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泡绉织物的织造工艺

2023-10-18 05:50昀,邢
毛纺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纬纱经纱蜂巢

佟 昀,邢 颖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立体泡绉风格的面料作为时尚女装面料一直畅销不衰,代表织物为泡泡纱。泡泡纱表面凹凸不平,与皮肤接触面较小,具有吸湿、透气、凉爽、立体感强的特点[1]。泡泡纱的泡泡形态单调且不易控制,研究多集中在泡泡形成机制[2]、纤维原料、生产技术措施[3]。泡泡纱外观单一、呈扁平起伏状,为使泡泡纱形态美观、立体感强,本文在分析现有半积极半消极送经方式和引纬运动轨迹基础上,采用积极送经方式,使送经时刻和送经量精确可控;选用蜂巢组织减轻对起泡效应的纬向束缚,通过送经和蜂巢组织配合,试织波浪折叠外观泡绉织物,满足当前时尚女装面料市场对泡绉类立体感风格面料需求。

1 泡泡纱织造现状

1.1 泡泡纱送经机构分析

常规泡泡纱织造时,泡经采用半积极半消极的调节式送经方式[4],如图1所示。当卷取力使得泡经张力增大到足以克服施加在泡经轴保持钩弹簧的压力时,感应杆逆时针回转,带动与之关联的保持钩脱离与泡经轴齿盘的啮合,泡经轴在向前的卷取力的作用下转动,送出泡经,此时泡经张力下降,保持钩在加压弹簧作用下重新压在送经齿盘上,阻止泡经继续送出。

传统送经方式依据所设泡高确定泡/地比,在弹簧弹力一定条件下,通过改变弹簧挂钩在调节力臂上的挂点位置而改变力臂长度,确定泡经张力预设值,从而决定泡经送出量,以改变泡绉高度。但纱线是弹性体,由于不同泡经纱纤维种类、线密度、纱线弹性、成纱内纤维抱合方式、总经根数等因素不同,在半积极半消极送经方式下,泡经受到卷取力后,产生不同程度的伸长,增加了泡经张力变化的不确定性,使得泡泡形态扁平,美观不足。

1.2 泡泡纱纬纱轨迹分析

常规泡泡纱采用凹凸的泡泡条与平坦、不起泡的平纹条相间排列的形式[5],如图2所示。

图2 常规泡泡纱Fig.2 Ordinary seersucker

常规泡泡纱仅注意泡经张力的影响,忽视了纬纱的重要影响。在起绉过程中,如果泡绉区纬纱不弯曲形成泡纬,而是引纬轨迹始终呈伸直的状态,则仅仅靠泡经多余的长度无法形成泡绉效应。泡绉是经、纬2个弯曲的维度构成的,屈曲的纬纱与屈曲的经纱向上或下形成凹凸的泡绉效果;不起泡的地经送经量小于起泡区的泡经,织造时不起泡的区域地经纱张力较泡绉区大,打纬阻力大,纬纱不容易打紧,而泡泡条的泡经由于送经量大,经纱张力小,纬纱容易打紧,形成弧线(见图3);泡泡区两侧平纹区伸直的纬纱受交织频繁的经纱束缚,在钢筘打纬时,对泡泡区的弧形纬纱具有“拉扯”的阻力作用,限制弧线形成,因而纬纱与泡经交织后形成的泡泡高度和形态都受到制约。

图3 泡泡纱织造引纬示意Fig.3 Picking schematic of seersucker weaving

2 折叠泡绉织物的开发

传统泡泡纱呈凹凸起伏的外观,本文设计的折叠起绉泡绉织物起泡幅度更加明显,形成弧形波浪折叠状的别致外观,立体感强。

2.1 组织配合

平纹泡绉区与相邻不起泡区蜂巢组织匹配,因蜂巢组织也具有与泡绉区相似的凹凸效应,因而经、纬纱2个维度起伏程度一致,是形成折叠状泡绉布的关键。

2.1.1 纬 纱

为了减轻不起泡区对泡绉区同一根纬纱的“左右拉扯”作用力而妨碍纬向形成泡绉情况,泡绉区与相邻不起泡区域织物组织的配合至关重要。蜂巢组织可以形成与泡泡纱相似的凹凸外观,利用纬浮长线长的蜂巢组织作为泡绉条之间的分隔区,可以有效削弱对相邻起泡部位纬纱拉力,同时蜂巢组织渐变长度的纬浮长线亦可逐渐下凹或上凸[6-7]。蜂巢组织图如图4所示,蜂巢组织纬纱浮长线越长,对相邻泡绉区的纬纱束缚作用越弱,起泡效果越好,但织物经纬交织点少,牢度变差。

图4 蜂巢组织图Fig.4 Honeycomb weave

2.1.2 经 纱

为了保证河道正常行洪泄洪,防洪治导线整体布局要美观合理,线形流畅,转弯地段弯度宜缓,以减少泄洪阻力,确保行洪畅通。若不按照规划治导线整治河道,不但会影响河水的走势,在洪水到来时,还可能导致溃堤等事故发生。

虽然不起泡的蜂巢组织分隔区和平纹泡绉区各自独立送经,但由同一纬纱左右相连,蜂巢组织的经浮长应和平纹泡绉区泡泡长度相适应。泡经松弛后起泡频次与蜂巢组织的交织频次以及不同区域经纱的浮长长度相适应,即蜂巢组织的一个循环正好是一个泡绉折叠循环,则两区域经纱同步弯曲,左右屈曲形态相似,张力均衡,有助于泡泡区形成。

2.2 送经方式

鉴于常规泡泡纱形成泡绉方式的局限,利用多臂织机闲置的一页综作为泡经张力变化的执行装置,积极送经[8]。采用南通三思机电厂的SY208W型半自动小样织机,将重物悬挂在泡绉经末端,使绉经张力单独控制,通过改变悬挂重物来调节张力大小。泡绉经与地经的控制方式见图5。当选中的闲置综页上升时,将绉经提起,张力松弛;当该页综下降时,则绉经下降,在悬挂物重力作用下,张力增大,形成泡绉外观。绉经的上升和下降时刻,由电子纹板控制该页综的升降,依据泡绉幅度,确定纹板上经组织点和纬组织点数量。绉经升降时刻和升与降之间的间隔时间可精确调整,泡绉幅度明显,形成不同于常规泡泡纱的波浪形折绉。

图5 泡绉经和地经控制方式Fig.5 Control mode of crepe &ground warp

2.3 工艺设计

2.3.1 组 织

设一个泡绉区循环中平纹组织为A,非泡绉区蜂巢组织为B,则折叠泡绉织物组织组合为14A3B14A2B,如图6所示,蜂巢区需要6页综,泡泡区需要2页综,共8页综。

图6 折叠泡绉织物组织图Fig.6 Weave of folding crepe fabric

2.3.2 色纱排列

经纱C:14.6×2 tex荔枝白棉股线,用作平纹区泡经;经纱D:29.2 tex柠檬黄棉纱,用作不起泡的蜂巢组织的经纱。色经排列:C28D30C28D20,纬纱:14.6 tex×2 tex樱花粉棉股线。色纱均由南通迈步纺织有限公司生产。

2.3.3 经纬密度和穿经工艺

2.3.4 送经时刻

选用第16页空闲综控制泡绉经升降,绉经张力由末端的重锤控制,绉经通过联动索与第16页综上端提综钩相连,当第16页综上升时,通过联动索将悬挂在绉经末端重锤提起,泡绉经张力松弛,经纱与纬纱交织,形成折叠泡绉效果,反之,当第16页下降时,绉经在重锤的作用下张紧。

第16页综的电子纹板上第1~11纬为纬组织点,则织造前11纬时,第16页综下降,绉经在重锤作用下张紧,织造后形成“波谷”宽度;当织造第12~23纬时,在控制该页综升降的纹板上输入经组织点,则每次引纬织造该页综都提起一次,通过联动索拉动绉经克服重锤重力而松弛,送出多余经纱长度,与纬纱交织后,多余长度形成“波峰”。经卷取运动使之对折后形成折叠效果,为11根纬纱,根据纬密可推算出折叠泡绉高度约为4.2 mm,即通过改变泡绉起止点之间的纬纱数和纬密,可以精确控制泡绉高度。

对现代织机,第16页综升降动作触发霍尔或光电位置传感器,此时基于小型PLC[11]控制AC伺服电动机启停,驱动泡经轴转动,实现泡经送经或停止。最终设计和织造的折叠泡绉织物成品见图7。面料呈折叠状泡绉效应,新颖美观,有波浪状流动感强,立体感,舒适不贴身,适合夏季时尚女装。

图7 折叠泡绉织物实物图Fig.7 Fabric of seersucker with folded bubble effect

3 结 论

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泡泡纱形成机制局限性,提出了蜂巢组织和泡绉区相配合,并设计了积极送经装置,织造折叠泡绉布并得出以下结论:

①泡绉效果与经纬向张力相关,泡绉区之间宜用较长浮长线蜂巢组织作为间隔区。

②采用多臂织机空闲综控制泡绉经张力,形成泡绉经的积极送经方式;设置空闲综相邻2个经组织点间隔的纬数(即起落间隔时间)可调整泡绉经送经间隔时间,结合织物纬密,则可精确控制泡绉高度。

③折叠泡绉织物更美观新颖,具有波浪状流动感、折叠状立体感、高度可调,符合泡绉面料流行趋势,易于量产。

猜你喜欢
纬纱经纱蜂巢
GA731 型剑杆织机织制双纬织物的技术改进
在剑杆织机上织造塑料扁丝织物的几项改进
Crealet:宽幅织物的织造前准备
走进科学
正则角联锁组织的矩阵模型及其生成算法
换蜂巢
火星上的“蜂巢”
浅谈在喷气织机织造过程中出现勒纱轴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种多层织机经纱张力补偿装置的设计
纬纱和组织结构对交织面料折皱回复性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