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加强文化自信教育的必要性研究

2023-10-30 16:28江海珍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办学院校政治

江海珍

(苏州百年职业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培育学生文化自信是其培养合格人才的要求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之一。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以文育人,找到二者之间的融通途径,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青年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归属感和文化自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是新时期中外合作办学院校需要遵循的价值立场和文化底色。

一、文化自信的内涵

从心理学上看,自信是主体在认知基础上坚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的稳定的心理状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源自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因此,文化自信就是在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红色革命精神和社会主义文化价值充分认同的基础上,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积极践行,并对其生命力持有坚定信心。在中外合作办学中,文化自信教育的重点在于增强中外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对中国未来发展前景自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教育,才能让中外合作办学所培养的人才不被国外文化思想毒瘤所侵害,才能更加客观、正确地看待民族、国家,认同中华民族所创造出来的文化与文明成果,自觉承担起传承和传播的历史使命,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价值;才能在国际文化冲突中,能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民族文化,不断丰富和优化本民族的文化特色。

二、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文化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力量源泉。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成长的一代,是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的生力军。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客观要求。

(一)树立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命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在凝聚民心和激励行动方面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为培养新时期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有计划、有目的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文化内容熏陶和影响学生,使其思想观念、行为规范等符合社会要求。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成都是以自己民族文化为背景的。在当前世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办学院校需要在比较西方文化局限性的基础上,担当起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先进性和时代价值、引导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保持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和责任感的教育使命。

(二)树立文化自信是中外合作办学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思想保障

“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合作办学是我国教育对外深入合作的一种新形式,肩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坚定社会主义政治信仰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3]。合作办学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是评价中外合作办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但由于中外合作办学的举办方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在教育理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合作过程中必然存在文化的冲突。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面对这种多元文化并存的客观现实,必须抢占意识形态话语权,充分运用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树立文化自信,在文化博弈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三)树立文化自信是高职实现“立德树人”的现实要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的学生长期浸染在多元文化交汇中,加之网络上鱼龙混杂的信息轰炸,他们极易受到以外方教育理念和外籍教师为载体的外来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导致学生出现政治信仰不坚定、追捧西方文化、个人主义观念明显、社会责任感缺失等问题。为实现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目的,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应以培育文化自信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文化交流、冲击与再生中辩证看待不同文化蕴含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其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志。

三、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外合作办学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被弱化,教育者复杂的文化背景和政治理论素养不一,教育往往局限于显性的外部理论灌输,没有激发学生的持续的积极体验,导致学生文化自信教育获得感不高。

(一)校园文化历史沉淀有限

从学校层面上看,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历史沉淀有限,文化资源未能得到综合应用。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是20年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产物,快速发展和伴随教育资源引进带来的文化渗透,使得在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学校精神文化方面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大,在校园规划布局、人文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着中国文化元素缺失的现象[4]。在教育体系构建方面,因受职业教育就业为导向和合作办学双方教育理念博弈结果的影响,人才培养重点往往是学生的专业技能,甚至完全照搬外方的人才培养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文化自信教育的缺失。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文化修养有待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教育者的知识魅力、人格魅力以及社会影响力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整体缺乏,引进的人才也是侧重其专业留学背景,缺乏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具有高度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所谓的专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不仅大多数的专业背景来源于不同学科,而且需要承担着其他很多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被边缘化。时间精力的有限和职业幸福感偏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不能够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应用于学生的教育工作中,另一方面也不能及时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在跨文化阐释和传播方面能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在文化冲突中引导学生坚定本民族文化自信的影响力。

(三)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相对淡薄

从受教育者的思想状态来看,伴随着信息化高速发展,世界文化不断碰撞融合,尤其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出现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利己主义等各种不良的网络文化充斥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本民族的文化价值被低估和曲解。同时,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教育者没有结合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学生特点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将民族优秀的文化思想内涵融入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并且灵活性和创新性不够,学生无法深入理解相关主题活动的重要意义,对文化教育活动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失去了本民族文化自觉的感情契机,反而对外方的文化气息更加敏锐。

四、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不管是从顶层的管理理念、教育方法还是日常的人际相处和共事,中西方在文化和习惯方面的差异性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要根据合作办学和职业教育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融合与创新中培育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一)发掘文化教育资源,激活文化基因,形成本校特色文化教育供给体系

虽然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本身文化沉淀不足,但是我们拥有丰富的社会文化资源。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可以通过发掘和整合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中的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我国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文化相关的课程,合理平衡中外文化内容比重;引入典型的文化故事和案例,融入学校自己的文化精神与道德规范,并结合专业组织特色文化社团,打造适用于本校的特色文化教育体系[5]。作为坐落在苏州的中外合作办学院校,我校可以充分利用苏州的昆曲、刺绣、园林建筑、水乡生活等传统文化特色和“坚韧、刚强、开拓、进取”的红色文化基因,以及“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苏州工业园区经验,优化校园的传承环境;通过编纂文化读物、邀请专家讲座、组织实地探访、观看影像资料、参加重大节日活动等,帮助师生了解江南文化和江南地区红色革命故事,发挥苏州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将学校打造为优秀文化传承主阵地和“美美与共”文化共存地。

(二)搭建优秀文化传播平台,推动文化普及,形成多方合力育人局面

从中西方文化比较来看,中国人注重家国一体,以和为基础,西方则比较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以个人为基础。在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学生受个人化思想影响较大,影响了其对中华民族强调的集体观念、家庭伦理等的认同感。要解决教育者文化冲突导致的中华文化影响力下降的问题,使文化自信成为中外合作办学院校培养人才的底色,就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及网络媒体共同发力,营造健康和谐的文化氛围,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国家要保护优秀的文化传统和遗产,社会要组织各类活动宣传优良的民风民俗,引导学生参与文化实践活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发展过程和时代价值[6]。一方面,学校要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创新文化的输出方式,让文化走进师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家校合作,帮助家庭树立良好的家风和良好的文化自信教育氛围,通过家长的口耳相传和行动示范,增强学生的家庭观念,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利用大众媒体掌握网络发声话语权,积极推广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向大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三)采取各种文化教育手段,提升教育获得感,促进文化自信入脑入心

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学校要创造适宜的体验情境,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升文化自信教育的获得感,实现情感的共鸣和行动的自觉。一方面,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因材施教,将文化实践活动与理论知识有机融合,采取情景式、互动式、现实体验、案例式、专题式等教学方式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文化自信入脑入心;另一方面,除了日常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以及各类思政讲座培训活动以外,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文化自信教育,还可以通过校史、校训、校风,诠释和传播人文精神,在校园基本设施建设、环境布置中引入优秀文化元素,并结合党建团建工作设立文化社团、组织文化活动。比如,苏州科技大学与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联合办学的苏州百年职业学院,将文化自信教育植根于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苏州地域文化,通过在学生宿舍区设立“诗词长廊”“文化墙”,邀请外籍师生参与手袋绘制、檀香扇制作、共度中秋节日等活动,增强中外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苏州非遗文化的高度认同感,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之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中外合作办学院校的文化自信教育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因此,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要坚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文化自信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将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文化自觉,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发挥文化自信在民族复兴大业中的时代意义和重要价值,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兼容并蓄的人才。

猜你喜欢
办学院校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政治攀附”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