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资源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开发利用研究

2023-10-16 19:12吴菲余姿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城市文化开发策略非物质文化遗产

吴菲 余姿

摘 要:鲁绣作为济南市的非遗资源,其文化内涵深厚,对于城市文化的建设有着很大的潜力。以济南鲁绣为個案,采用实地调研和访谈的研究方法,梳理济南鲁绣现存的开发模式,发现其薄弱和不足之处,并通过分析发展困境,探究出能促进鲁绣的传承与发展的创新开发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开发策略;城市文化;文化建设

一、非遗资源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一)城市文化与非遗资源

城市文化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有着与文化相似的纷繁庞杂的体系和模糊不定的界限。从广义的层面上来讲,城市文化是指城市的居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城市文化的地域性特征表明了一个城市的文化是在当地的历史经历、政治变革、经济水平的影响下形成的。因此,城市文化承载的是历史长河的记忆,蕴涵的是时代精神,呈现的是一方水土的人民生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特性、民族审美习惯的鲜活体现,蕴藏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创造、形成并长期积淀而发展成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存在于特定的时空环境。但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时空环境遭到了破坏,其经济作用持续下降,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手段滞后,也影响了非遗资源的保存和利用。

(二)非遗资源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城市的发展变革中形成的,是一个城市的鲜明符号,其传承与发展必然依托城市。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各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精神特征的直接呈现,更是民族精神的凝结和绵延。

从城市文化产业层面上讲,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为城市文化产业提供丰富的资源,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城市文化品牌的逐步构建,彰显城市个性,增强城市在旅游业、人才招揽方面的竞争力。从城市文化精神层面上讲,非遗资源的充分开发,有利于增强地域文化的影响力,提高城市居民的文化自信,从而留住城市人才,提升城市的文化实力。从城市文化生活层面上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人民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实用技艺,将非遗资源应用到人民生活当中去,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丰富城市居民精神生活,促进城市文化建设。

二、济南鲁绣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开发利用困境

(一)地域文化的大众认知度低

鲁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很大的城市产业化空间,但就目前来看,存在于城市文化中的鲁绣文化在人们心中仍有很大一部分缺失,这导致现存开发水平较低且流于表面。民间传统美术工艺稳定生存的环境已被打破,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中,人们很难从这些传统手艺中寻找到乐趣。另外,鲁绣的文化价值传播与发扬出现了断层。20世纪末,很多鲁绣工人面临被迫下岗的困境,从那以后,熟练掌握鲁绣的技术工便越来越少。消费者与鲁绣接触少、文化认知度低,这对鲁绣融入城市文化产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二)传承人匮乏

职业传承人的数量少。济南市开展“非遗进校园”项目中,学生虽习得简单的缝绣技法,但很难激发学生对鲁绣的热爱,更不能促使其选择成为一名职业的鲁绣传承人。在社会公益传承中,如山东博物馆鲁绣研究中心的学员,他们一般是一两个月速成教学,对鲁绣技艺的掌握都是非常浅显的,所绣出的作品工艺简单,内容雷同。

职业传承人的技艺不纯正、不精湛。现存的工作室创作的运作模式,是注重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在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传承与发展的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但历代多种多样的鲁绣针法传到如今,能够真正掌握并熟练运用它的人已经不多了。如济南百花洲鲁绣工作室里的绣娘,她们有很多人是学了苏绣后才学鲁绣的,如今绣出来的作品,就带有很明显的苏绣风格。高端鲁绣作品不够纯正,鲁绣的文化特色就难以凸显出来。

(三)鲁绣产品设计创新不足

功利化的市场引导人们趋同的审美,对民俗或传统文化的信仰度直线下降,导致现代人的审美受市场限制。审美趋同化严重,使鲁绣失去本身的文化特点。一方面,济南鲁绣纺织厂公司产业多为电脑刺绣,且满足大批量订货的商家,如济南百花刺绣有限公司,以流水线形式大量生产,产品样式雷同。各地都有很多打着“鲁绣”名号的刺绣厂,但其产品是否为鲁绣还需进一步商榷。另一方面,具有辨识度的鲁绣产品离城市居民的生活越来越远,作品大多是仿制名人名画,与普通消费者的生活需求相差甚远,鲁绣难以为城市居民的生活增添文化气息。

(四)市场化运行机制不完善

1.合作意识薄弱

济南鲁绣的现有传承人大都是20世纪任职于济南市刺绣厂的工人。传承人本应合作共赢,但鲁绣传承人之间却存在竞争关系。这种竞争关系不仅体现在鲁绣作品的销售上,更多体现在涉及相关利益的各级评审活动中,所以如今传承人往往各自开展鲁绣的创作销售活动。

2.从业人员综合能力不足

对于城市文化产业来说,技艺也好,文化内涵也好,都只是产业开展的基石。要想非遗资源得到较好开发,一专多能的人才是关键。如今济南鲁绣产业的从业者往往仅精通鲁绣技艺,缺乏创新意识和营销技能,对设计理念、销售、文化理论研究方面不甚了解。缺少懂设计、善管理、能策划的销售团队,这就导致不能构建完善的鲁绣品牌,对当前将鲁绣利用到济南文化建设来说,无疑是最大的瓶颈。

三、鲁绣在济南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开发利用策略

(一)利用数字化

近年来,中国城市的数字化发展非常迅速,其中文化消费和地方文化产业做出很大贡献,例如:电影、音乐、IP创品等。将鲁绣开发与数字城市文化的建设结合,能够为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文化活力。例如建立鲁绣资源数据库,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相关的文字记录、学术研究、影音纪实资料等系统地整合在多元化交互式的知识服务平台上,为研究者提供更宽阔的学术视野和新颖的研究路径。这样既方便了普通民众查阅和学习,也使更多的人加入城市非遗资源的保护开发行列。

(二)注重鲁绣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职业传承人匮乏的问题,职业学校仍然是专业人才的培養基地。可以以齐鲁文化为支撑,在高中以上学校开设鲁绣工艺的实践课程,并对专业性人才进行培养和教学,提高鲁绣技艺水平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地域文化认同感和传统文化自豪感的同时,也促使他们将个人价值转换成社会价值,利用鲁绣建设城市文化。

针对传承人综合能力不足的问题,需重视城市文化产业相关的人才,加大投资力度,促使高校培养出更多针对非遗资源开发的专门性管理人才。鲁绣传承人把时间利用在潜心创作上,保证鲁绣的传承与作品创新。建立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和生产链条,从产品开发到运营销售,专门性人才可以弥补鲁绣及其他城市非遗资源开发流程不连贯的漏洞。

(三)鲁绣产品创新

1.工艺礼品

以文化传播为目的的工艺礼品是鲁绣市场上的主要品类,这种高端的艺术欣赏品,应正确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使作品内容丰富而不芜杂,形式多样而不失典雅。文化与审美的不同使刺绣艺术在底布上塑造不同的题材与含义。必须传承好鲁绣的特殊技艺,保护好其体现的文化内涵,鲁绣才会标新立异,持续发展。另外,与其他鲁绣产品不同,工艺礼品要想突破销售瓶颈,应当形成品牌效应或消费者口碑相传。既要将齐鲁地域文化融入工艺礼品的品牌形象当中去,也要加强传承人的影响力,以传承人带动鲁绣作品经济效益提升。

2.服装饰品

从古至今,服装饰品上的刺绣并不罕见。当下,纯手工刺绣的服饰多为定制的“奢侈品”。服装饰品在女性消费的品类中占据很高的比例,鲁绣若要扩展市场,就要对服饰上的刺绣进行创新。可以加快科技创新,使电脑刺绣更具品质,更具鲁绣的特征,以降低人力成本,用价格赢取市场。还可以将传统鲁绣融入当今流行服饰风格当中去,例如千禧风、街头、新中式等。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鲁绣与时新的剪裁风格产生碰撞,将会吸引不同受众人群的关注与购买,从而更好地占有市场。

3.旅游纪念品

济南地区文化经济发达,地理环境优美,为城市旅游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可以旅游景区及高速服务区的旅游纪念品为宣传点,创造一些新颖的、与当地旅游特色相结合的鲁绣产品。例如,可以专门根据济南的众多景点绣制鲁绣文化创意品,包括大明湖风景系列手包、英雄山景区平安符等。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创作采取全景开放式的,让游客也参与进来,充分体现旅游业的娱乐性质。这在扩展鲁绣产品的销售渠道的同时,也将使济南市的文化形象植入人心,提高济南城市文化的影响力。

(四)成立鲁绣行业协会,形成规模效应

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作为刚刚起步的文化产业,应提高鲁绣传承人的合作意识,摒弃“同行相轻”的传统观念,共同致力于鲁绣的发展工作,互相借鉴经验,抱团取暖。另外,统筹城市资源,建立鲁绣的保护部门,组织成立鲁绣行业协会,凝集鲁绣传承人的智慧与技艺,筹划较大规模的研学活动,钻研鲁绣不同技艺,积极创新技法,形成联动效应,进一步提高鲁绣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走鲁绣品牌化路线

首先,找准品牌定位,做好市场细分。让情感定位作为鲁绣品牌定位的重要方式,如将“用鲁绣美化生活”这一概念植入人心,让人们从情感上接受认可鲁绣,从而引领人们对于鲁绣的审美。在鲁绣品牌概念进入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基础上,为了更多地占有市场,应根据年龄、消费喜好、消费水平等标准将顾客分为多个顾客群。针对不同的顾客群,需生产不同的鲁绣作品、制定不同的产品价格、采用不同的销售策略,从而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鲁绣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促进鲁绣的生产企业将各种资源合理利用到目标市场。

其次,创新销售平台,做好品牌宣传。规划好鲁绣品牌的营销策略,必须依赖自媒体平台、社交网络、多媒体展览等传播方式,提高其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只有搭建完善的销售平台,形成顺畅的销售流程,才能改善鲁绣线下销售缺陷,突破鲁绣产业开发的瓶颈。将鲁绣的文化价值融入品牌宣传,利用新媒体助推传播,例如,对于带有鲁绣元素的服饰来说,策划拍摄的广告短片需将鲁绣文化内涵展现出来,确保服饰与穿着者本身的和谐、传统工艺美术鲁绣与现代审美的和谐。

四、结语

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与当代城市文化产业之间是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大众对传统地域民俗文化的认知断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的开发困境是当前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人们对非遗资源越来越多的关注让传统文化逐渐回归大众视野,是城市文化建设开发面临的机遇。利用济南鲁绣这一非遗资源促进城市文化建设应从整体出发,分层次地同步进行,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传承事业和城市产业开发、遗产保护和市场利用之间的关系,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鲁绣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彩霞.西安城市文化建设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09.

[2]刘熙平,张宇航,王婷婷.嫩江流域满族非遗传承人保护发展策略研究:以克东满绣为例[J].今古文创,2021(39):74-75.

[3]付伟安.济南市鲁绣传承发展现状分析与思考[J].人文天下,2018(23):61-65.

[4]殷航.传统鲁绣的创新设计与应用研究[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1(6):93-96.

[5]杨艳霞,张尔君.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手工艺类非遗项目开发利用研究:来自四川省绵阳市的调查与思考[J].四川戏剧,2019(10):159-162,168.

[6]袁其玲.基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的研究[J].文化产业,2021(35):88-90.

[7]郎家丽.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等特殊教育中的传承路径研究:以听障大学生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24):25-27.

[8]周鼎,李芳.基于WebGIS的非遗资源数据库知识服务平台构建[J].科技与出版,2022(2):47-51.

[9]郭静.中国传统鲁绣的造型艺术审美特征浅析[J].读写算(教研版),2015(12):7.

[10]高英培.鲁绣传统艺术研究及设计应用[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5.

猜你喜欢
城市文化开发策略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历史文化街区体验旅游开发ASEB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