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维吾尔语致使结构

2023-10-20 06:47卡依沙尔艾合买提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语义上维吾尔语后缀

卡依沙尔·艾合买提

(新疆农业大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52)

一、背景

致使范畴是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语义范畴,其表达方式虽然在各语言中多样化,但其背后体现了人类语言的共性。Shibatani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指出:“致使范畴是事件B紧接着事件A发生,而且事件B完全依赖于事件A才能出现。”从这个定义来看,致使范畴中存在两个事件,即原因A和结果B,二者之间的关系是A导致了B的产生。伯纳德·科姆里指出:“致使范畴指一个宏观事件由A和B两个微观事件组成,‘A导致B的出现’或者‘A使B产生’,这两个事件之间的关系就是致使关系。”伦纳德·泰米尔认为基本致使情景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一个简单事件、直接导致这一事件的事件,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世界语言的致使结构大体上可分为形态型致使、词汇型致使和分析型致使三种类型[1-2]。这三种类型基本上囊括了各种语言中致使范畴的类型。

二、维吾尔语致使结构的类型

(一)形态型致使

伯纳德·科姆里指出:“形态型致使指使成谓语通过形态手段跟非使成谓语发生联系,如通过词缀,或通过有关语言可资利用的任何其他形态技术。”[3]他进一步指出,这种把使成谓语跟非使成谓语联系起来的手段是能产的。Dixon通过跨语言调查,提出了9种标记致使结构的形态手段,分别是:内部变化、辅音重叠、元音加长、声调变化、重叠、前缀、后缀、前后缀、中等。Dixon提及的这9种形态手段在不同语言中的呈现不一样,有的语言可能有几种形态手段,而有的语言可能只有一种形态手段。例如,英语中部分形容词、名词附加具有致使意义的前缀和后缀,可生成使役动词,如enrich(使丰富)、purify(净化)等。汉语是孤立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法意义主要通过虚词和语序来体现。不过,汉语中也有类似形态变化的致使后缀“-化”,该成分加在部分名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使某物转变为某种性质或状态”,如“绿化”“美化”等。

维吾尔语中用形态表示致使意义的后缀很发达,共有六个:-0r-(=-r-/-ir-/-ur-/-ür-)、0t-(=-t-/-it-/-ut-/-üt-)、-DUr-(=-dur-/-dür-/-tur-/-tür-)、-sät-、-iz -、-GUz-(=-uz-/-quz-/-güz-/-küz-)。这些后缀的附加受语音和谐律的限制。根据笔者所收集的维吾尔语中常用的1 010个动词及其致使(使动态)形式显示,除了“-sät-”和“-iz-”之外的四个后缀,都可以和大多数动词自然组合,构成其相应的致使动词,而且能产性强。如ari-(疼)—ari-t-(使疼)、yaz-(写)—yazdur-(让写)等。维吾尔语中,-sät-只能附加在kör-(看)一个动词后面,构成该动词的致使形式körsät-(使看)。-iz-也只能附加在两个别动词之后构成相应的致使形式。由于这两个后缀的能产性极弱,本文将由这两个后缀构成的致使动词看作词汇型致使来对待。其实,Shibatani早就指出:“只有能产性强的屈折(形态型)词缀形式构成的致使才看成是屈折型(形态型)致使。”语料显示,形态后缀-0t-、-DUr-、-GUz-、-0r-的能产性不同,因此,他们构成的致使动词的数量也不同,这可以用图1来表示。图1显示,形态型致使标记-0t-能够与610个动词合并构成致使动词,占动词总数的59%;-DUr-能够与370个动词合并构成致使动词,占动词总数的36%;-GUz-能够与44个动词合并构成致使动词,占动词总数的4%;而-0r-能与12个动词合并构成致使动词,占动词总数的1%。可见,在这些形态型致使标记中,-0t-的能产型最强,-DUr-的能产型较强,-GUz-排在第三位,而-0r-的能产型最弱。从使用频率来看,在维吾尔语中,这四个致使标记可表示为:-0t->-DUr->-GUz->-0r-。换言之,-0t-的使用频率最高,而-0r-的使用频率排在最后。

图1 -0t-、-DUr-、-GUz-、-0r-的能产性

(二)词汇型致使

词汇型致使是指把“原因”和“结果”的概念编码到一个单句里的表达。例如,英语例句“Alison broke the window(阿里松打破了窗户)”中,把原因和结果都编码到动词“break(打破)”里,表示因果关系。从形式上看,词汇型致使是指一个致使动词没有任何附加形态标记表示致使意义。如英语中的“feed(喂)、kill(杀死)”等,汉语中的“使、让、逼、吓”等。但具有“相同意义”的致使动词,在不同语言中有时会呈现完全对等的情况,如英语中的“teach”、汉语中的“教”以及维吾尔语中的“ögät-”,他们都是表示相同意义的致使动词,这些动词本身就含有“使……懂”语义。但有时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情况,如英语中的致使动词kill本身就包含“使……死”之意。为了准确无误地表达该动词的语义,在汉语中就得用述补式“杀死”来表达,而在维吾尔语中用“öl-(死)”后附加形态后缀-tür-,即“öltür-”来表达。这表明,表示同一意义的纯致使动词在跨语言中不一定用纯致使动词来表达。维吾尔语的语言事实表明,维吾尔语的词汇型致使至少有三种构成方式:第一,具有致使意义的词根动词;第二,具有致使意义的派生动词;第三,具有致使意义的复合动词。

1.具有致使意义的词根动词

词根致使动词就是指语义上含有“致使义”的动词。如“muällim oquγuilarγa muzika ögitidu(老师教学生音乐)”中的“ögät-(教)”,语义上所表示的意义和致使动词所表示的语义“某人致使或引起某事发生”是相吻合的。此外,我们也不能把动词ögät-(教)拆成“ög-”与“-ät”和“ögä-”与“-t”两种成分,因为现代维吾尔语词汇系统中没有“ög-”“ögä-”等动词。也就是说,词根致使动词是不能从内部再分成更小的语义成分的,它就是一个整体,并且语义上含有致使意义。维吾尔语中常见的词根致使动词还有oyat-(叫醒)、yarat-(创造)、buz-(弄坏,破坏)、tos-(把尿)等。

2.具有致使意义的派生动词

派生动词是指词干加构动词成分而形成的动词。维吾尔语中有数量不少的构动词成分。第一,维吾尔语中-lA(= -la/-lä)加在部分形容词、名词等静词类之后,构成与词根意义相关的各种动词,而这类动词含有致使意义。例如,aškarila-(使公开)、zinnätlä-(装饰)等。第二,kör- + -sät-,该后缀在维吾尔语中只能附加在kör-(看)动词之后,构成表示致使意义的动词,如körsät-(让看,展示)。第三,V- + -iz-,“-iz-”在维吾尔语中仅仅和两个动词组合构成使动态动词,如emiz-(喂奶)、temiz-(使滴落)等。值得注意的是,现代维吾尔语中的em-iz-(喂奶)已经被em-it-和äm-güz-所取代,而tem-iz-(使滴落)被tem-it-所取代。这种现象说明致使后缀-iz-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渐渐失去了其功能。

3.具有致使意义的复合动词

维吾尔语词汇型致使结构中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几种类型外,也有具有致使意义的复合动词类型。当这类动词在句中使用时,就会体现致使事件与被使事件谓语动词的高度融合,语义上表示致使含义。具有致使意义的复合动词有两种类型。第一,名词/形容词+qil-型,该类型中,动词qil-(做、干)与名词或形容词组合,构成表示致使意义的复合动词,如Ubizni xušal qildi(他使我们高兴)。维吾尔语中常见的此类复合动词还有bizar qil-(使厌烦)、xatirjäm qil-(使安心)等。第二,“名词-向格+sal-”,携带向格的部分名词与动词sal-(放,投)组合,能形成具有致使意义的复合动词。该结构语义上表示“某事(某人)致使或引起某种事情”之意,其致使意义主要是由动词sal-(放,投)的语义决定的。例如,Unigäpliri hammä adämniululia seliwatti(他的话使听众哗然)中的ululia sal-(使引起争论)就有明显的致使意义。类似的复合动词还有ussula sal-(使……跳舞)、täšwiškä sal-(令人担忧)等。

(三)分析型致使

伯纳德·科姆里指出:“分析型使成式的典型情形是表达使成概念和表达结果各有独立的谓语形式,如I caused John to go(我使约翰去了)、I brought it about that john went(结果我使约翰去了)两个英语例句中就有两个独立的谓语。即cause(使/让)和brought it about(造成/使得)是成因,而go(去)是结果。”这两个例句在句法上均表现为“NP1+V1+NP2+V2”形式,在语法上表现为“主语(NP1)+致使动词或结构(V1)+兼语(NP2)+表示结果的动词(V2)”。在语义上,NP1(I)为动作的施动者,V1(cause和brought it about)是致使动词,NP2(John)是动作的受影响者,V2为NP2受影响后执行的动作。不难看出,分析型致使有双事件结构的本质。Dixon认为分析型致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迂说式致使结构,另一种是连动结构。Shibatani指出:“汉语中的使、让,英语中的cause(引起)、make(制造)、get(使得)、have(显示出)、let(让……发生)就是典型的迂说式致使动词。”根据笔者的观察,维吾尔语分析型致使的表达方式至少有两种类型,即致使型因果结构和致使型连动结构。

1.致使型因果结构

2.致使型连动结构

连动结构是由多个动词所构成的动词序列,动词之间不存在任何显性的并列、从属或其他类型的句法依存关系,而且整体上充当所在小句的单一谓语[4-7]。

维吾尔语的语言事实表明,维吾尔语中存在致使型连动结构。与其他语言不一样的是,维吾尔语通常用一个动词通过-0p连接另一个动词来编码致使事件。例如,Müšükašqanni qorqutup qauruwätt(i猫吓跑了耗子)中出现了qorq-(害怕)和qa-(逃跑)两个动词,这两个动词都携带了致使标记,如qorqut-(使……怕)、qaur-(使……逃跑)等。在该句中,müšük(猫)是动作的致使者。换言之,müšük(猫)的出现或其某一个动作使ašqan(耗子)害怕而跑掉。ašqan(耗子)是受役,它受外来影响而做一个动作(害怕而跑掉),并且ašqan(耗子)携带了宾格标记-ni。在该句中,第一个动词qorqut-(使……怕)是“成因”,第二个动词qaur-(使……逃跑)是“结果”。换言之,致使事件在前,结果事件在后,这符合时间顺序原则。

三、结束语

笔者从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出发,对英语、汉语、维吾尔语三种语言的致使结构进行了全面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维吾尔语中不仅存在形态型致使,而且存在多种词汇型致使和分析型致使。

猜你喜欢
语义上维吾尔语后缀
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维吾尔语人名识别方法
四级单词对对碰(2)
河北霸州方言后缀“乎”的研究
TalKaholic话痨
说“迪烈子”——关于辽金元时期族名后缀问题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
一种基于后缀排序快速实现Burrows-Wheeler变换的方法
维吾尔语词重音的形式判断
现代维吾尔语中“-0wat-”的进行体特征
英语并列结构中的对等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