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语文教学实践,培育生态小公民

2023-10-24 10:36张雪忠沈群英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关键词:生态理念小学教育教学实践

张雪忠 沈群英

【摘要】随着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学校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提出新的要求。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人与自然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教育内容,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将生态道德教育理念融入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在生态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策,加强对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确保学生养成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语文课堂  小公民  生态理念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9-0007-03

生态意识作为思想道德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被称为环境道德,能够直接反映出生态环境的主要本质,将生态意识融入语文教学中,能培养学生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现阶段,小学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将生态环保教育融入小学课程体系中,结合课外实践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立足于语文教学实践,为现代社会培育生态小公民。

1.小学语文教学在生态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

1.1 语文教学生态内容渗透不足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看,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传授学生最基本的课文知识,教会低年级的学生识字、阅读和写作,只培养学生最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而忽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无法发挥语文学科教书育人的功能。大多数教师在开展生态教育时,往往也不够深入,只做到“蜻蜓点水”的教学,仅仅为了应付教育教学要求,并没有将生态教育充分融入教学规划体系中,对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没有做到位。

1.2 教师不够了解生态知识

随着教育领域逐渐将生态知识教育纳入教育体系,逐渐被人重视起来。但大多数教师虽然将其纳入教育规划体系中,也并未深入了解生态知识内容,无法摸清生态道德教育的准确内涵。部分教师对于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的了解只限于环境保护和注意节约,没有深入分析和了解生态道德教育的本质,无法对学生的人格教育做出正面影响,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生态道德教育的内涵,自然也不会对日常行为进行规范。

1.3 生态道德教育方式过于单一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生态教育课程时,主要由教师先讲授知识,再由学生对讲解的内容进行讨论。但在课堂教学中,与生态知识有关的教学实践活动比较少,生态道德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很难帮助学生形成生态环保意识,做到知行合一。

2.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对策

2.1 提高教师的生态道德教育水平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设计者,还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开展有效学习。为了保证生态道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提高教师的生态道德教育水平才能保证生态道德的教学质量。要从教师和学校层面入手,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教师在生态道德层面的教育素养。从学校角度出发,可以组织教师参加相关培训讲座,提升教师的生态道德教育水平,有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学校可组织语文教师积极参加有关生态道德教育的活动,确保教师掌握生态道德教育的前沿动态情况,深入了解关于生态环保的相关理论,有效开展教学实践活动。除了加强教师生态教育理论的培训,还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由学校牵头与其他部门合作,比如环保部门或公益性环保组织,通过这些部门组织关于生态道德教育的讲解,不断丰富教师的理论认知,将生态道德教育充分融合进语文教学活动中。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要树立主动学习意识,做好关于生态道德教育渗透工作的准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要求教师同时做到“低头教书”和“抬头看路”,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整理有关生态理论的知识,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进教学过程中,着力提升教师自身的生态道德教育素养。

2.2 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进识字教学

从识字的角度出发,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掌握字词,还可以引导学生明理,这也是开展生态道德教育渗透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儿歌帮助学生识字,例如,教师在教授《树之歌》过程中,就可以介绍儿歌中的相关树种对环境保护的作用,向学生讲述关于塞罕坝林场建设有关的艰苦事迹,进而介绍“塞罕坝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性。要将生态道德教育和生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识字量,拓宽识字的教学空间,鼓励学生在生活场景中识字。也可以通过这个机会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进教学活动中。例如,在校园绿地设置标语,如“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保护地球,从我做起”等,这些标语能够充当学生的识字素材,通过解读其中的内涵引导学生学会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意识。

2.3 将生态道德教育融入语文教材中

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有效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技巧并拓展视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将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结合起来,保证语文教材选择的文章、教师推荐的课外阅读内容都与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有关,教师可以深度挖掘和拓展关于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等相关知识。基于生态文明理念开展语文教学活动,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人文品位和诗意情怀,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审美价值观。

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動之前,教师应充分研究关于生态文明的知识,提高自身的生态美育教学水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理念。为了加深学生的认知,教师可以根据单元主题来开展教学活动,例如一些散文通过描写自然风光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如《黄山奇石》《日月潭》等;一些古诗文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借景抒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与大自然有关的内容,为何自然环境成为人们千年不变的歌咏主题,探讨其中的人文关系,从中得到启发,对生态道德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此外,有些文章可以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科普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通过阐述一些现象的特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其中的自然科学道理。在语文教材中,通过一些散文描述小草、藤萝、白杨在艰难的绝境中生长的情况,展现这些植物的坚韧,更能体现出生命的丰富多彩,能够向学生讲述关于生命意识教育的实例。为了调动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遵照小学生的阅读习惯推荐关于人与自然的课外文章,增强学生的生态意识。例如,在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阅读并交流读后感,帮助学生逐渐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2.4 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进写作教学中

写作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对社会和生活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够展现出学生的世界观和理想追求,将生态道德教育融进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出具有生态意识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命题作文的形式展现出未来社会的生态环境。由于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很容易出现各类奇思妙想,教师可以根据当下比较严重的生态问题引导学生对当下形势的发展展开想象,并描绘出未来的生态图景。例如,要求学生提供“二十年后的家乡”“绿色汽车”等与生态环保有关的作文。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现实问题展开想象,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念,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从而规范日常中的行为。其次,在开展写作之前,要做好调查工作,引导学生进行生态道德反思。教学生活化是现阶段的小学教育追求的一种形式,只有将写作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才能保证学生的作文充满“血肉”。这就需要学生在写作之前,做好调查研究工作,有利于生态道德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进一步渗透。学生还需要观察当地自然环境的实际情况,并在日常的参观和旅游过程中积累与生态环境有关的素材,培养学生形成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2.5 授课方式多样化

语文课堂作为教师教学的主要场合,为了对学生展开生态道德教育,必须掌握课堂这一关键场所,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小学生对大自然充满探索欲,本身喜欢新鲜有趣的事物,但注意力又无法长时间集中,需要教师对语文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充分利用生态教学理念打造有趣的课堂氛围,灵活采用多种授课方式,确保语文课堂更加多彩。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模式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进教学活动中,如舞蹈穿插、音乐渲染等。例如,在学习《我的动物朋友》这篇课文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关于濒危动物保护的相关纪录片设计课本剧,在课堂上进行人与动物的情景剧表演。学生可以基于生活实际情况展开联想,设计出最具创意的表演剧本,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增强学生的生态情感。其次,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鼓励学校定期开展有关环境保护的活动。对于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纪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这些活动,如植树节、世界水日、世界环境日等,引导学生对相关主题内容进行绘画或者手抄报的制作,或者根据学生学习需求举办关于环境保护的小型讲座,由教师带领学生参与这些活动,培养生态道德意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最后,还可以引进一些欧洲或我国古代书院最传统的形式——互相探讨,根据语文教材内容展开交流或辩论,有利于发展师生关系,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拓展自身的视野,更深层次地思考生态问题。基于生态理念展开的比赛与传统认知下的比赛有所差别,比赛本身不具有功利性,最终目的是保证不同群体间的协同能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彼此学习和交流,做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諧相处。此外,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需要建立学生评价机制,将生态道德作为学生个人成绩的评价要素之一,引导学生自觉养成生态道德意识,从而提升生态道德教育效果。

通过鲜明具体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学生对生态知识充满好奇,求知欲非常强烈,教师更需要重视该阶段的学生的好奇心,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特点设置语文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展现出独特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活动能够加强学生的认知教育,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在关于生态道德教育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转变学生的身份,将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体,引导他们自由地表达观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避免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和空洞的说教,以丰富的教学手段传授生态美学理念,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语文教学活动作为生态美学展示的载体。

2.6 将生态道德教育渗透进家庭教育中

一般来说,家长很少参与到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在家长的认知里,由学校和教师负责学生的教育责任,而家长只需要承担学生的日常生活即可。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可以将家长作为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排家长参与学生的课后作业,由家长引导学生加强生态意识,并取得显著效果。教师可以为家长和学生创造亲密接触的机会,让他们走近自然、亲近自然,让家长在自然环境中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生态理念。例如,在“美化房屋”的课外活动中,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在户外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生态理念的认知。家长与学生共同选购各种绿色植物道具对纸盒搭建的房屋进行美化,在搭建过程中,家长需要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学生的奇思妙想,并引导学生感受植物对人和环境产生的作用,详细讲述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对保护自然的重视程度。在家长的引导下,与以往不顾植物道具存活的行为相比,学生更能够发挥绿色植物的作用,在房屋周围科学种植植物,在美化房屋的同时,也能够保护绿色植物。在这种课外活动下,家长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生态理念,并且加强了家庭间的亲子关系。

3.结束语

小学教育作为学生整个受教育阶段的起点,必须充分落实新课改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为了培养生态小公民,要将生态道德教育融入教材内容中,提高生态道德教育水平,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还要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加强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雪芳.小学语文课堂生态教育的实践探究[J].环境教育,2022(7):54-55.

[2]孙瑜.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生态观教育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22.

[3]达万吉,段冰洁.生态文明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生态文明,2022(2):68-69.

[4]郭福华.浅谈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学周刊,2022(12):142-144.

[5]刘炜霞.基于生态教育理念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6):83.

猜你喜欢
生态理念小学教育教学实践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