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通感理论的产品设计语义程式构建研究

2023-10-26 11:52李文游李亚军
工业设计 2023年9期
关键词:通感程式产品设计

李文游 李亚军

(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南京 210094)

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之后,消费者对设计产品的需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功能、材质、外观等一般方面,更多聚焦于设计师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融入更全面的思考,从而向用户提供更丰富饱满、充满新意的体验[1]。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随着与心理学、符号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进一步演化扩展到用户体验设计这一层面,这就要求设计师聚焦用户的感官体验。尤其在日益强调用户的感性需求下,以五感转换为主的通感设计的应用,能够赋予产品更丰富切实的情感体验。因而设计者需要在对用户实际需求的了解过程中,对其感知进行合理编码,通过语义程式引导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顺利解码[2]。

1 通感理论概述

通感本是古诗词创作中的一种修辞手法,钱钟书在《通感》一文中对通感进行了阐述,通感的本质是“感觉挪移”。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3]。在当代研究中,通感设计也并非单纯将五感结合转换,而是利用感觉挪移,调动起用户多种感官体验,创造出幸福感、满足感等,从而使用户的情感需求得到满足。通感转译即是本觉与通觉的相互作用,例如通过彩色糖果(本觉)的视觉通道,传达给观者甜蜜的味觉感受(通觉)。通感转译的模型是一个双向运行过程,从设计师角度出发,首先获取通感的整体意象,提取通感特征,形成通感桥。接着,以通感桥为基础,将通觉转译为本觉,编码为产品的造型语言,即本觉符号。最后,从用户角度出发,用户对产品造型语言进行解码,从而产生通觉,如图1 所示。

图1 通感转译模型

随着设计与科学的交叉发展,通感转译与产品语义的联系必然会越来越突出[4]。针对平面化的产品和设备,设计者更多关注于视觉造型语义带给用户的指示与感受,此外也采用“视——听”“视——触”等多感官联合的方式进行传达。然而不同于一般的扁平化设计,产品设计中通感转译的应用,包括本觉提取、应用场景、设计过程、用户角色等每一个环节的设定,都将会影响到通感设计的决策构建。因此,将通感设计运用于产品语义程式之中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2 产品设计的语义程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语言文字的语义也愈加丰富,随之出现了研究语言含义的语义学。设计成果是物化了的文化[5],现如今许多设计产品投入到人类日常生活的使用当中,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产品语义学的概念来源于符号学,也是工业设计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产品本身作为一种符号,可以将产品看做设计师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桥梁的构建即是符号的表达过程。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产品设计的要素中诸如材质、形态、色彩所对应的字词属于意义单元,它们构成了产品的语义。产品语义研究的是产品的符号所象征的意义,并将心理与生理要素融入设计过程中,最终构成产品这个完整的语义体系[6]。设计师在该过程中通过产品的形态、结构等来向消费者传达设计目的、设计寓意、使用方式,因此设计与语言相同,也存在其所对应包含的语义,自然而然地,设计语义也成为消费者与设计师之间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的途径。在工业设计的蓬勃发展中,迫切需要对产品设计的语义进行研究,提高产品的可用性、易用性。

程式在《辞海》中意为法式、章程,是指规范化、标准化的法式。广义的“设计”可以理解为对问题进行求解的过程,那么在工业设计领域,这个“求解过程”则表现为“信息输入——加工——输出”。运用到产品设计中,设计者要做的就是将该过程应用到产品信息的编码与解码,即:对人类的感知特性及个人经历进行通感编码,进而便于用户通过程式进行解码。产品语义研究的是符号在使用环境中所传达的象征特性,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活动时对产品所具有的语义的输入与输出应当保障其逻辑上的合理性。语义程式是长期发展、不断完善而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语言,遵循语义程式的规律可以激发使用者对产品的共鸣。该过程的元素设置除了要考虑用户的生理和心理感受,还要具有一定社会性、文化性等与环境相符的象征价值。如果将设计产品看做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设计师在拿到该问题后所做的思考与衡量,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则可以视为解决问题的路径,而这种路径表现在产品通感设计的目标体系之上,即为产品设计的语义程式。

3 基于通感理论的产品设计语义程式构建流程

通常来讲,设计师首先需要明确设计目标、目标用户及其心理感知方向,然后针对当下时代人们的多感官体验趋势,探索与之相对应的、可以联通的设计元素,最后设计者考虑联觉的影响因素对产品进行形态、色彩等方面的设计。

3.1 设计师的编码过程

通感理论在产品设计的应用中涉及到的有:设计师要素、用户要素和产品要素;可大致分为三个过程:感官体验、行为体验、情感体验。设计师的编码和用户的解码过程的重要程度毋庸置疑,然而产品作为三维实体与平面相结合的物品,使它的可塑性与可能性大大提升。即使是同一个产品,不同的用户所感知到的内容都不甚相同,因此通感理论应用的成功与否,用户对产品的理解无疑是一个关键。为了达成目的,设计师需要理清设计的相关部分,并将涉及到的内容诠释得尽可能协调[7],如图2 所示。

图2 二序理解(根据克里彭多夫作为二序理解的设计符号学绘制)

通感设计之所以能够使用户有“沉浸式”体验,就在于它能够打破五官之间的界限,将用户体验从单一的感官拓展为多感官互通的情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用户接触到产品关联自身经历、打通五感、身临其境,然而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用户对于产品的理解也各不相同。为了能够更直接简易地在用户与消费者之间建立尽可能共通的理解,就需要探索规律化的语义程式。基于通感理论的语义程式能够指导设计者进行设计活动,使目标群体中大部分用户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产品的内在意蕴、更好接收设计师要传达的主要意图。设计是以用户为中心而进行的活动,语义程式的正确构建自然成为产品使用过程中是否带给用户良好体验的重要环节。对于产品设计而言,设计师结合用户调研、社会因素、风俗习性等赋予产品形态、外观等方面的特征就是产品的编码过程,用户接触到产品之后根据自身经验对产品的使用、理解即解码过程。

3.2 用户解码的过程

在用户解码阶段,也同样存在转译过程,在使用产品时,用户感受视觉主导,触、听觉为辅的体验,具体来讲即获取来自设计者赋予产品的语义信息;在此过程中,用户将源概念结合自身经验转换还原,也就是对设计者所设置的特定设计符号的解码。设计者的编码到用户对产品进行解码的过程中,五感之间的联通是重要的一环,那么就需要设计师对用户进行充分调查,了解用户使用习性以及心理特征,才能对设计元素进行更贴切用户的提取[8]。因此,基于通感理论的产品设计语义程式构建流程可为以下几个步骤,如图3 所示。

图3 基于通感理论的产品设计语义程式构建流程

1)明确设计对象并进行充分调研,了解产品的目标用户及其相关信息,采用恰当的方式对用户的心理特征进行大致描绘。

2)接着对用户进行更深层次的调查,了解用户对产品通觉意象的感知与难易程度,并在此过程中将产品的特征进行融合转译,充分利用感觉挪移来打通用户的联觉,以便进行产品设计元素的提取。

3)设计者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初步筛选出产品的设计元素,再结合通感理论明确最终的元素,并运用到产品设计中。

4)产品的设计活动结束之后,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对产品进行测试,验证通觉设计元素能否与设计预期相符,直至测试结果与设计预期吻合,证明产品能够很好地打通用户的通感。

4 基于通感理论的产品设计语义程式构建思路

如果将用户使用产品的过程视为一个完整的体验环,那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关联自身经历推物至己、打通感官与产品达成共识、引起共鸣身临其境。针对语义程式构建而言,根据不同阶段可以应用三个对应的策略:关联性、异化性、共鸣性。设计师的编码和用户的解码对通感语义的转译至关重要,众多用户对同一件产品所产生的的感受不同,这三个策略的把控对知觉反应也存在显著影响。

4.1 构建具有关联性的产品语义程式

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产品本身的实用功能和使用方式会对传达的感官通道作出限制,也就要求设计者首先应该明确产品特性,选择合适的感官通道进行产品符号元素的转译[9]。设计师要将自己置身于现实生活中,打通自己的五感,加强对产品的造型、材质、色彩、声音、气味等感知的敏感度,尽可能使自己与目标用户的处境相适应,站在用户的角度来获取其周边的信息,而非通过刻板的思想和原则来界定产品语义,五感唤醒程度越高,用户体验感越强[10]。在确认了产品语义传递通道之后,产品所具有的各种属性便可以进行合理置换,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受到新的体验与思考。

在通感转译的具体过程中,设计师一方面需要作为信息编码者,结合自身对现实生活的经验在脑海中构想出针对产品不同属性的通觉转译,形成初步的感官沟通与转换;另一方面设计者还需要扮演信息的解码者,站在使用者角度首先去感受产品的语义是否足够自然地调动起通觉体验,同时融入移情、联想等方法来确保合理性。又由于产品设计的语义表达自由度远不如文字描绘,提供给受众的感官信息是有限的,因此在感觉挪移的运用中,要更加注重把握符号元素之间的关联性与自然性,在产品语义设计中找到一个合适的触发点,使其能够准确而自然地传达出产品属性,提高易用性的同时引起用户熟悉的情感体验。

4.2 构建体现异化性的产品语义程式

通感设计固然会使用户感到多感官联动的新鲜,但同样在不同生活环境以及社会风俗成长的用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会由于所受教育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认知,这需要设计者充分考虑产品受众对于特定元素与外界关联性的个体差异。在《情感化设计》一书中,诺曼提到,产品造型的设计潮流逐渐趋向于情感化、艺术化、美观化[11],因此在进行产品语义表达时,设计者要更加注重深层次的情感交流。在《设计心理学》中,诺曼批判性地看待产品设计,挑剔运作不良的物品[12];一件产品满足其实用功能是最基本的,设计者需要在用户与产品的交互中建立一种五感互译的动态模式,借助通感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由产品语义衍生出反思层的高级交流模式。深泽直人的壁挂式CD 机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原则,找到了听觉、视觉与触觉间的异化平衡,既给用户创造了新奇的体验又不至于在使用时无从下手。

在围绕五感对产品进行相关设计工作时,设计师往往会被告知站在用户的立场去感受,提取设计要素进而完善语义程式,但是还有一点更需要重视,即五感唤醒的程度亦可为通感之间的异化尺度。产品之所以要进行语义研究,恰因为其不能像文字一样直白地传达出背后的寓意,设计师推己及人地捕捉受众群体的认知习惯、行为特征、情感境界等,以期用户能够尽可能全面完整地感知到产品的设计意图。然而尺度存在,则约束存在,设计者在对产品语义表现进行通感转译时,需要把握好五感之间异化的临界点,一改刻板印象的产品会一定程度上令人感觉新奇,但是五感联动的方式更需要多加思考,采用恰当的通感转译才能探索出正确、耐人寻味的产品设计语义程式。

4.3 构建引起共鸣性的产品语义程式

根据语言学的观点,通感是言语活动双方的沟通与互动,这种互动表现为表达者与接受者通过话语与语篇互动对通感话语进行构建与接受[13]。同理在产品语义学中,作为语义信息编码者的设计师与信息解码者的用户,二者之间对于同一件产品的感觉沟通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通感转译的效果,因此作为产品创作的主体,设计师需要更多地从用户的感官出发,对产品的语义进行定夺。肖庆等在对伽达默尔文本观进行研究时便指出,读者的先见、先有和先行把握融合在理解中,或者说是文本的视界和读者的视界汇合了[14],在这里即信息接收者的“先见”(对于产品的理解和认知)要与信息发出者也就是设计师的认知范畴相一致,才能达到所谓的“视界汇合”,从而更好地传达出动人的语义。

设计师的编码能否赋情赋义让用户感受到所要传达出的情感信息触景生情,是通感设计的真正目的,也是产品语义程式构建的关键。感觉是一种非常主观的元素,设计者需要注重在设计过程中用户的主要地位,尽可能从目标人群的不同感官去灵活探索,以在打破感官界限引起新奇感的同时又能够形成与感官对应联系的符号语言。在产品语义设计中涉及到有关通感设计的理念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来进行,才能更好地保证产品设计的合理性。

5 结语

在体验经济时代设计师对产品的表达更加多维化,通感设计也是从感官、情感体验方面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产品符号转译、用户情感体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产品本身作为一种符号,在进行产品设计语义程式构建的同时,也是设计师与用户之间交流互动的过程,和经验有关的元素、行为提取是通感设计的关键。因此,设计过程中应明确产品体验属性,结合通感转译来为产品语义程式构建打下基础;以用户的认知经验为中心,对语义符号进行设计来激发有效的情感共鸣。

猜你喜欢
通感程式产品设计
智能产品设计
征文通知:6G通感算融合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英语程式语可学性的语言模因论解读
基于Motor-CAD的增程式电动车发电机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通感:一扇让诗人不老实的门(外一则)
通感(外一篇)——孔武仲《乘风过洞庭》
增程式电动环卫车APU启停控制策略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