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长安至洛阳段之路线、驿站与行宫

2023-10-27 06:37综合整理报道
海外星云 2023年10期
关键词:陕州宜阳县洛阳

从夏商周至隋唐的3000年间(公元前2070年~907年),黄河中下游两岸是全国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也是历代王朝版图的地理中心。在这个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中,有两个平原:一个是伊洛河平原(盆地);一个是关中平原(渭河平原、关中盆地),这两个平原各自形成了两个中心城市——洛阳与长安。

自周公开创丰镐与洛邑东西两京后,直至唐末,除国家分裂年代外,洛阳和长安交替作为全国的国都。沟通和连接两京的道路,是我国有史记载最早、最重要的一条国内东西主干道。

《尚书·武成》记载周武王伐商,“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但比历史文字记载更早的夏代,夏启伐有扈氏(今陕西户县),商与崇、周等方国的联络均往返于这条道路。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多次提到周人纳贡于商、通婚及相互征战。西周建国后,这条大道成为宗周镐京与成周洛邑(王城)间的驿传之路。秦始皇由咸阳“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秦始皇五次东巡,三次行经此道。汉唐时以长安、洛阳东西二都为枢纽,东达沧海,西逾葱岭,成为万国朝天之路,宾使川流、驷骑云至,极为繁荣。以后历宋、元、明、清直至现代。

这条道路是在怎样的地理基础上形成的?

长安与洛阳均位于北纬34度15秒~34度39秒,东西相距400千米,也均地处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之北,黄河支流渭河与洛河两岸。山河形势致使两地交通最便捷的径直路线,是沿秦岭北麓和黄河南岸一线。由于自然地理特征,大致可分为三段:

1.从长安到潼关约130千米,道路沿秦岭北麓、渭河南岸黄土台塬,线路平直开阔,路基稳定。沿线农业发达,供给充足,邑聚稠密,易置驿站。但由于地质构造不同,秦岭抬升,渭河地堑下沉,造成地震、山崩、泥石流灾害堵塞道路。据史书记载,东汉汉献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 华山崩。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骊山北麓有山体涌出,名曰“庆山”(在今西安临潼区)。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华州少华山阜头崩,沙石阻塞道路,“华州东有乱石十里,蔽野横路,马阂几不可行。其大者皆如冈阜而不成山。问之,人云:少华山崩也。遂考诸宋史,熙宁五年九月,知州吕大防言:少华山前阜头岭山岭摧陷,其下平地东西五里,南北十里,溃散坟裂,涌起堆阜,各高数丈,长若堤岸。陷居民六社,凡数百户,林木庐舍亦无存者”。还有明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关中大地震。这些自然灾害,特别是泥石流,对这条通道造成了一定不利影响。

2.从潼关至陕州,约130千米。黄河在山西、陕西之间咆哮南下,为西岳华山阻挡,急转九十度向东流,而秦岭从华山向东延伸至河南灵宝西南向东北分支称“小秦岭”,黄河与小秦岭之间除山体外,全为黄土覆盖。黄河下切侧蚀,使南岸形成高出河床30~50米的陡岸,没有阶地可以东西畅通。而源于秦岭的河流注入黄河,穿切黄土地形冲出河床与黄土塬面高差约300~500米的陡岸,而东西行旅也必须横越条条冲沟与塬面。战国后期,秦国在稠桑原(西原)与弘农涧西设立“函谷关”稽查行人,易守难攻,成为险关。由于从潼关到函谷关的黄土塬上桃树成林,而名为“桃林塞”。自函谷关东行,黄河南岸阶地平缓,易于通行,直达陕州。在历史时期亦曾由阌经虢州(今灵宝市)再折向旧灵宝县城东达陕州。

3.从陕州到洛阳,有南北两道,北道称“崤山北道”,南道称“崤山南道”。陕州故城(毁于黄河三门峡水库建成前)处于环水台地上,“西控函谷,东控崤坂”。其中,崤坂亦为秦岭主脉向东北的一条分支,主峰在陕县硖石东,由于断层,山势高峻,沿断层裂隙形成南北两条通道。南道由陕州故城沿青龙涧东南行,过交口,溯雁翎关水(古称“安阳溪水”)穿过崤山垭口雁翎关,沿源于雁翎关的永昌河东而下至宜阳县三乡汇入洛河,长约180千米,由三乡沿洛河平原直达洛阳。隋唐时期,崤山南道亦有变化,隋初废三崤道(在崤山北道上)开莎栅道,即从崤山南道上的兰峰宫东的莎栅城东南行经唐永宁县城(今洛宁县北),又东南到三乡驿。莎栅道不绕行永昌河谷,径直达三乡驿,缩短了路程。崤山北道从陕州故城沿青龙涧河东南至交口,再溯青龙涧河支流交口河(古称“渎谷水”)而上至崤山,沿崤山峰间隙狭道于崤山东沿源于马头山的谷水,经渑池、新安穿越低山丘陵,直达洛阳。东汉末年,曹操西讨巴汉,另在崤山北道上开“北山高道”。对于北山高道的行经线路,有待实地探查。此条线路全长约140千米。西汉武帝时,将秦函谷关移至新安县城东二里,称“新函谷关”。

长安至洛阳的道路历史发展

从春秋时期秦晋争夺函谷关,东西各地的战争均为夺取此道。公元前627年,秦晋崤之战,秦师袭郑(河南新郑),路经晋境,晋军埋伏阻击,秦师全没。战国时期秦国势力不断东进,已据有魏国的崤山地区,秦王与赵王曾会于渑池城(今渑池县城西池底乡朱城村),渑池城地处崤山北道的东端。崤山南道也是秦国与韩国和周的通道,周都成周(洛阳白马寺以东,汉魏洛阳故城)处于韩国境域。秦窥周室,先伐韩,韩国为抵御秦军,曾于崤山南路要冲建立宜阳城(今宜阳县韩城镇东北)。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甘茂攻取宜阳,秦国就“车通三川”(黄河、洛河、伊河)。秦统一全国后,以咸阳为中心,修筑驰道,其中最重要的干道就是从咸阳到三川郡(洛阳),再由三川郡分驰原关东六国旧地。汉定都长安,长安至洛阳间道路沿用秦驰道。张骞通西域后,长安至洛阳的道路成为丝绸之路重要的一段。隋唐两代定都长安,而建洛阳为东都,京都之间官吏、使臣、商人络绎不绝,皇帝也视京都为东西二宅,经常往返。为了加强京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联系,沿途设置馆驿,逐渐形成完善的驿路。据《唐会要》 记载:“从上都到汴州为大路驿。”从上都(长安)到汴州(今开封市),中经洛阳,即两都交通为第一大驿道。今据史籍记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唐代长安与洛阳间的馆驿,皇帝往返两京设置的行宫表列于下,凡经现场考察有遗址的加以注释说明。

唐长安洛阳道上的馆驿

长乐驿——长安城东第一驿。长乐驿遗址未发现,应在今西安城东北十里铺附近。

滋水驿——即灞桥驿,今灞桥镇,西距长乐驿15里,东行30里至昌亭驿。

昌亭驿—— 即昭应驿,今临潼区(骊山镇),东行14里阴盘驿。

阴盘驿——今临潼区新丰镇西四里,沙河村南,今已为铁路局新丰编组站建筑。

戏水驿——在阴盘驿东13里,戏水西。

杜化驿——西距戏水驿27里,在渭南县西13里。

渭南驿——西距杜化驿13里,即今渭南市。

东阳驿——西距渭南驿13里。

赤水驿——西距东阳驿13里。

普德驿——西距赤水驿25里,今华县城内。

敷水驿——西距华县30里,今敷水镇。

长城驿——西距敷水驿28里,今华阴市西二里。

潼关驿——西距长城驿约40里,今潼关县港口。

阌乡驿——西距潼关驿30里,今灵宝县豫灵镇南原村附近。

盘豆驿——西北距阀乡驿25里,在今灵宝市故县镇盘东盘西二村北,已没于黄河。

湖城驿——西距盘豆驿28里,今灵宝市阳平镇寨子村黄河南岸。

稠桑驿——西距湖城驿28里,今灵宝市函谷关镇稠桑村北。

桃林驿——西距稠桑驿20里,今灵宝老城大王镇老城村西北,没于三门峡水库。

甘棠驿——西距桃林驿70里,今三门峡市区内陕州故城内。

硖石驿——西距甘棠驿50里,今陕县菜园乡石门。

嘉祥驿——地址不详,陕州故城以南,宜阳县三乡驿北,地址无考。

鹿桥驿——西北距硖石驿60里,今洛宁县城北旧县村,唐永宁县城。

三乡驿——西北距鹿桥驿40里,今宜阳县城西三乡镇。

福昌馆——西距三乡驿25里,今宜阳县城西韩城镇福昌村北口。

柳泉驿——西距福昌驿34里,今宜阳县城西25里。

甘棠驿——西距柳泉驿30里(一为25里),今宜阳县城内。

三泉驿——西距甘棠驿25里,今宜阳县城东35里苗马村。

甘水驿——西距三泉驿口里,今甘水入洛河口附近。

临都驿——西距甘水驿口里,距唐洛阳城西五(六)里处。

都亭驿——西距新安驿80里,距临都驿五(六)里。

芳桂宫驿——西距甘棠驿120里,今渑池县西五里黄花村。

渑池南馆——西距芳桂宫驿五里,今渑池县城内。

新安驿——西距渑池南馆80里,今新安县城内。

唐长安洛阳道上的行宫

华清宫——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下。

游龙宫——今渭南市西。

神台宫——华县城东北三里。

琼岳宫——华阴县西18里(今华阴市西)。

金城宫——华阴县东13里(今华阴市东)。

轩游宫——今灵宝市豫灵镇附近。

上阳宫——今灵宝市东北阳平镇附近。

桃源宫——今灵宝市大王镇后地村。

陕城宫——今三门峡市区陕州故城。

绣岭宫——今陕县菜园乡绣岭坡上绣岭村。

紫桂宫——今渑池县黄花村西南。

兰峰宫——今陕县宫前乡宫前村北台地上。

莎栅宫——今陕县宫前乡宫前村东。

崎岫宫——今洛阳县城北30里旧县村西五里圪塔庙。

福昌宫——今宜阳县韩城镇福昌村北〔隋福昌宫,唐高宗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复置〕。

兰昌宫——今宜阳县三乡南寨村(唐福昌县西17里)。

连昌宫——今宜阳县三乡村五花寺(唐寿安县西29里)。

兴泰宫——今宜阳县赵保乡西赵保、上沟村间(唐寿安县西南40里) 。

显仁宫——今宜阳县西(遗址不详)。

甘泉宫——今宜阳县东(遗址不详)。

连曜宫——在今宜阳县(遗址不详)。

北宋建都开封,洛阳为西京。长安虽然失去全国政治中心地位,但仍是西北地区军事重镇。为了开封、洛阳、长安间的政治、军事的联系,曾重视道路修整。宋建隆三年(公元962年)“诏西京修古道险隘处,东自洛之巩,西抵陕之湖城,悉命治之,以为坦路。”北宋与西夏的战争长达百余年,关东的军需物资,均由此道或黄河水道转运到沿边各地。南宋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3月,宋、金议和,“以河南地与宋”,后又“复取河南陕西地”,南宋派签书枢密楼焰宣谕陕西,秘书少监郑刚中随行,自临安(今杭州)至凤翔府(今凤翔县)。其中从洛阳至长安即行经这条驿路,郑刚中此行撰有《西征道里记》一书。

元代建都于大都(北京),当时从北京通往陕西、甘肃、四川的驿道,从洛阳河南府路至奉元路(今西安)设置驿站:河南站正西70里新安站、90里沔(渑)池站、70里硖石站、70里陕州站、90里灵宝站、70里湖城站、50里阌乡站、70里华阴站、70里华州站、50里渭南站、80里临潼站及75里奉元站。明代沿袭元代驿路,在新安与渑之间增加一个义昌驿。

清代所设驿站是:周南驿(洛阳县驿)、函关驿(新安县驿)、义昌驿(今渑池县东义昌)、蠡城驿(渑池县驿)、硖石驿(陕西硖石镇)、甘棠驿(陕州驿)、桃林驿(灵宝县驿)、鼎湖驿(阌乡县驿)、潼关驿(潼关厅驿)、潼津驿(华阴县驿)、华山驿(华州驿)、丰原驿(渭南县驿)、新丰驿(临潼县驿)、京兆驿(西安府驿)。此外在这条路上还设有铺递。明清这条驿路不仅是洛阳与长安之间的主要通道,也是西通陇、蜀,东北通京师的大道。

猜你喜欢
陕州宜阳县洛阳
洛阳正大剧院
语言音乐学视域下的陕州梆子地域风格探究——兼谈陕州梆子的“本土”身份
河南宜阳县地下水赋存规律与开发利用建议
宜阳县
“立法为民”的洛阳实践
洛阳自古繁华
探秘陕州地坑院
新出北宋陕州漏泽园党项配军墓志研究
宜阳县
Unit 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Section B(2a-2e)
——Beauty in Common Things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