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硝唑口服联合Vitapex糊剂根管填充治疗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

2023-11-01 09:04谢庆军方玉欧阳曲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7期
关键词:硝唑根尖周炎龈沟

谢庆军,方玉,欧阳曲

急性根尖周炎为牙科较常见的根尖周炎类型,主要表现为牙龈黏膜脓肿、咬合剧烈疼痛、根尖周炎症及咀嚼功能下降等症状及体征,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可引起牙槽骨局限性骨髓炎、颌骨骨髓炎等病症。目前,临床多以清除根管内致病菌为基础,并配合Vitapex糊剂等药物进行根管填充以改善患者根尖周病变及提高咀嚼功能,此方法虽便捷安全,但全身性杀菌效果不够显著,且多次用药可引发根管渗出物感染、牙齿松动、颌骨骨膜炎等并发症[1]。基于此,现观察奥硝唑口服联合Vitapex糊剂根管填充治疗急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2月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根尖周炎患者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Vitapex糊剂组与联合组,各31例。Vitapex糊剂组患者年龄(50.80±2.26)岁;病程(3.12±0.62)年;根尖周炎发生位置:磨牙15颗,切牙9颗,前磨牙7颗。联合组患者年龄(50.50±2.50)岁;病程(3.10±0.57)年;根尖周炎发生位置:磨牙14颗,切牙7颗,前磨牙10颗。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急性根尖周炎的诊断要点》[2]中的急性根尖周炎诊断标准,且经体格检查或X线检查确诊;(2)年龄≤60岁;(3)近期未进行过系统及针对性治疗;(4)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牙齿存留数<18颗者;(2)合并认知障碍、凝血功能异常或急性牙髓炎等病症或其他严重内分泌系统疾病者;(3)临床资料缺失者;(4)治疗依从性差或中途退出者。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根尖周常规治疗,并在入组前5 d停用抗菌药物。Vitapex糊剂组患者采用Vitapex糊剂[国食药监械(进)字2013第3630755号]根管填充治疗,即做好根管预备后开髓引流,疏通根尖孔,并使用3%双氧水冲洗根管,待干燥后使用Vitapex糊剂填充根管,经X线检查确定根管填充完整,1次/周,持续治疗4周。联合组患者在Vitapex糊剂组基础上联用奥硝唑片[华东医药(西安)博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0.5 g/次,口服,1次/d,每周用药3 d,持续治疗4周。患者在治疗期间需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并禁食燥辣油腻、生冷海鲜等食物。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龈沟液炎性因子: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集患者龈沟液0.5 ml,采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龈沟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6(IL-6)水平,其水平越高表明患者牙尖周炎症越严重。(2)疼痛数字评估法(NRS)评分、牙齿松动度(TM):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NRS评估患者牙齿疼痛程度[3],评分范围0~10分,评分越高表明牙齿疼痛越强烈;用镊子夹住患者牙体切端或抵住咬合面的窝沟,做唇(颊)舌(腭)向近、远、中向和上、下推(摇)动,按牙体松动度由轻到重分别计0~3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TM越严重。(3)咀嚼功能: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估、比较2组患者咀嚼效率和咬合力。咀嚼效率:嘱咐患者用牙齿左右侧咀嚼花生粒,不吞服吐出残渣,按照咀嚼效率测算患者咀嚼效率[4],咀嚼效率=(咀嚼物完好重量-残渣重量)/咀嚼物完好重量×100%。咬合力:于患者下颌前磨牙处放置测试片,指导其进行匀速咬合10次,选取并计算其中4次最大咬合力的平均值。(4)不良反应:包括根管渗出物感染、牙齿松动、颌骨骨膜炎等。

1.5 疗效评定标准[5]显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牙根尖周叩痛与肿胀消失,咀嚼功能正常,且咬合力提升≥80%;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牙根尖周叩痛与肿胀有所改善,咀嚼功能提高,且咬合力提升40%~<80%;无效:治疗结束后,患者临床症状与咀嚼功能未好转,咬合力提升<40%。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Vitapex糊剂组(93.55% vs.70.97%,χ2=5.415,P=0.020),见表1。

表1 Vitapex糊剂组与联合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龈沟液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联合组与Vitapex糊剂组龈沟液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与Vitapex糊剂组龈沟液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低于Vitapex糊剂组(P<0.05或P<0.01),见表2。

表2 Vitapex糊剂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龈沟液炎性因子比较

2.3 NRS评分、TM、咀嚼效率、咬合力比较 治疗前,联合组与Vitapex糊剂组NRS评分、TM与咀嚼效率、咬合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联合组与Vitapex糊剂组NRS评分、TM低于治疗前,咀嚼效率、咬合力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Vitapex糊剂组(P<0.01),见表3。

2.4 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Vitapex糊剂组(12.90% vs.35.48%,χ2=4.309,P=0.038),见表4。

表3 Vitapex糊剂组与联合组治疗前后NRS评分、TM与咀嚼效率、咬合力比较

表4 Vitapex糊剂组与联合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急性根尖周炎是一种局部急性炎症,主要由于根管系统内多种刺激物导致根尖部局部组织缺血、坏死,使根尖周发生炎性反应,进而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导致牙周组织出现继发性损伤及疼痛等症状及体征,该病具有发病率高且病程较长等特点。目前,国内主要通过去除根尖感染源,同时联合药物填充根管的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患者根尖周组织恢复。常规填充药物多以局部治疗为主,具有起效快的优点,但全身性杀菌的疗效欠佳,不仅会延长治疗周期,且多次用药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也较高。临床认为,牙髓坏死后的牙髓腔细菌感染为主的生物性刺激是引发急性根尖周炎的主要原因[6],细菌通过牙体途径、牙周逆向途径及血行摄菌作用在髓腔中大量增殖,造成牙髓腔严重感染,进而进展为根管感染,同时感染由主根管向侧、副根管及交通支、根尖三角区的根尖分叉等隐蔽部位扩延至深部组织,引发根尖周组织损伤与牙体疼痛等症状及体征。邱亚等[7]认为,凡可加重根管感染的不利因素,如医源性损伤造成的根尖周组织炎性反应等非生物性刺激、外部创伤因素影响根尖周血运等,均可诱导急性根尖周炎发生,并加重、加速急性根尖周炎及并发症的发生。佟晶[8]指出,针对急性根尖周炎,应去除根管内已被细菌感染的牙髓和坏死物质,并减少局部病菌微生物侵入的同时联合Vitapex糊剂或其他药物根管填充,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效果。Vitapex糊剂作为典型制剂,主要成分包括氢氧化钙、碘仿、硅油等,其中氢氧化钙具有强碱性,可有效抑制细菌滋生,消除根管内部病菌微生物;碘仿作为消毒防腐剂,可缓慢、持久地释放游离碘,且对人体组织无刺激性伤害,两种物质在硅油的调和下可在根管填充治疗中起到强效抗菌消炎的作用,同时可抑制骨细胞活性,促进牙体和根尖周组织的再生及恢复[9]。但王曦等[10]认为,Vitapex糊剂治疗根管与根尖周炎的局部针对性与局部控制性较强,但单一局部治疗不能彻底根除病症,且在进行根管填充治疗时,根管内部也会因医源性损伤造成厌氧菌感染,影响治疗效果;此外,Vitapex糊剂的合成特性使其经多次使用后易造成根管渗出物感染、牙齿松动、颌骨骨膜炎等。为此,王曦等[10]指出可在Vitapex糊剂根管填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奥硝唑。

奥硝唑是新型硝基咪唑类药物,对多数厌氧性牙周和根尖周致病菌均具有强效的抗菌杀菌功效,还能有效减轻根尖周红肿,抗炎镇痛。奥硝唑进入人体后,可随着血液循环作用于全身,充分发挥抗炎消肿、全身性抗菌杀菌的效果,且其富集于唾液、牙槽骨中,使机体内部根尖周组织药物浓度升高,加之其代谢周期较长,药效维持时间较长[11]。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Vitapex糊剂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Vitapex糊剂组,表明奥硝唑联合Vitapex糊剂根管填充治疗急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分析原因为:奥硝唑联合Vitapex糊剂治疗急性根尖周炎从局部和整体两方面入手,对根尖周及周边组织的治疗效果更好[12],且奥硝唑联合Vitapex糊剂根管填充治疗方案避免了单一Vitapex糊剂重复使用、缩短糊剂成分在人体内积聚的时间,从而降低药物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此外,治疗4周后联合组龈沟液TNF-α、IL-6水平及NRS评分、TM均低于Vitapex糊剂组,咀嚼效率及咬合力高于Vitapex糊剂组,表明奥硝唑联合Vitapex糊剂根管填充治疗急性根尖周炎可更有效地减轻患者牙齿疼痛,减轻牙周炎症,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及咬合力。

综上所述,奥硝唑口服联合Vitapex糊剂根管填充治疗急性根尖周炎可有效减轻牙周炎症,缓解根尖周疼痛程度,提高咀嚼功能及咬合力,且安全性较高。但本研究存在样本量较小且随访时间较短等不足,后续仍需大样本量的多中心研究进一步深入探索。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硝唑根尖周炎龈沟
一次性根管治疗慢性根尖周炎感染的效果探讨
兽药中非法添加硝基咪唑类药物的检查方法
正畸治疗过程中支抗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IL-1β,IL-6,IL-8的研究
基于计算机仿真模拟结果推荐老年人左奥硝唑给药方案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牙周炎牙齿正畸加力前后龈沟液中RANKL和OPG的变化
头孢地尼与奥硝唑联合治疗盆腔炎临床效果观察
奥硝唑与甲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根管治疗联合瘘道刮治治疗慢性瘘道型根尖周炎的疗效探讨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