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山西省农村党员教育实践及历史启示(1949-1956)

2023-10-28 11:35刘荣臻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农村党员支部党员

冯 悦,刘荣臻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党组织获得了很大发展,党员人数激增,然而部分党员的思想文化水平依然存在问题,这就为农村党员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中共山西省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华北局的统一部署,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农村党员进行教育实践,要求党员努力学习,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一、农村党员的现实境遇

(一)农村党员数量与质量发展不平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被敌分割的农村和紧张的战争环境中,缺乏应有的教育,文化程度普遍很低。1950 年底全国共有党员人数5,800,000 人,其中1949—1950 年参加党的新党员有2,700,000 人。①由此可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出现了党员人数激增的情况。山西省在党员组织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大规模发展党员的情况,且党员区域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党员分布在农村。1950 年底山西省共有党员286,935人,分布在农村的党员有240,638 人,占全省党员人数的83.9%。②农村党员受教育程度低,如洪洞县农村党员中的文盲、半文盲的人数占到农村党员人数的77%。③太谷县西峪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村只有三个人识字,尽管1949 年相继建立了小学和民校,但农村部分干部群众仍然认为只有生产要紧,不关心学习。④农村党员数量与质量发展的不平衡给党内教育任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加强党员的教育,提高广大党员的政治觉悟,发展党员要严格谨慎。

(二)少数农村党员政治思想水平偏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农村政治风气日益浓厚,群众政治水平日益提高,但部分农村党员思想觉悟水平跟不上新形势的发展。一部分农民出身的党员,在土地改革完成后产生了革命成功观点,认为“革命成功了,没啥干”的思想也随之而产生,对党的工作表现出怕麻烦、嫌误工等消沉情绪,把党的工作看作是“额外负担”。⑤由此可见,农村中的部分党员的思想水平有待提高。同时也存在部分农村党员不了解党的中心任务,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前途,这显示出部分农村党员政治理论水平不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制约了农村的发展。

二、农村党员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农村党员教育内容

1.共产主义与共产党的教育

在全党进行一次有系统的关于共产主义和共产党的教育是加强党内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的主要环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部分农村党员对共产主义前途认识模糊,产生了“埋头生产,不问政治”“退坡换班”“消极不干”等十分严重的思想倾向,还有对共产主义社会半信半疑,认为是“一切归公”“一切集体,没有家庭”“吃大锅饭,要吃甚吃甚”还有人“怕到那时用甚领甚,没人愿意劳动。”⑥因此,根据党员政治理论水平与具体情况,结合党员思想实际,依据中央编写的《党员读本上册》进行教育、讲解,经过教育绝大多数农村党员提高了自己的思想认识,因胜利而产生的上述种不良思想与作风已有部分农村党员被克服,并从共产党的伟大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和个人前途与革命前途的一致性中,认识到今后要过真正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努力搞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好好领导生产。

2.党员标准八项问题教育

1951 年4 月9 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中,刘少奇做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和《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奋斗》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相应的提高入党标准并且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员的八项标准。要求教育党员必须合乎中央规定的八项标准,知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共产党员,使每个党员都能以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这八项标准不仅仅是作为教育和培养党员的标准,更是吸纳和考察新党员的基本条件。以党员标准的八项标准来教育每个党员,使每个党员的党性不断得到提高,从而能够满腔热忱地为社会主义革命事业而奋斗。

3.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启发党员政治觉悟,提高党员斗志,克服消极退坡思想的关键。针对农村党员思想情况进行系统有重点的教育,方法一般是采用回忆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历史事件,由内而外的宣传及教育使这一政治教育扩大起来。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教育与农村党员以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进行教育,从而进一步就提高了党员们的政治觉悟与阶级自觉,解决了党员躺倒不干,怕误工的思想问题,启发了广大党员的奋斗意志。

4.党的总路线的教育

企业融资是企业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本资源的过程,是企业获取经营投资的主要途径。融资方式的划分,从资本来源角度包括内部融资(主要依靠自有资产)和外部融资(主要通过外部途径获取);从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直接融资、小额公司贷款、民间借贷、典当融资等。考虑到小微企业的发展阶段和自身资本实力,大都以外源性融资为扩大再生产主要资本来源。而小微企业自身经营规模小、可抵押资产少、品牌知名度低、企业软实力弱等天然缺陷与融资市场获取资本的要求和条件完全背离,这一现实决定了其融资能力和渠道的缺陷。因此,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是指因能力和渠道欠缺导致融资难度远远高于其他企业的现象和问题。

1953 年6 月15 日,党中央和毛主席明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要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党员首先必须是拥护社会主义的,并能够很好地贯彻总路线,积极领导群众发展互助合作,带动农民群众一起来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村党员进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教育,特别是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教育,主要包含关于国家工业化的问题、党的互助合作政策、粮食统购统销政策等内容。为了提高农村党员的社会主义觉悟,各农村支部以省委发出《给农村党员的一封信》,山西日报发表的《在当前农村工作中共产党员必须弄清楚三个问题》的社论为教材,开展关于《社长与雇工》《连家沟走了两条道路》的讨论,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教育和专题讨论全省90%以上的农村党员都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总路线教育,社会主义觉悟有了显著的提高。在统购粮食时,省委发出《从政治上组织上巩固总路线宣传教育成果》的指示,各县根据这一指示都在农村支部中进行了总结教育和党员鉴定工作,这就有效地巩固了总路线教育的成果,促进了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1954 年春节期间在全省模范组织了工人农民互派代表的联欢活动中,向农村党员进行了工农联盟的实际教育,论通过这一教育使农村党员对总路线的理解深入了一步,懂得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对农民的好处,懂得了巩固工农联盟,建设社会主义离不开工人阶级的领导,懂得了要想实现农业的集体化机械化,农业必须积极支援工业。紧密结合各项中心工作进行总路线教育是一次极为广泛的党内教育,大大提高了农村党员社会主义觉悟,明确了奋斗方向,增长了农村党员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二)农村党员教育方法

1.开办短期训练班

为了加强农村党的领导,各专区根据华北局《关于训练农村党员干部的指示》及省委的指示,于1950 年1 月初旬先后开办了农村党员训练班。以新民主主义建设政策教育为主,辅以前途教育、时事教育及党的基本知识教育。⑦教学方法上,克服了以往单纯检查工作和经验主义的训练方法,以讲授为主,结合实际进行启发讨论和个别谈话动员等。在讲授前根据党员思想情况,将教材进行了研究讨论,讲课注意简明扼要,每次只讲一至两个问题,做到了中心明确,并能多举出具体例子,加以说明。还做到联系实际,对照思想,展开分析批判,明确观点,提高认识。县委书记亲自领导、亲自讲课,结合一定数量的区负责干部和一般干部,组织和帮助小组讨论。部分县在学习结束时还认真地进行了鉴定,党员反映是“党对咱有了底子了,还要经常的了解咱,今后可要好好的工作了”⑧凡经过训练的党员,思想觉悟普遍提高,明确了革命前途,对工作主动负责,加强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如长治专区一区鹿家庄农村党员学习后,回村便带头组织了运输大车100 多辆,往太谷送麻,给工厂拉板,两次赚小米100 余石。⑨离石、临县除由县委开办训练班进行轮训外,为了扩大轮训面,区委又采取了有计划有重点的支点普训。训练后党员思想提高不少,如八区张家塔一个农村党员说“群众生活搞不好,咱党员也不能过好生活”。⑩

2.建立党课教育制度

1951 年山西省委根据刘少奇同志在党的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报告和结论,以及会议通过的《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决议》制定我省党的基层组织整理的具体计划,提出要建立党课制度,要求农村支部每月上两次党课,进行抗美援朝的时事政治教育,启发党员政治觉悟,提高党员斗志,克服消极思想。针对党员思想情况和农村具体工作,将具体工作的执行与政治教育相结合,更好地解决党员的思想问题。1953 年8 月召开了全省农村宣传工作会议,检查了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省委针对会议上检查出的这些问题,发出《关于加强农村支部教育工作的指示》,为保证支部教育的经常化,必须重视建立与健全党课教育制度。组织大批报告员和县区兼职支部教员,进行党课教育,深入乡村支部进行传达,支部教员讲课时课前做充分准备,每讲一课要有中心,并联系实际,注意教育与中心工作的紧密联系,要多吸收意见,随时改造教法,并组织大家讨论,启发党员多联系自己思想实际,正确的领会讲授内容,提高社会主义觉悟,推动工作,支部委员每月要分析研究党员思想变化与具体表现一至两次,以做充实讲课材料,教育党员在时事问题方面除一般的召开党员干部会议与宣传员传授站工作报告外,可在民校或读报组内进行组织大家讨论。⑪通过党课教育制度使每个党员能够系统的领会总路线的精神实质,分清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思想界限,进一步提高每个党员的觉悟,使他们在工作中能正确地贯彻党的政策和党的重大事件,能够运用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去教育群众,领导群众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3.建立经常的教育制度

三、农村党员教育的历史启示

(一)坚持党对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领导

必须坚持党对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领导,这是做好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关键问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农村支部开办短期训练班、建立健全党课教育制度和建立农村党员教育网,这些工作都是在党的领导下逐步建立健全起来的。1953 年9月15 日华北局指示:“各级党委特别是县区党委必须坚决克服党不管党的教育现象,把党支部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当做党务工作的经常业务之一”⑰各级党委特别是县委对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重视与否,是决定农村党员教育工作好坏的关键。为了联系农村党员思想实际进行针对性教育,区委以上各级党委每两个月研究一次农村党员思想与支部教育工作,以及研究支部教员、传授员的工作,以便了解情况总结经验,适时调整教育内容。⑱不断加强对党员教育工作的领导,保证党员教育的经常进行,引导广大农村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如离山县王家沟支部农村党员牛有龙说:“过去不听党的话,不止害了自己,而且损害了党的工作。党课教育真顶事,这下可治了我的大毛病。”⑲

(二)坚持党内集中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

1951 年3 月从华北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以来,为了集中解决农村党支部中存在的部分不良思想倾向,对农村党员定期进行整训具有显著效果,但这些教育带有很大的突发性,其成果往往不能巩固持久。在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后,要求我们随着国家建设和农村工作的开展,不断地向农村党员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以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向党所指引的方向前进,这个任务也显然不是突发性的教育所能完全担负的。省委于1953 年春发出《关于推广璩寨支部工作经验的指示》并且山西日报发表了《为巩固与发展整党成果而斗争》的社论,要求各级党委把党员教育工作经常化。华北各地农村支部设有支部教员和传授站,也有教育制度,并且在一部分地区已经有了进行经常支部教育的经验,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健全并坚持经常的支部教育工作制度,坚持党内集中教育与经常性的教育相结合,对于提高党员思想觉悟,巩固党内集中教育成果具有重要作用。

(三)不断丰富党员教育内容

不断增加党员教育的内容是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员战斗力的客观需要。首先要不断进行共产主义与共产党、党员八项标准问题、党章等基本知识教育,明确党员的权利与义务,提高党员政治觉悟与阶级自觉,保持与提高了党的先进性与战斗力。此外县委根据各个时期的农村中心任务,结合实际情况,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内容进行补充修改,不同的时期教育内容侧重不同,如在整党过程中结合抗美援朝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正确的认识当前国内外政治形势,进一步提高爱国主义思想。1953年进行过渡时期总路线以及互助合作运动政策的教育,使农村党员以一定的力量在群众中组织互助合作和组织冬季生产,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向党所指引的方向前进,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支部战斗堡垒的重大作用。时事政治教育对提高农村党员对国情的认识,对把握国家发展战略,加强和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注 释:

①关于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展的统计资料[N].山西农民报,1951-06-30(08).

②中共山西省委.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计划(初步意见).1951 年7 月晋中市档案馆馆藏,D002-002-0031-0018.

③洪洞县委.洪洞县各区委党的组织情况统计表.洪洞县档案馆藏,D009-002-0041-0019.

④文盲村变成了文化村[N].山西日报,1955-12-20(03).

⑤中共山西省委.中共山西省委关于整顿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计划(初步意见).1951 年7 月日晋中市档案馆馆藏,D002-002-0031-0018.

⑥榆次地委.关于在农村支部实验共产主义教育的通报.晋中市档案馆馆藏.1951-9-5:D002-002-0043-0016.

⑦加强今年大生产领导 兴县专区各县轮训农村党员 受训党员回村积极领导群众搞生产[N].山西日报,1950-03-7(02).

⑧为今年大生产作思想领导准备 长治专区大量集训农村党员 两万两千余党员受到教育 决心回村领导群众闹生产[N].山西日报,1950-02-07(02).

⑨长治千余农村党员经过训练 群众反映作风有转变 支部生活健全了自我批评开展了[N].山西日报,1950-03-07(02).

⑩离石林县进行支点普训党员[N].山西日报,1950-03-07(02).

⑪中共清徐县委.关于一九五四年五月至十二月农村支部教育工作计划.晋中市档案馆馆藏,D002-015-0047-0018.

⑫中共孝义县委.关于一九五五年农村党员教育工作计划.晋中市档案馆馆藏,D002-015-0059-0020.

⑬中共清徐县委.关于一九五四年五月至十二月农村支部教育工作计划.晋中市档案馆馆藏,D002-015-0047-0018.

⑭中共祁县县委.祁县县委关于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计划.晋中市档案馆馆藏,D002-015-0059-0012.

⑮中共太谷县委.中共太谷县委关于一九五五年农村党员教育工作计划,晋中市档案馆馆藏,D002-015-0059-0007.

⑯加强与改进党课教育工作[N].山西日报,1955-04-24(04).

⑰华北局转发中央批准的华北局“关于加强农村支部工作的指示”以及“一九五三年十一月至一九五四年十月关于农村支部经常教育工作计划”.晋中市档案馆馆藏,D002-002-0126-0039.

⑱关于加强农村支部教育工作的指示.晋中市档案馆馆藏,D002-015-0011-0007.

⑲党课教育提高了支部的战斗力[N].山西日报,1955-8-30(03).

猜你喜欢
农村党员支部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支部联建润“甘泉”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进一步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管理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380名农村党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坚持问题导向 增强农村党员开展“两学一做”教育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