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种草”探析

2023-10-22 12:49
名家名作 2023年17期
关键词:哔哩种草流行语

江 意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流行语”是指某一时期社会上广泛流行的语汇,在网络社区中广泛流行的语汇就被称之为“网络流行语”。在各式各样的社交软件上流行着丰富的语言,而“种草”是当下很风靡的一个网络用语,是许多网民爱用的流行语之一。2022 年4 月4 日百度指数显示,“种草”一词的日均搜索指数值为860,移动日均搜索指数值为636,峰值在2018 年2 月22 日,数值为2771。此词最开始流行于各类美妆论坛与社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又逐渐传播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介,通常指“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让另一个人喜欢这一事物”的过程。

一、“种草”的语义考察

(一)“种草”的本义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种”的解释为:“先种后孰也。从禾。重声。直容切。”“种”开始是指把种子或幼苗等埋在泥土里使生长,如“种植”“种地”“栽种”等。《说文解字》中“草”为:“草斗,栎实也。一曰象斗子。从艸早声。”今“草”字系假借字,原是“皂”的本字。本义为草本植物的总称,后来逐渐引申出田野、底稿、起稿、初步的、马虎潦草、一种书法字体、姓氏等意思。

“种草”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宗羲的《子刘子行状》:“同邑商周祚,谓先生曰:‘慎毋及时事,旦晚吏部矣。’先生不听。於是浙人僉曰:‘非吾家种草,可使之相厄之地乎?’”笔者查询《汉典》得知“种草”一词的意思是指犹族类。

(二)“种草”的新义

“种草”一词来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诗词最初指的是草这种植物旺盛的生命力,就像是现代人心目中旺盛的购物欲一样。同时,“种草”也可以指心中想要一件东西那种心痒痒的感觉。例如:

(1)“种草”要理性,“拔草”要适度。(《广州日报》,2019-08-21)

(2)“种草”只是年轻人的专利吗?(搜狐网,2018-09-27)

(3)感受激情江海,小红书大咖“种草”南通。(新华网,2022-09-28)

例(1)是《广州日报》一篇新闻的标题,文章内容是劝告消费者在购物时一定要理性思考、量力而行,看清自己的需要,购买真正适合自己的商品。例(2)是搜狐网一篇新闻的标题,文章内容是说明“种草”不只是年轻人的专利,每个年龄段的消费者都参与其中。例(3)是新华网一篇新闻的标题,文章内容为2022 中国南通江海国际文化旅游节的主体活动之一——“小红书 南通行”。小红书大咖“种草”采风活动顺利举办,南通独特的江海风情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给小红书采风团留下了深刻印象。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总结出“种草”的新义可分为以下三种:一是“分享并推荐某一事物的优点给大家,以激起大家的购买欲”的行为,或本人根据外部信息,对某事物迸发出想拥有的欲望的过程;二是“把某个事物分享、推荐给他人,让其也喜欢这个事物”的行为,与流行语“安利”的意义相似;三指一件事物让自己发自内心地喜欢和沉迷。

(三)“种草”的色彩义

“种草”常用来表示对一个事物强烈喜爱、沉迷的感情,通常为褒义,包含说话者对话题主语的积极评价。例如:

(4)小米值得买的百元好物,这10 款我疯狂种草。(哔哩哔哩,2022-05-18)

一百个种草!每个都巨好~快进来捡个宝!(哔哩哔哩,2021-06-23)

(5)种草500 条宝藏小裙子,开启整个夏天的心动吧!(微信公众号,2021-03-16)

例(4)中“种草”前有“疯狂”一词修饰,表达了博主对这10 款值得买的小米百元好物的强烈推荐,也体现了这些好物的高性价比。例(5)描述了500 条在夏天穿上可以令人心动的宝藏小裙子,说明了推荐人对这些裙子喜爱的主观感受。

二、“种草”的句法分析

“种草”一词为动宾结构短语,“种”是发出来的动作,“草”是动作的承担者。网络流行语“种草”流行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根据搜集的语料来看,“种草”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多种句法成分。

(一)作主语

(6)“种草”不难,但想种好不易。(网易,2020-04-30)

(7)“种草”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搜狗,2019-05-13)

(二)作谓语

(8)“直”击进博:李佳琦直播“种草”万国好物。(新华社,2021-11-07)

(9)最近深深种草了这本书,打算移到阅读清单前面来。(微博用户,2022-11-15)

(三)作宾语

(10)为何当代年轻人都爱“种草”?!(网易,2019-05-05)

(11)小鹏G9 正式开放预订,90 后小伙:拒绝“盲目”种草。(搜狗,2022-08-10)

(四)作定语

(12)“种草”的本质是一种“心智占领”,或者说是价值观的渗透和塑造,一旦完成“心智占领”,就将产生消费的长尾效应,甚至会带来消费观、文化观的质变。(新华社,2021-08-03)

(13)近年来,一种新型购物推荐方式——“种草笔记”迅速兴起。(人民网,2022-01-05)

三、“种草”的产生机制

(一)旧词新用

在语言表达中旧词新用颇为常见,即对原有的词汇附加新的语义,用全新的概念去映射新的范畴。如今,越来越多人喜欢通过网络平台分享购物心得,与之相对应的,也有很多消费者习惯在消费前先去网上看看别人的笔记与测评,这样的行为链条被称为“种草”。“种草”深受网友青睐,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新潮流。一开始“种草”这个词就用在女生购买化妆品方面,后来使用者增多,此词也用在其他领域,由此还衍生出一些新词,如“拔草”“长草”“草族”等。“种草”就是让别人对某种东西产生喜爱之情和念念不忘之感;“长草”是指对某种东西产生心心念念的喜爱之感;“拔草”则是要去除掉一直以来对某种东西的惦念;“草族”通常指那些会用大半工资来“拔草”网购以满足内心对心仪商品渴求的人。

(二)隐喻机制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是一种认知手段和思维方式,也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工具。刘丹青认为,“词类的功能扩展,本质是一种转喻。转喻机制的特点是喻体比本体凸显,心理上容易激活,因此被用来转指相关但不够显赫、不易激活的本体”。网络用语在流行过程中,隐喻机制使两个概念之间映射,从而产生共同的语义,在高频使用中凝固成新的义项。

隐喻本质上是基于两个事物的相似性。“种草”原本指犹族类,与推荐好物无关,但由于“草”的特点是生命力顽强,仅需要一些简易的生存条件,如土壤、阳光、雨水等,就会迅速生长。当大家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心里就会开始“长草”,对其的喜爱度和购买欲像草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在心里无限蔓延。但是草根不深,不似枝繁叶茂的大树那般难以拔起,所以也就有了“拔草”一说,在心里舍弃对某个事物的沉迷和狂热。网民们使“对一些物品旺盛的占有欲”与“种下小草后蓬勃的生长力”之间产生相似性,“种草”一词也就有了隐喻义,并因此风靡至今。

(三)语言的经济原则

语言学中的经济原则这一术语是法国语言学家马丁内在其著作《普通语言学纲要》中提出的。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出于交际的需要,语言从根本上必然遵循经济原则。在社会和语言自身的发展进程中,经济原则的效应已经体现在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各方面,其中词汇是语言演变中最活跃、最易改变形式的,它总是根据社会的变化而持续演变着。

网络流行语就是语言经济原则的结果,因为人们出于省时、省力的目的而创造了使用便利的流行语。网络流行语以其自身的特点而丰富了汉语词汇的表现力,弥补了现代汉语词汇在网络交际中表达的缺陷,使现代汉语更加焕发生机。 它有效地节约了用户的时间, 而且更为含蓄、幽默,有效避免了规范汉语表达中的生硬和尴尬。网络流行语“种草”有效地避免了汉语在输入方式上不及拼音文字的缺陷,解除了打字速度的限制,表现了网络时代惜时如金的经济特性。

“种草”一词使用起来便捷、简单,符合语言发展演变的规律,还能准确表达“专门推荐好货给他人,以诱使购买的行为”,因此,“种草”一词的使用范围、使用人群和语义不断扩大,成为爆红的网络语言。

四、“种草”流行的原因

(一)从众心理和社会认同感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社会认同是一个人自我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其社会态度和言行举止产生影响。个人通过社会分类,认可自己所在的群体,并产生群体偏好和外群体偏见,个人也可以运用维护积极的社会认同的方式,来提高自身的被认可感和归属感。由此可知,网民在选择使用流行语“种草”时所表现出来的从众行为,可以从获得他人好感与青睐、维系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说明。

“种草”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文化,反映了当下网络文化的潮流和取向。“种草”一词刚开始流行时,话语传播者大都为美妆领域的博主等,但随着数码、服装等领域的博主也纷纷使用后,网民们出于个人兴趣而自发使用起来,对于其他还没有使用过的网民们来说,或者为了融入网络文化的整体氛围,获得旁人的认可与喜爱,或者出于维系人际关系的考虑,避免被网络潮流抛下,从而选择进入“种草”文化里的娱乐氛围中。然而,在泛娱乐化的氛围中,“种草”经济带来快感的同时也隐藏着不少风险。

(二)流量明星与社交媒体的助推

其实“种草”也是一种在攻略中植入广告的做法。“种草”一词始于美妆行业,后逐步流行到各行各业,从而使“种草”开始成为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复制与传播的途径,互联网使信息传播速度大幅度提升,一些拥有众多粉丝和公众影响力的自媒体、明星甚至官方微信公众号也会使用此词,而这正是“种草”一词迅速走红的原因所在。

尼尔·波兹曼早在《娱乐至死》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新技术条件下的传媒渠道,会导致社会公共话语不断去中心化,变得更加碎片化与泛娱乐化。”小红书、微博、哔哩哔哩、抖音和百度贴吧等社交平台也是“种草”火速传播的主要媒介,在这些年轻人使用的生活方式平台上,网民可以通过图片、短视频、文章等载体来提及“种草”,并基于兴趣形成互动。在各大社会媒体里,网民的年龄段、阶层、地域、职业等方面也各不相同,“种草”在网民的交流互动中被不断了解、熟悉、破圈和使用,从而加快了这一网络用语快速传播与盛行的进程。

五、结语

网络流行语也是人们交流的工具。“种草”是在隐喻和语言积极性原则的机制下发展而来的旧词新用,本文分析了其本义、新义以及色彩义,“种草”初始为美妆用语,指对个人喜爱物品的强烈占有欲或购买欲,后延伸到服饰、电子产品等各个领域,由此可见,此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网络流行语已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交际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应当用辩证思维来看待和使用“种草”一词,规范它的发展,使其充分发挥更加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哔哩种草流行语
汽车里还能看视频刷弹幕《哔哩哔哩车机版》
生日礼物种草合集
哔哩哔哩商业模式分析——基于商业模式六要素理论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节日“种草”
哔哩哔哩2019年全年营收67.8亿元同比增长64%
月活数据激活哔哩哔哩商业模式如何定义仍是难点
美容须防被“种草”
大学流行语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