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田径教学对策

2023-10-21 03:59吴朝晖天津体育职业学院
体育风尚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体教田径院校

吴朝晖 天津体育职业学院

体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基于体教融合视域下的体育课程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体育技能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升与体育精神的塑造,还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体育素养的提升。为此,在体教融合背景下,田径教学要根据高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课程教学需要,制定合理的教育目标,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根据当前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策略,提高田径教学的有效性。

一、体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作用

(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当前,高职院校尤为重视素质教育,认为素质教育的重心就在于发展学生职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其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不能受限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面,而是要把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注重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高职教育不仅要教授知识技能,还要注重对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将体育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运动习惯,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体育素养与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能够拥有体育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的支撑,让其工作效率变得更高,凸显出自身的价值。

(二)培养学生体育精神

高职院校所开展的体育教学活动能够给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发展学生身体素质,践行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原则,学生也能够在体育课程的引导下体会其所蕴含的公平竞争、团结合作等的精神意志。职业精神和体育精神的本质具有极高的契合度,并且把体育教育和体教融合在一起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开拓创新、勇于进取、遇到困难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

二、高职院校田径教学中的问题

田径运动是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体教融合视域下,田径教育对学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在当前高职田径教学中,教学方法没有与时俱进。在学校体育田径项目的训练上,由于每个班的人数和男女生的比例不同,所以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上要符合实际要求,例如在田径短跑项目的学习时,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单元教学计划,把短跑分阶段进行教学。然而在实际的体育课程中,在训练短跑时,多以身体素质练习为主,缺乏对单个技术的练习,学生学习起来也感觉到枯燥无聊,达不到学习的目的[1]。另外教师在设定训练量时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争取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学习到基本的动作技术,对于较为复杂的动作应该进行分解教学,分组训练,增加训练的强度和频次,对于简单的动作减少训练的时间,在投掷类项目学习时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简单地只练习上肢的力量,理论结合实际,提高教学的水平。

此外,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大部分教学精力主要集中在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上,常常会忽略学生运动习惯及心理健康的养成。想要促进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快速提高,首先高职院校应引导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运动参与、身心健康、社会适应等多方面入手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教师也应重新建立起对田径运动的概念,认清本校的体育教育方向,以进一步优化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强化教师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要致力于提高其专业技能,也要注重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并着力提高教师待遇,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目前,不少高职院校都将专业建设作为唯一重点工作,对于田径教学人才的引入把控不严格,导致“一专多能”教师较为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此,高职院校应建立起科学的人才任用机制,并完善公正合理的激励竞争制度,以提高田径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与科研水平。

三、体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田径教学策略

(一)建立体育课程模型,推进体教融合

高职院校在体育教育在推进体教融合的进程中,需要依据相关教育政策的引导,实现对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设计,再结合现代学生群体实际身体健康以及体育教学需求实际,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等,构建健康知识、运动技能、体育能力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完善课程模型的建立,将教师、学生、社会环境三个要素融入到体育课程理论模型建立中,推进体教融合。教师个体包括教师自身的个人魅力、对专业知识的掌握、自我创新的内驱力及教学素养等;学生个体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身体素质、体育水平、思想素质等,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案时,要考虑不同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性,加强对学生的关注,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而社会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一部分,社会环境也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因素,如社会整体的运动观念、体育文化氛围等,都会对学生造成影响,体育田径教育要考虑社会环境对体育观念、运动思想和精神的传播,构建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传播运动思想和健康理念,发挥环境的育人价值,利用环境感染学生,增进学生的内驱力,促进体教融合。

此外,学校要完善体育课程选课制度。在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中,虽然体育是学校的必修课程,但受各方方面因素影响,学校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且体育项目较少,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此,在体教融合视域下,学校要增设田径项目,将田径运动添加到体育教育中,完善体育课程选课制度,并加强体育宣传,让学生了解田径教学的课程性质,增强运动意识,如第一学年可以在体育基础课程中增设田径教学课时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在第二年为学生学习其他运动打下基础。在第二年线下课中可以实现主副选课制,为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动力。

(二)加强师资建设,完善体育设施建设

在体育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深化体教融合发展,开展并落实好体育课程教学的主导者和实施者,因此,需要重视对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配齐配强体育教师队伍,来为高职体育教学的高效、高质量开展提供师资保障。需要高职院校依据自身院校规模实际,配齐体育教师人数,在原有的体育教师队伍中,积极引入高水平的教练员执教,并强化对体育教师队伍技能的培训工作,提高体育师资队伍的整体专业水平,为学校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同时,体育教师是软实力,而软实力作用的发挥需要硬件作为条件,因此,需要高职院校重视对体育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要依据院校体育锻炼场地实际,对体育场馆设施进行改善和完善,从而提高场馆设施的利用率,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有效开展。

此外,高职院校要完善体育设置建设,丰富教学手段。现阶段高职院校在体育经费上的投入也不断增大,田径场地设施已不断完善,但由于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田径课程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仍相对较低。基于此,高职院校必须完善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进而为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改变器材的使用方式,改变田径运动的路线,确保田径课程能够多元化实施。高职院校的学生有强烈的好胜心理,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通过比赛的方法和游戏的方法实施课程改革,运用丰富的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田径课程变得更加有趣。教师还可以合理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教育体制不断落实,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始进入到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当中,给高职院校教育带来新的体验,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田径课提供了明确改革方向。多媒体设备能够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田径动作技巧,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教学更加容易受到学生的接纳。例如在学习挺身式跳远教学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助跑、起跳、挺身、落地的标准动作,为了突破这一学习难点,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当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对动作进行分解教学,将完整的动作视频直观的展示给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播放,增强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合理规划教学,培养良好运动习惯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认识到田径教学属于独立性学科,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及坚韧的意志,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得到有效发展。同时田径运动者也应当积极有效通过田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为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发展打下基础。而理论知识是开展每一门课程的基础,教师应树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将田径理论课纳入其中,并优化教学手段,提高课程教学的生动趣味性。比如,在首节田径课,教师可利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带领学生了解田径比赛规则,技术要领等,以激起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好奇心。基于传统田径教学内容枯燥、单一的问题,教师应适当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并引入趣味性游戏成分,让学生在娱乐中强身健体[3]。以投掷实心球为例,如果让学生一直机械地投掷,那么学生很快就会感到疲惫,失去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首先在地面设置目标,让学生对准目标去投掷实心球,投掷准的小组应给予表扬和奖励,输的小组可让其课后留下来收拾场地,以充分发挥正负面激励作用。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选择田径教学内容时都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偏好,通常以跑类运动为主,这样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观赏性以及安全性,并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反馈,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比如,跳高运动兼具趣味性和观赏性的优势,但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欠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运动水平适当降低目标高度,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在满足学生趣味需求的同时,也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弹跳力和身体协调力。

(四)丰富田径教学内容,培养运动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田径课程要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不断丰富田径教学的内容。田径课的教学内容是田径课开展的基础条件,只有对基础条件进行优化与升级,才能够促进课程改革的推广。同时,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田径课程和其他运动项目相比,存在明显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不足的特点。根据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学生更喜欢足球、排球、篮球类的课程活动,通过在比赛过程当中能够体会到团结协作的乐趣。田径课程相对球类运动比较枯燥无聊,更多的是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虽然有极少部分的运动项目是集体活动,但是由于活动种类较少,也不能够激发出学生参与到田径课程的内在动力[4]。

面对这一情况,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田径课程要加强课程改革,提高田径课程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为学生构建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出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在教学改革方面要合理突出田径活动的特色,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例如高职院校的女生都比较喜欢压力较小的长跑项目,而男生则更喜欢具有挑战性的运动项目,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切实考虑学生的运动兴趣,设置特色课程,以田径教学为主渠道,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育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田径运动,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田径运动的动作。与此同时,田径教师要不断对田径课程的健身价值、教育价值、运动基础价值进行挖掘,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五)明确教学目标,进行全方位考核

全体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对象,因此,体育教学的开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紧密结合现代学生群体的身体健康实际需求和对体育锻炼的诉求,更新现有的教育理念,来对学生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实现对体育课程内容与教学资源的进一步丰富,以此满足全体学生不同特长需要,以促进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5]。同时,学校在运动赛事的组织中,倡导“以赛促健康,以赛促发展”,转变以往只是学校个别运动员参与体育训练和参与运动比赛形式,逐渐过渡到全校学生参与的常态锻炼,全校学生参加学校层面的各种体育赛事的局面,真正做到改革的全面性。

此外,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运动习惯、终身运动观念是田径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立足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制定多元化的田径运动目标,树立正确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同时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考评机制,切记要全方位客观公正的考评,既要考查学生的体育运动参与态度和热情,也应当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以及目标培养情况。在规范性考试测评中,能够观察学生的课程学习细节,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课中参与热情,使学生在体育田径训练过程中循序渐进完成训练目标,并且提高综合素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教育和体育不可分割,教师要积极改革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升级优化体育课程建设要求,坚持体教融合的教育主题,创新教学方法,发挥田径运动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体教田径院校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