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苯丙胺戒治者不同阶段心理依赖的变化特点*

2023-10-31 04:22蔡旗炅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冲动性强迫性显著性

蔡旗炅 管 彤 张 健 王 深△

①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州) 350108 E-mail:1252016547@qq.com ②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通信作者 E-mail:fjwangshen@163.com

近年来,药物滥用和成瘾已成为公共卫生与健康领域最严重的社会弊病之一,这不仅威胁到吸毒者的身心健康,也导致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22年世界毒品报告》中指出,在疫情期间毒品传播虽有好转,但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使用人数仍保持上升趋势[1]。

在我国现有吸毒人员中,甲基苯丙胺的使用占据第一位,而复吸人员吸食的毒品以甲基苯丙胺为代表的合成毒品为主[2]。因此,甲基苯丙胺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通过调查发现,甲基苯丙胺的复吸率非常高[3]。甲基苯丙胺通过作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4],促使腹侧纹状体释放大量多巴胺,损害大脑多巴胺系统的功能[3],使得多巴胺能的神经纤维传导通道遭到破坏,从而导致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的耗竭[5]。长期使用甲基苯丙胺会导致大脑突触可塑性发生改变,引起神经递质紊乱、戒断症状等生理反应,继而导致行为上发生改变,如暴饮暴食、冲动性、强迫性、药物渴求等[6],因此心理依赖相较于生理依赖更难以戒除[5,7]。

心理依赖指的是用药者重复使用药物以获得快感,从而产生不断使用该药物的心理渴求,继而引发强制性觅药行为,停药后则会产生戒断症状[8-11]。实践表明,药物依赖者对成瘾物质的躯体依赖程度远小于其自身的心理依赖[12]。躯体脱毒后,心理依赖会增强药物依赖者的负性情绪,如抑郁、焦虑、心理渴求等[8]。而在戒断过程中,药物依赖者普遍存在戒断症状,如疲劳、疼痛、精神运动障碍等[12],而这会进一步强化其自身的负性情绪,从而导致其无法摆脱药物的依赖[11]。除可见的心理依赖外,药物依赖者吸食毒品会产生认知功能紊乱及抑制反应控制功能受到损伤[13]。因此,心理依赖的戒治会对药物依赖者能否回归正常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同学者对于心理依赖的理解不同,因此所使用的指标也各不相同,但多数学者均使用戒断症状[14-15]、心理渴求[16-17]、冲动性[7]和强迫性[17-18]表示心理依赖。舒尔曼认为在成瘾过程中,渴求往往先于戒断现象的出现,但也存在戒断的负面影响[19]。随时间推移,毒品会破坏吸食者的抑制控制功能[13],从而产生冲动性,使得吸食者不受控制的使用毒品,最终过渡到强迫性用药。而在吸食毒品后,吸毒者便会产生心理依赖[18],因此心理渴求、戒断症状、冲动性、强迫性伴随药物依赖者心理依赖的全过程。心理依赖是复杂的,使用单一症状进行描述对其认知有限[19]。因此将上述衡量指标联合进行研究,将会对心理依赖有更深的认识。当前,尚未有研究综合这4个指标来探究心理依赖。与之相应,前期研究仅针对单个衡量指标的变化进行讨论。

在一项探求酒依赖者渴求在自然环境下随时间变化的研究中,心理渴求变化呈倒U型,在前6个月呈现上升趋势,之后逐渐下降到基线水平[16];与此相反,在一项评估MA依赖者16周内渴求变化的研究中,渴求随着戒断时长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并逐渐趋于基线水平[20]。在另一项研究中,MA依赖者在非诱导状态下渴求随戒断时间延长而下降,在诱导下则呈现相反变化[21]。因此药物依赖者心理渴求的变化受到环境中相关线索的影响。

在对海洛因依赖者为期3个月戒断症状评估中,急性期表现出上升趋势,但在恢复期各项指标均逐步下降[14]。在一项实验中,大麻依赖者在封闭环境下戒断症状逐渐减弱,且症状在研究前后最为严重[22]。在一项评估不同时段下MA依赖者戒断症状的对比研究中,MA依赖者的戒断症状在第二周分值最高,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15]。上述研究表明,药物依赖者的戒断症状在初期最为明显,之后逐渐下降。

在一项评估不同时段MA依赖者的横断面研究中,戒断30天比戒断6天的受试者报告了更少的冲动性得分,且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短期内冲动性下降不明显[21];更早之前的研究表明,短期戒断海洛因依赖者表现出的冲动性比长期戒断者更高,而在24个月后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23]。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戒断时长的延长,药物依赖者的冲动性逐渐下降。

强迫性作为药物成瘾的核心特征[24],最开始从娱乐性、习惯性的药物使用逐步过渡到强迫性的吸毒习惯[13]。但并非药物依赖者皆会形成强迫性,在一项实证研究中,长期服用药物的大鼠仅有20%形成强迫性。当受到电击后,这部分大鼠仍对可卡因做出反应[25]。虽然没有学者对药物依赖者的强迫性进行研究,但上述实验说明,药物服用周期越长,越容易产生强迫性,因此也可以推测出在戒断后强迫性的消除可能也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

研究表明,药物依赖者所处环境对其药物选择有着重大的影响[16]。西尔贝格认为,社会环境由复杂方式交织在一起,增强药物依赖者的吸毒体验,使得风险和危害加剧[26]。国外的社区戒毒模式,与国内强制隔离戒毒的措施相比,更加贴近于现实环境,这使得MA依赖者更可能受到外界的干扰,从而影响治疗效果。药物依赖者经历强制戒断后,终会回归到日常生活中进行康复治疗。尽管对其康复期进行一定管控,但研究表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复吸率依然很高,且最容易发生在治疗后的一年内[27]。心理依赖作为诱发复吸的主要因素,了解其强戒期和康复期的变化规律,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国内外学者,更多是针对单一时期进行研究[3,23,26]。尽管国内学者为药物依赖者营造更加贴近于现实生活的环境,从而对戒断症状[14]、心理渴求[16]等心理依赖的衡量指标进行研究,并与非现实环境进行比较,探讨其差异。但研究群体较为分散,追踪时间较短,未将强戒期和康复期结合起来考虑,从而导致研究的适用性存在一定的局限。通过了解MA依赖者心理依赖在两个时期的变化,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预防复吸的措施。通过上述分析,提出假设1:MA戒治者的心理依赖在强戒期呈现显著下降,而在康复期可能趋于稳定。

虽然如今吸食MA的男性数量普遍高于女性,但趋势表明,二者之间的差异在逐渐缩小[1]。研究表明,药物使用对性别差异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生物特征及其相关并发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28-29],因此这一趋势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女性首次使用药物的年龄比男性晚,但却更快进入药物使用障碍和治疗阶段[30-32]。在成瘾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中,女性大麻戒断者相较于男性,报告了更多的不适症状[30]。女性吸毒者比男性更为冲动,更加依赖精神性药物[28]。虽然对MA的心理依赖进行了一定的研究[7],但是对其性别差异的了解却知之甚少。明白二者之间心理依赖是否存在差异,则能更好的针对男、女MA依赖者进行分开治疗。因此提出假设2:女MA戒治者心理依赖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趋势可能不如男性稳定。

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①了解甲基苯丙胺戒治者心理依赖在强戒期和康复期两种不同环境下的变化特点,②在不同戒治期其心理依赖的性别差异,从而为回归社会后的康复帮扶提供依据,以减少复吸率保持操守。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福建省内9所戒毒所MA戒治者为研究对象,3次调查时间为入所一年(T1)、即将出所(T2)、出所一年(T3),其中T1-T2为强戒期,T2-T3为康复期。第一次发放问卷601份,回收413份(68.7%);第二次发放问卷516份,回收392份(76.0%);第三次发放问卷495份,回收349份(70.5%)。按照编号及纳入标准对3次数据进行筛查,最终获得有效问卷301份,其中男性196人,女性105人,本研究得到福建师范大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DSM-IV甲基苯丙胺依赖诊断标准,排除其他药物共用依赖;②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它并发症;③在自愿的基础上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DSM-Ⅴ兴奋剂类药物诊断标准,所有戒断者都为甲基苯丙胺单一物质依赖者。

排除标准:①规则性作答,应答率不足3/4的被试;②信息填写不完整、问卷编码漏填或填错的被试;③因生病或不愿意进行随访的被试。

1.2 方法

由于疫情管控原因,通过对参与实验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发放、关键环节等流程进行统一培训。留在所内被试通过纸质版量表进行调查,而对于出所被试则采用自制的测试系统进行填写,数据由后台进行记录。每次填写前,均告知被试本实验目的、指导语、用处等,本着自愿原则,允许被试在中途放弃参与实验。同时,对回收数据进行保密。

1.2.1 苯丙胺停用后症状评估量表(Amphetamine Cessation Symptom Assessment,ACSA) 采用苯丙胺停用后症状评估量表对MA戒治者的药物停用后的戒断症状进行评估[12],该量表有着良好的信度和效度[33]。该量表共16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0完全没有到4非常多),得分越高表明戒断症状越严重。经邮件联系原作者(Moritz)后,得到量表原作者的使用许可,本研究对量表进行了修订。首先,为了更加符合中国文化背景及语言表达习惯,分别由2名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和2名心理学专业博士进行多次翻译和回译,对语义偏差进行校正。最后由相关领域教授对中文版量表的准确性、通俗度和可理解性进行评估,最终形成与原量表条目数量和计分归规则相同的ACSA中文版。在本研究中,问卷在T1、T2和T3时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93、0.91和0.88。

1.2.2 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 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对MA戒治者强迫性进行评估[34],该量表的中文版由徐勇等人修订[35]。该量表共10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0无症状到4严重),得分越高表明强迫性越严重。在本研究中,问卷在T1、T2和T3时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2、0.87和0.83。

1.2.3 Barratt冲动性量表(BIS-10) 采用Barratt冲动性量表对MA戒治者的冲动性进行评估[36]。该量表共30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1不是到5总是)。得分越高表明冲动性越严重。在本研究中,问卷在T1、T2和T3时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5、0.88和0.86。

1.2.4 视觉模拟量表(VAS)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对MA戒治者的心理渴求度进行评估[36]。该量表共有11个评定点,采用Likert评分(0一点都不想要到10非常想要)。得分越高表明心理渴求越严重。

1.3 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男、女子组MA戒治者的人口学特征

在实验开始前,对男子组和女子组的人口学特征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1),男性和女性在年龄、毒龄、受教育程度、强戒次数、吸食频数、最近一次吸食量、戒断时长等人口学特征上无显著性差异。

表1 男、女子组MA戒治者的人口学特征

2.2 MA戒治者在强戒期与康复期心理依赖的变化

运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MA戒治者在强戒期与康复期心理依赖各衡量指标分析发现,心理渴求、戒断症状、冲动性、强迫性的差异显著(F=185.37,P<0.001,η2=0.38;F=4.74,P<0.05,η2=0.02;F=5.35,P<0.01,η2=0.02;F=43.49,P<0.001,η2=0.13)。

事后检验分析得出,在强戒期各衡量指标T2(t=-18.23,P<0.001;t=-3.39,P<0.01;t=-3.43,P<0.005;t=-8.56,P<0.001)与T1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康复期除心理渴求(t=4.43,P<0.001),其余各衡量指标T3与T2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见图1。

注:与T1相比,*P<0.05,**P<0.01,***P<0.001;与T2相比,###P<0.001;下同图1 MA戒治者心理依赖各衡量指标的变化

2.3 MA戒治者在强戒期与康复期心理依赖的性别差异

运用2(男子组、女子组)x3(T1、T2、T3)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性别MA依赖者心理依赖各衡量指标分析发现,心理渴求、ACSA、BIS、YB的时间x组别的交互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F=5.46,P<0.01,η2=0.02;F=10.47,P<0.001,η2=0.03;F=3.69,P<0.05,η2=0.01;F=11.54,P<0.001,η2=0.04)。

各衡量指标的测试时间主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F=165.72,P<0.001,η2=0.36;F=3.47,P<0.05,η2=0.01;F=3.98,P<0.05,η2=0.01;F=22.23,P<0.001,η2=0.07);事后分析发现,在强戒期男子组在T2(心理渴求:P<0.001,t=-14.62;ACSA:P<0.05,t=-2.82;BIS:P<0.05,t=-2.59;YB:P<0.001,t=-8.30)与T1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女子组在T2(心理渴求:P<0.001,t=-10.69;YB:P<0.001,t=-8.40)与T1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康复期,只有女子组在T3(心理渴求:t=-5.13,P<0.001;t=2.82,P<0.05)与T2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

心理依赖各衡量指标的组别主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F=23.66,P<0.001,η2=0.07;F=62.61,P<0.001,η2=0.17;F=25.45,P<0.05,η2=0.08;F=4.12,P<0.05,η2=0.01)。事后比较分析发现,男性心理依赖各衡量指标在(心理渴求:T3;ACSA:T1、T2、T3;BIS:T1、T2、T3;YB:T1、T3)与女性相比,均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上述分析得出,无论在强戒期或康复期,女性的心理依赖各衡量指标下降速度较男性而言,较为缓慢甚至会有一定上升,见图2。

注:与男性相比,※P<0.05,※※P<0.01,※※※P<0.001图2 MA戒治者心理依赖各衡量指标的性别差异及变化比较

3 讨 论

3.1 MA戒治者在不同戒治期心理依赖的变化

目前研究结果显示MA戒治者在强戒期与康复期下心理依赖的变化:心理渴求、戒断症状、冲动性、强迫性。在强戒期,心理依赖各衡量指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但随着强戒期结束,MA戒治者进入康复期后,除心理渴求存在一定潜伏期,其它衡量指标下降速度逐渐减慢,趋于稳定[16,23,32]。

心理渴求呈现出“U”型的变化趋势,这表明心理渴求存在一定潜伏期。这在实验室环境或模拟真实环境的研究中均存在该种现象[16]。心理渴求在MA依赖者复吸中起到重要的预测作用[20],与药物相关线索存在密切关系。由于MA戒治者强戒期的特殊性,能接触到的毒品相关线索减少,因此心理渴求降低。但当MA戒治者进入康复期,可能会再次暴露于毒品的相关环境,从而唤醒心理渴求,导致再次使用毒品。而心理渴求作为药物戒治者最早出现的现象,这可能预示着如果不对MA戒治者进行一定干预,可能很容易产生复吸。

MA戒治者的戒断症状在强戒期显著降低,康复期则趋于平缓。研究结果支持了前人的研究观点[22]。MA依赖者的戒断症状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关[12]。研究证明,运动锻炼疗法可以有效改善药物依赖者的负面情绪[10-11],该方法作为药物依赖者康复的主要方式[10-11],在戒毒所中得到推广。运动锻炼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身体机能,还可以改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使得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10-11],从而降低他们的戒断症状。但随着回归社会后,参加工作使得锻炼时间减少,并可能受外界的影响,以及MA的可及性等因素问题,这使得不良情绪可能再次萌发,从而刺激他们再次选择毒品来逃避困难。

MA戒治者的冲动性在强戒期和康复期的变化呈现差异,康复期的下降速度较为稳定。以往研究表明,戒断时间延长,有助于冲动性的下降[21,23]。MA依赖者的冲动性与抑制控制功能息息相关[7],冲动性的产生是由于大脑前额叶-纹状体通路的结构异常[17],使得抑制控制功能受损,导致自上而下的控制出现异常[13]。而无论是运动锻炼或长时间的强戒,药物戒治者前额叶灰质体积皆会得到一定的恢复[7,11],使得受损的抑制控制功能得到恢复,但仍处于较弱的水平。回归社会后可能再次受到毒品诱惑,做出无意识的行为趋近倾向,容易再次失控[7,27]。

尽管没有相关研究对药物戒治者戒断后的强迫性变化进行研究,但研究表明,高冲动性可以预测成瘾中用药行为向强迫性转变[25]。因此,随着冲动性的降低,强迫性也会受到影响,从而逐渐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部分被试出所后产生复吸,可能使得一部分强迫性高的戒治者再次入所,使得康复期MA戒治者的强迫性降低。

综上所述,与强戒期相比,康复期所处环境更为复杂,MA戒治者需要面临许多的困难,导致心理依赖上升。而研究表明,家庭、职业、朋友、教育所提供的保护环境如能保持一致,有助于平衡毒品的使用[14,26-27],从而使得他们的心理依赖在康复期也能得到一定改善。

3.2 MA戒治者心理依赖的性别差异

从性别主效应来看,心理依赖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心理依赖各指标显著高于男性,这也进一步支持了前期研究的观点[28-30,38],即相较于男性,心理依赖在女性中存在着更为严重的影响。诸多研究表明,女性相较于男性,在社会及生活上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28,31,38]。前期研究发现,相较于男性可卡因使用者,女性可卡因使用者面对压力时表现出更强烈的反应[38]。伴随着社会及生活给予的压力增加,将会使女性药物使用者产生更为糟糕的负面情绪,而这迫使女性更希望得到药物来缓解。另一项研究中,药物使用者在进行戒断时,男性倾向于在家庭和社会中获得支持,而女性则容易受到孤立[38],因此在戒断时会面临更多的压力,这也解释了相较于男性,女性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31]。

男性和女性在心理依赖的性别差异上不仅要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其生物学因素也十分重要。在一项研究中,女性在经期前的阶段喝更多的酒,而患有不良情绪时会加剧这种情况[38]。在另一项探索性分析中,按照月经周期将女性可卡因使用者进行分组,发现激素水平增加,会使得女性对可卡因的使用产生更强烈的渴望[29]。因此激素的分泌,也是导致女性心理依赖更为严重的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心理依赖的性别差异强调了二者在强戒期和康复呈现着不同的变化。女性在康复期由于压力及自身原因使得心理依赖产生波动,这可能进一步导致复吸。因此在生活中,应该对女性给予更多关爱及帮助,从而有效的帮其改善心理依赖。但在这过程中,也不应该忽视对男性的关心。通过了解二者在心理依赖上的变化,使得治疗可以双管齐下,从而有助于减少复吸以及进行更加针对性的治疗和预防措施。

3.3 不足与展望

研究通过两年的追踪调查,探讨MA戒治者心理依赖在不同戒治期的变化及性别差异,使得更全面的了解心理依赖的变化特点,为康复期的帮扶提供参考。但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①缺乏相应的生理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未能反映心理依赖的客观变化;②部分被试进入康复期,导致数据缺失;③检测时间跨度大,未对时间段进行细分。因此,未来的研究可以融入相关生理指标,从而对MA戒治者的心理依赖有更全面的了解;通过延续该项研究,对康复期MA戒治者的心理依赖进行更长时间的跟踪,对他们的社区康复提供帮助,从而有效保持操守时长,降低复吸率,为我国的社会稳定作出贡献。

本研究基于两年的追踪调查,结论如下:①MA戒治者的心理依赖在强戒期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在康复期则保持稳定;②男MA戒治者的心理依赖在强戒期显著下降,而在康复期较为稳定;女MA戒治者的心理依赖在强戒期下降较为平缓,而在康复期则产生一定波动。

猜你喜欢
冲动性强迫性显著性
儿童期虐待与大学生网络强迫性购买的关系: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
冲动性的测量方法*
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现象的再探究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虐恋为何总是如影随形
近六成港人强迫性囤货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
支付方式对于有强迫性购买倾向消费者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