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

2023-10-20 19:34欧阳华
党史文苑 2023年10期
关键词:路矿安源工人

欧阳华

社會治理通常指社会主体通过运用法律、行政、道德、文化等多种方式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协调、监督和控制等治理的过程。中国共产党领导参与社会治理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安源工人运动时期。

党领导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最早实践

1922年9月,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为合法的组织,为参与安源社会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党领导俱乐部围绕协调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等,创造性地开展了全方位的社会治理实践,使党领导的工人运动第一次突破了“罢工”和“斗争”的范畴,安源成为党领导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最早试验田。

(一)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

20世纪20年代初的安源,社会治理极为混乱,社会矛盾尤其是劳资矛盾非常尖锐。党在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注重通过协调与各方势力的关系,争取各方对俱乐部活动的支持,维护安源的社会稳定。

一是协调与安源县署的关系,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1921年底,初到安源的李立三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向萍乡县知事递送呈文,申请创办平民小学,并在安源商会的支持下获得县政府批准。次年4月,为成立工人俱乐部,李立三等又联名呈请路矿两局和萍乡县署立案,再次获得县署核准。二是主动协调与帮会的关系,争取洪帮对罢工的支持。1922年9月大罢工前,李立三与安源洪帮领导人联络结盟,提出了“1.关闭鸦片馆;2.街上的赌摊收起来;3.不发生抢劫案”三项要求,罢工开始后,纠察队按照俱乐部的命令维持街市和矿区秩序,洪帮也信守承诺,暂时关闭了赌坊、烟馆和妓院,维护社会秩序。三是保护商人正当经营,争取地方商绅对工人的支持。罢工中,党组织对地方商绅开展工作,商绅谢岚舫、陈胜芳主动走访俱乐部,充当罢工的调停人。罢工胜利后,俱乐部始终坚持维护正当经营秩序。对少数损害俱乐部形象和正常经营秩序的工人,在多次教育劝阻无效后,做出了开除部籍的决定,维护了雇主的正当权益。四是协调劳资关系,维护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转。俱乐部主动为矿局解决难题,教育和引导工人服从管理,通过与中下层职员召开“联席会议”,帮助萍矿加强管理、搞好生产,稳定了萍矿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

(二)整治社会风气,规范社会行为

当时安源烟馆遍地,赌馆林立,各种黄赌毒现象比比皆是,打架斗殴等事件频频发生。罢工胜利后,俱乐部对各种丑恶风气开展了系统的治理整顿。

一是纠治不良社会风气。俱乐部为“纠正工友的错误思想,引导工人走入正当道路”,向工人宣传嫖赌鸦片之害,消除了社会上各种丑恶习俗,使安源工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是陶冶青年工人情操。俱乐部设立游艺、运动、宣传三个部门,组织青年工人编演各种反映现实生活、具有地方特色的戏剧。“通过唱歌、演戏、学文化、搞各种娱乐活动,向他们灌输革命思想,将青年工人团结在党的周围,成为工人运动的骨干力量。”三是规范社会秩序。针对民众普遍存在的好勇斗狠、打架斗殴现象,俱乐部设立裁判委员会与工人纠察团,明文禁止各种违纪行为,对工人内部矛盾的纠纷进行调处,对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仅1924年1月至10月,裁判委员会就受理各种事件432起。

(三)发展文化教育,激发创造活力

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开展职工教育、提高工人的素养作为开展工人运动的基础,安源工人运动完整地贯彻了党的一大精神。

一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李立三从筹办工人学校,提高工人觉悟入手开展工人运动,1921年12月创办安源工人子弟学校后,次年1月在子弟学校内创办了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启发政治思想和阶级觉悟。到1923年下半年,工人学校发展到7所,遍及株萍铁路沿线各地。“凡路矿工人俱乐部部员、不限程度年龄都可入学”“不收学费,书籍用品自备,讲义由校发给”。近5年中,工人补习学校共开办了50个班,有4750人接受过教育,占萍矿工人总数近一半。二是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俱乐部在工人的住处或就近设有工人读书处,方便路途较远的工人读书识字和了解形势,“最盛的时代,共计有13处至16处之多”,还在工人聚集的地方设立公共阅报处31处,设立工人图书馆2所。三是创办文化宣传读物。1923年10月,工人俱乐部编印了1000册《安源月刊》,并向全国各地工会发行。同年11月25日,《安源月刊》改为《安源旬刊》,“专以阐明萍矿的内容,启发平民知识,提倡工人自治为宗旨,对于安源路矿工会的消息,更特别灵通和丰富”。到1925年6月30日,共出版27期。《安源旬刊》的创办和发行,树立了工人信仰,激昂了工人斗志,促使大批安源工人日益觉醒,为争取民族解放、前仆后继、浴血奋战。

(四)参与企业管理,发展社会经济

1923年8月,刘少奇对俱乐部工作提出了“训练劳动者管理生产的知识”的要求,组织工人参与企业管理,以维护工人的利益,促进实业进步,同时为将来夺取政权后培养训练工人阶级管理产业的能力。一是建立劳资关系协商谈判机制。共同解决重大劳资纠纷和企业规章制度的遵守问题,确立了“以后工人如有事项,应由俱乐部主任团与矿局接洽,不得动辄聚众喧扰要挟,并不得动辄罢工妨碍工作,如有此项情形应由俱乐部负责”的劳资关系协商谈判机制。二是加强劳动纪律。为提高安源煤矿的煤炭产量,1924年6月俱乐部成立了由主任团直接领导的“出产整理委员会”参与企业生产管理。除了就经费、工程、员司方面提出的建议外,针对部分工人下班太早的现象,提出了“须严加整顿,限制工人出班时间”。三是参与煤矿生产管理。1926年冬,安源煤矿生产陷入停顿状态,面对工人失业、职员请辞的现状,安源地委迫使资方与萍矿总工会达成双方共同管理生产,一切账目公开,工程、卖煤、支付、运输都要经过工会的协议。工人参加煤矿管理后,开除了50多个在矿里搞破坏的反动工头,同时派出代表积极打开销售门路。工人参与矿山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使工人生产热情高涨,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到1927年1月,萍矿就由开工前“每日仅产煤一百余吨,供给烧煤”,变成“已复业之工人四千一百余人,每日出产生煤七百余吨”。

(五)发展经济事业,维护工人利益。

俱乐部坚持“保护工人的利益,减轻工人的压迫和痛苦”。在第一次大罢工胜利后签订的十三条协议中,有九条明确改善工人的待遇,包括提高工人的工资,规定路矿当局不能随便开除和打骂工人,工人因公致死致伤享有抚恤权利等。俱乐部设立了完备的办事机构,“涵盖了维权、组织、参与、教育甚至包括民事纠纷调解、司法裁判、社会治安等诸多职能”,使安源工人第一次享有劳动经济权益和人格尊严。俱乐部还大力发展工会经济事业,1922年7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集资百元创办了工人消费合作社。1924年12月,合作社基金增加到28300元,并发行了铜元票和纸币,吸收工人入股参与。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的创办和发展,对改善安源工人生活、让工人参与自我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党领导经济事业创造了最初的经验和培养了干部。

党领导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参与社会治理的经验

党领导俱乐部近十年的探索,为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至今仍闪烁着历史的光辉。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工会事业正确的发展方向

安源工人运动之所以不断发展,根本原因在于始终自觉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这种正确的领导体现为党的组织领导,“而不是党员个人在工会中的英雄式领导”。在十年探索中,党始终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

第一,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完整贯彻了党的工运方针。罢工虽然只有惊心动魄的5天,但整个罢工以深入考察、广泛宣传、充分酝酿、周密部署、有力领导,完整地贯彻了党的一大工运方针。

第二,严明的作风和纪律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断自我革命的根本要求。针对罢工胜利后安源工运中出现的各种精神懈怠、脱离群众乃至贪污腐化现象,俱乐部集中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章》《办事细则》等一系列制度,对犯有严重错误的给予组织处理,并及时向党中央和中共湖南区委报告。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保障了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了俱乐部在工人中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三,实践了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后,安源工人举起“工农革命军”的旗帜,浴血奋战,在斗争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秋暴的事实已经告诉我们,攻打萍乡、醴陵、浏阳,血战几百里的领导和先锋,就是素有训练的安源工人。”秋收起义部队在毛泽东的率领下,历尽艰险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光辉斗争历程。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以工人运动为主要形式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的历史性转变。

(二)广泛发动群众,打造民众投身社会运动的组织基础

社会运动首先是群众的运动,只有把各阶层群众充分发动起来,才能实行最彻底的社会革命。在安源工人运动中,党的组织建设使工人斗争有了坚强的主心骨,为长达近10年的安源社会治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安源工人运动的领袖非常注重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李立三来安源之前,毛泽东就明确指示要“首先利用一切合法的可能,争取公开活动,以便和工人群众接触,发现他们中间的积极分子,逐渐把他们训练和组织起来,建立党的支部,作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按照毛泽东的指示,李立三于1922年2月,成立了中共安源路矿支部,使工人运动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推动工运事业迅猛发展。1924年安源党员发展到200余人,中共安源地委成为全国党员人数最多的地方党组织。

二是以党建带群建,推动群团组织不断发展。安源党组织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推进了民众的团结——工会、青年团、女界联合会等党领导下的群团组织迅猛发展。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时,仅有部员约300人。罢工胜利后,部员猛增至13000余人,俱乐部的机构和制度迅速健全,为广泛参与安源地方治理奠定了牢固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安源团组织也得到快速发展。1921年12月,安源团支部成立时有团员8人;罢工胜利后增至90人,同年12月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地方委员会,到1925年8月,安源团员达433人,支部33个。为充分发动妇女参与社会事务,1924年11月,安源党团地委联合成立妇女运动委员会,负责妇女的发动和组织,1925年7月,安源女界联合会正式成立,会员达2000余人。在这期间,安源的农民协会、教师联合会、学生联合会等各种群团组织也纷纷成立,各界民众全面参与安源地方社会治理,推动党的事业在安源蓬勃发展。

(三)强化思想引领,筑牢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的政治基础

在党的领导下,安源工人运动始终把思想引领作为发动工人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社会革命、社会治理的首要条件。

一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从向安源工人灌输、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开始,逐步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团结和斗争意识,赋予自发的工人运动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李立三指出“社会主义就是工人的主义”。在斗争实践中,党不断提高先进工人的马克思主义水平,把先进工人培养成共产主义的战士。1924年12月,安源地委创办了我党历史上第一所党校——中共安源地委党校,对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斗争方法教育,系统提高其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和發动群众、引领群众、组织群众等实际工作能力。

二是加强对群众的思想动员。引领群众在参与俱乐部各项活动中提高阶级意识、团结意识、斗争意识,使之逐渐走上革命道路。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启发工人的政治思想和阶级觉悟,始终坚持“所授学说最重要的是应能唤醒劳工觉悟,并使其明了组织工会的必要”。1924年11月,林育南专门起草了《安源工人教育计划大纲草案》,明确提出,促进工人阶级的阶级觉悟是“我们办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我们教育的生命”。此外,俱乐部还通过开展演讲、散发传单、开展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等形式,向安源的工人、青年、妇女、学生及社会各界,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训练和培养工人、青年、妇女等各界群众建设团体、从事生产和开展斗争的能力,打造了群众广泛参与社会革命和社会治理的政治基础,为中国革命输送了大量宝贵人才。仅1927年9月到1930年9月,参加红军的安源工人达5400余人次。

(四)注重协商合法,构建兼顾各方利益的合作机制

党在开展工人运动和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在争取工人权益,维护工人利益的基础上,尽量尊重和兼顾各方利益,逐步与相关利益方建立有效的对话协商渠道和机制,为俱乐部参与地方治理创造条件。

一是兼顾各方利益。通过与洪帮、县署、路矿两局等相关利益方进行艰苦的谈判与斗争,缓和了与政府、绅商和路矿两局的关系,对保持安源地方社会的整体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俱乐部与矿局的集体谈判机制,加强对工人行为的规范,使工人与矿局之间的多次争端最终以协商的方式顺利解决,在安源地方治理中形成了一种较为平稳有序的对话协商机制。

二是注重合法形式。毛澤东、李立三、刘少奇在考察、组织和开展罢工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利用一切合法的形式、身份和手段开展工作。李立三赴安源前,明确要求“首先应当利用一切合法的可能争取公开活动”,平民学校的开设、工人俱乐部的成立都通过安源县署的批准,获得了合法身份。罢工胜利后,俱乐部更是利用合法身份制定了规范各方利益和行为的机制,形成了党领导下工会组织主动参与的新格局,为俱乐部参与安源社会治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源工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历史启示

安源工人运动开创了党领导工会组织参与地方社会治理的最初实践,奠定了安源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的牢固基础,其实践经验对新时代工会参与社会治理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把牢政治方向,确保工会事业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表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如一地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超越党派和个人的利益,为国家、民族和人民的事业而不懈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关键看有没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因此,在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工会组织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各领域、各环节,充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将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到社会治理的各项工作,不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

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的主体,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每一个治理主体在参与中良性互动,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必须把满足群众需要作为治理工作的出发点,提高职工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畅通群众有序参与的渠道,健全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打造群众参与的制度机制,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激活群众的创造活力,挖掘群众参与治理的智慧力量,形成共同应对社会问题的生动局面。

(三)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法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工会参与社会治理,必须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自觉把工会参与放在依法治国的全局中来谋划,把依法建会、依法管会、依法履职、依法维权结合起来,围绕“参与什么”与“怎么参与”等问题,健全和完善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拓展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增强职工群众法治观念、法治意识,打牢基层治理的法治基础,不断提升工会参与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群团理论教研部副主任、高级讲师)

责任编辑/黄敏慧

猜你喜欢
路矿安源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岁月静好,安源
安源红
爱在安源山
安源路矿工人证章:凝聚组织和团结的力量
焦作路矿学堂创办时间考论及其他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安源工人运动时期的革命斗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