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2023-10-20 06:47申宾德
科学咨询 2023年15期
关键词:体系院校高职

申宾德

(武威职业学院,甘肃武威 733000)

一、现状与背景分析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核心灵魂,创业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双创战略”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并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都在不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并以此助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在此背景下,旗帜鲜明地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高职院校学生成长赋能、成才增智的重要举措。这些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都向着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校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应用转化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然而,在教育模式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许多传统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极大的不适应,需要我们进行模式探究和方法改革。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理念良莠不齐

随着职业院校分类考试招生政策的推进,这些年来,大多数教师普遍认为创新创业对于高职学生来讲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从心底里就贬低了学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同。不少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普及率较低,这导致大部分学生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如履薄冰、举步维艰,他们宁可在万人就业队伍中寻觅伯乐,也不愿尝试自立门户,组建团队,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此外,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也开设了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但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1],教师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形式大于内容。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些都说明我们的教师还没有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入脑入心。

(二)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定位不准,目标性、系统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2]。虽然教育行政部门强烈要求高职院校要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在课程教学体系中增加创新创业学时,但大部分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比较单一,大多都仅限于理论知识层面的说教。此外,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缺乏必要的人、财、物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支持,创新创业平台不足,创业基地和环境欠佳,进而实践教学效果违背初衷。

(三)创新创业导师匮乏

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精神养成、创新能力培养与创业意识塑造相统一的教学活动,这就对创新创业导师在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和实践教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大多数创新创业导师在理论层面上掌握的知识相对全面,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经验略显不足[3]。当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感到迷茫或不知所措时,指导教师并不能给学生开出解决实际问题、创新技术技能的妙方,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能让学生感到满意。

(四)实践教学设置不够合理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是以理论灌输为主,严重缺乏职业性、实践性、操作性、技能性和应用性,仅仅开设了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基本技能课程等结构松散的选修课。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度不够,甚至有的高职院校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由非专业课教师讲授,严重背离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

(五)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缺失

一些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上,存在着执行不够、管理不善和评价不准的现象,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人才培养质量适应性不强。创新创业的实践教学缺乏必要的监管与评价,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和实践教学活动的开设形式单一、内容枯燥、方式陈旧,不能很好地激发广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导致师生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评价不太满意。

鉴于此,高职院校重构基于创新创业视域下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三、具体的思路与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将科学的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实践教育相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以使学生满足社会的需要。这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深化职教改革的需要,更是促使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在构建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聚焦创新型人才培养,从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从培养学生的理论基础、基本素质,专业基础、工程素质、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将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分为工程基础教学、专业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三个环节,融入来自企业环境的工程项目,由教学型实验项目逐步向工程型实践项目有序过渡,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职院校要坚持“产学研创”相结合,为学生营造进行创新创业的氛围,逐步形成能够体现基础性、系统性、实践性和现代性教学内容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三)打造实践教学团队

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取决于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而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又取决于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高职院校一定要发挥好由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形成“双导师”参与、“双主线”培养和“双交流”机制的工程实践教学团队建设思路。创新创业工程实践教学团队建设,如图2所示。

图2 创新创业工程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四)创新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是高职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保障。由于学生对专业综合能力的认知不同,工程实践教学平台按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可以划分为工程训练中心、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和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在建成实践教学平台后,高职院校开展的教学活动又分为学中创、创中意和创中新三个环节,分别对应前面的三个中心,如图3所示,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及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创中业。

图3 创新创业工程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五)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

如何以创新创业的活性因子赋能专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的最大公约数,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实现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战略,推动经济社会建设提质增效[4],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驱动发展的焦点之一。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形成专业特色,突出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并将其作为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以此撬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试点改革,最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特色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模式,如图4所示。

图4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

(六)落实质量管理和考核评价

教学质量的衡量取决于有力的教学管理和有效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要构建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教学环节和管理部门在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的责任,将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落到实处,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5]。高职院校必须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做文章,以成果导向为出发点,教学目标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手段着重突出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核心地位,考核方式和手段要形式多样。高职院校要彻底改变以往“一张试卷定优劣”的陋习,注重过程性评价,突出目标导向作用。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如图5所示。

图5 学生成绩的考核评价方式

(七)营造“双创”育人的文化氛围

高职院校要举办各类创新知识讲座和创业实践论坛,邀请校外创业导师给有志向创业的学生分享创业经历和心得感悟,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营造一种“人人尽显创新、人人皆可创业”的文化氛围。高职院校要秉持金工实习文化核心理念,释义如图6所示,来挖掘工程实践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内涵,以此促进科学技术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有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做到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实现梦想的机会。

图6 金工实习文化释义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工程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只要我们坚持做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同向同行,并将其作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深化“岗课赛证”有机融合,构建“产学研创”育人体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打造实践教学团队,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落实质量管理和考核评价,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我们一定能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养成、创新能力培养和创业意识塑造保驾护航。高职院校要激发学生的潜能,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在今后进行创业奠定基础,为高职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体系院校高职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