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

2023-10-23 15:39李江艳
山西青年 2023年18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李江艳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大中小学各阶段学校的重视,而相较于中小学生,大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信息,信息内容更加复杂,这往往也使大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同时,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更大、压力类型更多,这也使大学生心理问题更为复杂多样。然而,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仍旧采取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亟需主动调整课程思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顶层设计,进而使心理健康课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

一、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指的是研究人类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充分挖掘个体潜在力量、建设性力量并促进个体健康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兴科学。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倾向于个体出现心理问题以后进行心理疏导,虽然也可帮助个体排除心理障碍,但终究会留下一定影响。而积极心理学则是注重挖掘个体本身所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以积极心理品质使个体避免产生过多的负面情绪,从而有效减少心理问题发生概率。同时,个体形成积极心理品质以后,会主动消解不良情绪,属于通过内生力量缓解内心压力、排解负面情绪。而消极心理学则更多是借助外部的心理治疗帮助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不难发现,积极心理学更加强调主动预防和个体主动化解不良心理因素,更关注个体的主动性、能动性,这对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甚至整个心理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现阶段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备受重视。具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下述三方面。

一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排除不良情绪、解决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避免学生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影响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同时,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学生以正确的观点看待问题、看待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使学生敢于直面困难,敢于迎难而上,能够在困难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同发展,尤其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高职学生毕业以后需要进入技术性岗位,这就要求学生应当具备突出的职业素养和正确的职业态度,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使学生正确看待劳动,助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就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三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打造文明班级、建设和谐校园,班级是由学生个体组成的,在心理健康教育期间,班级内部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积极进行人际交往,形成浓厚的同学友谊,能够有效推进文明班级建设,在班级内部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同时,学校由班级组成,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下,每个班级朝着文明班级的方向发展,可以使校园内部形成良好的风气,有助于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三、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存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偏颇

课程目标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但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是相对偏颇的,具体表现为过度重视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问题,这也导致课程重点处于心理问题处理,而非预防、控制心理问题,这属于消极心理学范畴,与积极心理学恰好相反。同时,在现阶段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期间,部分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相对零散、不成系统,教学目标之间缺乏衔接性,无法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陈旧

现阶段的高职学生面临更为多样的信息,接触更多、更复杂的事物,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更加复杂多样,但是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未随之更新,导致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无法适应教育需求,无法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例如,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多为理论性内容,重点在于为什么要有良好的心理,以及如何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然而,理论性的内容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导致心理教育课堂相对枯燥[1]。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并未与时代元素、生活元素相结合,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相对低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直接影响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从高职院校学生反映情况来看,不少学生主观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可有可无,通过与学生进一步沟通交流可以发现,教师的教学模式相对单一,多为讲授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讲解知识,而学生全程处于被动听讲的状态,缺乏互动、思考和交流分享的机会。同时,讲授式的心理教育模式导致教师习惯于在讲台上自说自话,无法深入了解学生心理发展问题,无法因需制宜给出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此外,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还体现在缺乏实践性学习活动,课堂教学局限于理论教学,无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四)心理健康评价有待优化

心理健康评价是诊断学生心理发展状况,并根据评价结果给出下一步教学计划和指导建议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现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校方面虽然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展开评价,但评价局限于以论文形式进行考核,或者让学生分析个别案例,学生被动接受考核,而且未能深入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无法应用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此外,期末论文或案例分析的形式导致心理健康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学生往往不会主动暴露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这也导致教师无法有效评价学生心理状态,无法判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状况。

(五)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不足

在心理健康教育期间,教师发挥关键作用,教师的专业程度、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形势已然发生变化,但部分高职院校内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教师不了解最新的心理健康知识,无法准确判断学生是否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无法分析学生心理发展程度。此外,极个别教师忽视心理健康教育期间的保密工作,未能有效保护学生隐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排斥心理健康教育。

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研究

(一)调整教育理念,优化课程目标

教育理念影响教学目标,进而对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对此,教师应当坚持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推进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继而提升教育目标,助力学生心理发展。具体而言,调整教学目标应当从下述方面开展。

一是推进教育目标由处理问题向预防心理问题、控制心理问题转变,将教学重点放在预防心理问题层面,激发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其以健康的心态看待学习与生活,自然能够减少负面因素对其影响,以此减少心理问题发生概率[2]。同时,重视心理问题的控制,一旦学生出现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对学生进行疏导,而非放任问题扩大化,控制好心理问题的程度与范围,使学生尽早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尽早排除心理障碍。

二是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联系性和衔接性,结合高职教育发展情况,应当按照一、二、三年级学生面临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例如,一年级学生刚进入校园,面对陌生环境,可能出现人际交往困难,而二年级学生则可能面临学习方面的困难,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困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之相应的,三年级学生面临就业压力,需要制定与就业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从而实现不同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各有特点但又相互衔接,从而促进教育活动有序开展。

(二)更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趣味性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重点放在如何消除消极心理,而且多以理论性内容为主,而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教师应当主动更新教学内容,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一方面,通过案例性内容唤醒学生内心的真善美,使学生主动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以积极乐观的视角看待世界,能够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各类障碍。同时,引入学生身边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以此增强教学内容的说服力,而且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情感的刺激下主动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另一方面,推进时代元素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在新时代,许多优秀人物纷纷表现出了坚强的心理品质,而且他们为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教师可以将这类人物及其事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如社区工作者、一线医护,在严峻的形势下承受巨大心理压力,但仍然坚守岗位,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外,相较于理论性的内容,这类案例性内容、时代性内容具有更强的趣味,更能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发展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三)优化教学模式,增加实践教学

针对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将互动教学、主题探究、情景剧教学等模式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例如,在针对一年级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该阶段的学生容易遇到环境适应、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排练情景剧,而后在心理健康课堂上进行表演,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直观、更加具体。教师结合情景剧表演进度讲解相对应的心理健康知识,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可以结合情景剧中存在的问题对台下学生进行提问,增进课堂互动,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与教师分享观点。

教师应当推进心理健康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给学生布置实践性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后参与心理健康实践活动,如主动交友,并初步建立友谊,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期间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3]。再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角色扮演、心理测验等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实践类教育可以充分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学有所得,更能激发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四)优化教学评价,提升评价全面性

论文考核、案例分析可以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同时与问卷测验、课堂表现诊断等形式相融合,实现多元化评价,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全面性。例如,教师采取问卷测验的方式,而问卷测验为选择题,且大多通过音乐、图片等事物辅助教师判断学生心理状态,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刻意隐藏自己的心理发展情况。同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将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评价的重要指标,从而确保评价全面。

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教师需要将教学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方法,教师在给出心理健康评价以后需要提出相应的针对性建议,帮助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例如,某学生的性格相对内向,教师便可以在给出教学评价后建议该生多多参加社团活动,或者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从而促使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乐观的心态,逐步培养开放的性格。

(五)推进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不到位,而且部分心理健康教师由辅导员或思政教师兼任,校内缺乏足够的心理健康教师,针对这些问题,学校需要引进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充实教师队伍,为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提供关键支撑。同时,学校需要组织校内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定期培训,使其主动了解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势,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了解当代大学生常发心理健康问题[4]。学校方面可以将心理健康教师教学成果、培训成果与其绩效考核挂钩,从而激励心理健康教师努力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在学校的统筹组织下,教师自身应当保持主动学习、主动精进的状态,注重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而且做好心理健康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五、结语

积极心理学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发展和班级建设、校园建设均有着重要意义。在新时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下,教师需要主动把握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调整课程目标,主动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模式、课程内容与课程评价。同时,学校需要推进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应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自身素养和业务水平。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