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可视化分析*

2023-10-24 06:36赖楚儿刘燊仡靳雁岚宋锦辉王义军
中医药导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痛风性发文电针

赖楚儿,刘燊仡,靳雁岚,宋锦辉,王义军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2.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 100102)

痛风性关节炎(gouty arthritis,GA)是一种由嘌呤代谢紊乱诱发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的代谢性疾病,血尿酸升高导致尿酸钠晶体在关节局部沉积,病变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GA急性起病,以足部关节首发最为常见,可发展至多关节。疾病后期,患者可因关节炎反复发作而致残,或因高尿酸损伤靶器官。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痛风肾病。高尿酸血症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男性发病率约为19.4%,女性约为7.9%,总发病率为13.3%。痛风的发病率为1.1%,且年龄增长会使患病率增加[1]。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疗效优、不良反应小、起效迅速、成本较低等优势,治疗过程连续,疗效稳定。针刺、火针、电针、针刀等不同针灸方式,或是针药并用、中医外治综合疗法等,均能起到清热利湿、健脾泄浊、消肿止痛的效果。CiteSpace是陈超美团队研发的一款文献可视化分析软件,可基于作者、机构、关键词等信息,分析某领域的研究发展动态和热点[2-3]。本研究基于CiteSpace软件,分析2002—2022年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发展变化、研究热点与前沿,并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呈现。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计算机检索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2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检索主题为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检索策略:(针灸OR针刺OR电针OR腹针OR腕踝针OR头针)AND(痛风OR痛风性关节炎)。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645篇,其中中国知网数据库539篇,万方数据库740篇,维普数据库763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603篇。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符合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主题的期刊文献,发表时间为2002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2)排除标准:与当前主题不符的文献;重复发表文献;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及科普论文。

1.3 数据处理 使用NoteExpress 3.6.0软件对2 645篇文献进行整理,去除重复文献,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筛选,最终得到文献878篇。查找替换同义关键词,如:“针灸疗法”“针灸治疗”“中医针灸”“针灸”合并为“针灸”,“痛风性”“痛风”合并为“痛风”,“点刺放血”“刺血疗法”“刺血”“刺络放血”合并为“刺络放血”。同一机构进行合并,如“云南中医学院”与“云南中医药大学”合并为“云南中医药大学”。使用CiteSpace 6.1.R3软件分析处理后的文献数据,时间分区为2002—2022年,每2年为1个时间切片。以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关键词(Keyword)为节点分别生成图谱,设置作者分析阈值Top N为Top20,关键词、机构Top N为Top50。关键词分析采用Pathfinder法、Pruning sliced networks法和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s法裁剪,作者及机构分析不裁剪。

2 结果

2.1 发文量趋势分析 2002—2022年发文量呈上升趋势。(见图1)总体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02—2005年,年均发文量较少,不超过20篇;第二阶段为2006—2017年,发文量呈平稳上升趋势,年均发文量由20篇逐步增长至60篇;2018年至今为第三阶段,此阶段年均发文量在80篇以上,并保持缓慢增长趋势,最高发文量为2021年。可见近20年来,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这一领域持续保有热度,预计未来几年仍会是研究热点。

图1 发文量趋势图

2.2 文献来源 878篇文献共来源于265种期刊,发文量排前10的期刊见表1。其中来源于《针灸临床杂志》的发文量最多,为35篇。发文量排前10的期刊发文量总和占比为25.97%(228/878)。《中国针灸》的影响因子最高为2.435。

表1 发文量前10 的期刊

表2 发文量排前10 的作者

2.3 作者分析 作者合作网络共现图可以反映出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领域研究者的合作与交流。作者共现图谱包含946个网络节点,1 313条合作连线,网络密度(Density)=0.002 9。其中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陈日兰,共12篇,发文量排前10的作者见2。根据普赖斯定律计算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M=0.749×。本研究中作者发文量最多为12篇,计算得M=3,共有72名核心作者,核心作者的发文量为292篇,占总发文量33.26%(292/878),尚未形成明显的核心作者群。本研究选取规模前10的作者合作网络形成作者合作网络共现图,展示核心研究团队,节点大小表示作者发文量。(见图2)其中,以陈日兰-朱英、王朝辉、张唐法为核心的团队成员数量较多,研究关系紧密,发文量较大。陈日兰-朱英团队擅长将壮医疗法的药线点线灸与刺血应用于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壮医药线点灸及放血有宣痹止痛、抗炎消肿的作用。同时动物实验证明药线点线灸与刺血结合,可以改善痛风性关节炎大鼠柠檬酸、三羧酸循环及丁酸代谢,促进尿酸等代谢物排泄,调节氨基酸合成,抑制炎症因子转录[4-6]。张唐法团队主要研究电针疗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与机制。电针配合隔姜灸或穴位注射具有消肿止痛、降血尿酸的效果,且研究发现低频电针(2 Hz)疗效优于高频电针[7-9]。王朝晖团队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的核心病机是湿浊内生、痹阻经络,故使用通经利浊针法,催运气血,促进尿酸排泄,从而消炎、镇痛。通经利浊针法可降低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TNF-α,抑制NF-κB/IκBα信号通路的激活,以减轻炎症反应[10-11]。

图2 作者合作网络共现图谱

2.4 机构分析 机构合作网络共现图可以反映出本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机构共现图谱包含648个网络节点,207条合作连线,Density=0.001。其中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天津中医药大学,共18篇。发文量排前10的机构见表3。本研究选取连接紧密度排前15的机构构建合作网络,图中节点大小表示机构发文量。(见图3)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为核心的机构合作网络最为突出,体现了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研究领域的跨地域交流合作。除此以外的机构合作主要以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的模式进行,呈现出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为核心的区域合作网络,地域局限性明显。其余机构合作较为松散,机构团队间跨地域合作仍较难实现。

表3 发文量排前10 的机构

图3 机构合作网络共现图谱

2.5 关键词分析

2.5.1 关键词共现分析 以关键词为节点的共现图谱可以直观反映研究热点及变化,节点年轮颜色与发文时间对应,由紫到红代表时间由远到近,年轮大小与研究数量呈正相关。关键词共现图谱共得出671个节点,1 269条关键词之间的连线,Density=0.005 6。(见图4)所涉及的疾病包括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性肾病等;针灸种类包括单纯毫针、电针、火针、水针、温针灸、梅花针、蜂针、刺络放血、针刀、蒙医银针、磁圆梅针等;针灸部位包括体针、腹针、腕踝针、眼针、背俞针等;针刺手法包括围刺、点刺、浮针、巨刺、齐刺、分筋恢刺、挑刺等;常见穴位有阿是穴、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风池、小肠俞、悬钟、肩髎、壮医脐环穴、董氏奇穴等;针药并用涉及方剂包括桂枝芍药知母汤、独活寄生汤、二陈汤、四妙散、小柴胡汤、白虎加桂枝汤、蠲痹汤、四君子汤、防风乌苡细辛汤及自拟经验方等;涉及的中医外治法包括红外照射、中药外敷、外洗、拔罐、穴位贴敷、刮痧;对作用机制研究的关键词包括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红细胞沉降率(ESR)、肿瘤坏死因子(TNF-α)、DNA甲基化、单核苷酸、NALP3炎性体、免疫球蛋白、热休克蛋白-70(HSP70)、代谢组学等;涉及的民族医学有蒙医、藏医、壮医、侗医、回医。中介中心性表示节点在网络中的重要性,中介中心性高的节点有更强的边界跨越潜力,其中中介中心性≥0.1的节点可称为关键节点。本研究中关键词的关键节点共有34个。中介中心性和共现频数排前15的关键词见表4~5。

表4 频数排前15 的关键词

表5 中介中心性排前15 的关键词

2.5.2 关键词聚类分析 本研究对纳入的671个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共有35个聚类结果,选取较大的15个聚类进行展示。(见图5)。聚类结果Modularity Q值=0.927 1,Mean Silhouette S值=0.971 4。当Q值>0.3时能形成显著的聚类结构;S值>0.7时表示聚类结果可信服。图中各个聚类S值均>0.9,表示各聚类中关键词的同质性较高,聚类效果好。关键词聚类可以展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关键词聚类内容见表6。聚类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1)针灸手法研究:包含#1临床观察、#6针刺、#7针药并用、#12电针,主要为毫针刺法、电针、火针、刺络放血、针药并用等不同方法,体现针灸技术临床应用广泛。(2)中医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研究:包含#0中医、#8中药、#9病因病机、#10临床经验、#11痹证、#14外治,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痛风性关节炎的特点,其中湿热蕴结证为痛风性关节炎常见的证型,对应阿是穴、阴陵泉、三阴交等高频穴位。(3)疾病分期研究:包含#2秋水仙碱、#3关节炎、#4临床分析、#5急性痛风性关节炎、#13高尿酸血症,主要为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机制、病程进展不同阶段的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案和疗效。

表6 关键词聚类内容

图5 关键词聚类图谱

2.5.3 关键词时间线图 将纳入的关键词结合时间聚类,以每2年作为1个时区,得出近20年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关键词时间线图。(见图6)时间线图谱中关键词节点位置代表首次出现的时间,节点越大关键词频数越大,时间线图谱体现了研究热点随时间流向的发展及变化趋势,位置靠后的节点代表该聚类最新的研究热点。临床观察、关节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针药并用方面的研究持续存在;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中药辨证施治、秋水仙碱应用、作用机制、针刺的操作及综合疗法等方面,经过前十余年的密集研究,已逐渐完善和普及,近几年来热度稍减;湿热痹阻证的机理研究及更丰富的治疗方法、更精确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是目前的热点。

图6 关键词时间线图谱

2.5.4 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图谱可体现研究热度变化趋势。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领域的突现关键词共14个。(见图7)红色区段代表突现时间,Strength值代表突现强度。突现时间持续5年以上的关键词为关节炎、中药、痛风/针灸、电针、急性病、温针灸、临床疗效、微创针刀镜,表明这些研究方向持续受到关注;从开始突现持续至今的突现词有临床疗效、疼痛、综述、湿热蕴结型,说明这些研究方向目前保持较高活跃度,发展趋势较好,可能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热点。

图7 关键词突现图谱

3 讨论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两者是一个慢性连续的生理、病理过程,因此对痛风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连续的治疗和监管过程。目前西医治疗的远期治疗目标为控制血尿酸水平,预防靶器官损害。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以消炎镇痛为主,临床上首选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NSAID)[12]。秋水仙碱毒副作用明显,而NSAID容易引起胃肠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对多种NSAID不耐受,病情容易进展为慢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有中药、针灸、针药并用、中医综合外治法等多种治疗方法。中医药基于辨证论治观念整体调控,不但可以在急性期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控制关节炎症状,还可以在高尿酸血症期、关节炎慢性期健脾补肾,化湿泄浊,防止复发和病情进展。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减轻炎症反应、修复滑膜及软骨的细胞损伤、降低尿酸水平、镇痛、调节免疫等方面[13]。

本研究运用可视化软件对2002—2022年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中文文献进行分析,从发文趋势、作者及机构合作、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多个角度展示及讨论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推测可能的前沿热点。

本研究共纳入878篇文献,时间范围为近20年,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领域的发文量持续上升。这一方面是由于饮食结构改变,饮食主体从碳水化合物和蔬菜转变为肉类、乳制品,高嘌呤食物摄入增加,使得痛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另一方面也与针灸治疗技术的多样化发展,在理论基础的完善、临床疗效验证和作用机制解析等方面成果频出有关。作者及机构合作网络共包含946名作者,648个机构。作者和机构的合作都比较松散,团队合作和机构交流总体较少,局限于地理位置和附属医疗机构间的天然连接。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受气候、饮食影响,不同地域的发病率、病程特点、证候分型有所不同[14],因此有必要积极开展多机构、跨地域、多学科互助的合作。

本研究从关键词共现、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关键词时间线方面进行关键词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1)针灸类型:根据关键词的词频和中心性,目前占主体地位的仍是毫针刺法。其次电针、火针、温针灸及刺络放血临床应用较广泛,其疗效均优于西药常规治疗[15]。针刺能抑制炎症反应,即时镇痛,有效改善中医证候[16]。火针和温针灸均在针刺的基础上给予温热刺激,具有温经通络、活血散结、祛散寒湿的作用。火针是将针体烧红后迅速刺进穴位,烧灼针体周围组织,以热引热、消肿散结[17]。卢翠娜等[18]研究证明火针可抑制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血清NALP3炎性小体活化和IL-1β分泌,起到抑制炎症的作用。温针灸即在针刺的同时艾灸针刺的穴位,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内源性保护物质分泌,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19]。温针灸刺激力度较火针温和,还可以抑制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8(IL-8)、TNF-α表达,抑制炎症反应[20]。电针是在相邻穴位间施加电刺激形成回路,可加强对穴位下血管及神经的刺激,起到舒经活络、消肿止痛作用。电针在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大鼠中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Toll样受体/髓样分化因子(TLR/MyD88)信号通路,激活AMP蛋白激酶(AMPK),减少一氧化氮合酶(NOS)2、IL-1β、IL-8、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等炎症因子表达,上调关节滑膜内HSP70蛋白表达,促进巨噬细胞M2抗炎表型转换等多途径实现的[21-23]。刺络放血有抗炎、止痛、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刺血联合中医或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24]。在肿胀的关节附近放血,可以排出含高尿酸盐的血液,减轻胶体渗透压,缓解关节肿胀,减少炎症刺激[25]。刺血疗法的抗炎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DNA甲基化,减少IL-1β、IL-10表达,同时通过调节L-精氨酸/NO信号通路改善代谢紊乱[26-27]。

(2)辨证论治取穴与针药并用:在纳入的文献中,出现最多的证型是湿热蕴结证,其次是气滞血瘀证。治法均围绕清热利湿、健脾泄浊、活血化瘀展开。高频腧穴包括阿是穴、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太冲等腧穴,与湿热蕴结证的病机相符[28]。阿是穴常在发病关节周围,具有行气活络、缓解疼痛的作用。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具有调理三经气血及肝脾肾三脏的功能;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是利湿的要穴;足三里是胃经的下合穴,具有强健体魄、内调胃腑的作用。这3个腧穴分布在脾胃表里两经,共同起到健脾化湿、和胃降浊、调和肝肾的作用。针药并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能加强对脏腑气机的调理。高频方剂如桂枝芍药知母汤、独活寄生汤、二陈汤、四妙散等有抗炎止痛、调节免疫的作用,能有效降低尿酸水平,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29]。

(3)针灸与其他中医外治法的综合运用:中医外治法丰富多样,针灸与红外线灯照射、中药外敷、穴位贴敷、拔罐等结合能加强针灸的效果。红外线灯照射肿胀关节施加温热效应,与针刺结合有温通经络、祛风除湿、行气消肿、扶正祛邪的作用。该方法临床应用广泛。中药外敷、穴位贴敷的经典膏方有金黄膏、如意金黄散、三黄软膏,在此基础上加减化裁的自制膏药还有四黄散、双柏散、栀黄膏、丹七止痛膏等。这些膏药均以大黄、黄柏为核心,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上述膏药配合苍术、黄芩、栀子、侧柏叶等,可加强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之效。拔罐常与刺血疗法结合使用,刺络拔罐能放大刺络放血的刺激作用,拔罐本身有清泄内火的作用。刺络拔罐能吸附瘀血、祛邪解表,同时有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渗透压,促进尿酸排泄和炎症因子吸收[30]。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方式方法丰富多样,作用机制涉及多因子、多通路,研究前景良好。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多种针灸疗法的临床疗效。未来中医湿热蕴结证的深度研究,刺血疗法的作用机制研究与应用,更精确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应用,以及多因子多通路的发现可能会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针灸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文文献较少,因此只分析了中文文献;其次针灸操作包含诸多种类,和多种外治方法常合并使用,难以精准分类讨论,因此本研究根据关键词进行延展分析。

猜你喜欢
痛风性发文电针
痛风性关节炎的辨治经验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