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共享经济领域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2023-10-26 07:48张凤银
中国市场 2023年27期
关键词:发文聚类领域

李 烙,张凤银

(长安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4)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一系列信息技术共享平台的出现,共享经济的时代开始到来。“共享经济”的概念最早由Felson和Spaeth[1]提出,但当前学术界学者们对共享经济的概念都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理解。目前,学术界受到认可较高的共享经济定义是:共享经济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分享、物物交换、团购、交易和租赁等,从而获得物品、知识、时间或服务的新兴文化和新型经济形态[2]。目前学术界关于共享经济的争论之一就是共享经济与分享经济之辩,当前大多数学者认为共享经济就是分享经济,但也有学者认为共享经济和分享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本研究认同前者的观点,认为共享经济与分享经济区别不大。

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为探究目前我国关于共享经济研究领域的现状及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核心期刊和中国社会科学索引期刊以“共享经济”为主题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计量方法梳理我国共享经济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和主题,希望能为未来我国学者对共享经济领域进行研究提供借鉴。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利用CiteSpace系统软件分析我国共享经济领域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主题。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从文献的时间分布、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等方面对我国共享经济领域的研究进行计量分析,梳理我国共享经济研究领域的现状、研究热点、研究主题。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为数据来源,以“共享经济”“分享经济”为主题词,来源类别选择北大核心和中国社会科学索引,手动筛除书评、综述、与共享经济研究不相关的论文。筛选完成后,获得1089篇有效文献,时间跨度为2006—2022年。将1089篇有效文献从中国知网导出后导入CiteSpace,并进行运算参数设置。

3 研究结果分析

3.1 文献时期分布

一个领域文献数量的变化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学术水平和发展速度,所以为了能够清晰了解我国国内关于共享经济研究的文献分布情况,对1089篇文献按照其发布时间进行统计梳理。从文献的时间分布来看,共享经济文献时间分布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起步阶段(2006—2014年),该阶段以“共享经济”为主题的文献量十分稀少,每年只有一篇或两篇研究文献甚至没有文献,说明这一时期我国学者对共享经济的研究较少。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阶段(2015—2018年),发文数量快速增加,共享经济研究规模得到迅速扩大,从2014年的2篇增加到2018年的302篇,呈现井喷式上升。在这一时间段,网约车的爆火将共享经济带到了大众眼前。同时,从2015年开始,共享经济也开始出现在国家正式文件中,其发展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所以共享经济快速引起了广泛讨论。第三阶段是缓慢下降阶段(2019—2022年),在这四年中与“共享经济”主题相关的文献数量开始下降,截至2022年10月,发文数量为48篇。

3.2 发文作者分析

CiteSpace软件将网络节点设置为作者,获得的知识图谱一共有265个节点和124条连线,一个节点代表一个作者,网络密度为0.0035,说明我国共享经济研究领域作者的联系较弱。从作者的发文数量来看,文献发表数量排名前三的发文作者分别是:敦帅以15篇名列第一,王家宝以8篇位居第二,孟涛、陈宏民、杨学成、于凤霞以6篇并列第三。余下发文数量在5篇及以上的有谢新水、涂科、梁晓蓓、宋立丰、贺明华和陈强6名学者,发文量为5篇。从合作网络来看,1089篇文献的作者网络中共形成了13个合作网络,其中合作网络人数小于等于3的有11个,合作网络人数大于3的分别是由于凤霞、蔡丹旦、胡拥军、张新红、李红升、高太山、郝凯、徐清源、关宁山、分享经济发展报告课题组组成的合作网络和王家宝、敦帅、陈强组成的合作网络。由以上发文作者合作情况分析,关于共享经济研究的作者不是特别集中,组成的合作网络较小,大多数学者进行共享经济的研究都是单打独斗,合作强度不大。

3.3 发文机构分析

利用CiteSpace进行发文机构分析,将网络节点设置为机构,共得到244个节点,71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24,表明我国共享经济研究领域各个发文机构的联系比较弱。从文献发表数量来看,发文机构中文献发表数量最多的是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共发表了21篇文献。其次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和上海大学商学院,它们的发文数量均为14篇。其他发文数量在5篇及以上的机构有北京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和国际商学院、北京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劳动认识学院、河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从发文机构的区域来看,共享经济研究领域的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地区,这些地区经济较发达,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发文机构的类型来看,主要是我国各个高等院校,在我国共享经济研究领域占据了重要位置。

从发文机构的合作网络可以看出,我国共享经济研究领域大大小小形成了17个合作网络,其中合作网络机构数量大于等于3的有3个,分别是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上海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大学管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井冈山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组成的合作网络、上海财经大学组成的合作网络,以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组成的合作网络。由机构合作网络可知,各个发文机构之间合作较少,独立性较强,未形成较大的共享经济研究团体。

3.4 关键词分析

3.4.1 关键词共现分析

研究热点是某个领域在某个时期内受到学者广泛关注、研究的论文主题。而关键词代表着一篇文章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将CiteSpace软件中的网络节点设置为关键词,得到413个节点,836条连线,一个节点代表着一个关键词,对重复的关键词进行合并。关键词共现频率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共享经济(992次)、共享单车(72次)、商业模式(64次)。其余关键词共现频率在10以上的分别有网约车、“互联网+”、区块链、价值共创、共享平台、协同消费、信任、政府监管、创新、数字经济、扎根理论、劳动关系、信用体系、共享住宿、资源配置、影响因素、双边市场等18个关键词。这些关键词说明,我国学者围绕“共享经济”“分享经济”核心主题词,对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商业模式、“互联网+”、价值共创、协同消费等)、共享经济的模式类型(如共享单车、网约车、共享住宿)、共享经济的运行机制(如信任、政府监管、信用体系、资源配置)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3.4.2 关键词聚类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选择对数似然比法(LLR),去除聚类值较小的模块,最终形成11个聚类模块,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 Q为0.5141,大于0.3,说明这11个聚类结构显著,可以清晰地表示各聚类研究方向,聚类平均轮廓S为0.9347,大于0.5,说明聚类较合理且良好。11个聚类模块主题分别是聚类0共享经济、聚类1#共享单车、聚类2#协同消费、聚类3#信任、聚类4#商业模式、聚类5#“互联网+”、聚类6#共享发展、聚类7#共享住宿、聚类8#区块链、聚类9#共享城市、聚类10#信息技术。

聚类0的主题是共享经济。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诸多网络共享平台逐步出现在消费市场,共享经济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在共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学者们对共享经济的概念、特征、基本要素、理论等多方面都进行了研究。

聚类1的主题是共享单车,它是典型的共享经济代表之一,可以说共享单车的兴起推动了我国共享经济的研究[3]。学者们以共享单车为例,讨论共享经济的监管、规制策略、发展与问题等。朱富强[4]以共享单车为例,认为共享经济会导致“搭便车”行为以及滋生出强烈的负外部性,同时提出了解决建议,从而促进共享经济的良好发展。

聚类2的主题是协同消费,它是共享经济的另一个理论来源,是共享经济在消费者市场的一个具体表现。唐晓莉和宋之杰[5]基于协同消费理论,构建了共享经济中供给方、需求方和平台方的协同消费模型,并提出了如何帮助共享经济背景下协同消费良好运转的新思路。在共享经济背景下,唐毅青等人[6]、王学军和王春国[7]分别对协同消费的影响因素及协同消费的前因机制进行了研究。

聚类3的主题是信任,它是共享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如果共享经济失去了信任就难以获得发展,通过建立信任机制可以消除共享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金晓玲和田一伟[8]基于刺激-集体-反应模型和双因素理论,探讨了共享经济下是什么导致消费者产生了信任和不信任及其形成机制。

聚类4的主题是商业模式,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它在互联网平台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曹淼孙[9]针对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进行了研究,包含众筹、跨界整合、价值创造以及技术支持。关钰桥和孟韬[10]对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提出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聚类5的主题是“互联网+”,依托互联网技术而产生的共享经济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不断获得发展。当闲置资源和“互联网+”相结合就产生了共享经济,“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相结合则产生了互联网时代共享经济背景下的新零售运营模式、共享交通、共享住宿等多种经济发展方式。

聚类6的主题是共享发展,随着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共享经济不断被深入新的应用领域,比如基于区块链的共享经济新模式、共享知识、共享金融等。同时,随着共享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引起学术界的讨论,如共享经济的用工关系、劳动者保护制度等。另外,共享发展也是共享经济发展的一种理念[11]。

聚类7的主题是共享住宿,典型的共享经济代表类型之一,属于协同消费范畴,典型的共享住宿型平台有小猪短租、蚂蚁短租等。池毛毛等人[12]针对共享住宿消费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提出其形成机制通过实证分析证明了其有效性。其他学者对共享住宿的消费心理机制模型、评论邻近效应、信用体系建设、信任形成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聚类8的主题是区块链,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网络结构、信息不可篡改、透明处理、方便维护等特征,能够有效帮助共享经济消除信息不对称、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信任缺失等问题,从而促进共享经济的良好发展。高锡荣和石颖[13]从区块链的角度对共享经济的信任约束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技术解决机制。

聚类9的主题是共享城市,赵四东和王兴平[14]认为共享城市是构建在共享经济和共享社会基础之上的一种城市发展形态,并提出了“共享经济-共享社会-共享城市”的共享经济升级路线图。

聚类10的主题是信息技术。正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网络平台支持。刘根荣[15]指出,一系列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如物联网、大数据技术等,使得共享经济这种新经济形态产生,颠覆了传统经济模式。

3.4.3 关键词突现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基础上,选择CiteSpace软件中的Bursness进行突现词分析,设置参数γ为0.5,点击view按钮得到我国共享经济研究领域的关键词突现图谱。图谱中共有15个突现词,分别是汽车共享、“互联网+”、闲置资源、信用体系、信息经济、政府监管、大数据、扎根理论、共享金融、新业态、税收管理、共享住宿、运用模式、价值共创以及演化博弈。从突现词的突现强度来看,“互联网+”、政府监管、共享住宿的突现强度均大于3,在这15个突现词中突现强度最强,说明这三个关键词在当时最受关注。从突现时间来看,突现时间最早和最长的关键词是汽车共享,最早出现于2006年,持续到2017年,说明汽车共享是共享经济领域中早期比较关注的问题。突现时间较近的关键词有共享住宿、运营模式、价值共创和演化博弈,说明它们可能是接下来我国共享经济研究的热点。

4 结论

本研究以中国知网北大核心和中国社会科学索引中期刊文献为数据来源,针对所筛选出的1089篇共享经济研究领域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共享经济研究领域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梳理我国共享经济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主题和研究热点,得到以下三点结论。

第一,从文献数量变化来看,我国共享经济领域的总体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在2006—2014年我国关于共享经济领域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2015—2018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文献数量快速上升;2019—2022年,我国有关共享经济研究文献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第二,从发文作者和发文机构的合作网络来看,我国关于共享经济的研究比较分散,并未形成核心的研究全体和研究机构,研究人员、研究机构之间的学术联系比较弱。

第三,从关键词分析来看,首先,国内学者共享经济领域研究热点主要围绕共享经济的发展模式(如商业模式、“互联网+”、价值共创、协同消费等)、共享经济理论(扎根理论)、共享经济的模式类型(如共享单车、网约车、共享住宿)、共享经济的运行机制(如信任、政府监管、信用体系、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其次,我国共享经济研究领域可以从关键词角度将其分为11个研究主题,分别是共享经济、共享单、协同消费、信任、商业模式、“互联网+”、共享发展、共享住宿、区块链、共享城市、信息技术。最后,从关键词突现分析来看,共享住宿、运营模式、价值共创和演化博弈可能是接下来共享经济领域研究的未来趋势。

本研究的文献主要来自中国知网,利用CiteSpace软件无法进行文献被引及聚类分析,无法分析我国共享经济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在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软件的参数设置带有一定主观性,从而产生的结果不同。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扩大样本数据来源,比如加入国外共享经济领域研究的相关文献,进一步研究共享经济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等,为后续学者进行共享经济的研究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发文聚类领域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领域·对峙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