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级模式的干预对腹腔镜肝脏手术患者负面情绪 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3-10-31 04:22徐红霞张秀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3年11期
关键词:分级依从性情绪

徐红霞 张秀娟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473000 E-mail:xuhongxiav11@163.com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我国每年肝癌新发病例数占全球肝癌总数的55%左右[1],死亡人数占全球肝癌死亡的45%[2]。目前,对于肝癌的发病机制和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认为肝癌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受环境和饮食双重因素影响[3-4]。目前,肝脏切除术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手段,随着当前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和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已经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5-6]。临床实践表明,当患者确诊为肝癌时,会产生一系列焦虑、抑郁、紧张、惧怕等负面情绪,而且多数患者缺乏对手术方案及预期效果的全面认识,会过度担忧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而对手术表现出恐惧、排斥心理[7]。此外,疾病本身严重病情及手术创伤等因素会使患者产生严重的生理应激反应[8]。研究表明,负面情绪和应激反应都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因此,采取有效的临床干预手段以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及应激反应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传统的干预主要以药物控制以缓解患者疾病本身或手术相关生理反应为主,而往往忽略患者的心理反应[9]。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就医者对医疗条件要求的不断提高,临床干预已逐渐从生物转向心理和社会,于是,多种人性化干预手段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10]。基于心理分级模式的干预是一种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的全新干预手段,其主要根据患者实际心理状况进行全方位、程序化心理干预,因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方面效果显著[11-12]。近年来,基于心理分级模式的干预手段已经在诸多重大手术患者的临床干预中体现出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取得确切的临床效果。王琴丽[13]、王陈晨[14]等人对择期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施于基于心理分级模式的干预策略,发现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并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张敏[15]等人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择期手术患者施于心理分级干预模式,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保证老年患者心理状态稳定,促进老年患者术后恢复。杨丽娜[16]研究小组通过向胃肠道肿瘤择期手术患者应用心理分级干预模式,发现患者的手术依从性及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李艳菊[17]等人将分级心理干预模式应用于胃癌根治术患者,结果表明该干预手段可以调节患者的反刍思维方式,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度。马慧珍[18]研究小组对不同放疗阶段的鼻咽癌患者开展分级心理干预模式,结果发现该干预模式可以减轻患者放疗的相关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目前基于心理分级模式的干预在腹腔镜肝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尚未明确,故本研究致力于探究基于心理分级模式的干预对腹腔镜肝脏手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2020年2月-2021年3月某院收治的预行腹腔镜肝脏手术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1)。纳入标准:①经入院检查所有患者均择期行腹腔镜肝脏切除术;②年龄在18岁以上,75岁以下;③意识清晰,能正常沟通;④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者;②合并心、肾等其他脏器功能不全者;③精神疾病者或视听障碍者;④入院前伴有严重心理疾病者。观察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7~64(49.59±6.53)岁;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18例,大专以下23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39~63(49.05±5.83)岁;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20例,大专以下2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干预模式,具体包括入院接待,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积极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患者的内心需求,并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所需;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对于情绪不佳患者,要以热情的态度与患者沟通,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并指导患者疏解情绪,多给予患者鼓励、安慰和关怀;医护人员多与患者家属沟通,使其尽可能多陪伴和关心患者;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共同监督管理患者饮食,保证饮食营养健康,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锻炼,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等。

观察组给予心理分级模式的干预:①成立干预小组:小组由1名肿瘤专家、1名肝胆科主治医师、1名心理学专家、2名主管护士、5名专科护士组成,并选取其中1名主管护士担任小组组长;②小组培训:由小组组长组织对小组全体护士进行心理分级评估及分级干预等相关内容的综合评估,并进行适当的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参与研究;③心理模式分级:分别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SPIEGEL睡眠质量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并综合评估结果予以准确的心理分级;对CD-RISC评分在80分以上,SPIEGEL睡眠质量评分在10分以下的患者实施一级心理干预;对CD-RISC评分在60~80分,SPIEGEL睡眠质量评分在10~30分的患者实施二级心理干预;对CD-RISC评分在60分以下,SPIEGEL睡眠质量评分在30分及以上患者实施三级心理干预。④术前分级干预:一级心理干预:依据患者不同生活习惯合理分配病房,如将存在打鼾行为的患者与睡眠质量较差或患有失眠症的患者分开,将病房温度、湿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在室内摆放鲜花、绿植等保持空气清新,为患者营造温暖、舒适的住院环境;向患者发放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单,宣传内容包括疾病发生、发展、手术方案、预期效果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定期监测患者心电图、血压等指标,并做好详细记录;向患者介绍既往手术成功案例,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二级心理干预:组织患者在医院示教室内集中观看提前制作好的图片、音乐于一体的微小视频,向患者简洁明了地介绍疾病基础知识、术前准备工作、手术注意事项和术后恢复等相关内容等,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加强病友间相互交流、鼓励,以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缓解患者过度紧张情绪;通过音乐疗法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如播放轻快优美的音乐,让患者闭上双眼跟着音乐进行美好事物的想象,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减少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三级心理干预:密切关注患者的言行举止及病情变化,嘱咐患者家属尽可能全程陪护,以消除患者的孤独感;医护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以共情的态度认真倾听患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并结合实际给予患者正确的劝导和安慰;由小组组长将疾病、手术相关知识做成配有图片、音乐、视频等内容丰富且通俗易懂的小视频,生动形象地向患者介绍手术方法、预期效果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并邀请治疗成功患者分享经验,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依从性;联合家属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包括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保持睡眠时间充足等;医护人员应积极调动患者的一切社会力量,包括患者亲属、朋友、同事等,让其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鼓励,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⑤术后分级干预:一级心理干预:术后告知患者手术效果,帮助患者选择舒适的体位,嘱咐患者家属床边陪伴;二级心理干预:医护人员密切关注患者身体状态,准确评估患者疼痛,并给予适当的药物缓解处理,或与患者交流其感兴趣的话题,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患者家属全程床边陪伴,帮助完成床边活动;三级心理干预:加强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况的监测,并做好24 h一次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监测,用药后严密观察其不良反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给予恰当的安慰和疏导,嘱咐家属全程陪伴。

1.3 观察指标

①负面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19]和抑郁自评量表(SDS)[20]评价患者的负面情绪;SAS得分在50~59分表示轻度焦虑,60~69分表示中度焦虑,70分及以上表示重度焦虑;SDS得分53~62分表示轻度抑郁,63~72分表示中度抑郁,73分及以上表示重度抑郁,分数越高说明患者临床心理焦虑与抑郁情况越严重;②生理应激反应[21]:分别于干预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变化,数值越高提示其生理应激反应越严重;③术后恢复: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④治疗依从性: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及术后配合辅助治疗的积极性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得分60~80分为一般依从,80分以上为完全依从,60分以下为不依从。总依从率以完全依从和一般依从例数之和进行计算;⑤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表从疾病相关知识获取形式、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干预模式舒适度以及干预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干预总满意度以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之和进行计算。⑥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22]进行评价,该量表共25个条目,分为坚韧(13个条目)、自强(8个条目)、乐观(4个条目)3个维度,所有条目均计为0~4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越高。⑦睡眠质量:以SPIEGEL睡眠质量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入睡时间、总睡眠时间、夜醒次数、睡眠深度、做梦情况、醒后感觉6项指标,按0、1、3、5、7分等级计分,总分42分,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1.4 统计处理

将研究数据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SAS、SDS评分、SBP、DBP、HR数值、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满意度及依从性以n(%)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负面情绪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负面情绪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应激反应比较

干预前,两组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SBP、DBP、HR较干预前无明显变化,对照组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两组干预后SBP、DBP、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应激反应比较

2.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4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总依从率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17%,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n(%)]

2.5 两组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干预满意度为92.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1%,见表5。

表5 两组干预满意度比较[n(%)]

3 讨 论

目前,随着腹腔镜器械和设备的日益完善和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成熟,腹腔镜肝脏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肝脏疾病患者治疗中,并取得显著成效[23]。但腹腔镜技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可产生皮下气肿、背部疼痛等症状,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和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内分泌、神经系统等,最终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24]。此外,大多数患者因缺乏对疾病的正确认知,也会对手术表现出过度的担忧,降低其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25]。因此,采取有效的临床干预以改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对于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应激反应、促进术后恢复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传统干预模式仅能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部分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并不理想,且患者的满意度不高[26],因此对临床干预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心理分级模式的干预是一种以患者实际心理状态为依据的个体化、针对性干预模式,其通过对患者入院时进行心理分级,使临床干预工作更加贴和患者实际,最大程度发挥医疗资源的作用,而且对患者干预效果更佳[27-28]。目前,心理分级模式的干预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内科、心血管内科、胸外科等多个领域,在改善患者疼痛程度、负面情绪及睡眠质量方面效果显著[29-30]。但关于心理分级干预模式在腹腔镜肝脏手术患者中的报道却很少,故本研究对腹腔镜肝脏手术患者施以分级心理干预手段,并观察其干预效果。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心理分级干预模式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这归因于该干预模式对患者心理状态准确分级,后依据分级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所以对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的缓解效果更加显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SBP、DBP及HR水平与干预前基本一致,而对照组干预后SBP、DBP及HR水平均提高,提示心理分级干预模式可以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这可能得益于干预过程中的放松疗法能够使患者的肌肉、心情放松,且针对不同心理分级进行的术后干预方式也更具专一性,使患者能够保持良好的生理状态。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分级干预能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原因可能是术后针对不同心理状态患者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很大程度上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结果进一步显示,观察组总依从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分级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获得较高的满意度。究其原因,心理分级干预过程中最大程度给予患者关怀和安慰,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并给予恰当的劝慰;通过形象直观的微视频向患者全面介绍手术方案、相关注意事项和预期效果等,减轻患者的过度紧张、焦虑情绪,并邀请治疗成功患者分享经验,增强患者接受治疗的信心,从而提高患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基于心理分级模式的干预对腹腔镜肝脏手术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患者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并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分级依从性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分级诊疗路难行?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