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2025 背景下电力类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研究

2023-10-24 07:35白鉴知
装备制造技术 2023年8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转型数字化

白鉴知,林 瑜

(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0 引言

随着工业文明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各行业实现与互联网高度互联,不断推进全球进入数字化时代[1]。为顺应时代发展,“中国制造2025”战略已被高度提出,致力于实现制造业的快速升级,这意味着制造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能力与智能化素养提出新要求,专业人才的岗位胜任力也将面对新挑战。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行业的革新,数字化作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条件,产业数字化转型是衡量竞争力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为此企业必须拥有大量的高质量数字化人才方能抓住数字化转型的机遇。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密切的教育类型,需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革[2]。面对“中国制造2025”下不断升级的人才需求,职业院校应顺应数字化人才岗位需求,在加强与企业合作的同时持续推进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把握数字化经济发展赋予职业教育的新机遇。

1 电力类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必然性

电力行业作为各行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其数字化转型步伐早已开启。南方电网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先后发布了《数字电网推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白皮书》和《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化支撑技术体系白皮书》,以推进先进数字化技术在电力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支撑智能电网的建设与发展,满足用户多元化与个性化的电力需求[3]。面对未来电力行业数字化、低碳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电力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随之调整,实现电力人才培养当下与未来、传统与数字、继承与创新、技术与技能、深度与广度的多重融合[4]。因此,电力行业数字化人才需求的特殊性为电力类职业院校带来了新挑战,电力类职业院校应瞄准电力行业数字化转型方向,紧扣职业岗位和数字技术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诉求,应对岗位需求与人才素质不匹配的矛盾。

面对数字化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电力类职业院校应紧跟行业企业发展要求,培养能适应新型工作岗位技术能力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在智能传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先进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支撑下,电力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已然迈向新台阶,然而数字化管理人才、数字化应用人才、数字化技术人才的人才供给端培养模式还未能与之匹配。因此,电力类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是必然的。首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数字化教育做出了重要表述,职业院校作为与产业距离最近的人才培养单位,理应通过数字化改革为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保障。其次,高职院校教育数字化转型既是应对数字经济发展对人才数字技能培养挑战和回应国家教育数字化行动的必然举措,也是增强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性、实现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2,5]。对于电力类职业院校,一方面其势必要顺应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总体趋势;另一方面,其既承担电力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也是为未来能源及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输送数字化人才培养的重要职前环节,这就要求电力类职业院校将数字技术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职业感知和岗位认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电力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相适应。

2 电力类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举措

基于电力类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如何开展数字化转型是电力类职业院校面对的首要问题。随着新能源、电力电子装置和储能设备的不断接入,电力行业对人才的专业技能要求不断增加。而在数字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电力行业的自动化程度与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包含数字电网建设与运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电力设备数字化转型、变配电智能运检、新型数字化基础平台建设等各个方面,这对人才的数字化技能提出新要求。因此,电力类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必须满足行业对人才专业技能和数字化技能的双重要求,可从以下三项举措展开。

2.1 做好数字化建设

2.1.1 数字化教师队伍建设

当前国家积极推进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这对于职业教育院校的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要求教师要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将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在教学之中的能力[6]。因此,教师队伍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必须全力展开,以充分发挥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关键基础作用。教师的数字化思维应得到树立并不断提升,教师的数字化意识应得到树立并持续加强,教师的数字化技能应得到重视并保持培训,由此实现全体教师由内到外的数字化队伍建设。

2.1.2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随着职业院校的扩招,校园数字化教学配套设施的建设难以满足其增长速度,虚拟仿真资源、软件配套、智慧教室等面临着急切的建设需求。从职业院校的校园管理与建设角度出发,利用数字智能化驱动内部治理现代化变革,加快办学治校从“数智”到“数治”的变革迭代,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学校管理服务全过程,推进数字校园建设。还应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大数据决策与服务信息化平台,深入推进电力类高职学校(专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大数据决策与服务信息化应用,加强学校各级管理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

除了硬件上的数字化设备建设,职业院校数字化资源软实力的提升也极为重要。从电力类职业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角度出发,鉴于电力专业的劳动导向和“工匠型”人才培养需求,应在对电力行业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劳动精神培育与专业能力培养有效融合,在注重实践教学的同时充分利用线上灵活教学资源,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与荣誉感[7]。基于此,提出将“行动有规章、细节见真章、技能出千章、劳动获奖章”的思政主线贯穿电力专业教学过程,形成“德融课堂”的立体化思政教育环境,结合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与1+X 证书技能等级标准,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参与专业人才教学的理论探究、过程仿真和技能实操培育,积极建立国家级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系统等教学资源,充分利用移动设备开展自主学习的“掌上课堂”和利用仿真软件熟悉操作流程和要点的“虚拟课堂”等信息化手段,全力培养知原理、懂流程、会方法、能应用的电力专业数字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图1 所示。

图1 融入思政要素的电力专业数字化人才培养方式

2.1.3 学生数字化素养提升

开展校校、校企合作模式,构建适合在校学生、行业从业者、社会学习者使用的一站式数字化学习平台,学习者能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学习行为,突破技术技能培训的校企物理“场域”限制,实施数字教育培训资源的进一步开放共享,实现差异化的教、个性化的学、智能化的评、精细化的管、虚拟化的研,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泛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学习生态。基于数字化资源平台,学生能够完成各类基于企业真实生产过程的且融入了行业最新技术和标准的生产实践项目,学生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以及深度运用数字技术解决生产问题的能力得到培育和锻炼。

2.2 提升数字化水平

2.2.1 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JY/T 0646-2022,教师的数字化应用能力包括数字化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实施、数字化学业评价以及数字化协同育人能力。因此,应以教师为主导,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依托企业技能大师工作室,校企深度融合打造“技能大师、劳模工匠”专兼职结合的结构化教学团队,开发新形态教材及数字教学资源。专业教师采用信息化资源、虚拟仿真软件等支撑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丰富教学课堂,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此外,对教师进行数字化、大数据等方面的师资培训也是必不可少的[8]。因此,应鼓励教师不断完善掌上课堂的课程资源建设与数字化教学设计,丰富实景课堂的微课与教学音视频资源,实现以数字化资源平台为核心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点展开的泛在式、交互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充分打造时时可学、处处科学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2.2.2 教学方式数字化转型

以教学为桥梁,提出以紧密对接产业数字发展需求为学校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和供给侧改革为抓手,基于现代电力“发电-变电-输电-配电-用电”环节,打造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一体化智能化教学与管理平台,推进职业教育教学过程的数字化升级,如图2 所示。为此,积极开展“数字化+”课程建设,开发形式丰富的数字技能培训资源,不断丰富国家教学资源库、自治区省级精品课程等,建成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内容新颖的智能制造特色“数字化+”课程池,推进“互联网+”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多样化,为教学决策提供坚实的保障,助力课程数字化转型改革。此外,将数字能力纳入人才培养目标、数字问题融入教学课程内容、数字技术进入教学课程活动,利用信息化手段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的虚拟现实教学体验,实现课程内容场景化,全面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技能。

图2 全方位多主体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2.2.3 学生数字化技能提升

以学生为主体,应用大数据技术与思维,对数字化应用平台收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应用,形成基于数据信息的多元学生服务生态平衡。从电力专业难以在实际设备操作、难以在实际工作环境下实践的特点出发,将数字化转型升级寓意下的数字技术最大限度地运用到学生学习过程中,构建数字化仿真操作平台和实验模拟平台,1∶1 还原真实工作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实践操作,在提升学习效能的同时增强对数字化平台的应用能力。学生通过对数字化平台上记录的历史学习数据进行查询,找出个人知识薄弱点,学生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处理能力与分析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对数字化平台上其他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对比,可寻找自身能力薄弱环节而其他学生在此环节学习优异的学生进行沟通,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在此期间也得到加强。

2.3 推广数字化应用

2.3.1 教师数字化能力传帮带

打造数字化教学团队,不同课程教师之间可进行信息共享和集中研判,利用数据可视化功能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全方位态势监测,助力教师对专业知识交叉内容教学环节设计的科学化、教学方式精细化、教学进度高效化。如理论课程教师可将学习数据提供给实训教师,实训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实训内容进行动态调整,调整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各理论知识点应用的融合,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点薄弱处的掌握。激活数字化平台的数据资产,释放历史数据资产价值,准确发现同一门课程中不同学生对知识点掌握过程中的多发、易发、高发知识点,形成学生本门课程知识点掌握情况的趋势走势、热点分布等直观图示,为后续教授此课程的老师精准掌握学生最集中、最薄弱的知识难点痛点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撑,实现教师数字化应用传递。

2.3.2 教学数字化资源普及

充分利用学习通、智慧职教、仿真软件、精品在线课程、掌上课堂、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信息化平台,先以少数课程为试点,收集教与学全过程数据,全面、精准反映教师教学实施和学生学习过程信息,教师依据学生学习效果,针对性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手段,改善课堂管理。不断添加其他专业课程,革新传统电力专业实训模式,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手段推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完善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应用服务建立标准化数据接口,实现教学数字化资源全方位覆盖,满足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群体的学习需求,建成良性的数据循环生态。

2.3.3 学生数字化技能接棒

在对数字化资源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学生可在评价系统中提出个人的使用建议,教师和开发人员针对这些建议进行汇总后不断优化平台建设、丰富平台供能,使后续使用的学生体验感得以提升,同时对数字化技能的掌握更加容易。同时,对于已毕业学生,可在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反馈与建议系统中增加本人对工作中缺乏的数字化技能与职业素养描述,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加强对后续学生在此方面能力的培育,实现学生数字化技能培育的与时俱进,学生的快速上岗能力得到提升。

3 结语

针对“中国制造2025”下不断升级的数字化人才培养需求,职业教育应做好数字化转型以与之相适应。对于电力类职业院校,随着电力行业数字化升级的进程逐渐加快,职业院校的数字化人才培养须加快脚步,以满足行业对电力人才专业技能和数字化技能的双重要求。在此过程中,教师数字化意识的树立与数据化技能的提升尤为重要,教师数字化能力的提升能为学生数字化能力的培育充分保驾护航。除了教师对人才培养的数字化能力不断提升,教学的数字化升级也尤为重要,包括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平台的数字化建设。升级数字化资源平台的应用与推广为学生对新技术的感知适应能力、新设备的实践使用能力、理论知识与新环境的融合能力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学生作为职业院校的培育主体,其数字化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是未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和具备职业竞争能力的基本保障。在教师的数字化人才培育模式和数字化教学方式下,学生通过对数字化资源的充分利用,数字化技能得以提升。基于此,教师和学生的数字化技能均得以提升,学校的数字化建设得以推进,电力类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转型得以加快。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数字化制胜
沣芝转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