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师情感调节策略探究

2023-10-29 17:55西交利物浦大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5期
关键词:调节情绪情感

西交利物浦大学 韩 昕

苏州大学 古海波

教学是一种情感实践,新课标的颁布与实施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学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给小学英语教师带来多重情感体验,包括喜爱感、成就感、幸福感、压力感、焦虑感以及愤怒感等。其中,负面情感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身心健康,导致职业倦怠、心理失衡等问题频发。教师的情感状态成为群体性职业发展的痛点,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从教师专业发展视角出发,在过去,我们集中追求教学技能和学科能力的强化,较少关注教师情感素质的培养,导致其情感表达随意化、片面化、偏私化。实际上,教师的情感调节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是提升教师师德水平和职业幸福感的关键要素,也是保持教师工作热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因此,本文基于已有研究,介绍一系列实用的情感调节策略,助力一线英语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一、教师情感调节的概念

教师情感调节是指“个体教师如何调节所感受到的和要表达的情感”,既包括对负向情感的调节,也包括对正向情感的调节。在小学英语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调节消除情绪干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自身情感调节营造特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乐学善学,在合作与探究中充分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此外,教师在合理调控情绪时能够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自信心和满足感,抵抗消极情感的侵蚀,更好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根据Gross的观点,情感调节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反应关注调节和先行关注调节两个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个体可以选择不同的情感调节策略,以适应多种情境和个性化需求。基于此,本文将教师情感调节策略分为反应关注调节和先行关注调节两大类别,结合案例介绍每类策略的具体形式和操作方法,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实践参考。

二、反应关注策略

反应关注策略指教师受到情感刺激之后,通过不同方式调节情感表达和体验的过程,包括抑制、释放、放松与伪装等策略。教师可以采用这些策略来处理自身的积极或消极情感,以达到提升教学效果或改善个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

(一)抑制

抑制策略指教师在意识到个人情感与职业要求的规则不一致时,通过降低真实情感强度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它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教师情感调节策略。教师承担着“为人师表”的角色,是学生的榜样和楷模。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克制过激情绪,避免情绪冲突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例如,A教师教学完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6Winter Vacation后,要求学生仿照例句来介绍自己的生活趣事。然而,A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却发现十几个学生所写的内容完全相同!愤怒的情绪瞬间涌上心头,这时,A教师暗示自己压制怒火,一边深呼吸平复情绪,一边叫学生到办公室轮流谈话。这种克制、冷静的沟通方式保护了学生脆弱的自尊心,避免了师生双方情绪激化,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我反省和行为管理意识。

除了教学管理之外,教师在与同事、领导等人互动时也可以采用抑制策略。我们一向追求人际关系和谐,当教师与同事产生矛盾或是受到领导批评时,他们往往选择“隐忍”,第一时间压抑自身的负面情绪。但是,很多研究表明,过度抑制可能导致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境和所处的职业发展阶段,合理结合其他情感调节策略应对消极情感。

(二)释放

释放策略指教师直接表露自身真实情感的行为。教师可以在学生面前真诚袒露自身的积极情感,这种由内而外的愉悦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然而,当教师无法利用抑制策略实现教学目的时,他们可以直接表达对学生的负面情绪。这种宣泄负面情绪的策略有时能够带来正向的教育效果,是催化师生情感关系的“撒手锏”。例如,在面对学生的不端行为时,教师将该策略视为一种震慑手段,以此来表达不满和警示,从而让学生意识到错误并改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宣泄负面情绪时,应该慎重语气措辞,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若情感较为强烈,可以先采取抑制策略,适当弱化情感后,再与学生进一步交流。

此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情绪宣泄室,为教师提供情绪释放的封闭空间或设施,如靶子、沙袋、球等物品。在情绪宣泄室的安全环境中,教师能够毫无顾虑地释放情绪,从而在短时间内迅速释放压力。

(三)放松

放松策略指教师通过运动或其他活动来调节情绪的行为。该策略对教师提升工作效率和保持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价值。教师可以借助跑步、打球和游泳等运动,或者看电影、逛街等娱乐活动,促进体内多巴胺、内啡肽以及血清素等化学物质的分泌,给自身带来愉悦感和快乐感。在课余生活中,教师也可以通过交流倾诉、情绪日记、冥想以及心理咨询等方式舒缓消极情感,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喘息,更好地维持心态平衡。

(四)伪装

伪装策略指教师为了情境需要,刻意加强其情感强度或者表达非真实情感的行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面部表情、手势和语调等方式加强积极情感的表达力,让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或者采取正向激励的方式,赋予学生更多肯定和关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度。例如,在人教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1Sports and Games教学中,B教师借助“运动转盘”游戏,让学生介绍自己喜欢的运动。小明口语基础较差,只说了一声“I like”就没有了下文。B教师并没有责备,而是点头微笑,引导小明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I like basketball.I’m good at it.”小明磕磕绊绊讲完后,B教师举手高呼“Bravo!”并为小明送上掌声,全班同学也跟着鼓起掌来。这种策略能够促进学生与周围环境的情感联结,减少学生面对英语表达时的紧张感和压力感,进而激发和提高其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故意伪装某种情感来达到教育目的。例如,在面对调皮的学生时,即使教师并没有那么生气,但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不端行为的重视程度,教师可以提高音量,用严厉的语气和学生交流;也可以通过假装委屈,引发学生的同情心,进而促进学生自省自纠。

综上所述,抑制、释放、放松与伪装等反应关注策略都是在情感形成之后,教师可以采取的情感调节策略。在情感形成之前,教师可以运用先行关注策略调节自身情感。

三、先行关注策略

先行关注策略指教师在面临情感刺激前,通过预测、评估等方式来准备应对潜在情感刺激的行为。例如,面对一个可能引起焦虑的事件之前,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情感预期来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具体来说,先行关注调节策略主要包括四种类型:降低期望、认知重构、隔离与转移关注。这四种策略可以帮助教师规避消极的情感体验,保持心态健康与稳定。

(一)降低期望

降低期望策略指教师下调预期,从而减少可能产生的负面情绪。首先,教师应该合理调整对于自己的期待,摆脱完美主义的束缚,勇敢应对教育改革的挑战。例如,C教师所带班级的英语成绩一直遥遥领先,但是,近期学生的成绩有所下滑,家长们认为C教师教学方式不当,导致孩子成绩下降。C教师也开始怀疑自己的教学能力,以致陷入自责、焦虑的状态。其实,在面对教学效果不理想以及家长的质疑时,C教师可以降低自我要求,明白自己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非“完美者”,并且影响学生考试成绩的因素有很多,进而减少自我怀疑的情绪;然后客观分析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集中力量解决问题,用理性行动回应质疑。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降低对学生的期待,接受他们的个体差异,不要一概而论地对待所有学生。比如,D教师教学完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上册Unit 6Happy Birthday!后,为了检测学习效果,邀请全班学生根据课文进行角色扮演。然而,部分学生仍然不会进行英文对话,这让D教师非常无奈和沮丧。在这个情境中,D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期望,对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要求他们能够读懂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子即可;对于英语学习较好的学生,则要求他们熟练进行英文对话。这样,教师可以更好地衡量学生的进步水平,同时也能减少教学带来的挫败感。

(二)认知重构

认知重构策略指教师通过对消极事件的积极评估,改变对该事件的理解方式,从而避免产生负面情绪。在该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符合职业要求的情感规则,修正对于事件的态度和认知,从根本上调整情感形成时的评价方式,以达到情感调节的目的。例如,面对学生的不良行为,教师可以把它视为孩子的天性;面对家长的质疑,教师可以把家长意见当作一种监督方式,告诉自己“不同的声音能够促进自我反思”;等等。这种认知重构的过程有助于教师理解职业环境中各因素的作用,从而使自己的情感与工作需求相一致,维护内心世界的平和。很多研究表明,认知重构是教师情感调节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三)隔离

隔离指教师建立工作与生活的界限,避免情感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该策略将教师的专业情感和个人情感分隔开,有助于教师保持工作与生活平衡,提升工作效能感与职业韧性。首先,教师在与学生的相处中需要保持一定的边界感,避免谈及私人话题,维持自己的专业性,让学生怀有敬畏之心,减少其不良行为激发教师负面情绪的状况。其次,教师要学会将工作的情绪分离出来,利用生活减压放松,以此保持心态平衡。例如,教师在工作时间需要全身心专注于教育教学工作,但在工作之外,可以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投入家庭生活,将生活与工作完全隔离。

(四)转移关注

转移关注策略指教师在遇到可能引发负面情绪的事件时,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事物,以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无法控制一些干扰情绪的外界因素。这种转移注意力的策略是教师的常用情感调节策略,能够帮助教师有效规避触发消极情绪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不良情绪的产生。例如,E教师最近因职业发展而心情焦虑,于是,他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如种花养花、阅读专业书籍等。

四、实践启示

本文结合已有研究,探讨了小学英语教师的情感调节策略,丰富了对教师日常工作的理解。这对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如下启示:(1)从个人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学习情感调节策略知识,并且多加练习,提高情绪觉察力和情绪反思意识,以便有效管理自身情感;(2)从组织层面出发,学校需要为在职教师提供情绪管理的相关场地、设施,开设教师情感调节工作坊,鼓励教师分享工作中的情感体验并分析原因,运用多种情感调节策略指导一线教师调节自身情感,进而提升他们的工作效能感和职业幸福感;(3)从职前教师培养体制出发,早日将教师情感调节纳入职前教师培养项目,开设相关课程并编撰专业指导手册,引导职前教师在真实案例中体验、理解情感调节策略,为教师职后的情感素养奠定良好基础。

注1:本文通信作者古海波。

注2:感谢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混合式教学情境下高校外语教师情感形成机制及调节策略研究”(22BYY203)的支持。

猜你喜欢
调节情绪情感
方便调节的课桌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感移植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