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氯噻嗪与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效果及成本—效果的对比分析

2023-11-01 09:04张海林菁红苏东风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7期
关键词:氢氯噻嗪苯磺酸

张海,林菁红,苏东风

目前,将可以确定血压异常和持续升高原因的高血压称为继发性高血压,而无法确定具体原因的高血压称为原发性高血压病[1]。据统计,60%~70%的高血压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且全球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率高达20%,已成为目前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症之一[2]。临床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以控制血压波动为主,只有将血压控制在参考范围内,才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目前可供选择的降压药物种类较多,多数患者需2种及以上具有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才能达到较理想的降压效果,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联合钙通道阻滞剂或噻嗪类利尿剂是临床指南推荐的2种组合处方[3],但患者需长期服药,加重经济负担,也会导致部分患者放弃治疗[4]。由此可见,选择一种疗效较好且经济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基于此,现比较氢氯噻嗪与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效果,分析成本—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2020年4月—2022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57例分为氢氯噻嗪组(n=79)和厄贝沙坦组(n=78)。氢氯噻嗪组中男42例,女37例;年龄47~76(59.65±7.52)岁;病程5~17(10.27±2.15)年;体质指数19~23(21.45±1.23)kg/m2;高血压严重程度:轻度36例,中度33例;合并症:糖尿病24例,稳定性冠心病15例,慢性肾脏病6例。厄贝沙坦组中男41例,女37例;年龄48~75(60.14±7.82)岁;病程6~18(10.41±2.32)年;体质指数19~23(21.57±1.18)kg/m2;高血压严重程度:轻度38例,中度40例;合并症:糖尿病27例,稳定性冠心病14例,慢性肾脏病7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5]中的原发性高血压病诊断标准;(2)轻、中度高血压;(3)肢体功能正常,可使用血压计;(4)近2周未服用其他降压药。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者;(2)近期有脑卒中发作史者;(3)合并心、肝、肾等严重躯体性疾病者;(4)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5)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者;(6)有烟酒嗜好者;(7)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需进行低盐、低脂等饮食控制,并予以适当的规律运动。氢氯噻嗪组给予氢氯噻嗪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 mg/次+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 mg/次,口服,1次/d。厄贝沙坦组采用厄贝沙坦片(安徽环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50 mg/次+苯磺酸氨氯地平5 mg/次,口服,1次/d。

2组患者均在接受治疗后每周复诊检查1次坐位血压值,每4周检查1次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指标及电解质情况,均持续规律服药8周。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血压水平: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全自动医用电子血压计测量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平均动脉压(MAP)。(2)人均成本测算:治疗8周后,收集并统计2组患者人均药品、化验及住院费用,计算总费用。药品费用即治疗期间所用药品的费用;化验费用即治疗期间进行的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基础检查所花费的费用;住院费用包括床位、护理、诊疗费用。(3)药物成本—效果比(C/E):计算并比较2组患者C/E,C/E即1个单位治疗效果所需要的成本,数值越小表明患者成本越少。(4)不良反应:治疗期间统计2组患者头晕、恶心、水肿、失眠等发生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6]治疗8周后,SBP下降≥10 mmHg并降至参考值,或DBP下降≥20 mmHg为显效;SBP下降<10 mmHg,但降至参考值,或DBP降低10~19 mmHg为有效;血压未下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氢氯噻嗪组总有效率与厄贝沙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67% vs.89.74%,χ2=0.797,P=0.372),见表1。

表1 厄贝沙坦组与氢氯噻嗪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血压比较 治疗前,2组SBP、DBP、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SBP、DBP、MAP低于治疗前,且氢氯噻嗪组低于厄贝沙坦组(P<0.05或P<0.01),见表2。

2.3 人均成本比较 氢氯噻嗪组人均药品费用、总费用少于厄贝沙坦组,见表3。

2.4 C/E比较 氢氯噻嗪组C/E(18.34)低于厄贝沙坦组(20.56),见表4。

表2 厄贝沙坦组与氢氯噻嗪组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表3 厄贝沙坦组与氢氯噻嗪组人均成本比较 (元)

表4 厄贝沙坦组与氢氯噻嗪组C/E分析

2.5 不良反应比较 氢氯噻嗪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厄贝沙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0% vs.6.41%,χ2=0.554,P=0.457),见表5。

表5 厄贝沙坦组与氢氯噻嗪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的心血管综合征,且在发病后始终处于进展状态,可诱发心肌组织、心血管病变,甚至发生解剖改变,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各种严重并发症[7]。药物降压治疗是最常见的血压控制手段,其中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或氢氯噻嗪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这3种药物均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但其药理机制不同,故联合用药治疗效果及药物成本效益存在一定差异,而目前关于不同药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的报道较少[8]。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总有效率间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氢氯噻嗪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降压方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均可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其原因可能是氨氯地平作用时间较长,用药后所产生的稳定降压作用可减少患者药物服用次数,提高其用药依从性,从侧面增强药物疗效[9];而厄贝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类受体阻滞剂,具有延缓血管活性肽降解的作用,在此期间可通过降低患者血管阻力来扩张动静脉血管,以防止血管堵塞引发头晕、头痛症状,增强身体生理顺应性[10];氢氯噻嗪作为利尿剂,可抑制肾小球远曲小管吸收Na+,以减少机体血容量,降低外周毛细血管压力,减少体液渗出,最终达到缓解机体多尿症状的目的[11]。故二者与氨氯地平联合均可协同增强药物有效浓度,并根据其不同药理机制发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的效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氢氯噻嗪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或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2种用药方案均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用药安全性较高,与木日扎提·买买提等[12]研究结果一致,因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单独使用均具有一定局限性,增加剂量并不能增强效果,反而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但与氨氯地平联合后可在增强药物疗效的同时避免因药物加量而导致不良反应增加的风险,可有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原发性高血压病作为一类多发性心血管疾病,较好地控制血压是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目的。氨氯地平属于二氢吡啶钙拮抗剂,在正常情况下,该药可通过特定通道进入心肌细胞选择性降低细胞膜内外钙离子的运动速率,以改善心血管平滑肌异常收缩状态,降低患者局部高血压状态,但单一类型降压药物已被证实在改善高血压患者临床预后方面效果欠佳,多需联合其他类型降压药方可达到满意的降压效果[13]。本研究将氨氯地平分别联合厄贝沙坦或氢氯噻嗪用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8周后,氢氯噻嗪组SBP、DBP、MAP低于厄贝沙坦组,提示氢氯噻嗪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降压效果优于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原因可能为厄贝沙坦可通过抑制血管收缩、降低机体醛固醇分泌来达到平稳降压的效果,但因其经口服后进入人体后几乎不与血液细胞相结合,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易被氧化代谢,导致进入机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起效缓慢,难以快速降低患者血压水平。氢氯噻嗪作为临床常用利尿剂,经口服进入人体后可在2 h内迅速起效,4 h内达到峰值,不仅可抑制Na+在近远端肾小管的重吸收,提高Na+-K+交换率,促进K+分泌,还可抑制Na+和Cl-在肾小管的主动重吸收,2种机制可协同促使左心室前负荷下降,以发挥降压作用,且该药在停药后降压作用仍可持续1周,故可在减少血容量和心输出量影响的同时持续降低血压。李占华等[14]研究表明,氨氯地平+氢氯噻嗪对降低高血压患者SBP更占优势。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氢氯噻嗪组人均药品费用、总费用低于厄贝沙坦组,氢氯噻嗪组C/E低于厄贝沙坦组,可见氢氯噻嗪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方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应,可保障患者进行长期服药,其原因可能与总有效率略高,单个疗效单位的额外增加成本较低有关,故药品花费较少,C/E较好,药物经济效应高,因此氢氯噻嗪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方案可能会存在降压外的经济学优势。

综上所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选择氢氯噻嗪联合氨氯地平或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均可取得良好的疗效,且用药安全性均较高,但氢氯噻嗪联合氨氯地平的降压效果更好,药物成本更低,经济学优势更明显,可作为临床首选。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氢氯噻嗪苯磺酸
氢氯噻嗪联合替米沙坦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性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舒张性心衰疗效观察研究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造影剂肾病的保护作用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3,7-二卤代吩噻嗪的合成新工艺及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