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健康管理干预对胸外科肿瘤术后患者疾病感知 和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3-10-31 04:22丁燕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胸外科依从性研究组

丁燕平

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胸外科 210003 E-mail:dingyp0304@163.com

肿瘤是一种全身消耗性疾病,许多研究表明,肿瘤患者在诊断及治疗过程中因缺乏对疾病的认识,普遍存在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对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可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1-2]。疾病感知是指个体对疾病的看法,当机体患病或健康受到威胁时,患者多通过既往对疾病的认知经验来分析自身当前疾病的状况,不断修正、调节疾病的认知,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可产生重要影响[3-4]。胸外科肿瘤手术难度较大,加之手术部位的特殊性及较多的术后并发症,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若不及时有效处理,患者可出现失眠、谵妄等不利于术后病情恢复[5-6]。如何在癌症患者术后长期健康管理上为其提供充分、合理的支持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传统的健康管理多通过面对面宣教、发放宣教材料为主,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患者疾病感知,但对每个患者不同时期的具体管理不能实现针对性、随时随地的指导,所取得的效果不具有持续性[7]。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更希望获得移动便利、有针对性的健康服务。移动健康管理(mobile Health,mHealth)是一种智能化、个性化的新型技术,通过使用移动通讯、网络设备对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可针对性对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健康知识与疾病术后护理方法,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8]。mHealth通过便携式、小型、远程无线设备等达到集健康传统终端+移动设备+健康服务于一体的个性化、长期化的医护服务,同时可降低医疗成本,缓解患者家庭医疗压力,与传统模式相比,优势显著[9]。mHealth可用于各种疾病的护理,如高血压、白血病、乳腺癌等[10-12]。许多学者已证明其对健康行为的改变上可发挥重要作用,且其具有可移动性、时效性。王琳[13]等通过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mHealth远程管理,结果显示mHealth为心律失常患者出院后远程随访、及时诊治提供了灵活、切实可行的新途径。黄晓莉[14-15]等通过将移动式云端健康管理应用于首次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其有助于提升患者出院后用药的依从性及自我管理水平,同时还可对患者的健康行为进行调整,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其它疾病中也应用到了mHealth,但在胸外科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报道较少[16]。本研究选取在某院行胸外科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mHealth,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旨在为临床上对胸外科肿瘤手术术后患者的疾病感知和心理状态的改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在某院接受胸外科肿瘤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入院时间2021年4月-2021年11月)和研究组(入院时间2021年12月-2022年5月),每组各40例。研究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3~70(51.35±6.80)岁;疾病类型:肺癌31例,食管癌4例,贲门癌2例,纵隔肿瘤3例。对照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19~68(51.74±9.29)岁;疾病类型:肺癌29例,食管癌4例,贲门癌3例,纵隔肿瘤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通过专业医师预测诊断,预计生存时间超过2年;②干预过程中无激素类药物服用史;③术后病情稳定,且可正常交流;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胸外科肿瘤手术,手术需要患者及家属同意。

排除标准:①患有严重精神障碍;②不积极配合研究者;③合并穿孔、严重感染、出血等术后并发症;④伴有感知障碍,无法准确反应自身感受。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含病房清洁、环境介绍、卫生护理、镇痛及口腔护理;出院前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包括面对面讲解疾病相关知识、给予常规心理疏导、功能锻炼指导等,同时安装爱心康患者端APP(只有记录功能),不会收到APP任何干预措施。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住院期间即安装爱心康患者端APP,出院后接受mHealth,周期为1个月,该系统由信息云端、患者端、护士端三者共同组成。其中信息云端包括健康教育、在线咨询、预警管理、管理套餐、计量工具5个版块。(均借助智能手环将监测数值通过蓝牙传输至手机APP,通过互联网传送至管理终端,由护士统一将服药时间、服药剂量等传输至医院中央服务器,同时再传送至移动终端。患者端APP主要针对生活方式记录发现问题并予以指导:①饮食行为管理,患者及其家属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自动生成个性化的饮食计划,同时指导患者行为,患者可同步在APP中记录自己的饮食,当系统监测到患者饮食不健康时,自动触发干预措施;例如,患者当日盐摄入量超过5g,APP会提示:“经过分析,您今日份盐摄入量超标啦,我们已经为您准备了今日的饮食报告,请到饮食分析处查收!”。②健康处方:定期发送健康知识与康复训练内容、及时手机患者反馈意见与信息、自动分析数据、无效信息提醒等,患者可在APP端查看由护士端审核通过后制定的个性化干预措施,包括如何用药,合理锻炼等。③健康监测:通过患者端APP上传的数据进行依从性判定,当依从性达到100%时,监测次数调整为3天1次,当依从性降低至90%,恢复至每日1次,每天早上患者将收到提醒监测信息,同时还可对前1天、一周甚至一个月的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回顾。研究组医生每周会收到患者健康报告,与健康管理师共同制定个性化激励信息及管理对策,鼓励患者和家属互相倾诉自己担忧、想法等,协助患者自行分析相关案例并提出应对办法。两组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3个月后门诊复查。

1.3 观察指标

1.3.1 疾病感知情况 采用简易版疾病感知问卷(brief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BIPQ)[17]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感知情况。BIPQ共包含综合理解、情绪描绘、认知描绘、病因认知4个维度,其中病因认知采取开放性作答法,其他均采取Likert 11点(0~10分)。综合理解(项目7)是指患者对疾病连续性变化的一致性理解程度;情绪描绘包括疾病关注(项目6)与情绪反应(项目8);认知描绘共包括疾病结果(项目1)、疾病时间线(项目2)、疾病可控性(项目3、4)与疾病辨识(项目5)。病因认知(项目9)属开放性问题。项目3、4、7采用反向计分法,1、2、5、6、8采用正向计分法,总分0~80分,疾病感知与BIPQ得分成正比,得分越高表示疾病感知越有威胁性。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良好,Cronbach's α系数为0.726,1个月的重测信度为0.51。

1.3.2 心理状态评分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自评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8]和汉密尔顿抑郁自评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9]评定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HAMA包含焦虑、害怕、紧张、失眠、认知功能等14个项目,每项0~4分,共56分;严重,>29分;明显,21~29分;肯定有,14~20分;可能有,7~13分;无,<7分。HAMD包含抑郁、有罪感、入睡困难、睡眠不深、工作和兴趣等17个项目,HAMD评分:治疗前后,由疗效评估师根据HAMD量表对患儿抑郁程度进行评分,得分>35分为重度抑郁;得分21~35分为中度抑郁;得分8~20分为轻度抑郁;得分<8分为正常、无抑郁。

1.3.3 生活质量 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制定的生活质量核心量表(Core Quality of Life Scale-C30,QLQ-C30)[20]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共包括躯体、角色、认知、情绪、社会5个功能版块,每个版块得分0~20分,量表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3.4 治疗依从性 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①完全依从:干预期间积极配合,按时用药、复查,饮食、作息等完全遵循遗嘱;②部分依从:干预期间患者出现负性情绪,经心理疏导后仍能配合治疗,用药、复查需医护人员提醒;③不依从:情绪波动大,安抚后仍未能好转,完全不遵循遗嘱用药及按时复查,不良生活习惯较多。

1.3.5 干预满意度评估 于3个月后门诊复查时前将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发放给患者填写,表中共20个题,每题含5个选项;得分为1~5分,1分表示不满意,5分表示非常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60<得分<80分为一般满意,80分<得分<90分为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该自制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值为0.829,说明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

1.4 统计处理

2 结 果

2.1 两组BIPQ评分对比

干预前,两组BIPQ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综合理解、情绪描绘、认知描绘评分及总分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BIPQ评分对比

2.2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干预前,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下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状态对比

2.3 两组QLQ-C30比较

干预前,两组QLQ-C30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QLQ-C30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各功能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QLQ-C30比较

2.4 治疗依从性

研究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95.00% vs 77.50%,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2.5 两组干预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干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胸外科肿瘤患者需要接受大型的胸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时间长、手术风险较大,且对躯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手术对患者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加之术后身体上承受较大的痛苦及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等,严重影响患者心理状况[21-22]。当患者面临健康威胁、患病时,通过过往对疾病的认知经验分析当前疾病过程,即疾病感知,对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23]。因此,关注胸外科肿瘤术后患者心理状态,采取持续、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保持患者情绪稳定,提高其治疗配合度,降低疾病感知,恢复患者身心健康。mHealth是通过移动电子设备,对个人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通过智能设备可及时为患者答疑解惑,提高患者依从性[24]。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综合理解、情绪描绘、认知描绘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表明mHealth可减轻患者疾病感知,改善胸外科肿瘤手术患者术后心理状态,减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出现。这可能是因为:①健康管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既往研究已显示,随着出院时间延长,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不断下降,而mHealth可每天定时提醒患者;②mHealth还为患者创造了交流平台,在干预过程中,定期在微信群开展“讨论会”,医生可远程监视“讨论会”,并及时为患者提供专业分析和决策;患者之间通过交流讨论,有助于合理、及时发泄不良情绪,保持愉快的心情;③mHealth可协助患者全面了解术后健康管理注意事项,使其反应性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得以缓解,生理应激反应得以减轻,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放松身心;④mHealth干预后患者可积极进行自我调节,正向疾病感知水平提高[25-27]。

本研究还显示,干预后两组QLQ-C30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各功能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表明mHealth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这是因为,mHealth可每天督促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家人的陪伴下多多参与户外活动,有利于患者重新适应社会,可促进患者疾病恢复;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肿瘤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疾病的控制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依从性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表明mHealth可提升患者的依从性,这是因为患者通过mHealth可及时有效得获得健康管理指导,手术治疗后健康的运动、饮食习惯得以保持[28-29]。

对比两组干预满意度,结果显示研究组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表明mHealth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同。分析原因,mHealth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如何面对疾病,如何适应手术后新的生存环境;且mHealth相较于传统健康管理,操作简单方便,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耗费较少,使用范围广[30]。

综上所述,对胸外科肿瘤手术患者进行mHealth,可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减轻疾病感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依从性及干预满意度。

猜你喜欢
胸外科依从性研究组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胸外科疾病治疗应对策略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胸外科简介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胸外科简介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舒适护理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