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养殖模式土鸡寄生虫病精准防治技术的研究

2023-10-25 22:02倪凯伦丁林玲陈云蕾金明升王晓阳李增军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23年5期
关键词:土鸡寄生虫病

倪凯伦 丁林玲 陈云蕾 金明升 王晓阳 李增军

摘  要:为探讨不同饲养模式下土鸡寄生虫病精准防控技术,本研究从存栏3 500羽规模的仙居鸡群中,随机抽取1号鸡舍624羽仙居鸡,并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A组、B组、C组),进行球虫病防治对比试验;随机抽取2号鸡舍635羽仙居鸡,并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E组、F组、G组),进行线虫病(蛔虫病)防治对比试验。试验统计分析了地面平养、离地平养和地面放养、笼养等不同饲养模式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采用离地平养,并配合相应的抗寄生虫药物,能够发挥高效的精准防治效果。

关键词:土鸡;寄生虫病;精准防治;仙居鸡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769(2023)05-0080-04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对鸡肉品质也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更倾向于安全、绿色、无污染的肉制品,土鸡肉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的首选。土鸡大多采用地面平养、离地平养等方式饲养,活动量较大,与肉鸡相比,饲养周期更长,鸡肉品质更好,营养更加丰富,在鸡肉消费市场存在较大优势,但感染寄生虫病的风险也有所增加,尤其是鸡线虫病和鸡球虫病,一旦发病很容易蔓延至整个鸡群,轻则感染鸡体况消瘦,羽毛蓬乱,品质变差,影响销售和经济效益;重则造成鸡死亡,污染鸡场,疾病迭加,影响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1-3]。究其原因,放养土鸡饲养周期长,主观上容易忽视健康饲养;其次放养环境相对复杂,加上日晒雨淋,造成鸡的免疫力发生变化。为了更好地饲养,减少土鸡饲养过程中寄生虫病(主要为线虫病和球虫病)的感染风险,本研究应用精准防治技术,抓住关键易感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预防或治疗,再结合日常综合防治等技术的落实,从而有效防治球虫病、线虫病的发生及其危害,以期为该地区土鸡饲养过程中寄生虫的精准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从浙江省某存栏数为3 500羽的种鸡场的1号鸡舍(育雏舍)和2号鸡舍(育成舍),随机选取外貌呈三黄,肉质细嫩鲜美,性情活泼,觅食能力极强,非常适应放养的仙居鸡。

1.2 试验方法

对地面平养、离地平养,以及地面放养、笼养等的仙居鸡,进行球虫病和线虫病(蛔虫病)防治对比试验,具体如下。

1.2.1 球虫病防治(地面平养、离地平养)对比试验设计

由于15~50日龄是雏鸡球虫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因此本试验从1号鸡舍随机抽取624羽22日龄雏鸡,并随机分入空白对照       A组(210羽,地面平养)、试验B组(205羽,地面平养)和试验C组(209羽,离地平养) 3个处理组。试验从雏鸡22日龄(4周龄)开始至42日龄(6周龄)结束,共3周,期间在试验鸡饲料中添加0.000 5%~0.000 6%(休药期5 d)的马杜拉霉素进行预防。

1.2.2 线虫病(蛔虫病)防治(地面放养、笼养)对比试验设计

由于3~10月龄尤其是3~4月龄的育成鸡易患线虫病(蛔虫病),因此本试验从2号鸡舍随机抽取635羽92日龄的育成鸡,并随机分入空白对照E组(214羽,地面放养)、试验F组(204羽,地面放养)和试验G组(217羽,笼养)3个处理组。试验从雏鸡92日龄(14周龄)开始至126日龄(18周龄)结束,共5周,期间定期按每千克体重服用10 mg左旋咪唑的剂量进行预防。

1.3 诊断

通常情况下率先发病的仙居鸡会出现羽毛蓬松、精神萎靡、身體消瘦、食欲不振等临床症状,严重时会发生腹泻和便血,据此做出初步诊断。确诊时需进行兽医实验室检查,按照相关文献报道的全身性寄生虫学剖检法,对发病仙居鸡的血便或解剖收集的病变肠段,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反复洗涤,随后在显微镜下进行检查,观察到球虫虫体或裂殖体即可确诊为寄生虫病。

2  结果与分析

2.1 球虫病防治结果

球虫病防治比对试验结果见表1。表1显示,空白对照A组、试验B组和试验C组的试验鸡发病率分别为5.71%、2.44%和0.96%,病死率分别为50%、40%和0。由此表明,给采用地面平养的仙居鸡服用马杜拉霉素进行预防处理后,均能够稍稍降低鸡的球虫病发病率和病死率;若在完全脱离地面进行离地平养时,用马杜拉霉素对仙居鸡进行预防处理,可以明显降低鸡的球虫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在采用地面平养和离地平养的两个不同条件下,对仙居鸡均用马杜拉霉素进行预防处理,在球虫病防治方面,离地平养的效果明显优于地面平养的。

2.2 线虫病(蛔虫病)防治结果

线虫病(蛔虫病)防治比对试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空白对照E组、试验F组和试验G组试验鸡的发病率分别为4.83%、0.94%和0,病死率分别为40%、0和0。表明在地面平养的情况下,给鸡口服左旋咪唑预防后,能够降低线虫病(蛔虫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若采用完全脱离地面的笼养方式,给试验鸡口服左旋咪唑进行预防处理,能够明显降低线虫病(蛔虫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用左旋咪唑预防鸡的线虫病(蛔虫病),不同的饲养方式所得的结果也不同,笼养的明显优于比地面平养的。

通过观察发现,试验F组的成年试验鸡表现出良好的健康水平:羽毛紧凑,鸡冠红润,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

3  讨论

本试验表明,在地面放养的情况下,采用精准防治技术,在预防土鸡的球虫病、线虫病(蛔虫)上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其相关技术值得推广。我们认为关键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易感阶段定期驱虫,饲养方式因地制宜,日常综防一一落实。

3.1 易感时段定期驱虫

在日常生产中,鸡的线虫病(蛔虫病)最常暴发于3~6周龄的雏鸡,以及3~10月龄尤其是3~4月龄的育成鸡,因此要抓住关键易感时段,做好定期驱虫。针对球虫病,进行预防时,在雏鸡3周龄后,可在饲料中添加马杜拉霉素0.000 5%~0.000 6%(休药期5 d);进行治疗时,在发病时可向饲料中添加1 mg/kg的地克珠利进行治疗。针对线虫病,预防时,每批鸡要定期驱虫1~2次,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 mg左旋咪唑;治疗时,发病时,以每千克体重20 mg左旋咪唑的剂量,混入饲料后鸡服用。

3.2 饲养方式因地制宜

3.2.1 主观重视

土鸡的放养不同于集约化、工厂化笼养的生产模式,一般选择在山边、林地建场,在育雏期大多采用地面平养,空气湿度过大,垫料潮湿,很容易发生球虫病等疾病。然而,在鸡的生长期和育成期,因采取室外放养方式,自由采食室外不明情况的昆虫杂草,以及日晒雨淋等环境条件复杂、多变,导致免疫力改变,易感疾病。

同时,土鸡的饲养周期长,相较于传染性疾病会引起大批死亡,以及饲料霉变等会造成生长发育不良,寄生虫病引起的损伤往往过程变化不定,主观上容易忽视。特别是线虫病,这种感染造成的损伤在發展过程中不易被养殖场尤其是缺乏生产经验的养殖户发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够重视科学饲养,日常管理不到位,使放养土鸡在长达4~6个月或更长的生长过程中,因缺乏必要的屏障保护而易受寄生虫侵袭。

3.2.2 强化饲养设施管理

一是加强硬件建设:根据养殖场的硬件和存在的薄弱环节,按照标准化鸡舍的要求,做好鸡舍的改建,针对高温加强鸡舍的通风和饮水供应,针对台风、强降雨加固房顶和挖好沟渠排水等。二是改进工艺和设备:根据育雏、育成、放养不同的生产阶段,抓住要点,针对性地改进工艺和设备,考虑到隔热与保温,屋顶和墙体使用轻质板材。抬高地坪,或实施离地平养、笼养,而为方便轮牧放养可使用涂塑可拆式围栏。

3.3 日常综防一一落实

3.3.1 严格清洁卫生与消毒

鸡舍消毒:在进鸡之前,彻底清洗和消毒鸡舍,用水冲去表面灰尘,除去所有污染物,包括全部更换垫料,常选用3%~5%煤酚皂液、10%~20%漂白粉乳剂或烧碱溶液。

设备消毒:包括料桶(槽)、笼具、水桶(槽)、蛋架、蛋箱等,料槽应定期洗刷,水桶要每天清洗,清水冲洗后,选用5%的煤酚皂液、0.1%新洁尔灭溶液喷洒消毒。鸡舍空舍时间一般2周以上[4-5]。

3.3.2 排泄物无害化处理

鸡的排泄物堆积发酵,利用所产生的生物热能杀死寄生虫卵囊,进行消毒,如加入生石灰效果更佳,排泄物则资源化利用[6]。

参考文献

[1] (美)B. W. 卡尼克主编,高福,刘文军等译.禽病学(第九版)[M].北京: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625.

[2] (美)弗雷萨(Clarence M.Fraser)主编,韩谦等译.默克兽医手册:第七版 [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7:1256-1258.

[3] 张伟武,谢正,金明升,等.应用甜菜碱及球虫疫苗防治肉鸡球虫病的效果试验 [J].浙江畜牧兽医,2006,31(5):30-31.

[4] 闻海飞.浅谈养鸡场鸡舍、设备和环境的消毒方法[J].中国畜禽种业,2016,12(6):144.

[5] 赵必迁,任焕平.浅谈林下生态放养鸡饲养管理及疾病防控要点 [J].家禽科学,2012(11):21-23.

[6] 薛喜梅.生态放养土鸡常见寄生虫病的防治 [J].家禽科学,2020(1):44-47.

猜你喜欢
土鸡寄生虫病
张碧林养土鸡名堂多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山楂园套养土鸡模式的应用效果
土鸡
鱼类寄生虫病诊断与防控(11)
草地养土鸡 致富山里人
鸭体内三种寄生虫病及诊治
浅谈羊寄生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寄生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