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山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2023-10-27 12:53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9期
关键词:盐山县棚室全县

王 慧

(盐山县农业农村局 河北 盐山 061300)

蔬菜是盐山县农业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盐山县蔬菜产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对全县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而言,蔬菜产业发展仍属短板,其规模总量、产业布局及产业化经营水平等都较低。为此,近期我们对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对促进盐山县蔬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

1 盐山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1.1 蔬菜产业规模基本保持稳定。2021 年,全县瓜菜年播种总面积0.55 万亩左右,瓜菜总产量约1.4 万吨。全县全年蔬菜总需求量约8.5 万吨,本地蔬菜产量无法满足全县正常生活需求。得益于北京新发地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落户盐山,全县蔬菜供给才得以维持。

1.2 蔬菜产业向合理规模化、专业化经营方向发展。近年来,全县蔬菜产业经历了由家庭分散经营向新型经营主体集中发展,进而再次转向家庭分散经营的过程。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充分证明了主体经营规模盲目扩大化,对全县蔬菜产业发展具有负面效应。以家庭为单位合理化规模经营,依然是盐山县蔬菜产业发展的主力军、主基调。

1.3 蔬菜生产科技水平逐步提高。据调查,全县形成了设施栽培、地面覆盖、露地种植等多种形式的生产格局,蔬菜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设施结构优化、有机肥替代化肥安全提质、水肥一体化减肥增效、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减药增效、设施蔬菜防灾减灾等蔬菜绿色发展等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蔬菜生产科技贡献率稳步提高。

1.4 食用菌等新兴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全县食用菌栽培面积约30 亩,年总产量约620 吨,主要栽培品种为平菇和银耳。其中以长生平菇家庭农场的平菇种植以及沧州福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银耳种植最为突出。

1.5 蔬菜产业市场体系优势显著。2020 年投入运营的北京新发地盐山分市场为沧州地区规模最宏大、功能最完善、管理最先进的一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及冷链物流园,将为盐山农副产品进入北京、走向全国提供宽广的平台。对于调整优化盐山农业种植结构,推动传统农业迈向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历史意义。

2 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规模小,市场占有份额低。全县瓜菜播种面积、产量在全市16 个设区县中排倒数第三位,且发展速度较慢。无论从产业规模、产业效益,还是产业发展态势都与农业大县的地位不相称。

2.2 蔬菜高效栽培水平相对较低。据统计,全县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20 个,面积约200 亩,露地及塑料大棚蔬菜面积占比高。从11 月初至次年3 月底5 个月时间,盐山县棚室蔬菜上市品种少、产量低,主要是黄瓜、西红柿、青椒和西葫芦等;而从每年的4 月初至10 月底,全县大棚黄瓜、西红柿等大量上市。由此可以看出,季节性单品供过于求与季节性短缺并存是我县蔬菜产业的基本现状。

2.3 产品质量档次不高。盐山县蔬菜生产管理粗放,争创名牌的意识不强,名牌精品蔬菜及精特菜少,市场占有率低。根据调研情况综合分析,盐山县蔬菜产业无论是产业规模、效益,还是对农民增收的贡献都远未达到主导产业的地位。

3 盐山蔬菜产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3.1 家庭联产土地承包。根据调查,家庭联产承包使土地条块化、零散化,不利于棚室建设,种植大户为增加新建棚室在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上遇到小农意识形态难题,要么随意提高流转价格,要么宁可闲置也不流转。

3.2 农村劳动力及蔬菜从业人员减少。蔬菜生产虽然是一项产出比较高的行业,但繁重的劳动加之高温高湿环境,还是让不少人却步。尤其是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西南各乡镇,青年劳动力有更多的就业选择权利,相比东部乡镇从事蔬菜生产的更少。

3.3 蔬菜产业效益不稳定

3.3.1 露地大宗蔬菜效益不稳的主要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蔬菜产业自身特点所致。露地大宗蔬菜上市集中,不耐储藏,生产量供过于求时,必然造成价低影响效益。二是从事大宗蔬菜种植的经营主体组织化程度低,与大市场难以衔接。

3.3.2 设施蔬菜效益不稳的主要原因。设施蔬菜的效益主要取决于生产成本、蔬菜产量、市场价格等因素。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设施蔬菜效益不够理想,生产者收益偏低。

3.3.3 蔬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雇工费用快速上涨已成为影响蔬菜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盐山县消失的各类蔬菜产业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力成本造成的。

3.4 部分经营主体采取的经营方式失误。从调查情况来看,凡是采取公司或企业式生产管理的,生产效益均大幅下滑,生产难以为继,主要是因为经营者对蔬菜产业发展的特点不清楚,经营方式和管理机制不适宜所致。

3.5 政府部门引导蔬菜产业发展措施不到位。近年来,盐山县将蔬菜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并作为县域经济新的增长点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促进蔬菜产业发展措施不到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蔬菜产业发展思路不清晰,没有具体的发展规划或计划;二是引导蔬菜产业发展的方式有缺陷,只是采取了申请上级项目奖补资金或扶贫等方式建设规模化园区。由于设施蔬菜投资较大,在缺乏技术支撑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往往造成“劳民伤财”,投资失败的教训对设施蔬菜发展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3.6 技术管理失误或严重自然灾害影响。设施蔬菜生产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棚室设计建造到生产管理每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生产效益,其中最关键的是棚室抗灾力设计,如棚室结构设计不科学或建材不坚固,最容易遭受风灾、雪灾、连阴雾霾危害,导致毁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最明显例子就是盐山县部分生产主体在引进外地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时,不因地制宜,完全照搬照抄,也采取地面下挖方式,不但使地表熟土层遭受破坏,而且造成雨季淹水和冬季因地下水位过浅造成地温过低,严重影响棚室蔬菜生产。其次是生产过程中的肥水管理、防病治虫等管理措施不及时、不科学影响产量。

4 加快盐山县蔬菜产业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4.1 制定蔬菜产业发展的目标和规划。从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角度分析,盐山县蔬菜产业仍属于短板,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全县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规划。蔬菜产业发展应走规模扩张与提档增效并举的路子,通过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快速扩大产业规模;通过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精品设施蔬菜占比;通过提升产品档次,提高效益,基本实现蔬菜产业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导产业。

4.2 调整蔬菜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是蔬菜产业提档增效的关键措施。针对盐山县蔬菜产业总量不足的现状,一是在露地与设施蔬菜双增加的前提下,合理调配两者的比例结构,侧重增加设施蔬菜规模;二是调整品种结构,与北京新发地市场对接,按市场需求有目的生产,扩大精品特菜种植比例;三是调整设施蔬菜中日光温室与大中小棚的比例,重点发展建设成本较低的大中拱棚面积。四是因地制宜选择性价比较高的棚室设施结构。新发展基地重点从提高投入产出效益的角度出发,在确保棚室设施抗灾能力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成本较低的设施材料和棚室结构。老蔬菜基地以提高抗灾能力和消除连作障碍为目标,重点推广高标准钢筋水泥骨架的优型棚室,加快旧棚室改造,提高棚室采光、蓄热、通风等性能和抗风灾雪灾能力,并尽快解决历史遗留的农田排水不畅的问题,防止出现棚室积水现象。

4.3 调整蔬菜产业布局。根据盐山县目前蔬菜产业生产格局、种植习惯以及土壤特性,建议以边务镇、盐山镇为中心,建设塑料大棚产业集群,并沿东部乡镇向南扩张,主要生产春提早和秋延后黄瓜、西红柿等。以孟店乡、韩集镇为中心建设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产业集群,主要用于冬季果菜类蔬菜生产。尽快形成“点、片、带”相结合的蔬菜产业发展格局。

4.4 创新蔬菜产业经营方式。蔬菜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从全县蔬菜基地发展情况来看,蔬菜规模经营的方式和机制至关重要,是决定经营成本和效益的关键因素。总体分析,温室、大棚等设施蔬菜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宜采取“规模化建设、分户经营管理、专业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服务和加工销售”的模式,不适合采用公司型主体经营管理;对于便于机械化播种、管理、收获的蔬菜品种,可以采取公司型主体经营管理模式。

4.5 政府转变支持和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蔬菜产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盐山县发展蔬菜产业面临规模扩张和提质增效两大任务,应充分发挥政策导向和市场竞争两个机制,促进盐山县蔬菜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我们应改进传统抓农业生产的思维,创新支持和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一是深入研究,科学制定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二是重点支持和培育从事蔬菜产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三是加快土地流转,为蔬菜产业规模扩张,发展新兴蔬菜基地创造条件;四是重点抓好农业招商引资。

4.6 解决好菜粮争地与地下水压采矛盾。蔬菜生产是一项高水耗产业,亩均用水量是大田作物的3 ~5 倍,在地表水缺乏或盐碱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地下深井淡水维持生产,大面积增加蔬菜种植与当前地下水压采政策相背。解决这一矛盾可以采取盐碱地无土栽培与水肥一体化技术。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蔬菜面积增加势必会影响粮食种植面积与粮食产量,统筹协调、解决好两者之间的矛盾是确保全县蔬菜产业健康发展的必然条件。

猜你喜欢
盐山县棚室全县
虫子又多了!棚室防虫有妙招
盐山县关工委参与拍摄的纪录片《马兰飘香》杀青
河北省盐山县 组织召开春季学校食堂食安会议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江西省赣州棚室蔬菜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如何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棚室草莓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晚清民初河北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研究——以河北省盐山县为例
妙笔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