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高职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23-10-30 01:04张海涛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五位一体教学体系

【摘要】本文針对目前高职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思想上缺乏重视、目标不够清晰、体系不够系统、模式比较陈旧、评价不够多元等问题,认为可结合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遵循能力导向、以学生为中心和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则,通过构建“五位一体”的高职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创新性。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 文化基础课 实践教学 “五位一体” 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24-0091-06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有理由相信,新时代文化基础课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复合型综合素质较高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要求高等教育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文化理论知识,而且应具有能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的能力。实践教学对文化理论知识的转移运用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是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为原则”,也叫目标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20世纪90年代由斯派迪(Spady)等人提出后,迅速被应用于世界各地的教学改革中。OBE教育理念聚焦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关注学生最后获得的学习结果。学习结果是该教育理念关注的最终焦点,这与高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笔者所在研究小组针对目前高职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以OBE教育理念为指导,将当前社会对高职人才能力的需求转化为实践教学对学生培养的能力要求,并以此作为制订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标准,对高职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高职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职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思想上不够重视,甚至认为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可有可无。由于受到以就业为导向、实用主义等思想的片面影响,上至学校、院系层面,下至学生层面,把学习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专业课程上,“以专业为王”。普遍认为文化基础课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帮助不大,甚至认为文化基础课只是点缀,可有可无,对文化基础课重视不够,对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更谈不上重视。

第二,目标不够清晰,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沦为补充部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文化基础课采取的仍然是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教学为辅的方式,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也会适当安排实践教学作为补充,导致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上实践教学环节往往缺乏清晰明确的目标,比如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对要学会什么技能、具体要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等都认识模糊。这些都难免会影响到学生对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影响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导致不利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人才的培养。

第三,体系不够系统,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相互脱节。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内容广泛,包含大学语文、应用写作、商务礼仪、职业口才等众多课程,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实践教学,但这些课程的实践教学“各自为战”,缺乏横向和纵向的关联性,导致课程实践教学之间既缺乏有效性衔接,又缺乏系统性整合。这样就造成学生只能达成各个实践环节的各自目标,不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循序递进,这与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距甚远。

第四,模式比较陈旧,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缺乏创新。高职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往往比较传统守旧,大都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练—教师总结—学生再练”的程序。实践教学内容多以课本为依据,实践教学范围多为课堂内实践,实践教学方法多以课堂演练为主。传统的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模式难以有效激发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第五,缺乏多元评价,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评价模糊。高职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在评价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须改进。在考核办法的管理方面往往是参照理论课程教学考核办法,较少单独制订专门的实践考核标准;在考核内容方面侧重于对知识的考核而忽略了对能力的考核;在考核主体方面侧重于以教师为主的考核而忽略了学生自主考核;在考核过程方面侧重于对结果的考核而忽略了过程性的考核;在考核标准方面侧重于标准化的考核而忽略了学生差异化的考核。

二、高职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高职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是学生将文化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环节,在OBE教育理念指导下,为确保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取得预期效果,高职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能力导向的原则

能力导向也称结果导向、成果导向,主要是以学生在实践中最终收获的成果作为教学导向。成果导向教育关注的是学生能做什么,即学生结束一门课程或整个专业学习后,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思维及能做的事情等“硬性”学习成果,同时包括对某一具体学科和专业领域的理解、认识和理性思考能力,及在人际、社会、跨文化和行为等方面的“软性”学习成果。高职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一定要遵循以能力为导向的原则。比如通过“应用文写作”课程实践教学,学生能掌握常见公务文书、事务文书的写作,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比如通过“商务写作与沟通”课程实践教学,学生能在工作场合与别人进行顺畅沟通,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再如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课程实践教学,让学生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

(二)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受传统教育观、人才观和学习观等因素的影响,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也存在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始终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想“我要教什么”,而未真正从学生角度换位思考,去了解学生“需要学什么”的问题。而教育的真谛是通过学生自己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去发现知识,进而创造知识、拓展能力,因此,在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尤为重要。从原来的“教师、教材、课堂”向“学生、收获、体验”转变,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这些核心问题,重组“教”与“学”,教师起着组织者、管理者、合作者和解疑者的作用,通过教师的“主导”引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学生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目标。

(三)培养创新精神的原则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公共艺术课程“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因此,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背景下,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也需要让学生从理论迈向实践,要与专业课实习实践一样进行深度实践、生产性实践,引导学生开阔眼界、开拓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国家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以培养适应现代商务事业发展需要的国际化应用人才为宗旨的国家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在培养适应现代商务事业发展需要的“知商明礼、精商善行、崇商厚德”的高素質国际化商务应用人才中非常重视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工作。在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方面,经过多年的经验总结,构建了“需求导向—课程进阶—活动养成—竞赛升华—评价多元”的“五位一体”的高职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如下页图1所示。

(一)需求导向,明确“三纬度”人才培养标准

长期以来,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目标(成果)难以界定,标准比较混乱。按照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反向设计原则,教学设计是从“需求”开始的。学校根据学生需求、职业需求和社会需求,从这三个维度出发,确定高职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最终要达成的标准。

1.以学生需求为依据

学生需求是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驱动力。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要培养适应特定岗位工作的人,而且要培养能适应岗位变动、不断实现职业提升的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人。现代社会很难再有对某一岗位“从一而终”的从业者,在工作中基本上都会伴随出现职业提升或职业转移。为了实现学生未来在工作岗位上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将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目标重学会、能力目标重应用、素质目标重内化,从思想道德、综合素质、核心能力等方面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2.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高职文化基础课是基础能力课,设定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不同专业人才的未来职业需求。根据职业需求制订更具针对性、差异化、精细化的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无缝衔接未来的职业岗位。例如,对跨境电子商务专业而言,职业需求的重点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对文秘专业而言,职业需求的重点是培养写作能力、沟通能力;对产品设计专业而言,职业需求的重点则是培养创新能力、写作能力等。

3.以社会需求为根本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根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分为掌握的知识、形成的思维、能做的事情及理解、认识和理性思考能力等“硬性”学习成果,还包括在人际、社会、跨文化和行为等方面的“软性”学习成果。正如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所言:“我们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一个全面的人,是一个爱国者,一个辩证唯物主义者,一个有文化艺术修养、道德品质高尚、心灵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个拥有学科、专业知识的人,一个未来的工程师、专家。”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从学会文化知识到学会运用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思维,培养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自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成为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有自己独立见解、有文化品位的青年;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他们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二)课程进阶,实施“三阶段”课堂实践教学

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将人才培养方案中文化基础课零散、杂乱的实践教学进行系统化整合,形成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递进式的进阶体系。将课内实练、进阶实训和顶岗实践“三阶段”有机统一起来,实施实践教学递进,打造完整的实践体系,依托实训室、实训中心和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文化基础课实践训练教学。

1.课内实练强基础

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学校不断深化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在课堂教学中将实践课时比例不断提高,达到50%。课内实练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根基,主要形式是随堂进行,时间方便灵活,根据课程教学实际,可以先练后讲或先讲后练,也可以边讲边练。课内实练结合具体知识点、任务点,以提高学生某一模块实际动手能力,这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的基础。

2.进阶实训重提升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以“五级进阶”为目的的技能进阶周,时间安排在每学期的第10周和第11周。技能进阶周期间常规课程暂停,集中安排了专业课和综合性的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上半年的项目为中华经典诵读、“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大赛、工作过程知识竞赛等,下半年的项目为职业口才技能大赛、大学生讲思政课、“踔厉笃行勇担当 踏遍八桂求真知”思政课研究性学习与实践等,时间相对比较集中,培养提升学生综合性实践技能,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综合实践动手能力为主。

3.顶岗实践促转化

学校还结合学生大三学年的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开展文化基础课综合性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主要以岗位综合实践为主,学生直接参与工作过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顶岗实践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环节,时间、空间跨度较大,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活动养成,落实“三梯度”活动养成计划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协同教学,反对孤立教学,强调实现时间、空间上的开放,时间上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空间上从教室向校园、社会拓展。因此,可以根据综合素质与通用技能培养的需要,充分利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及社会实践平台,落实“三梯度”活动养成计划。

1.班级活动重浸润

班级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基本单元,班级活动可以让学生耳濡目染。学校将文化基础课的实践教学与班级活动巧妙融合,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浸润效果。学校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召开主题班会、读书交流会、经验分享会,开展春游和秋游活动策划、班级板报设计、文明宿舍评比、经典诵读选拔等活动,将文化实践元素有机融入,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浸润效果。

2.社团活动促提升

学生社团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树立“大教学”思维,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借助读者协会、晨曦文学社、大学生通讯社、墨林书画協会、商务公共关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等近十个与文化素养关系密切的社团,有针对性地围绕某些文化主题组织和设计社团活动,使其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隐性文化实践课程,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基本技能和综合素养。

3.社会活动引转化

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加深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校定期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社会调研、社区服务、助推乡村振兴等活动,同时借助学校的大学生创业园、商咖小镇等平台,为学生提供校内创业、兼职、勤工俭学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从理论到能力的转化。

(四)竞赛升华,推行“三梯次”学赛互促模式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竞赛既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大舞台,又是锤炼学生创新精神的大熔炉,更是学生学以致用、与实际结合的助推器。学校借助课内竞赛、校园竞赛及技能大赛,推动学生乐学、主动学,从而实现“三梯次”学赛互促。

1.课内竞赛重锻炼

在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竞赛让课堂教学更有效。结合实践教学内容,适当穿插竞赛,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普通话朗诵比赛、公文写作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各种竞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在竞赛中培养竞争意识,锻炼思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2.校园竞赛促提升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校通过定期举办经典诵读大赛、职业口才大赛、征文比赛、商务礼仪大赛、主持人大赛、演讲大赛、辩论赛等主题鲜明的活动,为学生文化涵养的实践养成搭建校内平台。学校以赛促学、学赛互促,让学生在竞赛中展示风采,收获成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提升。

3.技能大赛引转化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一项赛事。大赛围绕真实工作过程任务要求和企业生产现实需要设计比赛,重点考察和培养选手的职业素养、理论功底、实操能力、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培养具备行业特质、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综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学校每年都精心组织学生参加该项赛事,通过大赛的磨炼,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五)评价多元,践行“三路径”考核评价机制

考核评价是实践教学的指挥棒,学校应通过考核评价引领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以结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多种手段评价学习成果,学校应根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实施“三路径”的考核评价。

1.课程考核转观念

课程考核是评价学生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一定要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考核观念。在考核内容上,重点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职业情境问题的能力;在考核主体上,将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班级评价相结合;在考核形式上,结合具体情况,可以采用口试、作品展示、成果汇报、情景模拟、调研报告等形式;在考核方式上,采取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关注学生自我提高的纵向比较。

2.竞赛加分重激励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技能竞赛、科技活动、文艺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制订了学分奖励规定。奖励范围为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成果或发明创造成果得到实际应用等,根据赛事级别、获奖情况,由学生填写申请表并附相关证明材料申请课程学分奖励,经任课教师(或班主任、辅导员)、院系、教务科研处审核,核计相应的学分奖励。通过以赛促学、以学备赛的方式,鼓励学生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成果。

3.社会评价促改进

实践是检验成效的标准,学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挥最大价值。因此,将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社会调研、公益服务、顶岗实习等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并根据用人单位、服务对象对参与实践、顶岗学生的文化素质反馈意见对文化基础课的教学成果进行综合评定。学校制订毕业生定期回访制度,通过定期回访获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学校对反馈信息进行梳理总结,为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指明方向,并形成围绕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四、“五位一体”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实践效果

(一)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升,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通过实施“五位一体”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促使学生的综合素养、职业素质明显提高。近年来,学生参加各类人文素质有关的比赛获得各项奖励31项,在自治区级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中共获得30余个奖项,仅2022年组织师生参加广西第十五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就获得9个奖项。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在就业、创业中彰显了优势,近三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0%以上,在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创业”赛项、OCALE全国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比赛中获奖近30项,学校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单位等荣誉称号,获批为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基地。

(二)文化教育活动特色鲜明,培育了校园文化品牌

学校定期举办的中华经典诵读大赛、职业口才大赛、演讲比赛、主持人大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已固化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平台;校园文化艺术节、非遗文化进校园、专家大讲堂、优秀文化进校园等活动连续多年开展,已成为校园知名的文化品牌,曾多次被人民网、新华社、广西新闻网等媒体宣传报道;《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高素质的国际商务应用人才》获全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二等奖;良好的文化教育活动也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及各项工作的开展,学校多次获评自治区文明校园、自治区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三)教育教学成果丰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力

以研促教,以教兴研。“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获学校2019年教学成果一等奖、广西职业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自治区级和市级相关课题立项7项;发表了15篇相关的科研论文;编写教材3本;建成“商务写作与沟通”“通用中文语音与表达”“中华礼仪文化”等3门在线课程;制作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商贸应用文》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通过多年的推广使用,受益学生累计超过3万余人。

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是高职文化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提高学生文化理论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创造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学校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改革进行深度融合,并以此为指导,通过构建“五位一体”高职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文化基础课实践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创新性,促进大学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为提升当代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提供实践动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教育部机关服务中心.http://www.moe.gov.cn/s78/A01/s4561/jgfwzx_zcwj/202010/t20201019_495584.html,2020-10-19.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2022-10-25.

[3]韩冰.OBE理念下物流管理專业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物流技术,2020(1).

[4]卢艳军,张晓东,徐涛.成果导向理念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8).

[5]李丽.基于OBE教育理论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8).

[6]教育部办公厅.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Z].2022-11-26.

[7]陆琦,周龙军.高职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及原则[J].中国校外教育,2011(10).

[8]刘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党员培养路径研究:以上海大学钱伟长学院为例[J].党史博采(下),2022(4).

[9]国盾,周达疆.新时代影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方法探析:以新疆艺术学院影视教育教学为例[J].传媒论坛,2021(11).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成果导向(OBE)的高职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GXGZJG2020B047)、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名师工程支持项目、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工程支持项目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海涛(1981— ),河南汝南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素质教育教学。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成果导向教育五位一体教学体系
协同育人理念引领下成果导向式教学在“旅游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电子商务》教学探讨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高校人才培养探索及研究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