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把握“大党独有难题”的三个问题

2023-10-23 16:15李俊斌
邓小平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政治格局下,坚持问题导向是加强党的建设的应有之义,对于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关于管党治党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是什么、面临何种“大党独有难题”、怎样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三个问题。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在于其指导思想伟大、理想抱负远大、政治胸怀博大、组织力量强大,同时面临着统一党内思想、解决党内问题、监管全体党员、推进伟大事业等“大党独有难题”。新时代破解“大党独有难题”,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为着力点。深刻把握“大党独有难题”这三个问题,有助于提高对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习近平;中国共产党;大党独有难题

〔中图分类号〕D26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21(2023)05-0001-12

〔基金项目〕2022年度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大后方青年运动的历程及经验研究”(2022NDYB01)

〔作者〕李俊斌,重庆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重庆 400065

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① 这一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包含了逻辑紧密关联的三个问题:什么是大党、大党面临何种难题以及如何破解大党独有难题。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大党独有难题的新观点、新论断,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乃至世界政党政治发展具有类型学意义。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①。对于大党样子的画像,是准确把握大党独有难题的逻辑起点。习近平坚持实然状态与应然追求相结合,从指导思想、理想抱负、政治胸怀、组织力量等维度,对中国共产党“大的样子”进行精准描绘,揭示了新型政党样本的显著标识和独特优势。

(一)指导思想伟大

指导思想是精神旗帜,是政党推进自身建设和担当历史使命的强大引领力量,具有明确价值方向、提供行动指南的作用。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②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供给了百年大党走在时代前列的价值图景、理论思维和思想指引,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皈依和力量源泉。无论置身于顺境还是逆境,中国共产党都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③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秉持“唯物辩证的科学精神”,彻底“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追求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④,这是其完成近代以来诸多政治力量(无论其初衷如何)都无法担负起的艰巨任务的秘诀所在。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利器,除了其蕴含的真理力量和始终占据道义高地的内在缘由外,还在于中国共产党切实做到了“两个相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⑤,成功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确立和贯彻指导思想进程中,正确把握了理论与实际、理论与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使马克思主义呈现出中国样态、反映了时代精神,从而在管党治党、治国理政中获得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前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能否成功推进人类历史上独具特色、最为宏大的实践创新,取决于能否科学回答改革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这就需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①,充分彰显马克思主义的永久生命力和彻底说服力。

(二)理想抱负远大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抱负直接体现在政治纲领上,归根到底是由党的初心使命集中呈现出来的。初心使命作为党为之奋斗的目标方向,反映了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宗旨,能否坚持和践行初心使命,决定着党能否实现政治抱负和理想愿景。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一以贯之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② 回顾百年党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在腥风血雨、艰难险阻的历史洪流中,从弱小到逐步壮大,从苦难走向辉煌,能够多次绝处逢生并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就在于党始终坚守初心使命,为实现这一既定目标义无反顾地流血牺牲、无私奉献,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认同、热烈拥护和坚定支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过上了更加殷实、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也加快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步伐。习近平提醒全党,面对已经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固然值得自豪自信,但也应保持清醒,决不能自傲自满。一个政党“最难得的就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③,因为功成名就时,不容易“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④。对此,习近平指出:“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⑤ 历史和实践表明,正是把初心使命作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主题,中国共产党才成为无愧于民族脊梁和时代先锋称号的百年大党。

(三)政治胸怀博大

政党的政治胸怀,不仅决定着政党生命的长度,而且关系着政党事业的宽度和厚度。“坚持胸怀天下”⑥体现了关照人类整体命运的大党情怀与大党格局的历史自觉,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处理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思维视野、战略擘画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① 全球化时代,人类生活在相互依存的同一时空场域里,印证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②的论断,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需要担当中国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双重责任。依据辩证法的观点,中国发展与人类进步并不冲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球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所取得的优异执政绩效,本身就是在为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作贡献。历史和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以天下为己任,立足国内国际形势,紧跟时代发展,将满足中国人民的利益需求与回应各国人民的普遍关切紧密联系起来,主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致力构建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已经成为世界和平发展与合作共赢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习近平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苦难中走过来,深知和平的珍贵、发展的价值,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视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必将一如既往地兑现“为人类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的庄严承诺。③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赋予“为人类求解放”④的政治蓝图,愿意与世界各国政党一道,齐心协力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习近平倡议:“不同国家的政党应该增进互信、加强沟通、密切协作,探索在新型国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互学互鉴的新型政党关系,搭建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国际政党交流合作网络,汇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⑤ 只有大力推进世界政党高层之间交往交流的机制化、常态化,利用具有广泛代表性、重大影响力的国际高端政治平台开展文明对话,促进彼此增强战略信任、共享治党治国经验,才能携手建设更加包容、更加美好的世界。

(四)组织力量强大

从组织样态而言,政党之大要通过众多的党员数量、复杂的党组织结构、强大的生命力表现出来。世界上政党类型各样、数目繁多、生命周期不同,当代世界有6000多个政党,其中有39个政党的党员人数超过100万,有10个政党的党员人数超过1000万,而分布在22个国家或地区的百年政党大约有66个。① 截至2022年年底,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人数已达到9804.1万名,基层组织数量也增至506.5万个。② 中国共产党历经百余年奋斗,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积累了70多年执政兴国经验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③。纵观世界政党生存发展历史,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也有不少政党存续时间已跨过百年门槛,但实际上有些政党只能称为“老党”,不能算作“大党”,因为无论是党员总数的增长率还是基层组织的覆盖率都在逐渐萎缩,有的甚至丧失了角逐执政席位的能力。所谓“大党”,不仅要求政党在党员人数、组织规模、生命时长上保持优势,而且要求政党具有强大的竞争能力——重大的国内国际影响力。中国共产党无疑是“老党”,但百余年来依然生机勃勃、风华正茂,根本取决于其顺应中华民族发展以及人类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凭借高超的领导水平和卓越的执政能力,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和举世瞩目的伟大奇迹。百余年的光辉党史,可以归结为“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筚路蓝缕奠基立业”“创造辉煌开辟未来”④的历程,充分彰显了党全面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判断,习近平强调,环视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是最有理由自信的”⑤。除了中国共产党自己之外,没有任何外在力量可以战胜这个世界第一大党。

习近平在指出中国共产党要有“大的样子”即大党特征与优势的同时,也强调“大也有大的难处”⑥,进而提出了“大党独有难题”⑦的新论断。这是运用辩证思维对党情问题的深刻洞察和特别提醒,体现了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坚持问题导向的管党治党理念。

(一)党内思想的统一

一个政党是否有底气、有能力同一切反动势力作斗争,能否在政治博弈和社會实践中发挥最大的行动能力,首先在于能不能保证党内思想的统一。倘若没有党内思想统一,那么推进党的事业的行动统一就是无源之水。习近平指出:“只有全党思想和意志统一了,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意志,才能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① 这一论断深刻阐明只有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和意志,并以此引领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才能把各族人民的热情、信心、智慧、力量汇集到改革发展中来,形成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强大合力。中国共产党有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优良传统,注重全党思想统一始终被视为一项前提性、先导性工作。习近平强调:“要坚持不懈强化理论武装,毫不放松加强党性教育,持之以恒加强道德教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② 通过思想教育促进思想统一,防止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价值观念扭曲,不仅是党内生活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着力点,而且是摒弃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构建良好政治生态的突破口。可以说,统一党内思想,是推进党的建设和释放大党能量的前提条件,但也必须明白“统一思想历来不易”③。一方面,从政党内部的政治文化生态来看,随着党员数量增加、组织规模扩大,党员素质参差不齐的现象更为突出,党内呈现出或潜隐着相互矛盾的思想选择。绝大多数党员能够坚持实事求是、忠诚老实、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等主流价值,也有少数党员奉行“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以及“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等错误的、狭隘的文化观念。④ 另一方面,从政党外在的社会思潮影响来看,随着全球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部分党员在对主义和问题、理想和现实、民族和世界、小我和大我、利己和利他的关系认知上产生“思想交织”或“思想困惑”⑤。这两个方面的原因催生了党员在思想认识、思想境界、思想追求上的差异性,出现了部分党员与党离心离德的现象。因此,如何校准思想之标,弥合思想鸿沟,使全体党员在接受教育和引导中坚定理想信念,对大党来说是必须率先突破的棘手难题。

(二)党内问题的解决

党内存在的无论是存量问题还是增量问题,都需要秉持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精神,在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加以解决。从总体来看,党的建设呈现出向好趋势,但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与执政环境的变迁,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①等突出问题也显现出来,主要表现为:“在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中,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纪律松弛、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弄虚作假、庸懒无为,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好人主义、宗派主义、山头主义、拜金主义不同程度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② 这些问题聚焦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因为“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这‘四风’有关,或者说是这‘四风’衍生出来的”③。 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或深层次问题是阻碍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意图、执政方略贯彻落实的大敌,直接侵蚀党的纯洁性和冲击党的执政根基。习近平告诫全党,“必须认识到,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就会动摇和瓦解”④。从矛盾和问题的类型来看,并非一切矛盾和问题都会演变为对抗性和破坏性的冲突,但党内存在的某些“思想问题和利益矛盾”涉及对象较多、牵扯范围较广,因而“协调处理难度很大”。⑤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推进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更是不可避免将触及甚至打破既有的社会结构和固化的利益格局。对此,习近平强调,解决党内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开展伟大斗争,任何“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⑥。只有以超脱者、果敢者的角色管控矛盾、解决问题,才能成功塑造服务大局发展、平衡各方利益的大党形象。

(三)全體党员的监管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政党的政治角色要靠党员队伍中的每一分子来演绎,因而对党员的管理监督是促进党员保持政治本色和履行政治责任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这不仅关系党员个体的思想行为的规范,而且关系政党的阶级属性和政治形象的塑造。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一超大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对党员的管理监督绝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简单事情,而是一项必须常抓不懈的庞大工程。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年轻干部教育管理监督,教育引导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忠诚可靠的干部。要从严从实加强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年轻干部对党忠诚老实,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正确对待权力,时刻自重自省,严守纪法规矩,扣好廉洁从政的‘第一粒扣子’。”① 对党员的管理监督,目的在于把党员培养成为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先锋模范,关键在于严格对照党章、党规、党纪约束党员,教育引导党员正确看待权力和行使权力,时刻守住拒腐防变的防线。中国共产党吸收新党员,一直将先进性和纯洁性置于极端重要的地位,用严明的组织纪律对党员进行入编管理,但还是会有少数思想不进步、政治不合格、行为不端正的党员混入党内,不守政治纪律、不讲政治规矩,成为“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②。随着执政环境的变化以及党员队伍的扩大,党并没有停止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步伐,但一些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老问题反弹回潮或以新的形式出现,这种状况根源于“一些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干部难以受到监督,队伍管理缺位、不到位”③。习近平在总结一些大党老党丢失自我和丢失政权的原因时指出:“一个政党,不严明政治纪律,就会分崩离析。”④ 历史和实践都证明,一个政党的政治纪律被动摇、政治规矩成摆设,任由党内成员口无遮拦地言所欲言、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政党特征和大党优势都会荡然无存,只不过是乌合之众罢了。可见,党员数量是把双刃剑,在给党组织带来规模效应的同时,也增加了党员管理监督的难度。因此,大党如何强化管党治党的意识、责任和能力,实现对党员进行全方位、全过程、高效力的管理监督,这是任何小党都不会遇到的难题。

(四)伟大事业的推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开创、领导并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⑤。这一伟大事业无疑值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自豪,但从承载任务的艰巨性和所处环境的复杂性来考量,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推进伟大事业取得成就的过程是何等艰难。习近平从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的综合角度,辩证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大势,提出了推进伟大事业要统筹好“同步交织、相互激荡”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内发展来看,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渐凸显,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实质性进展但仍然任重道远,对推进伟大事业提出了更加艰巨的新任务、新要求;从国际环境来看,世界局势日趋错综复杂,一些发达国家固守保护主义、单边主义路线,经济全球化进程遭遇逆流,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形势皆不容乐观,对推进伟大事业带来了新的巨大风险和挑战。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和复杂的环境,习近平强调,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绝非轻而易举就能达成,“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①。可见,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于变局中开新局,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消除一切不利于发展的因素,在一个不稳定不确定的国际秩序中肩负起领导和推进伟大事业发展的使命责任,锲而不舍地追求和实现治国理政的既定目标,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前所未有但必须迎难而上的时代课题。

习近平面向全党提出“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②的告诫和要求,体现了推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强烈历史责任感。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和把握“大党独有难题”的基础上,持之以恒地探寻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之道,充分展现大党应有的“大的样子”,从而在政治舞台上永葆青春活力、不断推进新型政党文明形态发展。

(一)维护党中央权威

党中央权威本质上是指党中央的政治意图、思想理论、战略布局、政策主张等得到普遍认同、服从、遵循的程度,突出表现为“定于一尊、一锤定音”③的领导决策核心的地位和效度。列宁指出:“党的中央机关成为拥有广泛的权力、得到党员普遍信任的权威性机构,只有这样,党才能履行自己的职责。”④ 作为党组织体系的大脑和中枢的党中央,其权威涉及治国理政的原则性、方向性、全局性问题,不仅关系党的领导和国家运行的政治安全和未来出路,而且关系全国各族人民生存发展的根本利益和幸福指数。一个大党要成功领导一个大国发展,没有强有力的党中央权威来推动,是一件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习近平指出:“治理好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党中央权威,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⑤ 维护党中央权威不是抽象的、空洞的范畴,关键在于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⑥。首先,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①的决定性意义,强化“四个服从”和“四个意识”②,推动全党自觉学习领会政治理论和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其次,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格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推动全党无论是政治立场与政治方向,还是政治原则与政治道路,以及政治言论与政治行为,都不背离党中央的意图和路线。最后,要提升党的执行力。遵循令行禁止、步调统一的原则,推动全党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定,坚定捍卫党中央权威的决心,“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③,从意识形态和组织体系两个层面保证党中央政令畅通,把党的政治纲领变为现实行动。

(二)保证党的团结统一

团结统一关系着政党的生命力和行动力,是中国共产党能锻造百年大党和铸就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习近平指出:“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④ 一个政党若没有团结统一的氛围和状态,即使党员人数再多、党组织体量再大,也不过是一盘散沙,终究会走向分崩离析、人亡政息。保证党的团结统一,目的在于促进党内和谐、整合党的力量,“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⑤。那么,怎样才能保证党的团结统一?“要靠共同的理想信念,靠严密的组织体系,靠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还要靠严明的纪律和规矩”⑥。第一,共同的理想信念是思想保证。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不同于其他政党的本质特征之一,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党的团结统一就失去了政治灵魂和精神纽带。只有加强共产党人的“心学”修炼,“要求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党性”⑦,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锻造党性的终身课题和对党忠诚的检验标准,才能提高全党的向心力和号召力。第二,严密的组织体系是组织保证。按照“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的位阶层级,构架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体系格局,具有组织力量强大集中、组织意图渗透充分的优势,为党的团结统一提供了物质载体。要强化组织意识,使全体党员内心产生“是党的人,是组织的一员”⑧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从而提高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自觉性。第三,全党同志的高度自觉是行动保证。高度自觉本质是共产党人对党和党的事业的纯粹的无条件的忠诚,为党的团结统一明确了政治品格要求。不仅要增强全党在思想、政治上的自觉,还要增强全党在行动上的自觉,这样才能保证全党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①。第四,严明的纪律和规矩是机制保证。以组织纪律为基础、政治纪律为核心的刚性约束,是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要加大纪律规矩的执行力度,提高纪律规矩的违反成本,促使全体党员都能对党负起责任来,做到“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忧党”②。

(三)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自我革命属于内在修复行为,意味着存在向体内病灶开刀的痛点,对于占据权力及资源优势的大党来说本身就是一道难题,但却是解决大党独有难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必然抉择之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从众多政治力量竞争中脱颖而出并长盛不衰?为什么历经曲折坎坷仍然能够堪当历史重任和走在时代前列?根源在于其始终坚持自我革命精神,依靠自己力量不断给自身肌体注入新鲜血液、生机活力。管党治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党在推进社会革命的同时必须坚持自我革命不动摇,始终用革命精神、革命斗志打造和锤炼党员干部,彻底消除一切不利于党的肌体健康和事业发展的因素,真正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③的目的。习近平指出,坚持自我革命精神,“关键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④。一方面,推进自我革命要保持正视问题的自觉,强化问题意识,本着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坚持不文过饰非、不回避问题、不掩饰缺點的原则,常态化检视党内的思想行为,及时发现党员活动及党组织运行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并展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总结,做到实事求是地认识和把握自己;另一方面,推进自我革命要增强刀刃向内的勇气,杜绝讳疾忌医,把发现党内问题与解决党内问题统一起来,敢于同一切违反党的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弱化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动摇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行为作斗争,坚决克服党内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性问题,避免出现重大失误甚至灾难性、颠覆性错误。在长期执政背景下,党面临的“四种危险”⑤和“四大考验”⑥将长期共存,党内存在的“四个不纯”⑦和“四风”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全党上下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根绝任何松弛懈怠、沿途停歇的想法,时刻警惕“百年大党会不会变得老态龙钟、疾病缠身”①。

(四)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

长期执政能力是一个政党在执政理论体系指导下,可持续推进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福祉,从而获得执掌政权和治理国家资格的本领。中国有了共产党执政,对于国家、民族和人民来说,都是“一大幸事”②。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了经得起检阅的优异答卷。随着历史方位的推移变化,相较于当今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在总体上“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③。如何提高长期执政能力,避免陷入本领恐慌困局,是政党执政后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必须解答好的一个根本性问题。第一,坚持和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人民福祉是党的初心使命的根本目标指向,因为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和最深厚根基。党长期执政的内生动力来自初心使命,全党牢记其中蕴含的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一执政元命题,才能保持砥砺前行的责任感和驱动力。第二,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领导—执政”的历史逻辑来看,党的执政地位与领导地位是不可分割的,党政关系(党政分工)要以党的领导为大前提。实现长期执政,必须从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等多方面优化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领域、方面和环节。④ 第三,坚持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加大管党治党力度,是党的肌体不病态、权力不异化的内在要求,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⑤的必然选择。必须保持忧患意识,明白长期执政的考试永远在路上,不断开辟自我革命新境界,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第四,提高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政党主导”体现了中国式国家治理的体制特色和效能优势,要不断推动“兴党兴国”的命运共同体发展,把“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同提高国家治理水平有机统一起来”⑥,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锤炼党的长期执政能力。

(责任编辑 肖雪莲)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3页。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03页。

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2页。

③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16页。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33页。

⑤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3页。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30页。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530页。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538页。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71页。

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538页。

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68页。

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21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41页。

③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0页。

④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8页。

⑤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7页。

①周淑真:《当代世界百年政党现状与百年大党标准》,《人民论坛》2021年第19期。

②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人民日报》2023年7月1日。

③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21页。

④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5页。

⑤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12页。

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03页。

⑦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3页。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90頁。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181页。

③《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7页。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9页。

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274页。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42页。

②《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43-44页。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74页。

④《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18页。

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7页。

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2页。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52页。

②《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2016年,第84页。

③《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7页。

④《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133页。

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3页。

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428页。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12页。

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63页。

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560页。

④《列宁全集》第3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205页。

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0页。

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17页。

①“两个确立”指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②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223页。

③《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11页。

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86页。

⑤《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86页。

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年,第347页。

⑦《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23页。

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396页。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435页。

②《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772页。

③《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第327页。

④《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591页。

⑤“四种危险”指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

⑥“四大考验”指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⑦“四个不纯”指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

⑧“四风”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4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年,第544页。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0页。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402页。

④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第254页。

⑤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第70页。

⑥《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第651页。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四卷本)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