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像到影像:数字文创语境下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动画转化研究

2023-10-29 21:32郑博文
西部广播电视 2023年15期
关键词:杨家埠木版年画

郑博文 方 潇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动漫与传媒学院)

木版年画作为具有中国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农耕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地域审美特征。始于明朝末年的杨家埠木版年画北方地域特色突出,其题材多样、图案丰富、线条粗犷、构图饱满,十分符合民俗节庆需求。“年画作为人们用来传达内心状态和情感意识的一种方式。从生产到消费,每个过程都洋溢着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1]然而,伴随着时代发展与科技进步,大众审美需求不断提高。受文化全球化的影响,木版年画的形态及其传承不断发生着改变。2021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开发数字文化创意产品”这一措施,支持创新利用数字化处理等技术“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承载力、展现力和传播力”[2]。在此指导下,杨家埠木版年画被文化创意行业深度挖掘,以多种形式贴近大众生活,但其发展过程中仍有许多困难。与此同时,不断探索民族风格之路的中国动画也大量借鉴年画元素进行创作。基于两者之间的关联,深入分析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木版年画,阐述杨家埠木版年画特征并探索其风格形成的文化根源,通过大量动画形象转化案例的描绘,思考创作者应该如何更好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为动画提供创意思维,助力地域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1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文化特征及图像语言分析

1.1 杨家埠木版年画与南方木版年画之比较

杨家埠木版年画属于北方木版年画,受地域文化影响,与南方的江苏桃花坞木版年画、四川绵竹木版年画和广东佛山木版年画等有很大的差别。江苏桃花坞木版年画在“江南文化”熏陶下,技艺上受到明清时期的江南文人画影响,色彩多“浅淡素雅”,再有西洋画影响,吸收了部分铜版画排线技法及西方透视,与杨家埠木版年画线条粗犷、色彩强烈的风格有很大不同。而且,作品的角色内涵也有所不同,例如中国北方关公形象虽有财神之意,但多是正直忠义的象征,而南方大多将其看作是买卖兴旺的守护神,时刻警醒着商家不能见利忘义。二者虽都以“忠义”为根,但地域内涵仍有些许不同之处。四川绵竹远离中原文化中心,当地盛产竹子,以“竹纸为利”,其特色表现手法“填水足”在绘画技艺上继承了唐宋线描和着色技艺。广东佛山木版年画受到岭南文化中客家文化的影响,经常大面积使用红色,崇尚“万年红”。杨家埠木版年画虽然也以红色为主,但很少出现大面积红色,多与互补色等其他颜色搭配使用,有“紫多发恶红主新,黄色少了多主淡,绿色大了也不新,上样三色均可用,唯有紫少画真新”[3]的说法。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形式多样,构图饱满、造型夸张、线条粗犷,在其中有许多特色作品,比如单色画“黑货”和当地的特色画种炕头画等。南方木版年画与北方木版年画有明显的风格差别,而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北方木版年画具有独立艺术品质。

1.2 杨家埠木版年画与北方木版年画之比较

在北方木版年画中,与杨家埠木版年画名气相当的主要是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天津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又是通商口岸,虽受多元文化影响,但京津文化影响比较大。杨柳青木版年画分“细活”和“粗活”,其中“细活”最具特色,工艺上使用半印半绘,做工严谨、工序繁多,色彩多用粉紫、粉绿、金、绿等颜色,色彩丰富。杨家埠木版年画也受中原文化影响,尤其受齐鲁文化影响,同样具有线条粗犷、颜色明快等特点。在发展初期题材相对局限,多为民间信仰,部分内容受插图和木刻画影响。清中后期受到民间通俗文化的影响巨大,题材多取自小说、戏剧故事等。随其发展,出现了许多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齐鲁文化影响下的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多为或朴实或伟大的英雄形象,“杨家埠年画以它独特的艺术手法,用直白的乡土语言鞭挞了统治者的腐朽与侵略者的罪恶,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4]。战争时期年画成为一大宣传媒介,众多英雄人物和战争的相关题材都为年画提供了创作素材。尤其是在近代新年画运动的影响下,杨家埠木版年画中诞生了大量的英雄主义题材作品,为年画创作积累了经验。

1.3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图像语言分析

杨家埠木版年画图像语言中有大量的符号纹样,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并通过画面意象表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这些画面中的意象与符号其实都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从民众的视角来看,年画更多的不是一种‘图像’,而在更大程度上是一种民间的生活方式。”[5]杨家埠木版年画受插图、插画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并兼有单幅叙事和连续叙事。年画的人物题材也会根据人物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等因素运用象征、借代甚至通感等手法,加入众多意象,寓形于意、借音达意,如祥云代表吉祥、蝙蝠代表福气等。但不论怎样都是将表现力最强、最经典的场景事物或人物进行符号与意象的重构,如空城计、三顾茅庐、关公、秦琼等。年画中的符号多取材于自然之中,源于人们对美好的追求、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地域文化影响下人们对社会的感知。

2 从图像到影像的存续

2.1 图像到影像的跨媒介语境转化

图像媒介艺术无论是摄影还是绘画都是一种空间艺术,而影像则是一门时空艺术。木版年画作为一种平面造型艺术,只具备空间上的存续,而将其转换为影像艺术可赋予其时间上的“运动”与“生命”,使非遗跨越媒介特性而存续。在媒介转化过程中,需要优先考虑其传播语境的变与不变。

在其不变处,首先年画艺术风格大体不变,艺术形式上保留其木版质感和强烈的色彩关系,最大限度地保留动作上的夸张化“剪影”特征与画面中带有着某些意象的艺术符号。除此之外,其背后的文化语境也不变,杨家埠木版年画不论如何保护、创新,都不能脱离其当地所具有的文化语境。任何文化艺术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出现的,其中都保存着大量关于“原住民”文化的记忆,而在文化传播的路径中,需要优先考虑其“原住民”文化语境,杨家埠木版年画地处山东省潍坊市,受齐鲁文化与北方人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而其早期由于受天津杨柳青年画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受京津冀文化影响。

在其变处,一方面,从以视觉为主的静态画面,转变为以视听为主的动态影像,认识与接收信息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要将年画的视觉语言重新组织,转化为影视视听语言。另一方面,从木版到屏幕,其媒介载体的材料属性发生了变化。木版媒介之下的年画带有着木版的质感,甚至是可触的。而屏幕需要将其触觉视觉化,利用镜头、灯光等手段表现其质感。“这种触感特质可能是触感、声音、气味的综合编码,进而唤起某种文化记忆,能够让观众引起触觉的反应。”[6]因此在进行艺术媒介转化时,需要对其变与不变之处进行分析,思考影像媒介的特征和利于其存续的优势所在,帮助其在新的媒介形式中得到更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2.2 影像对年画教育意义的存续与发展

在年画之中不乏很多具有传统教育意义的题材,对人们的思维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杨家埠木版年画“二十四孝”“门神”等。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具有教育意义的年画来源于其原经典文学故事的题材本身,例如《水浒传》《封神榜》等。“绘画在那个时代是‘有用的’,而不是今天所认为的‘审美的’。”[7]“有用的”即年画的功能性,其作为年画的属性之一,随着时代发展时至今日仍然具备,教育性就是年画的功能性之一。通过画面题材及意义相对类型化的年画,可以对当时的人们产生教育意义。而如今时代和受众群体发生了巨大变化,曾经的许多主题和意义在当代也发生了许多变化,曾经相对类型化的主题和意义是否能够持续影响现代人有待考证,但从目前人们对于诸多艺术“说教性”“类型化”的反对和年画发展的没落来看,创作者应着手考虑尝试在原生语境之下进行适当创新,尤其是年画的教育属性。当代艺术家杨泳梁的众多现代水墨摄影作品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国画题材的反思,那相对的,年画是否可在守住传统的前提之下因时而变,去创作符合现代人价值观的题材?还有例如当代摄影家谢桂香的作品《49天》,既使用传统的蓝晒工艺又赋予图像以哲学观念,既保留传统又进行了创新。年画未尝不可。

今天影像的形式丰富多样,人们可以试图让曾经受局限的艺术媒介和内容得以获得新的发展。影像对人的教育意义和影响巨大,不论是“呈现非记录性运动”[8]的动画还是以“真实性”为本质属性的实拍电影,其都使人产生一种“真实的幻觉”,使观众与其人物、故事、价值观等产生一种共鸣与认同,而这些认同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曾经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具有单向度思维的,单向灌输社会普遍认同的观念的教育,而“启蒙运动”至今,在世界范围内民主自由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们在努力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个体,拒绝工业文明与资本对人的异化。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使人们反思自身所受到的一些教育。如今,反思许多非遗逐渐消失的原因,其中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其功能性与时代语境的不符。而回过头看年画的教育意义不禁反思,应当给予现代人类型化单向度思维的教育意义,还是对年画的形式和内容进行适当创新使教育意义转换为一种给予观看者独立思考判断的空间?

3 中国传统木版年画的动画影像转化实例

在中国动画初期的“中国学派”动画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民间艺术形式,其中不乏运用年画作为创作思路的优秀作品。例如,王树忱、钱运达导演的动画《天书奇谭》,其中蛋生的形象设计主要参考了年画福娃,蛋生圆圆的大头与丰满的身体具有极强的年画特色。再如,王树忱导演的动画《过猴山》取材于中国传统木版年画故事“猴抢草帽”,并加以重构,利用了观众喜闻乐见的“闹剧”,轻松愉快地描绘了生活景象。在造型方面,动画中的猴子形象并没有完全按照年画原型,而是进行了艺术处理,将画面上多余的细节进行简化,主要省略了猴子的毛发质感,突出了猴子的动作与表情。

在1984年钱家骍导演的动画《除夕的故事》里,也有许多明显的对年画风格的借鉴与应用,这些内容具有极强的中国风格。传统年画讲究构图饱满,但在动画影像中导演更注意留白的运用,强化了动画的意境,而年兽和人物等形象的色彩也都受到年画色彩的影响。何玉门在1964年导演的动画《集体有余》和1979年导演的《好猫咪咪》也都具有很强的木版年画风格,制作组人员曾多次为这两部作品的创作来到山东潍坊搜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相关资料。

除了中国学派的动画作品,当今正在崛起的中国动画中也有年画题材的应用案例。2016年,由追光动画出品、王微导演的动画电影《小门神》集中展现了年画常见的门神形象“神荼”和“郁垒”。影片围绕现代社会年画门神类传统文化在人们视野的淡化和当代社会对神明价值的淡化现象,表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引起了一阵“门神热”。

除以上案例之外,还有大量根据木版年画的媒介属性进行创作的实验动画。例如,艺术家孙逊将木刻版画元素运用到自己的实验动画作品中,日本动画导演中村健治也实验性地将受中国木版年画影响的浮世绘版画风运用到自己的作品《怪化猫》之中。

4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动画影像转化策略

4.1 色彩继承与民族动画表现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色彩表现以纯色为主,红色是中国传统色之一,它能给人带来温暖、热情、希望、生机,中国人将其看作喜庆、吉利的象征,而杨家埠木版年画中也不乏大量以红色为主的作品,提取年画中的红色并将其运用于动画影像中,十分具有表现力。杨家埠木版年画独有一套画诀,这套画诀一定程度上规定了色彩使用范围,而画诀是经过一代代手艺人经验的归纳而形成的“程式化”的工艺,这样的色彩搭配运用在中国传统动画色彩与造型设计中有极强的民族风格和张力,因此年画的色彩搭配对于中国民族动画的色彩构成也具有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4.2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

杨家埠木版年画题材丰富,其中大多来源于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自然的赞美和对劳动的歌颂,经过反复提炼,从自然与劳动生活中提炼出精华成为创作题材,所以现实主义特点明显。年画的功能不论是辟邪还是装饰,都具有强表现力,一方面是因为题材贴近生活,多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事物,另一方面是因其造型夸张与颜色丰富。年画的题材多来自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期盼,劳动人民对自己想表达的题材进行想象、变形,重构其表现形式,增强艺术表现力,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木版年画丰富的表现力特别适合应用于具有假定性特点的动画影像之中。动画更多的是利用假定性的夸张与幻想表现引人入胜的角色故事,而表现力强的年画造型设计就与其假定性特性不谋而合,再者年画造型的图形化、符号化特点可以与现代图形创意进行融合。

4.3 剪影化与扁平化动作特征

“一个总是有助于加强姿势清晰度的元素是让姿势有一个很强的姿势剪影值。”[9]剪影动作在平面绘画中最舒展,动作表现力也最强。剪影动作是动画创作的基础,也常被用在年画创作中,尤其体现在“门神”年画的创作上。杨家埠木版年画拥有众多门神题材的作品,门神的造型大多会偏向侧面,有的弯胳膊呈弧度,有的直接将胳膊一上一下摆开。由此可见,这一特点与动画的动作、形象设计相符,特别适合在动画影像创作中表现出来。杨家埠木版年画与二维动画都具有扁平化特征,二维动画主要使用图形表现,要进行轮廓线的勾画,年画也是如此,并在一定程度上省略了阴影与透视。动画中也有许多作品会通过去除阴影和透视增强表现力,例如汤浅政明和细田守导演常用的无影作画、汤姆·摩尔导演弱化透视的平面风格等。因此,动画创作中可以借鉴木版年画的扁平化风格特征。

4.4 英雄形象与经典场面呈现

“动画最适合表现的角色就是英雄。”[10]在杨家埠木版年画中出现的人物题材大多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英雄人物,人们甚至将英雄人物“神化”,例如门神秦琼、尉迟恭,财神关公等。普罗普曾列出7种故事角色设定,其中就有英雄(Hero)形象。在动画作品中英雄形象也比比皆是,例如动画电影《姜子牙》里的姜子牙、《西游记之大圣归来》里的孙悟空。英雄作为动画作品中普遍存在的形象,与年画中常见的英雄人物形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动画可适当借鉴年画英雄人物的图形化符号化表达与色彩表现,增加动画人物形象设计的创意来源。年画题材中除了英雄形象,还有许多经典历史场景、事件,例如“空城计”“三英战吕布”等。这些经典大场面也可以作为动画场景设计的参考素材加以改编。

5 结语

当今时代,人们对数字文创的需求越来越大,各类影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媒介环境。而动画作为近些年来蓬勃发展的大众文化媒介,其对新时代年轻人的影响巨大,甚至形成了“二次元”文化群体,当代“大众文化”逐渐向着“分众文化”发展。动画作为具有“非记录性运动”特性的传播媒介,不论是年画还是其他传统平面艺术,都能够利用动画这一媒介让画面运动起来,赋予静态图像生命力。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料,更要注重对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创新。杨家埠木版年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意义,深入研究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形式与内涵,一定程度上能够给予动画影像创作更多的灵感。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地域特色也有助于不同地域风格动画的创作和受众研究,动画影像对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创新传播不仅能够增强非遗的生命力,也有助于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融入生活。

猜你喜欢
杨家埠木版年画
2012-202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文献综述
2012-2022年杨家埠木版年画文献综述
牛年画牛
年画
浅析杨家埠年画的品牌设计及应用研究
缸鱼年画之旅
朱仙镇木版年画的视觉艺术符号分析与解读
平阳木版雕印戏曲拂尘纸一幅一戏四图年画考释
论中国木版年画数据库的建立与开发——兼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牛年画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