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内蒙古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五育融合”实现路径探索

2023-10-20 06:47塔密尔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学时内蒙古共同体

塔密尔

(内蒙古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

在新时代,民族地区高校要加强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不仅要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理念,增强大学生的“五个认同”,而且是要将大学生培养成可以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人才[1]。

就目前内蒙古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的建设情况来看,在教学进度、教材与课堂的衔接、课程实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与当地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有关,造成了教学上的困难。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构建以“五育融合”为模式的教学创新体系,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的前瞻,而且是高校“铸魂育人”的重要途径。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在内蒙古高校开设的意义

内蒙古地区的高校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门课程,不仅能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能让这些年轻的大学生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的建设现状及问题

(一)缺乏统一的教材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强教材建设和管理”,表明了教材建设国家事权的重要属性,凸显了教材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材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尺寸课本、国之大者”的殷切期望[2]。目前,内蒙古地区高校开设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尚无统一教材,授课内容均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印发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大纲》为标准,这给教师的备课和授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第一,大纲内容在教学设计上,思政元素过于浅显化,理论性太强,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第二,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与课堂学习要求的逻辑联系不密切,缺乏创新,学生难以对课程内容、重点、难点进行系统的把握。

(二)没有明确的课程标准

关于课程标准的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大纲第三版》涉及学分和学时安排更改,大学本科教育为2个学分,不少于28个学时;大学专科教育为1个学分,不少于16个学时。在大纲的内容上,如果我们仔细检查,就不难发现其在课程标准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缺少实践教学学时的具体分配。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大纲第三版》无法为高校在新的学期制订课程培养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给课程学时安排增加了难度,也会影响到教学进度。

(三)学科观念不强,缺乏对思想政治元素的挖掘

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的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部分高校对该课程的集体专题备课的安排次数少,相关学科集体讨论、科研等较少,教学方式也比较陈旧,学生的参与度不够。第二,教学手段单一,缺少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缺乏对课程实施路径的科学性思考,未能有效提升铸魂育人的成效。第三,缺乏对思想政治元素的挖掘,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背而行。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改革的对策

(一)改进教学内容

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教材的建设。建立什么样的教材系统,以及核心教材所传授的内容和倡导的价值观,都反映了国家意志的权力[3]。内蒙古地区高校没有统一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的教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们需要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编写教材。笔者提出了以下两点建议:第一,在编写相关教材时,高校可以借鉴其他课程教材中所写到的有关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知识,以充实教学内容。第二,高校可以利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理论来指导教材的编写,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明确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标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的教师要留出充足的实践课时,并明确其所占比重。高校可以在每个专题的教学设计中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规定,并明确实践课程的考核标准。高校可以参照“形势与政策”课程的课程设置标准,安排8个学时的理论教学,至少安排4个学时的实践教学,教师按照标准开展教学活动。

(三)构建多维的教学体系

第一,内蒙古高校应在“大思政”思想的指引下,把“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思想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的教学中。内蒙古高校要从“精准整合教学模块”“精准设置教学目标”“精细挖掘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教学案例”“细致组织课堂教学”“创新考核方式”六个方面,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完善民族工作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具体要求。此外,内蒙古高校要从“校内与校外”“课堂内外”“课内外”三个层面,深入探讨以“课堂”“实习”“社团”“网络”“科研”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的教学创新体系[4]。

第二,内蒙古高校应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作用,整合网上的教学资源,建设以“微信”“微课”“慕课”为主的网上学习平台。内蒙古高校要以互通互享互动式课程教学为手段,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全覆盖、广联动,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方向,做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同行。

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大纲的映射点和融入点

在思政课中,如何把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是课程思政实施的关键和难点。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大纲》进行解读,在不同层次上归纳出了多种整合思维,如表1所示。

表1 整合思维

(一)增强中华民族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坚持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旋律

在教学大纲的专题二中,教师可以对典型实例的方法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把握“多元”与“一体”的相互关系,在尊重差异、包容差异的前提下,寻求与之对应的情感共鸣。教师要在观念上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认知上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在责任感上增强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同。

(二)注重整合理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教学大纲的专题七中,教师可以采用实践性教学和课堂研讨的方式对各个民族的交往历程进行梳理和总结,或举办一些校园文化活动,让大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民族文化融合的理念和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民族团结进步的建设者、捍卫者和推动者。

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五育融合”的实现路径

(一)注重课堂育人,打造“精品课程”

为了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在新时期发挥应有的教学作用,教师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在教学内容方面下功夫,要想办法把一个宏大而又抽象的概念演绎成一个具体而又生动的事例,要利用好层次分明、系统化的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吸引力。第二,教师要以“任务驱动”为指导,以“师”为先导,以“生”为主体,以“启发”为引子,以“学”为“思”,以“学”为中心,以“思”为主线,以“学”为主干,使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慕课”“微课”“对分课堂”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更形象、更生动,打造具有吸引力的“精品金课”。

(二)强化学校文化的实践与教育功能,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

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内蒙古高校可以将少数民族青年大学生引入到更高层次的社会中,使他们走进更高层次的课堂,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内蒙古高校要有计划地在校园公共场所营造民族团结进步的文化氛围,要利用小景观、校园道路名称等去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符号,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时刻感受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感染与熏陶,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引导。

(三)以社团道德教育为主体,建立文化德育的主要途径

社团能培养大学生的兴趣、促进学术交流、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熏陶。内蒙古地区的各个高校可以积极组织和成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相关的社团,并聘请相关专业的老师为其提供帮助,创建社团育人的实习基地。高校也可以围绕大学生的兴趣,开展一些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主题教育,例如,开展“着华夏衣裳,完成人之礼”、书法展示、茶文化交流、国画展示等活动。内蒙古高校要通过社团活动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引导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凝聚爱国、保家卫国的情感共识。

(四)以互联网为依托,构筑新的教育阵地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线上教学已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内蒙古高校应该积极推进信息化教学建设,走实走深、落实落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拓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空间。内蒙古高校要在校内网站上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栏,重点介绍党的民族方针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团结进步典型人物以及学校开展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学习等主题活动。

(五)构筑科研教育新阵地,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内蒙古各高校作为科研主阵地,应该整合中青年骨干教师资源,组建科研团队,促进“教、学、研”一体化科研模式,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的教学发展路径。第一,内蒙古高校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筹备建设高校教学与研究培训基地。此外,内蒙古高校要在“加强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这一重要思想的指导下,对民族工作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发挥科研攻关的作用,不断创造出一批高水平、高影响和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第二,内蒙古高校要搭建“名师工作室”平台,与相关部门联合,在各高校中层层筛选人才,最终组建一支优秀的教师宣讲团队。宣讲团队重点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加强和改善民族工作”“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释义”等专题内容进行宣讲,持续提高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效果。第三,内蒙古地区的各大高校要联合开展民族理论讲座,并邀请相关专家作专题报告,以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研究,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猜你喜欢
学时内蒙古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