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可跨境财富配置的趋势,为何迟迟未入场

2023-10-25 16:50卢亮罗曼瑜
南都周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受访者

卢亮 罗曼瑜

明明有投资理财的热情和经验,但对跨境理财通这个“新物种”的认知不足三成?明明认可跨境财富配置的趋势,却迟迟没有入场?这些矛盾心态的背后,有何深层次因素?又折射了大湾区居民的哪些财富观?

日前,南都湾财社联合渣打银行启动“告别利率“3时代”,大湾区居民如何增值钱袋子?”网络问卷调查,收到了近2300份反馈,对于大湾区的居民投资财富观念尤其是跨境理财的认知,做了一次摸底。

跨境理财和资管服务是打通中国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的重要纽带,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非凡。实际上,做好“跨境理财通”的投资者教育和知识普及,是包括金融监管部门、主流媒体和财富机构等在内的共同责任。在本次问卷中,大湾区居民对于投资理财表现了热情和开放心态。但是,面对全球化资产配置的新潮流,“跨境理财通”既显现了投资魅力,也反映了市场所存在的挑战。

大湾区是居民储蓄与财富的集中地,也是投资理财的风向标。本次南都湾财社的问卷调查显示,77%的受访者居住在大湾区内地城市,7%的受访者居住在大湾区港澳,契合当前大湾区城市的人口结构。

数据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者(54%)愿意把10%至20%的年收入金额投入到购买投资理财产品中。近两成(18%)的受访者选择将介于20%至50%的年收入金额投入到购买投资理财产品中,表明了对财富投资的积极姿态。

值得一提的是,稳健投资仍是主基调。在风险顾虑方面,超九成受访者的愿意接受的风险评级在PR3(中等风险)及以下,其中超四成受访者更倾向于选择PR2(偏低风险)的产品。同样,跨境理财方面,在选择已投资/最想投资的“跨境理财通”产品类型时,有48%的受访者选择了“港澳一基金”这一产品类型,35%的内地受访者选择了“港澳一债券”。此外还有31%的内地受访者选择了“港澳一存款产品”,与整体投资趋向一致。

在投资偏好方面,基金、股票和定期存款是被受访者最了解的投资理财产品,分别占比69%、57%和66%。紧随其后的是债券、保险和房地产,了解程度分别占比37%、46%和27%,明显降低。信托、期货和海外基金债券则是被调查者最不了解的投资理财产品。

此外,关于跨境理财调研数据显示,在过去3年受访者购买过的理财产品中,基金和固收类理财最受欢迎。有6g%的受访者表示过去3年中选择购买了基金产品,62%的人则表示购买了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投资风格相对稳健。

值得留意的是,大多数受访者都具备一定的投资经验,不少人还是“老司机”。数据显示,投资理财经验在1-3年的人数最多,占比44%;5年以上占比29%;1年以下的经验占比17%;只有一成人选择“无投资理财经验”。

来自德勤中国与澳洲会计师公会联合发布《蓄势待发: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报告指出,大湾区内地九市年度储蓄总额约5670亿美元,是港澳两地年度储蓄总额的4倍。这意味着大湾区有相当大的空间,推动更多财富转化为理财。

渣打银行大湾区行政总裁林远栋也指出,大湾区是全国高净值客户密集且增速很高的区域,基于对全球资产配置的刚性需求,该区域内需要有一套更多元、更平衡的资产配置安排。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作为理财“新物种”,跨境理财通为大湾区居民全球资产配置提供了新的路径。在本次问卷调查中,也显现了魅力与痛点。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观察,和债券通、沪港通、深港通相比,跨境理财通是首个单独为个人投资者开放的互联互通金融机制,首次允许个人投资者直接参与跨境的开户,进行投资理财的直接操作,投资者也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去选择理财产品。

但是,根据调查问卷,只有28%的受访者了解“跨境理财通”可以支持大湾区居民进行跨境投资,高达72%的人表示不了解。作为大湾区居民的财富“大礼包”,上线近两年的跨境理财通依然存在不少的认知空白。在本次调查中,已购买“跨境理财通”相关投资理财产品的受访者比例为9%,不足一成,而有39%的受访者表示虽然感兴趣,但目前尚未购买。可以看出,整体上有近五成受访者表达了对“跨境理财通”相关产品的“尝鲜”意愿。

在本次问卷中,受访者对于跨境财富配置的优势和趋势,普遍有相对客观和准确的判断。在关于“您购买跨境理财产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多选题)”的问题中,近七成人认为“产品功能更好,能提高回报”,超过六成选择“全球化资产配置”,选择“为未来支出做准备(如子女教育等)”和“財富传承”作为原因的也分别占比42%和34%。此外,还有超过两成受访者选择“退休计划”和“能提供更好、更便捷的客户体验”等,表明了受访者尤其湾区年轻人对未来财富规划的认可和洞见。

而在“已投资/最想投资的‘跨境理财通’产品类型”中,拔得头筹的是“港澳一基金”类型,占比为48%,和当前的跨境投资理财的热门产品一致。

不过,对于这个新品种,不少受访者对回报提出较高的要求。调查数据显示,约三成受访者对投资收益的目标回报是年化3%-5%,选择“1%-3%”的不足一成。而近半受访者的回报目标高达5%-10%,也在一定程度上传递了大众投资者对于跨境投资的诉求和期许。

受访者认知的缺失背后,也有了大数据为证。按照监管机构的公开数据,截至今年6月2日,南向通累计使用额度为8.6亿元,占总额度的0.57%;北向通累计使用额度更低。在一些业界人士看来,跨境理财通在过去两年里可谓“雷声大雨点小”。

行业公开报告也显示,我国境内居民持有的海外金融资产占可投资总额的比例仅为4.8%,且大部分集中在高净值个人投资者手中。横向对比来看,瑞士、英国居民持有的海外金融资产比重接近40%。我国境内居民(特别是普通居民)配置海外资产,存在巨大的业务增长蓝海空间。

“跨境理财通成交活跃度不高,累计使用额度占比较小。”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聂庆如是认为。但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深化,大湾区居民将展现出巨大的跨境金融服务需求。聂庆如指出,近期跨境理财通新增投资者增速明显,以南向通为例,近两个月增幅高达70%。

互为佐证的是,2023年上半年,渣打大湾区跨境理财通的新客户超2022年全年,南向投资额增长250%,可见大湾区居民对跨境理财的需求炽热,希望通过“跨境理财通”令他们的资产配置更多元化。

从波澜不惊到数据“狂飙”,投资者教育成为关键。在跨境理财通实施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其推进我国境内居民配置海外资产的作用是重中之重,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向之一即为投资者教育。

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到,随着跨境理财通业务的发展,投资者参与人数及资金规模将进一步增长,投资者教育必须跟上业务发展的脚步,加大时间与资源的投放力度,保障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帮助客户了解跨境理财通的产品与风险。

在具体做法上,还有金融机构专家指出,应该减少投资者因信息偏差带来的投资认知不足,加强正确且完善的投资知识灌溉。同时,为投资者提供健全的选品标准、正规的选品渠道、便捷的选品工具。

但是,跨境理财投资依然具有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并且受三地市场和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提高跨境理财投资者的风险意识,也是当务之急。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很多受访者也表达了对跨境理财通的投资担心、理财风险、准入门槛和专业机构选择等问题的诸多困扰。那么,面对蓝海市场,究竟如何提高跨境理财的风险意识,化解理财之困?我们将持续解读本次问卷调查大数据,呵护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生态的健康发展。

9月15日,南都·湾财社记者从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获悉,截至2023年9月10日,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6万人,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67亿元。

其中,2023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的个人投资者新增1.9万人,同比增长40.1%;办理资金跨境汇划金额44.8亿元,同比增长4.1倍,参与“跨境理财通”的投资者数量和资金汇划规模均大幅增长。

据介绍,自2021年9月10日《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正式发布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积极推动“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助力大湾区居民拓宽跨境投资渠道,促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业务规模稳步增长。

具体来看,一是加强政策联动,落实长效工作机制。作为牵头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定期召开“跨境理财通”专题联席会议,及时传达中国人民银行工作要求,通报业务最新进展情况,探讨优化业务备案、信息共享、宣传和投资者保护等相关工作。二是深入开展“跨境理财通”政策优化调研,密切关注市场动向,及时评估落地实施情况,总结梳理影响业务发展的难点、堵点,为优化政策提供建议,不断提高政策便利性。三是加大“跨境理财通”政策宣传,联动港澳形成宣传合力,指导试点银行实现全流程线上“跨境理财通”服务,切实提升办理业务的便捷性,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脚底成本”。四是加强全流程风险监管。事前加强对试点银行辅导及准入备案,事中加强额度使用监测和政策答疑,事后积极与跨境银行间支付清算公司(GIPS)合作,加強业务分析和形势研判,确保试点业务平稳有序开展。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结合前期市场调研反映的难点、堵点,研究探索在降低投资者准入门槛、提升个人投资额度、扩大参与机构类型、扩展可投资产品范围等方面的政策内容,不断优化“跨境理财通”投资渠道,拓宽湾区内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业务应用范围。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编读往来
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工艺美术博览会开幕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