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书店与菜市场》的情感表达策略探析

2023-10-23 11:27宗紫瑄
名家名作 2023年15期
关键词:菜市场书店纪录片

宗紫瑄

电影、电视是大众文化领域中不断发展并不断完善的产物,散发着大众文化的特征及魅力。纪录片作为其中的一个类别,透过镜头展现真实的生活,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源,坚持“以真为本”的核心要义,在艺术审美的加持下为影像留下更耐人寻味的审美意蕴。

近年来,纪录片逐渐打破了在大众心中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创作者巧妙地融入富有娱乐性、时尚性、大众化的元素,使纪录片在市场上获得了更多收益,注入了更多资金,形成了良性循环,为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娱乐化的转变使纪录片顺利得到观众的注意和青睐,但后现代主义最主要的特点是影像背后的浅薄与平淡,纪录片中所蕴含的深层意蕴正在被一步步消解,夺人眼球的画面与感官的刺激成了创作的必要元素,部分纪录片已然成为现代工业社会的消耗品。良莠不齐的大众文化产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法兰克福学派所提出的质疑与批判。在《书店与菜市场》这部人文类纪录片中,聚焦生活中“书店”和“菜市场”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所,一个是精神的慰藉之所,一个是生活的治愈之地。一本书可以让人在嘈杂的生活中得以平静放松,一餐饭也可以给人带来平凡朴素的幸福,整部纪录片将思想高地和人间烟火通过普通人的生活反映出来,以清新温暖的风格治愈着观众的心灵,是一部兼具艺术性与商业性的纪录片,为纪录片领域的创作做出了榜样。本文将从叙事学和接受美学的角度,对纪录片中人文情感的构建与传达进行分析。

高鑫教授说,艺术特性就是直接诉诸审美情感。艺术以情打动人,鼓舞人,愉悦人。罗丹更为直接地提出:“艺术就是情感。”创作者以情感投入创作,观众在浩瀚的艺术作品中摸索,在发现自己希望和满足的对象时会获得极大的美感,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情感和艺术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情感的传递有两个阶段:一是作品通过叙事技巧进行情感构建,二是作品与受众之间达到同频共振。纪录片中的情感首先来自叙事,叙事是被记录对象与创造者思想的综合反映,被记录对象构成了影片的基本叙事内涵与情感基础。另外,创作者对于叙述手段的使用,融合了基本的叙事内涵与情感基础,从而形成适合观众认知和接受习惯的整体叙事与情感线索。所以,分析纪录片的情感表达,首先要从叙事开始。

一、情感构建

(一)板块叙事汇聚人间烟火情

板块式结构是首先确定一个相对明确的主题,而后把几大块相对单独的内容并列组合在一起,来描述并印证这个主题。每个板块看似演绎着自己的故事,缺乏直接的联系,却围绕一条主线展开叙述,表达着共同的主题和情感。

《书店与菜市场》始终展示着人间烟火和理想高地的价值理念,传递着人世间最动人且朴实的情感。前两集是《杭州晓风书屋》,晓风书屋在全国有17 家分店,开篇通过坐落在西湖边上以丝绸为主题的分店引入,跟随书店掌柜朱钰芳的讲述,引入第二个板块即开在浙大医院的同名分店,开在医院的晓风书屋见证着人生命的孕育诞生,也见证着人生命的衰竭,在这个书店里有背满心事或担忧或喜悦的病人、家属、医生,它如同一个心灵的休憩站,让人瞬间平静下来。其中最打动人的是这个书店里的一本留言簿,它如同一个可以说悄悄话的树洞,听着往来人的悲欢离合和虔诚心愿。书屋店员王珍珍每天认真地回复留言本中的留言,每一处文字都暖人心脾,给予力量。接下来目光又转向杭州菜市场,将镜头聚焦于菜市场细心配菜学英语的女摊主王爱萍,她根据不同的人群,自创了都市青年的单身套餐,又设计了控制“三高”的老年人套餐,温暖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在匆忙疲惫的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在节奏紧绷的都市里,不管多么繁忙,不管是独自一人还是和家人朋友,还是要去一次菜市场,买一点菜、做一次饭,体会一下人间烟火的。又如在第三集中也是由几个板块拼接而成,首先跟随镜头走进了做义工相识的一对情侣在长沙开张的小书店——长沙阿克梅书店,他们通过书店以书会友,不定期开展主题沙龙活动,为书友搭建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然后围绕在湖南广播电视台《我们读书吧》栏目工作的主播朱晓墨的故事展开,工作时向观众分享好书,下班后喜欢去书店与书籍进行面对面对话,每天还会到菜市场逛逛。对于晓墨来说,菜市场是人情味聚集的地方,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湖南人,却与湖南的美食天然有着融合度和认同感。镜头继续又转向晓墨邀请的一位被采访者李媛的身上,她从事食品研发工作,从起初对食物的要求能吃即可到仔细研究食物的特点、口味、做法,在她看来食物不仅是填饱肚子,更是感情的寄托。第四集则讲的是开在菜市场附近的上海复旦旧书店的故事,在这里每一本书都等待着与有缘人的不期而遇。淘书、收集久远书籍,在书找读者、读者找书的过程中传递着知识与情谊。

每一集都是一个独立的故事,有着各自的发展线索,集与集之间并无内在联系,不同的部分讲述着不同的人和故事,在窸窣平常的影像、书店、菜市场的空间背后展现着治愈人心的人间烟火情,而这也正是纪录片所致力于表达的人文情怀。叙事的结构是纪录片的框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板块式结构让观众看到更为丰富多样的故事内容,时刻保持着新鲜感,同时也在无形中传递着水滴石穿、层层递进的人世情。

(二)从视听感受到生命共鸣

苏奇说与同期声比较,解说词隐含着创作者的主观认识,不同格调的纪录片有着不同格调的解说词。格里尔森将解说词视为“上帝的声音”,由此可见解说词在纪录片中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片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解说词,比如第六集中说道:

反复无常的社会,时间分崩离析,每天五彩缤纷的信息,毫无用处,无论实体书店走到哪里,不仅是他留恋的昆明时光,也是人生的淡然。

在昆明人的精神高地,寻找热爱生活的理由,就像每本书都有他的智慧和品格,食材也有其独一无二的食性和季节一样,在书店和菜市场,两者游荡,这样轻松的探索,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治愈的药方可能在书店,也可能在菜市场,只是一边向着天堂,一边向着烟火。

纪录片的影像,通过缓缓的节奏,结合深邃隽永的话语,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隐匿在背后的情感,从生活点滴的直观感受到人生哲理的认知共鸣,极具文学性和艺术性的解说词引导观众的思维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从而更好地发挥纪录片的价值内涵。在世界的不同角落,人们以不同的方式热爱生活。读书时自己仿佛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天使,置身于无人打扰的世界;买菜时我们又会成为爱的使者。无论是书店还是菜市场,它们充满爱地静默着。书籍无形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鼓励治愈着每一个爱生活的人,生命会变老,但书籍的智慧却历久弥新。菜市场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其中蕴藏着风土人情、人间百味,洋溢着幸福的味道,洋溢着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向往。

二、情感传递

(一)期待视野的满足与超越

根据接受美学理论,受众在观看作品时会将自己的价值观与审美经验融入审美期望当中,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基础,这便是德国接受美学代表人物之一姚斯的“期待视野”理论。“期待视野”影响着读者对文本的选择,读者接受新的文本的过程,也是读者“期待视野”不断重塑的过程。

《书店与菜市场》注重观者的“期待视野”,在人物形象塑造、心理情感表达、故事讲述方式等方面满足观者的期望值,更对“召唤结构”进行构建,引导观者对生活进行想象,使观者对片中的价值思想产生同理心,最终达到心灵共振和情感升华。

观众在观看影片之前,会对其中人物的外貌、性格、生活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猜测,有着对应的人物期待。人物是故事的核心,情感从故事中流露,观众对片中主人公的认同,对产生情感共鸣是十分关键的。《书店与菜市场》中的人物无论是书店老板、店员,还是菜摊摊主,他们都有着一颗热爱生活、充实积极的心,心中存有一份理想和执念,即使在纷杂的现实中也真切行动着,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寻得热爱是人生一大乐事,观众被他们的人生追求与理想热爱深深打动,满足着观众的人物期待。在纪录片中常出现一个角色——淘书人,书店老板既是卖书者也是淘书者,他们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把有价值的书收藏起来,再传递给真正需要的人,实在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观众在选择和欣赏艺术作品时会在潜意识中对其有着基本的心理情感预期。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距离被消散,多数人疲于奔命,因求生舍弃了梦想与初心,取而代之的是隔阂与冷漠。在焦虑的生活中,人们渴望并试图寻找到一个温暖治愈的地方,而这样一部散发着人间烟火气的纪录片恰好弥补了大众心中的缺失与遗憾。

在《长沙阿克梅》中,店主夫妻二人都是阿克梅诗派的爱好者,每周六的晚上书店里都会举办阿克梅之夜,这是书店专门为喜欢读书的人开办的沙龙活动,让他们多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个无忧无虑,欢声笑语的小屋里让每一个异乡人暂时忘记了工作与烦恼。他们在异地城市漂泊,仿佛是没有根系的浮萍,这家书店像是一个遮风挡雨的治愈之所,让每一个异乡人温暖备至。

在昆明麦田书店中,马力经营着只有17 平方米的书店,书店里面只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和唱片,吸引着志同道合的朋友。书店把兴趣爱好相同的人聚到一起,他们在这里聊生活、聊音乐、聊自己,在熙熙攘攘的生活中留出一片纯粹而温暖的空间。

如果影视作品超出观众的期待视野,观众会因此意外获得惊奇而兴奋。这就要求创作者不仅要顺应和迎合观众的“期待视野”,还要调动创新因素刺激观众产生新的期待视野,即“创新期待”。

纪录片《书店与菜市场》没有像片名所表现的那样一味地将目光聚焦在书店是如何成立发展起来的,书店主理人经历了什么样的机遇挫折,书店中的陈列是什么样的,而是通过书店老板窸窸窣窣的日常生活加以自述和解说词进行展现,从始至终抓住“日常生活”“最平实的情感”缓缓展开。这样的讲述方式可能会与观众的想象相悖,但正是这些创新性激发了观众的观看热情,观众也许会忘记自己在看关于书店或菜市场的纪录片,而是在感受真真切切的日常生活,仿佛置身在影片中,正是影片中刻意营造的随意日常感,让观众无时无刻不沉浸在这人间烟火之中。

(二)召唤结构的再创造

纪录片中的召唤结构,刺激着受众的再创作。这种建构使接受者能动地加入进来,通过个人的主观性以再创作的方法进行。这种召唤性不是外在于作品,而是作品的内心构成特征。作品中留有的“空白”使受众积极参与进来,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召唤结构的存在能调动观众的力量,调动他们的能动性,并不断地沉浸其中。具体到创作工作时,就是在拍摄过程中,旁白、摄影为观众留下“缺口”引发观众思考。

《书店与菜市场》中意义留下“空白”,纪录片中的解释词点到为止,不做过多的解析,更像是一位观看者在诉说着自己的感受,而这些自然流露出的暖心话语也引导启发着观众的思考。以开放式碎片化的叙事形式,将更多品味机会交给观众,也较好地实现了影片和受众的良性交流。在这部纪录片中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充满着无须花太多钱就能触摸到的纹理,人的需求往往不像广告和社交网络上包装得那么华丽。朴实且具体地去生活是一种能力,物的魅力并非存在于大商场中琳琅满目的时尚产品里,挎上一个帆布包,就能去到书店和菜市场,拥抱更为真实和永恒的魅力。

三、结语

《书店与菜市场》的创作者在情感表达与受众接收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使其成功也有了必然性。碎片式的叙事结构、缓缓推进的叙事节奏、深入人心的解说词表达,满足了大众需求。创作者从大众视角入手,注重视听效果的呈现,迎合了大众的视觉和情感追求,真正实现了雅俗共赏。目前越来越多的资金开始渗透到纪录片行业当中,对它而言也是把双刃剑,纪录片创作仍要在市场化的过程中始终兼顾艺术价值与社会功能,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菜市场书店纪录片
热闹的菜市场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
纪录片之页
独立书店联合荐书榜(总第八期)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最美书店
在书店
热闹的菜场
买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