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赋能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3-10-30 08:57王家彦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3年3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摘 要】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县域教育质量迫切需要提高站位、建优团队、完善制度、细化任务、区域联动、锐意创新,进一步提高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赋能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县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9-0062-03

【作者简介】王家彦,江苏省射阳县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射阳,224300)信息资源科科长,高级教师。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实现教育现代化、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

一、多维融合,精准对标提升工程2.0发展新要求

射阳县采取“以点带面、分类实施、整体推进、学用融合”的推进策略,加强目标驱动设计,优化智慧校园建设,夯实学校目标,引领个人教育理念革新,构建以区域网络教研为基础,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机制。

加强目标驱动设计。以打造县域教育信息化升级版为总目标,制定《县域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县域教育信息化2.0培训计划》等,将提升工程2.0目标列入县政府出台的《县域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中,打造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新时代教师队伍,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优化智慧校园建设。通过制定《县域“智慧校园”建设方案》,将提升工程2.0与当前不断发展的“互联网+”、大数据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有机融合,对原有智慧校园的软件和硬件实施数字化升级改造,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手段,着力提高课堂信息化应用能力,全力提升智慧校园应用水平。

夯实学校校本研修。以提升工程2.0项目为契机,围绕立德树人,积极推进信息化课堂、学校创客等校本课程建设,实行县、镇、校、班四级联动,加大培训力度,着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育教学能力,更新教师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快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聚力协同,全力打造提升工程2.0管理新样态

管理团队组建层次要高。成立以一把手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初教科、中教科、学前教育中心、信息科、培训科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县(区)域2.0工程的部署和推进工作,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具体推进方案。

团队组建人员要全。组建县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管理团队,成立领导小组、考核小组、指导小组,统筹协调工程推进工作,全力推进教师培训、考核落实,指导教师完成平台学习。

团队组建专业要强。成立以善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创新的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等为组员的提升工程2.0指导小组,指导各学校完成信息化能力点选择、视频学习、上传能力点材料、校本研修计划等工作。

团队督查力度要大。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县政府教育督导室、中学研训室、小学研训室、学前研训室、信息科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工作考核小组,制定2.0工程教师培训、绩效奖励与表彰、评价与考核、教研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以及推动落实相关举措。

三、创新制度,大力营造提升工程2.0学习好氛围

优化考核导向。县里高度重视,形成合力,制定《县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实施方案》《县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考核方案》《县域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整校推进”工作制度》等,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信息技术应用类竞赛活动,树立“学以致用、以评促用、研用结合”的导向,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综合衡量整校推进目标达成情况、信息化建设情况、校级管理团队履职等情况的学校综合评价体系,为县域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项目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多渠道实施保障。通过制定《县域“数字校园”建设意见》《县域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引领的中小学新型教育空间建设,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在教育教学全领域创新应用。对于集团校、龙头校,在数字化建设上,更是全力配合,鼓励先行先试,对于其他学校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每年确保有投入,建设有特色,聚沙成塔,积小胜为大胜,确保教育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2023年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射阳县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为部分学校配备了教育教学校园虚拟电视台、云录播教室、校园无线网、智慧课堂、电子阅读机等设施设备,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数字化应用能力质的提升。

全方位完善体制机制。严格落实提升工程2.0“一把手”责任制,制订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和评估办法,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核心指标纳入教育现代化监测指标考评工作。开展学校教育信息化常态化督导评估,做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和师生信息素养评价监测报告。考评和监测结果作为年终学校办学水平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校长的绩效挂钩。

四、精细管理,全面强化提升工程2.0评价新机制

通过每周进行督查,每月形成督查通报等形式,督促教师及时完成个人自主选择能力点学习以及教师互评等学习任务。

树立优秀标杆。通过组织各学段各学科信息化优质课大赛、论文大赛、课件大赛、微课大赛、整合应用案例等,大力宣传先进事迹,鼓励教师攻坚克难,敢闯敢试,通过个人引领、团队合作,建立示范引領强、辐射能力广的优秀标杆团队。

改革评价机制。将教师的信息技术常态应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能力等纳入对学校“一把手考核、办学水平考核、智慧校园考核”等标准中,以评价改革促进学校信息技术的常态化应用,引导学校探索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高阶应用策略。举办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竞赛、资助相关课题等,激发教师积极性。

建设系统赋能。通过建设考评一体化系统,汇聚个体研修学习的微数据、微应用、听评课微评价、微课例、微说课、微展示等,评价由领导评价转为同行评价、导师评价、跨学科评价,用大数据全程为各学科教师进行“精准画像”,创新了教師新的发展生态。

五、区域联动,深度激发提升工程2.0研训工作原动力

以“三个课堂”为依托,构建基于学科教学的跨校虚拟研修团队,共同开展能力点研修。通过设立“微课E平台”,引导教师协同制作微视频、微案例,并发布在微课平台中,同时为优质协同资源建设者颁发县级证书,促进优质研训资源的开发。

做好线下微课录制。学校开展以基于网络的听评课活动为抓手的信息化教学研课磨课活动,每位教师至少上传1个微课到学习研修平台,同时利用县智慧教育云平台,每月至少上传一个优秀课视频,提升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抓好校本研修互评。校本实践应用考核材料提交,每位教师将不少于3个微能力点认证材料上传到学习研修平台,同时对本校学科教研组的其他教师上传的微能力点认证材料进行互评,每人评课数量不少于3节。

建好研训联动机制。建立“县域—教学片—学校”三级联动保障机制,在打造一支“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县级培训指导团队的同时,定期开展县级、校级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案例、实施案例评选、平台展示、研训沙龙等活动,提升教师的能力素养。

六、锐意创新,全面提高提升工程2.0研修新成效

打造省智慧校园示范校。开展“示范引领、帮扶互助”研修共同体的信息技术应用帮扶行动。总结归纳出“学习帮扶全员参与制”“保障长效推进机制”“应用创新激励制”等,充分发挥示范校的引领作用,通过区域教研等方式推广先进经验,开展现场观摩、线上直播、同步课堂、参观学习等活动,带动和帮扶城区其他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校本应用研修。

组建区域研修共同体。缩小校际教师应用能力差距。减小各校教师在年龄结构、信息技术素养等方面的差别,通过“三个课堂”做好线上“师徒结对”“同伴互助”等,开展校本研修,把年轻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素养优势和年长教师的教学能力素养优势相结合,营建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

全力探索智慧课堂新应用。以信息化为抓手,以“学思融通”课堂教学改革为引领,鼓励教师大力开展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的尝试,推动建设智慧课堂示范点,积极利用VR、AI等技术开展情境式、体验式教学,加大信息化教学手段“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力度,加快达成信息化助力课堂效率提升的目标。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