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动态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2023-10-19 04:00杜铭樊洪基
体育教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球类双减

杜铭 樊洪基

摘  要:本文从响应“双减”政策和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课程理念出发,首先剖析了当前球类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体育项目繁多而教学难以统筹兼顾,以及课程衔接层次不清导致教学内容单一重复。基于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作业的目标,本文提出了球类项目进行“动态分层教学”的思考,然后根据《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2017版)》水平四限学内容范例二中的要求,在课堂上进行球类项目(篮球、排球)“动态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以求促进体育教学的“学、练、赛、评”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双减;动态分层教学;球类

中图分类号: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9-0038-04

2022年4月21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中特别提出: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促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发展[1]。在教学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正是传统课堂教学所缺乏的理念,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现代课堂教学不仅要聚焦“教会、勤练、常赛”一体化视角,还要根据学校的“史、人、物”科学、有效地构建出适合“学情、校情”的校本化教学新模式。

“双减”政策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也对原有的传统教学提出了一些要求,笔者依据《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2017版)》(以下简称《省纲要》)水平四在限学内容的要求,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和球类的特点,同时分析体育教师专项分布的情况,提出以年段为单位实施有关球类“动态分层教学”的假设并进行实践和探究。

一、学校体育课程中球类课堂现状及问题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程要帮助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其中重点是学生球类项目的掌握及运用[2],那么“教会、勤练、常赛”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途径。体育教学在改革创新的同时,所面临的问题也需要引发关注,在有效落实这一要求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一些教学误区和偏差,其中“怎么教”和“教什么”便是球类课堂的常见问题。具体如下。

(一)体育项目种类繁多,传统学教难以兼顾

体育的专项技能中仅球类运动就有很多项目,而且深受学生欢迎,“如何教”是困扰许多体育教师的一个问题,能够做到教学相长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目前集中教学方式在展现其独特优点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其缺陷,尤其是球类这种技术要求高且团体性强的项目,它存在男女差异明显和教学要求标准也不相同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能用折中的方式,用适合中等水平学生的内容来对所有的学生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看似解决了矛盾,其实某种程度上加深了矛盾,表现为其中水平较高的学生“学不到”,水平较低的学生仍旧“学不会”,进而体现出“教不会”的特点,以至于教学效率低下。

(二)课程衔接层次不清,教学内容单一重复

关于体育课的三句话困扰着这个百年学科和近百万学校体育人:一是“学生上了12年体育课没掌握一项技能”,二是“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三是“小学生学双手胸前传球,大学生还在学双手胸前传球”[3]。由于研究不足、认识不清,存在一个学期甚至一周内多个内容交替重复的现象,以致于现有体育课堂没有促使学生进行真正的深度学习,始终在技能和体能维度不断徘徊,没有指向真正的运用维度,所以如何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系统性学习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之,“教会”不等于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同样的运动技能,“勤练”不一定就是为达到掌握技能而进行的高密度、大强度的练习,“常赛”不只是存在于课堂中,所以根据校情、学情搭建一个课内外有机结合的校本化教学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二、“动态分层教学”的定义与内涵

“动态分层教学”在分层教学基础上改进和创新而来,是目前相对较新颖的一种教学方法,对其概念的研究寥寥无几。通过查阅文献,其定义有如下几种。

1.“动态分层教学”是在一个具有相同教学任务的教学单位内,教师利用一定教学手段,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同质分组,对不同组别的学生采用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并根据教学效果不断及时地调整分组和教学手段,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4]。

2.“动态分层教学”法是指同一教学班内,根据学生的学习条件与生理、心理特征,将拥有相似特质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为各层别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辅导,进行不同强化训练和测评,从而使各层别学生都能学有所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5]。

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将“动态分层教学”定义为:在球类项目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根据学生个人情况、构班需求、男女性别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班,对不同的班级和个人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不断调整其层次,从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

三、球类项目“动态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和实践环节

维果茨基研究认为每名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潜在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体育课堂实行“动态分层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本文根据《省纲要》水平四在限学内容的要求和建议,拟采用“动态分层教学”来解决学生存在的差异性,本次实践的终极目标不是为了方便于教师的“教”,而是为了有利于学生的“学”,是一种个性化、选择性和专业化的体育教学。笔者认为“动态分层教学”最重要的是“动”,为此设计相关思路流程图(图1)。其中“动”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学生流动,不同班级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学习效果等可以申请流动。2.教师流动,每位教师不再固定在自己原来班级,而是教授整个年级的学生。3.标准流动,不同班级的学生分角色、分位置,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的标准。4.校园流动,不只是体现在课堂“教”,而是統筹大课间、体育课、课外活动等所有体育时间,通过“自学、互学、勤练、多赛”等形成一体化教学。

(一)球类班级科学构建,一专多精携手助力

根据《省纲要》水平四的建议,篮球96课时,排球54课时,其中七年级上学期关于篮球的课时分配是16课时,排球11课时,并提出可将全部或者大部分自选课时分配给限学确定的球类项目。学校七年级现有共10个班级,每位教师有五个班的教学任务,每班每周三节体育课。基于此,尝试在七年级上学期进行每周一节常态课和两节球类课的授课模式(表1),具体如下。

1.课时统一、篮排共学

将两节球类课调到同一时间,每位教师只负责一个球类项目的教学,两位体育教师分别负责教授整个年段所有学生的篮球和排球教学。

2.学选师调、均衡分班

首先教师一和教师二的两个班级学生根据喜爱程度、自我水平程度、班级成员关系等选择先学篮球还是排球,然后体育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平时表现、建班需求等进行双向均衡选择分班,从而形成五个篮球混合A(男生为主)班和五个排球混合B(女生为主)班级。

3.班间轮换、班内轮转

学期中旬(第九周)进行调整轮换班级,先学篮球(A1~A5)班级的学生到排球课堂,学过排球(B1~B5)的学生到篮球课堂。班级内设不同组,各组间根据学情不定时轮换人员。

4.问题追踪、及时调整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及时进行教学进度和人员调整。

(二)课堂教学因材施教,从“差异”出发消灭“差异”

依据《纲要》的要求,分别通过从教学课程选择、教学人员安排、教学内容等方面均做不同设计,从而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在基础较好、思维层次较高的A(男生为主)班教学常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练习阶段以运动赛季的形式整体设计单元计划,合理地分配教学内容,运用竞赛的方式进行学习。在B(女生为主)班采用“先尝试、后领会”的领会式教学方式,教学阶段体育教师先进行运动项目的介绍(先完整后分解),学生边尝试边学习,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技术教学,通过问题设计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篮球行进间单手上篮动作时,可以主动给A班学生设置困难,增加技术动作的难度,通过联系比赛中的情境,选择难度较大的篮板球快攻、抢断球快攻上篮等内容进行教学,通过比赛促进学生在比赛中掌握知识、学习技术、探究意识的能力。而在B班课堂上简化学科内容,指向学以致用,教师可以完整地示范行进间单手上篮动作,然后学生自己小组讨论练习,教师再对存在问题进行讲解示范,强调动作分解后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还可以通过引导式比赛来提高教学内容的运用。男女分班教学虽目标、教学时间不同,但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在不同的课堂中期望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

(三)课堂评价合理科学,多面聚焦核心素养

体育教学单元顺利实施后,如何评价才是关键,通过搭建不同的平台,进行多方面的评价。我们对于A班学生可以采用竞争性评价,对于这些学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激起他们更大的体育乐趣,充分感受体育带来的挑战及魅力,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够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让他们更加自信的同时,更要保持谦虚谨慎。B班可以多采用过程性评价,注重学习过程的导向性、递进性,不仅仅关注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情况,同时更注重体育道德,体育品质的形成,对于那些达不到要求的学生要多一些耐心指导,还可以灵活运用“租借评价法”来调动学习热情。总之,课堂评价要以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主,多关注学生从课堂内到课外的体育表现,对“学、练、赛”的过程与结果及贯穿全课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等进行多元评价。

(四)“学、练、赛、评”统筹兼顾,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浙江省学校体育的改革理念是:体育课上学技术、大课间上练技术、运动会上展示与评价技术,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要结合学生其他的体育时间,比如大课间、体育活动课、课后练习等,做到学以致用。体育的教育和学习不仅仅依赖于课堂,更需要自我的练习。球类项目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学习,更是思维和规则的多元学习。拟通过以球类学习为基础,衔接其他在校体育时间,要求体育课堂教学中“学”的改变,还要有大课间的“练”和体育活动的“赛”,以及随时随地的“评”,提高学生有关体育的认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自己学习了解知识,掌握技术,运用比赛和懂得评价的思想,从而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要求。

四、球类项目“动态分层教学”的探讨与分析

球类项目“动态分层教学”是笔者在从七年级到九年级连贯教学后的思考,笔者先在自己班级进行了相关的尝试,感觉有一定效果,但是工作量大,个人难以全面开展。当去年再次回到七年级任教,故而在体育教研组会议上提出建议,后由学校支持后和体育组一名高级教师开始教学实践。从去年10月份至今,基于球類项目的“动态分层教学”,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笔者明显感到球类“动态分层教学”的体育课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还给项目研究者(教师)和重点研究对象(本校学生)带来更多的收获。

(一)精准助力“三环”教学,以体育人成效初显

1.课前导学:通过钉钉等布置课前体育导学案,根据学生导学案情况,以学定教。

2.课中共学:根据课前导学导入新课,在体育课堂中通过自学互学,共同完成布置的任务,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学生共同进步。

3.课后延学:通过发布“智能体育检测”,让学生对本节课或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检测,还有钉钉打卡、视频在线等措施便于教师每天指导工作。

在精准“三环”教学下(图2),其中水平较高学生“学不到”和水平较低学生仍旧“学不会”的现象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教会”使得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了师生的专业成长。

(二)因材施教多措并举,共同提升课堂效率

“动态分层教学”实施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A班中采用“赛季式教学”贯穿的模式使得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变得更强,学生学习和练习的积极性都得到极大提升,提高了团结协作和自立自强的能力。B班中“领会式教学”的模式鼓励学生“先尝试、后领会”,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多体会,多尝试”,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助解决问题。“动态分层教学”实施后让“学会”变得简单起来,让“勤练”变得更有效率,从而实现了“从差异出发消灭差异”的教学设计构想。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体教融合一体发展

“动态分层教学”下的球类课堂对于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说,本身就是很有趣的存在,重点关注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针对不同身体条件、运动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更好的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不只是技能方面,还有规则意识,思想形态等多方面,教师教学时定期进行班级人员的考核调整,充分考虑到每一名学生的成长,既没有“一刀切”,也不是完全“重个别”,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合理的难度,更是激发了学生勇于挑战的欲望,让原本已经“唯技术、水平论”的学生从心里重新燃起了对体育课堂的渴望。“动态分层教学”下的球类课堂,让学生体验运动的魅力,领悟了体育的意义,倡导了一种技能和思维共同练习的教学方式,促进了体育和教育的多层次融合。

(四)全面聚焦核心素养,搭建体育校本模式

“动态分层教学”实施后,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利用率更高,校园赛事的开展越来越多,赛事的组织形式更为多样。

1.“赛”在个人

先后开展了“运一运比快”“投一投篮球比准”“传一传球比稳”“斗一斗比高”等多个个人技巧赛和斗牛单挑赛,个人赛、人人赛已经成为课堂内外学生的一种自我提升的学习方式。

2.“赛”在团队

小组赛和团队赛不仅促进了学生个人技术、团队技术以及个人技术在团队技术的应用,还在团队比赛中通过了解、遵守、运用和维护规则来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处理矛盾问题、预防运动伤病、调节个人情绪及处理团队关系的能力,从而使“育人,不只是育个人”的思想得到体现。

3.“赛”在文化

比赛是检验课堂效果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球类进行“动态分层教学”后,各社团发展良好,校园文化得到体现,各项赛事举办如火如荼,如2022年“虎虎生威”校园篮球海选赛、2017~2022年校友赛等各项赛事,在体育教师和专业教练指导下培养了一大批学生来担任校园业余裁判,各社团组织的当、分工明确,各社员在赛事的策划与编排、执裁与记录、表演与讲解等活动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力量,并且乐在其中。基于“双减”政策下球类课堂的“动态分层教学”,不仅增强学生体质和推进了校园篮球文化的建设,还解决了校队招生难的问题,为今后竞技体育的发展培养人才。

五、问题与反思

本次实践出于学生安全和教学实际的考虑,设计还是有些保守,项目种类不够科学创新,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动态分层教学”对于球类项目(篮球、排球)的课堂有一定的价值,但是它却不一定适合所有的运动项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大胆创新并且进行课堂探索,是推动体育课堂进步的基本条件,任何有利于学生成长的教学方式都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郎健,毛振明.论体育课程在大中小学的断裂与衔接(上)[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9,45(02).

[3]毛振明,丁天翠,杨军,程洪涛.瞄准首都学校体育现代化的“一校一品”体育教学改革理论(一):概念与内涵[J].体育教学,2020,40(02).

[4]侯广斌.动态分层教学法在西安体育学院篮球主修课教学中的实验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9.

[5]牟剋蓉.动态分层教学法在健美操专修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猜你喜欢
球类双减
科学运动会:球类篇
球类课放松实例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一种多功能体育器材放置车
一种多功能体育器材放置车
巧用球类练习发展耐力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