排列整齐的独特语言形式,体验诵读过程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享受汉语言平仄交替、高低交错的音韵之美。其实,每一首古诗词的偶数句最后一个字非常讲究,它是一首诗的韵脚,整首诗能在学生朗朗诵读中听起来富有韵感、悦耳动听。

其二,引导小学生通过欣赏学习排列整齐的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等格律诗,能促进学生感受古诗词匀称美妙的形式之美。中华传统诗词的特色之一是格律诗中的对仗,颔联、颈联都必须对仗。可见,汉语言形式之美在古诗词中是随处可见的。

其三,引导小学生通过鉴赏品读诗词等活动,深入探析诗词作品中所描绘的景物、情感、事迹、史实、人生哲理、思想觉悟等,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文中蕴含的深厚教育价值和生活意义,真切感受古诗词的内涵之美。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培育文化素养

诗人进行诗词创作都极为讲求炼字炼句,这样的过程就是在创新。小学生参与古诗词学习活动的同时也经历了尽情赏析独具特色、追求新意的经典诗词作品的过程。如贺知章《咏柳》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中巧用剪刀做比喻,使人充分感受到一种既灵动准确又新奇的美妙感觉,这就是创意写作的体现。此时的剪刀是温情灵巧的、是富有智慧的、是具备审美眼光的。学生融入诗词赏析学习活动,能领略诗词作品中各种不同的创新境界,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同时,中华灿烂辉煌的诗词文化既包含有富有诗意的山水、优美的田园风光、悠悠绵长的乡愁、真挚坦诚的友情、热烈执着的爱情,还蕴藏着高雅的生活志趣、深刻的人生哲理、坚定的正义担当、深厚的家国情怀等丰富内涵,指引小学生参与赏析诗词活动,汇聚这些优秀诗词文化要素,开展分享交流、品读诗词,能进一步激励学生积极传承我国的優秀传统文化,延续中华文明,从而真正实现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深远意义。

二、优化小学语文古诗词活动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巧设活动情境,激发诗词学趣

由于古诗词的语言特点与小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学习经历、知识经验、阅读习惯等存在明显差距,他们在学习古诗词时兴趣各有不同。学生的探索学习兴趣只有在贴切有趣的活动中才能得以有效激发。所以,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好活动教学的优势,设计开放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深入诗词赏析活动,体验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调动学诗词的热情,帮助他们增添诗词学习乐趣。

1.融通生活,设计化用式活动情境。

古诗词教学应该与现实生活相互交融,探寻现代生活与古诗词中情感的交汇点,通过创设形象的生活化学习情境的方式指引学生学会运用古诗佳句来抒发自己的所思所想。当古人所描绘的诗词场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契合时,理解与领会诗词中的意境和内在情感就变得不再困难了。例如,在早春时节,带领学生去湖边踏青,赏花看柳,学生会情不自禁地念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无数勇于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无不体现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学生深受感动,会发自肺腑地赞扬:“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到小学毕业之际,学生还会相互寄言,彼此送上衷心的祝愿:“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此,借古诗词尽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能让学生享受更丰富、更强烈的学习情趣。

2.以诗带诗,设计连缀式活动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语言知识、文化素养积累有限,单靠学一首诗词是难以深入认识作者以及诗词创作背景,更难以体会蕴含于作品中的情感。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以诗带诗的有趣形式,将同一作者相关的诗词作品,或不同作者围绕同一题材所创作的诗词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扩展赏析,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学习情感和感悟。

例如,在赏析《示儿》一诗时,教师可以将陆游生平所作的爱国主题相关的诗作连缀推给学生,引导他们开展动情朗读:“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位卑未敢忘忧国。”“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这些爱国诗句或壮志豪情,或沉郁悲愤,或催人泪下,充分表达了诗人时刻期望国家统一的深挚而强烈的爱国情感。又如,在五年级上册纳兰性德《长相思》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紧扣“灯”这一意象,将李白《长相思·其一》、高适《除夜作》、白居易《除夜寄弟妹》、马戴《灞上秋居》、郑板桥《沁园春·恨》等多位名家的作品中与“灯”意象相近的诗词语句连结在一起,带领学生通过赏析、诵读,更好地理解这一意象中所内含着的深层意蕴,进而有效体会出纳兰性德“千帐灯”背后的绵长情思。在此,创设以诗带诗的形式进行纵横联结、互文映照,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感悟更加丰厚起来。

(二)巧搭活动支架,领悟诗词意境

一般而言,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诗词篇幅较为精练简短,集中凝聚着诗词作者的独具匠心。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活动课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巧妙搭建角色扮演、舞蹈配诗、诵诗入画等多样生动的赏析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诗词意境。

1.角色扮演,生发诗趣。

古诗词蕴含丰富的类别,常常描写关于友人惜别、清溪浣纱、雨中问路、花丛追蝶等人与事的题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生活化情境,展现人世间的悲欢喜乐。表演是一种构建活动情境的便捷支架。在诗词赏析课中,教师通过架设这种富含生活味的活动情境,指引学生融进情境对话,参与角色互动表演,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体会诗词意境。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池上》一诗赏析教学时,首先,教师以“莲”为奖品分发给那些平时积极回答、乐于思考的学生,为后续的互动表演“备好”活动道具。其次,进入表演活动,引导学生诵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等学生学会熟练吟唱之后,指定几名学生代表上讲台进行对话和表演,并给他们配备斗笠、莲花等活动道具,边吟唱边表演,一起体验互动赏析。最后,鼓励全体学生站立,共同表演和吟唱。在这样别开生面的对话和表演活动中,学生兴致昂扬,陶醉其间,学生之间的和谐对话与互动表演使课堂学诗活动变得更加富有情趣,一个个天真烂漫、淘气可爱的小娃跃然于学生眼前。在此,设计运用情境对话和角色表演等有趣活动支架,鼓励小学生诵读、学习古诗词,能有效避免以往枯燥乏味的说教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自然生发出丰富的学诗情趣。

2.诵诗入画,品读诗境。

古诗词具有诗画交融的优美意境,诗与画本就同源,两者都是特定艺术作品中意象与意境的融合结晶。但诗不可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正体现了古诗词具有的独特意境。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绝句》教学时,首先,教师巧用搭建支架的方法将诗词赏析活动融入图画,让学生在优美的诗情画意中深入领会诗词作品中所蕴涵的情与趣,高效进入《绝句》赏析中。其次,教师面对学生,手指多媒体图画中的柳树处,启发学生说如果要在此处插入一句诗,应该选哪一句。学生齐声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于是,教师适时展示课件中的《绝句》诗句,表扬学生的积极表现,同时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为何要选这一句。学生竞相回答说:“因为绿绿的柳树,就是翠柳,里边有两只黄鹂鸟,所以就是‘两个黄鹂鸣翠柳’。”教师及时肯定学生的聪明才智,趁势鼓励他们来当一回小老师,带领其他学生将这一句诗诵读一遍,并在诵读时特意把“鹂”字读长一点,就像黄鹂的叫声愈发好听、形象了。再次,教师鼓励学生继续将《绝句》中其余的三句诗插入图画中恰当的位置,并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理由和感想。学生一边动情吟诵,一边做着相应的动作,优美的诗句与图画融成一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最后,教师将图画、诗句等逐步去掉,留下白板,带领学生边想象图画画面边尽情诵读。就这样,教师带着学生沉浸于美妙的诵诗入画情景中,一遍一遍地快乐吟诵,使学生脑海中的画面愈发活起来,诗词情感也变得更真切,更真实地体会到诗词的意境。

(三)拓展活动实践,涵养诗词素养

由于受教材整体设计和课程教学要求的限制,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编设的古诗词篇目还是比较有限。教师还应引领小学生通过拓展诗词赏析活动,在校内校外学习实践中深入把握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汲取古诗词精髓,扩展文化认知视野,促进诗词素养的有效培养。

1.丰富校园诗词生活。

深化推进古诗词赏析实践,积极指引学生走出课堂,步入多彩的校园,参与各种丰富的校园诗词文化实践活动,近距离地与诗人和作品进行对话交流、互换情感,巩固诗词赏析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校园主题班会、读书会、诗歌朗诵比赛、传统节日诗词文化征文、诗词手抄报、讲述古诗词典故等多样化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拓展学习实践,丰富古诗词背景素材积累,更好地理解和感悟古诗词及作者,继承和发扬优秀诗词文化。

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春晓》教学后,教师可以围绕“感悟春天”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一次关于“春天”的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精选与春天有关的优美诗词语句,进行朗读比拼,使学生在欣赏美好的春日时光的同时,又真切感受中华优秀诗词文化的魅力,培育发现美和表达美的能力。同样,在春天的校园里,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到校园的边边角角,画一幅古诗配画、写一首阳光小诗、讲一则诗词小故事、做一份诗词手抄报、办一次诗词赏析分享活动等,延伸诗词课堂学习,努力尝试探寻描写春天的精彩诗句,并将学过的诗词知识做好归类、整理、运用,点缀自己的校园诗词生活,培育春天情怀,提升文化素养,促进诗词综合能力和人文素质的有效提升。

2.引领课外综合实践。

语文课外综合学习实践是拓展诗词赏析的有效活动形式。有些古诗词所呈现的作品意境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融入课外综合性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近自然、融进社会生活,接受客观环境和文化的熏陶。

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生活,深入公共图书馆查阅、搜集、整理经典古诗词学习资料,补充课中所学诗词在作者生平、创作背景、时代背景等方面的不足;可以鼓励学生收看央视媒体“诗词大会”节目;积极参加本地区主管部门和学校联合主办的中小学生诗词大会;坚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选择地鉴赏学习唐诗、宋词、弟子规、三字经等,从点滴积累做起,从生活细微之处思考诗词话题,体验真实的诗词学习进程,在潜移默化中滋养自身的心灵和情感,逐步丰富文化综合素养。可见,利用课外综合学习实践拓展诗词赏析的学习活动,可以不拘一格,教师应激励学生踊跃参与拓展学习,帮助学生找到更多有趣的诗人和诗词故事,沿着诗词印记,尽情品味诗词作品味道,享受富有诗意的学习。

三、结语

综上所述,活动式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常用的有效形式,在古詩词课堂教学中具有鲜明的应用优势。教师必须坚持为学生创新设计多样丰富的活动课堂情境,激励学生参与诗词赏读、讨论交流、互动表演等活动,广泛融入古诗词赏析学习实践,提升诗词语言、文学思维和鉴赏审美等能力与水平,使其学会自觉传承中华优秀诗词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赏析古诗词诗词
踏青古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词之页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