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

2023-10-24 14:28章思静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
教书育人 2023年22期
关键词:人本主义德育工作德育

章思静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山湖小学)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生来就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儿童天生就具有一些优良的品质,而德育的任务就是为了挖掘他们的先天素质和“善”的本质,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做到顺应人的天性。所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也要基于人本主义理论视域设计各种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一、沿波讨源,探析德育工作的特征

(一)情感性,关注精神需求

情感在德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班主任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教育,都要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染上情感的色彩,重视学生的感受。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要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的深处。所以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把握住情感性,始终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借助他们身边的典型形象引发情感共鸣,结合节日或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唤醒学生的参与兴趣,这样就能更好地提高德育活动的效率。

(二)形象性,接轨儿童心灵

在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形象性。小学生本身形象思维能力就比较发达,而人本主义理论也认为要采用更形象、更直观的方式教学,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所以班主任可以通过创设多媒体情境、生活情境、活动情境等方式传递信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德育课程变得绘声绘色,起到教育内容和学生心灵接轨的效果。

(三)可塑性,熏陶人格品质

小学生阅历如同白纸一般,情绪很容易受到影响。班主任要利用好小学阶段,把握住学生的可塑性,给他们创设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德育情境,让学生时时刻刻接受思想熏陶,这样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效果,培养高尚的人格。

二、高瞻远瞩,创新德育工作的模式

(一)借助媒体,扩展信息容量

班主任在设计德育工作模式时,要充分考虑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唤醒学生的内心世界。班主任可以借助媒体制作课件,用学生感兴趣的新闻视频作为引子,将德育知识融合到其中。这样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拓展课程信息容量,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提升学生的爱国热情,促使他们准确理解并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如果直接灌输相关知识,那么学生必然理解不够深刻,也不能获得更多感悟。为此班主任借助媒体,设计了“看《长津湖》品爱国情”的主题活动,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现了一系列爱国主义英雄形象,让学生看到古今爱国英雄的壮举。此后学生自主观看影片《长津湖》并互动讨论,说出自己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迪。在交流讨论中,学生感受到了英雄人物的优秀品质,体会到了他们的奉献和牺牲精神。接着班主任再一次播放多媒体课件,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例子,让学生认识到爱国精神的具体体现。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情感的力量,认为要用生动形象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多媒体课件很好地满足了这个要求,能创设良好的氛围,促使他们得到情感渲染,这样学生就能自觉自愿地获取更多信息,关注并反思自己的品行。

(二)家校融合,拨正行为习惯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比其他形式的教育更能贴近、深入孩子的精神世界,从而唤醒他们心中最本真的“善”。所以班主任可采用家校结合的方式,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关注孩子的错误行为并加以引导,促使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联系家长,让他们观察一下孩子的日常行为,看看是否存在不良习惯。如有家长提出:“孩子拖延症十分严重,回家后不是立刻做功课,而是要看完电视才做,双休日时总要拖到周日下午才完成。”针对此类问题,班主任先反思了布置的作业是否过于枯燥乏味,然后推荐家长在微信公众号中“家长学校”板块中选择“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课件,看看是否能解决问题。家长若还是无法解决问题,则可以再次和班主任联系,说说具体细节,有针对性地聊聊解决方法。班主任发现,原来该家长自己并没有起到带头作用,在家中也总是会将家务拖到最后一刻再做,而且还常常说:“这个工作今天完不成了,明天还可以继续做。”孩子正是因为效仿家长,才会渐渐养成做事情拖延的坏习惯。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家长首先以身作则,解决自己的拖延问题,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此外,家长还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做作业,起到引导和监督的作用。渐渐地,孩子的拖延毛病得到了改善。

小学德育工作中,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联系家长,帮助他们解决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向家长传授亲子活动的秘诀,让他们提升育儿水平。

(三)联动社会,开展主题活动

社会学习德育论是人本主义理论的一个流派,认为人的道德行为、道德判断是通过社会学习获得的,人的行为受到环境和人本身观念的影响。班主任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时也要考虑到这一点,要联动社会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主题活动中,让他们融入社会环境中,并从中汲取善的力量进而提升道德水平。

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拓展小学德育工作的空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如可以联系社区、博物馆、养老院等部门组织一系列德育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也提升实践能力。

三、躬身实践,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

(一)树立典型,引导自我教育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要唤醒学生的内心,促使他们体会到善的力量。学者黎屏雅认为“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在德育的过程中,为了形成良好的品德而进行的自我认识、自我完善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自我教育,班主任要引导他们观察自己的周围,体会德育典型身上的闪光点,然后对比自己的行为,找到差距并进行调整,从而让他们自主感受到什么是“真善美”。

班主任组织学生参与到“你是我的镜子”主题活动中,引导学生参与到“照镜子找差距”“当镜子提建议”的活动中。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要寻找自己身边的优秀榜样,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然后思考如何改进。如有的学生发现:“我和他的学习成绩原本是差不多的,但是我们待人接物的方式却不一样。有人问我问题时,我总是不理不睬,但是有人问他问题时,他总是耐心地指导对方。他这种乐于助人的精神和耐心热情的态度,是我需要学习的,我要改进一下。”由于学生的反思能力不同,所以很多学生无法自主找到自己的问题,因此班主任又设计了活动二。在“当镜子,提建议”的活动中,学生相互之间找对方的不足之处,然后提出建议。在“你是我的镜子”主题活动中,学生积极自查、互查,找到了各自在品行上不足之处,同时也发现每一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教育心理学认为,任何一种来自外部的教育都不如受教育者自己的觉醒和自觉对人发挥的作用更大。所以班主任要避免直接用“典型”的行为束缚其他学生的行为,而要让他们自主反思、对比,从榜样的身上汲取力量和挖掘精神,然后通过自我教育的方式加以调整,从而获得成长。

(二)借助节日,做到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人本主义理论的要点,班主任要避免直接灌输德育知识,而要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参与到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由于学生对端午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很感兴趣,所以班主任可以设计一系列的活动,并将德育思想融入活动中,这样就能起到知行合一的教育效果。

在“传统节日知多少”系列活动中,班主任结合节日的特点,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如在清明节期间,学生参与到“清明思英烈”主题活动中,来到烈士陵园给爱国志士献花,并念诵爱国诗歌,讲述革命先辈的故事。在活动中学生激发了爱国热情,认识到今天的美好生活离不开先辈们的奉献。端午节时,学生参与到“包粽子”的活动中,在品尝粽子的过程中讲述屈原的故事,并试着激发他们身上的爱国情怀。同时,学生还反思自我,思考自己能为国家做什么。重阳节时,学生参与到了“重阳敬老”活动中,来到附近的敬老院了解老人们需要什么,并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活动中学生给老人带来了关爱,同时也收获了老人的感谢和祝福,这让他们认识到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春节时,学生则参与到“春节扫除,做年夜饭”的活动中,参与家务劳动帮助家人打扫卫生,试着包饺子、做汤团,这样不仅能体会到浓浓的年味,而且还能提升他们的劳动意识。这样将一年的传统节日和道德品质结教育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拓展了知识面,端正了自己的认识。

在组织节日主题实践活动时,班主任要避免表面化、形式化,一定要让学生在参与节日活动的过程中深挖下去,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源,挖掘蕴藏其中的精神。这样才能真正起到育人效果,能让学生获得更多感悟。

(三)融入生活,体验劳动苦乐

人本主义认为,道德来源于生活,不能脱离生活孤立存在。所以班主任在设计创新的德育工作方法时也要认识到这一点,要深入了解学生日常生活的真实状态,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实践活动。如不少学生劳动意识薄弱,那么就可以组织他们参与到劳动实践中,让他们体验劳动中的苦与乐,从而获得感悟。

增强劳动意识,也是德育工作的关键。但是如果直接灌输各种劳动知识,学生必然感到枯燥乏味,所以班主任不妨采用生活教学法,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在“青葱蔬菜园”中,学生参与种蔬菜的活动,首先他们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了解各种蔬菜的特点,并参与到“猜猜我是什么菜”游戏中,通过触摸的方式猜测各种蔬菜的名字。其次,在浇水、施肥、除草等各种劳动中,学生认识到种植蔬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渐渐地变得勤劳奋进。最后则是分享劳动果实的活动,在“蔬菜品鉴会”上,学生采摘自己种植的蔬菜,学习了简单的烹饪方法,还将一部分蔬菜分给了其他班级的学生,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在一系列劳动中学生都有所收获,他们认识到“我们的食物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同时也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要尊重劳动者的成果。

小学德育工作要走出知识道德观的误区,回归生活道德领域,这样的教育工作更符合人本主义思想,也符合教育规律,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人的天性,同时也不要忘记将德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融入其中,这样才能在继承人本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设计出具有实践价值的工作策略,让学生全面提升思想品德,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猜你喜欢
人本主义德育工作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启蒙价值*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人本主义视域下的城市环境污染与治理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阿瑟·韦利中国古诗英译中的“人本主义”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