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酸酯-双马-碳氢复合树脂体系固化反应动力学及性能

2023-10-31 08:50殷卫峰许永静曾耀德张济明颜善银
绝缘材料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氰酸酯层压板碳氢

殷卫峰, 许永静, 曾耀德,, 张济明, 刘 锐, 霍 翠, 颜善银

(1.陕西生益科技有限公司 国家电子电路基材研究中心陕西分中心,陕西 咸阳 712000;2.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电子电路基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 东莞 523808)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输量、处理量激增,传输频率从千赫兹(kHz)、兆赫兹(MHz)到吉赫兹(GHz),不断向高频化方向发展[1-3]。高频电路中,覆铜箔层压板的介电损耗(Df)极大地影响电信号的传输损失,传输损失跟Df成正比,如式(1)所示[4]。因此减小覆铜箔层压板的Df十分必要,同时也需要其Df具有较高的耐热氧老化性能,从而能够抵抗户外热、氧条件下长时间的环境考验[5-10]。

式(1)中:P为信号传播损失;k为常数;f为频率。

氰酸酯-双马(BT)树脂是由双马来酰亚胺(bismaleimide)、氰酸酯(trigzine resin)复合制备的一种高性能树脂,具有介电耐热氧老化性能好、热稳定性强、绝缘性好等特点,但BT 树脂Df高、成本高,在高频电路板商业化方面存在障碍[11-12]。碳氢(CH)树脂,包括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S)、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1,2聚丁二烯等,具有成本低、Df低、吸水率低等优异性能,但碳氢树脂的Df耐热氧老化性能差。因此,综合BT 树脂和CH 树脂的优势,开发Df低、耐老化性能优异、成本低的BT-CH 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技术经济价值[13-14]。氰酸酯、双马来酰亚胺、碳氢树脂体系中可能存在的主要反应如图1 所示,通过这些反应形成的化学键以及互穿网络,理论上能够制备出BT-CH复合材料[15-16]。

图1 BT和BT-CH中存在的主要反应类型Fig.1 The main reaction types in BT and BT-CH

目前关于BT、CH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如果BT-CH 复合材料能具有低Df和优异的介电耐老化性能,将会为高频电路板的应用提供新的方向。本文旨在研究引入CH 树脂对BT 树脂体系固化动力学、固化工艺、致密度、高频介电性能基板性能的影响,为BT-CH 体系高性价比覆铜箔层压板的制备提供理论支持。

1 实 验

1.1 主要原材料

双酚M 型氰酸酯单体,牌号为C07MO,分子量为396.49、熔点为69~71℃,扬州天启股份有限公司;低结晶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牌号为D936,四川东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氢化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SEBS),牌号FG1901,苯乙烯含量为30%,美国科腾有限公司;1,2 聚丁二烯,牌号为B3000,数均分子量为3 000,日本曹达株式会社;铜箔,厚度为35 μm,日本金居公司;熔融硅微粉,牌号为SJF0100E,粒径为10 μm,安徽壹石通股份有限公司;玻璃纤维布,牌号为T2116L,泰山玻纤股份有限公司。

1.2 样品制备

BT 树脂体系动力学参数样品制备:取300 g 丁酮溶剂、90 g 双酚M 型氰酸酯单体(C07MO)、20 g的低结晶性双马来酰亚胺树脂(D936)、BT 质量0.02%的乙酰丙酮钴,加入烧杯中,在室温以500 r/min的转速搅拌3 h后,将胶液倒入金属模具中,在100℃下烘焙6 h,得到树脂混合物,用于DSC、红外测试。

BT-CH树脂体系动力学参数样品制备:取300 g丁酮 溶 剂、90 g C07MO、20 g 的D936、BT 质 量0.02%的乙酰丙酮钴、30 g 的SEBS、30 g 的1,2-聚丁二烯(B3000),加入烧杯中,在室温下搅拌3 h 后,将胶液倒入金属模具中,在100℃下烘焙6 h,得到树脂混合物,用于DSC、红外测试。

BT 半固化片制备:取300 g 丁酮溶剂、140 g C07MO、30 g 的D936、BT 质量0.02%的乙酰丙酮钴、400 g 熔融硅微粉(SJF0100E)制备成胶液,搅拌1.5 h,在球磨机中球磨48 h,然后将电子级玻璃纤维布(T2116L)浸渍胶液后,在固化温度T固化下进行烘焙,去除溶剂并使聚合物部分交联固化,制成一定尺寸的半固化片,控制流动度为20%~25%,树脂质量分数为70%~90%。

BT-CH 半固化片制备:取300 g 丁酮溶剂、90 g C07MO、20 g D936、BT 质量0.02%的乙酰丙酮钴、30 g SEBS、30 g B3000、400 g SJF0100E 制备成胶液,搅拌1.5 h,在球磨机中球磨48 h,然后将T2116L玻璃布浸渍胶液后,在固化温度T固化下进行烘焙,去除溶剂并使聚合物部分交联固化,制成一定尺寸的半固化片,控制流动度为20%~25%,树脂质量分数为70%~90%。

BT、BT-CH 覆铜箔层压板制备:采用1 张铜箔+6张半固化片+铜箔的方式,叠合整齐,在真空压机中热压固化,热压固化程序为T凝胶/33 MPa/1 h+T固化/53 MPa/1 h+T后固化/33 MPa/1 h,升温速率为2℃/min。制备成高频覆铜箔层压板,板材绝缘层的厚度为(0.760±0.025)mm,测量板材的介电常数、耐热氧老化等性能。

1.3 测试方法

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采用TA 公司Q20 型DSC 热分析仪进行。称取约5 mg 树脂组合物置于测试坩埚内,在N2气氛下测试不同温度的DSC 曲线,测试温度为40~260℃。

红外测试采用美国Nicolet有限公司Nicolet75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进行,采用KBr 压片法,扫描分辨率为4 cm-1,扫描64次取平均值。

板材介电常数(Dk)、介电损耗(Df)测试采用美国是德科技有限公司E5071C 型QWED 矢量网络分析仪进行,将覆铜箔层压板进行蚀刻后,制备成尺寸为80 mm×80 mm 的样品,按照IEC 61189-2-721-2015(SPDR)测试其在10 GHz下的Dk、Df值。

板材电镜测试采用日本日立公司S-3400N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扫描加速电压为20 kV。

板材热氧老化性能测试:将覆铜箔层压板进行蚀刻后,制备成尺寸为80 mm×80 mm 的样品,测试老化起始阶段结果后,在153℃鼓风烘箱中热氧处理,取出后在23℃、50%相对湿度下处理24 h,按照IEC 61189-2-721-2015(SPDR),测试其在10 GHz 下的Dk、Df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BT-CH体系固化动力学研究

BT、BT-CH 的DSC 曲线如图2 所示,从图2 可以看出,CH 的引入能明显降低BT 体系的固化温度。从图2 中获取不同升温速率的起始反应温度(Ti)、峰值反应温度(Tp)、终结反应温度(Tf),根据Kissinger、Crane方程[17-18],计算树脂体系的反应动力学参数。

图2 BT和BT-CH树脂体系的DSC曲线Fig.2 DSC curves of BT and BT-CH resin system

活化能用Kissinger 方程求得,如式(2)所示。以ln(β/Tp2)对1/Tp作图,通过拟合得到一条直线,斜率为-△E/R,如图3 所示,进而计算出BT、BT-CH 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如表1所示。

表1 BT、BT-CH树脂体系的固化动力学参数Tab.1 Curing kinetic parameters of BT and BT-CH resin system

图3 BT和BT-CH树脂体系的Kissinger方程拟合曲线Fig.3 Fitting curves of Kissinger equation of BT and BT-CH resin system

式(2)中:β为升温速率,K/min;R为理想气体常数,其值取8.314 J/(mol·K)。

Kissinger 方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如式(3)所示,以ln(β/Tp2)对1/Tp作图,通过拟合得到一条直线,截距为ln(AR/△E),从而计算出BT、BT-CH 体系的固化反应频率因子,如表1所示。

式(3)中,A为频率因子。

固化反应级数n可通过Crane 方程求得,如式(4)所示。以lnβ对1/Tp值作图,通过拟合得到一条直线,斜率为-△E/R,如图4 所示,从而计算得出BT、BT-CH 体系固化反应的反应级数n,如表1所示。

图4 BT和BT-CH树脂体系的Crane方程拟合曲线Fig.4 Fitting curves of Crane equation of BT and BT-CH resin composition

从表1 可以看出,BT-CH 树脂体系的反应级数小于BT 树脂体系,说明BT-CH 树脂体系的反应机理更加复杂。树脂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频率因子大小可以直观反应固化反应的难易程度。BT 树脂体系的活化能大于BT-CH 树脂体系,说明在相同反应条件下,碳氢树脂对BT 树脂的固化反应有促进作用,降低反应温度。BT树脂体系的频率因子大于BT-CH 树脂体系,说明BT-CH 树脂体系的反应频率更加缓慢,这可能是因为碳氢树脂的链段长、位阻大。BT 树脂体系和BT-CH 树脂体系的反应级数差别不大,可能是因为二者都是浇注体高温固化,浓度对反应级数的影响不明显。

2.2 BT-CH树脂体系固化工艺参数研究

2.2.1 红外测试结果分析

不同升温速率下BT、BT-CH 树脂体系DSC 反应曲线的热量变化,能揭示树脂体系内部的部分反应变化。从图2(a)可以看出,BT树脂的DSC曲线上Ti、Tp、Tf对升温速率有较大依赖性,为消除这种依赖性,以DSC 升温速率分别对Ti、Tp、Tf作图,进行线性回归,外推β为0 时的温度,即为BT 树脂体系的固化温度参数[19]:凝胶温度(T凝胶)、固化温度(T固化)、后固化温度(T后固化),相应地,从图2(b)可以得到BTCH树脂体系的固化温度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BT、BT-CH树脂体系的固化温度参数Tab.2 Curing temperature parameters of BT and BT-CH resin system

根据表2 中的温度参数,采用1.2 中的方法,分别制备BT、BT-CH 树脂体系的覆铜箔层压板。BT、BT-CH 树脂体系固化前后的红外光谱如图5 所示。从图5 可以看出,BT、BT-CH 体系固化前,在2 274 cm-1、2 237 cm-1附 近 有 氰酸 酯 基 团-OCN 吸 收峰。热固化后,氰酸酯基团吸收峰消失,在1 553 cm-1、1 356 cm-1处出现三嗪环强的特征吸收峰,说明氰酸酯基团-OCN转换为三嗪环。

图5 BT和BT-CH树脂体系树脂体系的红外光谱Fig.5 FTIR spectra of BT and BT-CH resin system

BT、BT-CH 树脂体系固化前,在828 cm-1、691 cm-1附近出现双马来酰亚胺不饱和双键的特征吸收峰。热固化后,以1 500 cm-1处苯环骨架振动吸收峰作为参比,828 cm-1、691 cm-1附近的吸收峰明显减弱,说明双马来酰亚胺也进行了充分反应。

BT-CH 树脂体系固化前在910、963、990 cm-1处有CHR=CH2的特征吸收峰,固化后,963 cm-1、990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消失,910 cm-1处的特征吸收峰有所减弱,说明双键大部分已发生反应,部分未反应是因为随着固化进行,交联密度增大、链段运动受阻,使得双键不能充分反应。

2.2.2 电镜测试结果分析

对BT、BT-CH树脂体系覆铜箔层压板进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如图6 所示。从图6 可以看出,覆铜箔层压板的致密性强,未出现空洞、填料团聚等缺陷,说明采用2.2所得的固化工艺参数可以满足BT、BT-CH的固化要求[20]。

图6 BT覆铜板和BT-CH覆铜板的扫描电镜照片Fig.6 SEM images of BT and BT-CH resin composite copper clad laminate

2.2.3 热氧老化测试结果分析

BT、BT-CH树脂体系覆铜箔层压板的Df随热氧老化时间的变化如图7 所示。从图7 可以看出,引入碳氢树脂后,老化起始阶段,BT-CH 覆铜箔层压板的Df降低了0.001,降幅为25%,这主要是因为与BT 树脂相比,碳氢树脂本身的Df较低。153℃下热氧老化4 周后,BT-CH 覆铜箔层压板的Df增大0.000 2,增幅为6%,保持了BT 优异的耐热氧老化性能,这可能是因为碳氢树脂促进了氰酸酯的交联固化反应,同时碳氢树脂自身聚合反应,增大了交联密度,从而保持优异的耐热氧老化性能。

图7 BT和BT-CH覆铜箔层压板的Df随热氧老化时间的变化Fig.7 Variation of Df of BT and BT-CH CCL with thermal oxygen ageing time

3 结 论

(1)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BT-CH 树脂体系的反应级数小于BT 树脂体系,BT 树脂体系的活化能、频率因子大于BT-CH 树脂体系,CH 树脂对BT树脂的固化反应有促进作用。

(2)根据反应体系固化参数,制备了BT-CH 覆铜箔层压板,红外测试结果表明,固化后树脂体系的酰亚胺基团消失,三嗪环特征吸收峰出现,双键特征峰消失或减弱,固化反应充分。

(3)与BT 覆铜箔层压板相比,BT-CH 覆铜箔层压板Df下降了25%,153℃下热氧老化4 周后,BTCH 覆铜箔层压板Df仅增大6%,具有优异的耐热氧老化性能。

猜你喜欢
氰酸酯层压板碳氢
三酚A 型氰酸酯树脂的性能研究
氰酸酯树脂催化反应的研究
碳氢燃料管内氧化结焦影响规律研究
含表面裂纹的复合材料层压板剩余强度的工程算法
不同工艺参数对自动铺带碳纤维层压板的性能影响
准静态压痕力作用下复合材料层压板损伤分析方法
降低发动机催化器起燃工况下碳氢排放的方法
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山葵中异硫氰酸酯
双酚A型氰酸酯泡沫塑料的制备与性能
碳氢制冷剂在基站空调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