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以经济管理专业文献检索课为例

2023-10-23 08:30高彦静孙秀良
晋图学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检索案例思政

高彦静,孙秀良

(北京化工大学 图书馆,北京 100029)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教师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每一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根据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高校教师应该把思想政治建设融入到课程建设中,科学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课程思政是一种致力于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教育责任同向同行的教育理念[2],正在成为教育界的理论热点,各高校在物理化学[3]、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4]、中药学等专业[5]纷纷加大推广思政课程的建设。

信息素养能力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之一,在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能够提高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发挥隐性教育的功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总结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吴春玉[6]认为在文献检索课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贯穿思想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楚林等人[7]进行了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发掘和融入路径研究;焦海霞[8]设计信息素养课程思政的教学逻辑体系与实施策略;霍丽萍等[9]设计了一种相对通用的信息素养课程教学体系;赵俊梅等人[10]研究了电气工程专业信息素养教育系列课程思政融合。总体而言,现有的研究侧重于信息素养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论证,侧重于信息素养课程思政的教学逻辑体系的理论论述,很少有进行信息素养教育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教学实践。因为不同的授课对象有不同的专业特点,所以信息素养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开展方式也不同。由此,本文基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结合经济管理专业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育人目标三个维度,在信息知识、信息技能、信息意识、信息道德方面融入思政元素,设计实施具体教学案例,旨在为从事信息素养教育同行抛砖引玉,共同提高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质量,发挥高校图书馆育人功能。

1 经济管理专业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设计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教育部提出在高等院校开设文献检索课,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课程的核心注重文献检索技能和技巧。随着信息素养教育概念进入我国高等院校,文献检索课程走过了从单纯的文献检索到信息检索再到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过程,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培养探寻、辨识、获取文献信息的能力,把所获取的信息指导科学研究的创新过程[11]。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制定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12]。尽管目前各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仍然以文献检索课、电子资源检索利用等命名,但在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建设中都以信息素养包含的内容为基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一部分,不同于其他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它能够有效链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领域内容,可以利用任何一门课的知识点作为案例教学的素材,更容易发挥引领、浸润、深化和拓展作用,更适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1.1 信息素养知识点与思政要素的融合

根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精神,公共基础课程要注重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信息素养教育可以融入信息道德、信息法律与法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团结协作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信息素养要素与思政元素融合映射见图1。

Fig.1 Integration betwee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图1 信息素养要素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如图1所示:在信息知识模块,以文献概念、地方志基础知识教学的形式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教育;由于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存在对自然科学前沿认识的短板,在信息技能模块添加科学技术前沿发展,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诠释科学家精神、创新精神;信息道德意识模块融入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元素,在信息获取的时候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维护良好的学术环境;在信息意识模块,要求当代大学生要有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保守国防科研秘密。

此外,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每个案例均可以为我国进入国际前沿方向的领域提供案例教学内容,增加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以国家“掐脖子”技术作为专利文献检索的案例,通过分析我国在一些尖端领域专利布局的缺失,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坚定学生献身科研、振兴中华的决心。结合学校老科学家和新时代优秀科研工作者的故事,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故事,增加学生荣校、爱校的精神。

1.2 经济管理专业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融合模式

经济管理专业的应用性比较强,更需要了解实用性比较强的应用类动态经济和法律信息,如市场行情、股市动态、专利与商标等,需重视检索事实类和统计类数据库,突出经管专业特色,重视财经实际应用,推进融合式信息素养教育,通过专业知识的渗透,将信息素养教育与经管类学科专业知识融合,有效构筑经管类信息素养教育教学体系。基于此,本文设计了经济管理专业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融合模式,见图2。将信息素养教育内涵、专业特色和课程思政三元素相互融合,彼此渗透,构建文献检索教学体系,最大程度发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功效。

Fig.2 The integration patter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curricul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or economic management major图2 经管专业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融合模式

1.3 经济管理专业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融合教学体系

1.3.1 信息知识融合课程思政

以传统诗词解释文献概念,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和文明总是由物化的东西来承载,文献是记录一切知识的载体,这恰是文献作用的最佳解释。传统文学作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讲授文献基础知识的同时融入古诗词,增加了课程的文化气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华夏文化的魅力,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中国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1.3.2 信息技能融合课程思政

贴近科学前沿热点,提高文科学生自然科学素养,厚植爱国情怀。根据案例讲出我国在某前沿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使学生增加对自然科学成就的认知,结合项目介绍相应管理模式,同时引出该科技项目的大国工匠精神,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以事实数据为基,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在科学研究中,数据通常被认为是对事实的定性或定量的描述,是作为科学理论的推导依据或证据[13],理工科类研究可以通过实验获取数据,社科类研究通常是通过检索事实型数据来获取。通过某领域的统计数据检索,引出该领域的科学家,以及该科学家的人生奋斗历程。教育青年学生应该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祖国和人类进步奉献终身的精神。

1.3.3 信息意识融合课程思政

以专利与商标检索为例,提高学生法治意识,宣传知识产权保护。专利与商标作为特种文献是经管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信息源。通过案例提高学生宪法法治意识,了解知识产权在国家创新战略中的地位,在学生心中埋下知识产权的种子。在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推动科技创新战略之际,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任重道远。

1.3.4 信息道德融合课程思政

以身边事育身边人,坚守学术道德,树立良好的学术之风。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论文创作过程中,行文科学严谨、数据真实可靠、参考文献引用恰当合理。学术诚信是科研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行为规范,它直接影响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因此在科技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确保数据的真实,署名恰当,规范参考文献的引用。学生是未来科学研究的主力军,要恪守学术道德,不触碰学术底线,树立清风正气的学术之风。

2 经管专业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思政案例实施

2.1 信息知识融合课程思政案例

表1列举了信息知识融合课程思政案例的教学目标。关于文献的概念,中外文献学界一致公认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论语》中[14]。《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朱熹《论语集注》解释《八佾》中指出“文,典籍也。献,贤也”。朱熹将《论语》中的“文献”一词释义为:历朝的典籍和当时的学者及其学识。提到朱熹,不得不提到他的一首诗《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首诗中,“源头活水”是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这里也可借指文献在科学研究以及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表1 信息知识融合课程思政案例

2.2 信息技能融合课程思政案例

表2、表3汇总了信息技能融合课程思政案例的教学目标。以科学前沿热点“天眼”作为检索词。检索词是获取合适文献的最关键因素,确定检索词时,要充分考虑检索词的同义词、近义词、学名、俗名、商品名。天眼,也称FAST,是国人对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的雅称。确定检索词时需要把“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大射电望远镜”“FAST”等表达方式全部考虑进去,根据检索结果来确定最终的检索词。以“天眼”和“FAST”检索出的多数为新闻类的文献,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大射电望远镜”检索射电望远镜技术的相关文献。检索词的调整也是提高文献查全率和查准率的途径之一,在检索时应该根据检索需求和检索结果调整检索词的表达。根据此案例引出我国在超大型射电望远镜的技术领先地位,使学生增加对自然科学成就的认知。同时在管理创新方面,“天眼”开创了“十字形”交叉管理系统和“五维一体”的项目管理方式,开启了大科学工程建设管理的新模式,也是管理领域的壮举[15]。介绍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南仁东先生的大国工匠精神,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的智慧,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

表2 信息技能融合课程思政案例1Table 2 The Case 1 of integrating curricul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information skills

表3 信息技能融合课程思政案例2Table 3 The Case 2 of integrating curricul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nto information skills

以中国、美国、日本、巴西、印度的稻谷产量为例,从中国是水稻产量大国这点切入,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在农业领域取得的辉煌成绩,解决了十几亿人口的温饱问题,为世界粮食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利用EPS统计数据分析平台进行稻谷产量检索,检索结果的数据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水稻生产大国。袁隆平院士号称“杂交水稻之父”,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他和他的团队为了提高水稻的产量,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通过了解袁隆平以及其他科学家的事迹,学习他们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坚持不懈的精神。

2.3 信息意识融合课程思政案例

表4为信息意识融合课程思政案例。经济管理专业学生要掌握专利和商标的基础知识和检索方法、获取途径。以2022年春节晚会的“只此青绿”的舞蹈和北京冬奥会吉祥物为例,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引出商标和专利的概念,以及两个案例涉及到的知识产权相关内容。介绍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商标时引发的商标战。

表4 信息意识融合课程思政案例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故宫博物院、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只此青绿”舞蹈诗剧[16]。2021年8月18日,举办首演新闻发布会,之后在全国巡演。2021年的9月30日只在办公用品、健身器材、厨房洁具、日化用品、教育娱乐、服装鞋帽类别的商标注册“只此青绿”获得批准申请[17],最核心的类别教育娱乐类“只此青绿”商标被驳回。原因是福建匠心巧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在2021年9月14日抢注了舞蹈和表演类的商标,已经初审公告。

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的商标意识没有那么强,在2021年9月开启全国首轮巡演后还没及时提交商标注册申请。若想夺回这枚商标可能需要启动法律诉讼。但是北京冬奥组委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做的十分到位,在冰墩墩发布之前就申请了4件冰墩墩的外观专利,全方位进行技术保护。专利和商标的注册是有时效性的,不能在产品、品牌发布后,才申请专利或商标。《只此青绿》所表现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岁月沉淀之美,大气磅礴以及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体现。

2.4 信息道德融合课程思政案例

表5为信息道德融合课程思政案例: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王某某发表文章因涉及作者身份、虚假同行评议、文章抄袭等行为被杂志社撤稿[18],王某某的行为违反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规定,受到警告处分,被撤销当年取得的副教授专业技术职务,被取消三年内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资格,被追回因职务、等级晋升已享受的相应工资待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多名作者因为论文涉及抄袭、数据造假、署名不当等原因,受到处分,被取消申请或申报科技计划项目(专项、基金等)、科技奖励、科技人才称号等荣誉,被记入科研诚信失信档案,被给予科研诚信诫勉谈话[19];暨南大学熊同学和东北财经大学袁同学因毕业论文抄袭,受到撤销学位处分。

3 结束语

信息素养教育比其他课程更容易融入思政元素,以鲜活、真实的思政案例融入信息素养教育中,增添了课程的生动性、活泼性。通过观看唯美的舞蹈、气势磅礴的天眼工程视频,聆听科学家攻坚克难的故事,用事实数据证实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就,用专利商标的图片证实故事的真实性,让原本枯燥的文献教学变得引人入胜,提高课堂上学生的“抬头率”。在思政建设过程中,确保课程思政不着痕迹,不生硬,精准放盐。所采用的思政案例应接地气、随大势,与时代主旋律相结合,要结合授课对象将传统文化、家国情怀、职业素养教育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布置有趣的研究课题,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和上机实践,培养科学思维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并在探索过程中充分理解课程思政内容背后的思想和认知,提高学生主动接受课程思政教育的效果。同时,我们深刻体会到教学改革成功的因素在于教师团队。团队教师大部分为图书馆馆员,非专业、知识面比较窄,缺乏思政教育的经验,因此教师应该参与培训与交流,加强自身的修养和能力,建构渊博的知识体系,拓展时政阅读,积累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授课教师全身心投入,不断更新育人观念,才能做好课程思政建设,为完成中国高校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奉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检索案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思政课“需求侧”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