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马克思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

2023-10-22 05:42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统计与决策 2023年18期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马克思

李 璠/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

对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历史及现实价值的不断探索,是正确理解和阐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革命意义的前提条件,也是促进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向前发展的学理依循。由顾海良教授撰著的《马克思经济思想与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10月)一书以对马克思经济思想历史和理论的再探索为基础,对全面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科学内涵作出新的研究,对马克思经济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和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新的阐释。对于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精神、深化当代马克思思想研究具有创设意义。

一、守正创新,对马克思经济思想历史与现实关系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该书整体内容结构简洁,主要分为三个篇章进行专题论述,包括“马克思经济思想再探索”“马克思经济思想与新时期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第一篇“马克思经济思想再探索”,作者着重研究了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历史与现实关系问题,针对已有研究在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秉持“正本清源、拓新视界”的著述原则,作者深入讨论了马克思经济学的思想来源、基本方法、体系和结构,以及《资本论》和经济学手稿关系等。依托对马克思《资本论》及其经济手稿科学理论的重新梳理辨析,还原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脉络,使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重新回归文本研究的正轨,为当代经济学界推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廓清了许多理论疑难与争议,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具有研究启发价值。

在思想来源方面,作者纠正了学术界部分学者将马克思经济学思想来源完全归于德国古典哲学、英法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认知偏误,引出了对马克思经济学思想影响更加重要的思想来源,即马克思对其所处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的探讨。通过纵向对马克思经济学著作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脉络与结构进行梳理,力证了直面资本主义经济现实问题以及对同时代主流经济学的频繁“对话”,是马克思经济学科学革命的重要思想来源。在基本方法方面,该书对全面理解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作出了正确导向示范。作者深刻认识到方法论创新对马克思经济学科学革命的重大意义,通过阐释分析唯物史观的创立,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诞生、《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的总体方法论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五篇结构计划”和“六册结构计划”形成的重要作用,清晰勾画出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轨迹,在指出对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传统理解的问题所在的同时,也强调了总体方法的重要价值。体系与结构方面,围绕“六册结构计划”的提出,作者梳理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的写作发表逻辑和马克思思想发展的过程,同时从新的角度解答了《资本论》与经济学手稿的关系问题,科学评判了《资本论》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地位,并作出了马克思经济学体系具有明显开放性特征的科学论断。

该书整体的研究结构是在对马克思重要经济学文本和思想创新发展历程的详细辨析和科学评判的基础上,再结合历史发展经验和当代经济实践现实需求作出创新呼吁,是在“守正”的基础上追求“创新”,在理论研究创新和现实经济发展指导方面都具有一定创设意义。

二、全面探索,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历程与理论建树

第二篇“马克思经济思想与新时期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围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深入阐释了马克思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建设实践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新时期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所取得的理论创新及其实践突破。作者深度溯源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历程,从《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到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正式形成,再到创立中国特色“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新境界。作者揭示了改革开放40 余年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历史、现实与理论逻辑,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作者首先从宏观整体的角度揭示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路标”论的内涵,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对象与根据、学理依循,对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系统探索,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科学理论、从“发展的观点”到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主导,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系统化经济学说”的探索等;然后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科学理论出发,观照马克思经济理论及其现实研究趋势,寻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必要性与可能性的充分证据;最后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创新发展的具体表现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深刻阐释,基于对《资本论》对象与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体系创新表现、邓小平经济思想与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等论题的详细探讨,阐明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对马克思经济学对象理解进行科学拓展的。

从对第二篇进行细致分析可以看出,在对象方法层面,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关系,尤其以经济制度、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的关系研究最为突出;在理论结构层面,作者将经济改革论、经济制度论、市场经济论、科学发展论和对外开放论作为主要论述对象,这些理论彼此融合、相互作用,又引申出一系列衍生理论,主导理论与衍生理论相互耦合,构成了完整的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三、呼应时代,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深化

第三篇“马克思经济思想与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与第二篇的标题仅一字之差,但所论述的内容却有明显不同。本篇主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论证分析,突出表现了新发展理念中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价值坚守。同时,作者也注重呼应时代发展,强调新发展理念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的解答,以及新发展阶段中国政治经济学对新发展理念作出的学理深化,展示了新时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创新过程中“中国智慧”的强大力量。作者首先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建设历程,梳理了马克思关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分析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路径和理论探索历程的基础上,精准指出了我国市场经济获得迅猛发展的动力之源,进一步地,还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体系建设的新发展,因为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分析是展现新发展理念科学性的必要前提;其次,作者阐释了习近平经济思想与开拓“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逻辑关系,从基本特征、学理依循、根本指向、重要原则、主导理念、主要内容等多个层面进行论证分析,既表现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对“系统化的经济学说”的拓新作用,又鲜明展现了习近平经济思想对“系统化经济学说”的精准概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呈现创新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的重要价值。最后,该书对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经济思想发展历程及其特质进行深刻分析,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理论历史自觉的生成过程,以及背后所体现的思想本质,并基于新的发展阶段,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经济学”为核心,在经济学理论研究深化和经济发展方式革新升级方面提出了导向性建议,具有较强的研究拓新价值。

猜你喜欢
政治经济学经济学马克思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简明经济学
构建更确当政治经济学刍议
经济学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