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异质性影响

2023-11-01 06:23农箫方俊智
现代金融 2023年9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高质量效应

□ 农箫 方俊智

一、引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破解农村空心化、农业边缘化、农民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新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农村经济发展是落实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离不开巨大的资金和金融服务支持。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但仍普遍存在组织体系结构单一、基础金融资源覆盖范围有限、涉农信贷供给不足等问题。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难以全面发挥实效。为切实做好“十四五”时期农村金融服务工作,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人民银行等六部门曾联合发文,提出要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完善基础金融服务,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入“三农”领域。可见,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农村金融供给质量与效率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从现有相关研究来看,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研究多数分布在内在逻辑、发展路径、异质性研究等方面。鲜有学者通过从传导机制视角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作用机理进行系统分析,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充分的思路指导和逻辑借鉴。鉴于此,本文利用2011-2020年29个省份的动态面板数据,试图从理论逻辑和实证分析两个层面揭开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影响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探讨乡村振兴动态演变进程以及异质性。与已有文献相比,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在于:第一,结合高质量发展观念,引入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这一概念,对乡村振兴进行实证分析,一定程度上拓宽了研究的视野;第二,探讨并发现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可通过优化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强化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丰富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作用的理论框架;第三,从异质性角度分析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为政府因地制宜制定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理论与假说

中国乡村振兴尚未成熟,融资约束仍是“三农”发展的主要问题。新型农业经营企业融资难、融资慢等问题越来越突出,侧面折射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仍存在短板,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正是补齐这一短板(王彦和田志宏,2020)。实现乡村振兴战略首先需要考虑融资渠道问题,满足农村农业多样化的农村金融需求,不断深化改革农村金融体系,是缓解乡村振兴中资金紧缺的主要途经(廖红伟和杨良平,2019)。同时加强金融体系顶层设计、完善金融体系的配套制度,优化金融发展环境,也是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资金保障(温涛和何茜,2020)。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的血脉,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以促进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为前提,推进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创新,深化普惠金融服务,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了良好辅助机制和配套设施(何文广和何倩,2018)。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要义就是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积,发展农村金融高质量服务体系。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优化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刺激了农村经济发展,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进而为乡村振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谢琳,2020;肖端和杨琰军,2020)。此外,当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发展不仅推进了当地农业产业化,提供农户收入水平,也辐射了邻近地区,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章成和洪铮,2021;杨东和郑家喜)。因此,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需求的快速增长也必将成为金融投资的新起点,成为实现乡村振兴最优途径。基于此,提出第一个研究假说:

假设1: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乡村振兴。

前文阐释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机理,但有没有某种除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之外的因素,与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协同作用,会进一步增强或削弱乡村振兴。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普惠”这一特征,会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的融资条件,降低了农村居民的融资门槛,提高了农村金融的可得性,缓解了金融约束,能否充分利用还取决于个体对金融服务的获取和利用能力。一方面,有些学者认为人力资本促进了金融发展,基础人力资本投入与金融人才资本投入能够显著地推动金融业的发展,同时人力资本结构配置的优化,也会加快金融部门的扩张速度(谢非和聂宇贤,2018;张成思和刘贯春,2022)。提高农户金融知识、健康人力资本等投资强化了信贷资金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增强了农村金融对农户的增收效应与扶贫效应(夏振洲,2018;刘丹和陆佳瑶,2019)。此外,人力资本投资将赋予农户更强的信贷资金运用的能力与动机,有助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创收发展,进而增强了农村金融的支农效应(陈治国和辛冲冲,2023)。另一方面,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产生促进作用,新增长理论论证了人力资本可以通过内生效应、外溢效应和聚合效应推动经济增长,加大对乡村基础教育投资,充分开发农村人力资本,使农村人力资本提质增效,发展以人力资本为主导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进程(张金山和彭述华,2019)。人力资本结构对乡村振兴具有异质性影响,中级、高级人力资本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可以从本地扩散到邻近的农村地区(姚旭兵和邓晓霞,2022),加快农村人力资本的战略性投入是推进全面乡村振兴的首要环节(温涛和何茜,2018)。基于此,提出第二个研究假说:

假设2: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影响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说明

1.核心解释变量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数(AFIN),借鉴李海央(2021)并结合数据可得性,本研究从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覆盖广度、覆盖深度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见表1),最后采用熵值法测度各二级指标的权重,并计算总得分。

表1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2.被解释变量

乡村振兴指数(COU),借鉴夏龙(2022)、孟令国(2022)等相关研究,考虑数据可获得性,本研究将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五个维度,构建如表2所示的指标体系。

表2 乡村振兴指标体系

3.调节变量

农村人力资本结构(HUM),选取农村大专以上人口数占农村总人口比重表示。

4.控制变量

为更全面地分析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影响效应,借鉴已有研究,本文选择以下变量作为控制变量:(1)经济规模(GDP),用地区生产总值对数予以衡量;(2)产业结构(IND),第二产业值占经济规模比重;(3)人均公共服务支出(COM),通过地方财政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与当地人口数的比值测算;(4)年龄结构(OLD),用老年人口抚养比予以衡量;(5)农村数字化基础(INTER),用农村宽带接入用户个数表示。

(二)模型构建

1.基准回归模型

为验证本研究的假设1,在建立计量模型时,引入乡村振兴的滞后项,反映乡村振兴进程中的叠加效应,即前一期乡村振兴成效对当前乡村振兴推进的影响。模型设计如下:

2.调节效应模型

为验证假设2,本文在模型(1)的基础上分别引入农村人力资本(HUM)变量与解释变量的交互项,同时对相关变量进行去中心化处理。模型设计如下:

(三)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对象是中国大陆的29个省份(不含港澳台西藏海南)2011-2020年的年度面板数据。其中,乡村振兴和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调节变量及控制变量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年鉴》、Wind数据库及各省市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同时,本文采用线性插值法对部分省市部分年份的数据进行补齐。

(四)变量描述

本研究所建立计量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调节变量及控制变量的统计性描述结果详见表3。

表3 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

(五)乡村振兴差异的动态演进

图1是由Stata软件绘制的全国、东部、中西部不同区域的核密度估计结果。首先,从中心位置和分布区间来看,样本期内全国和中西部地区都随着时间推移向右移动,2020年曲线在最右侧,这说明乡村振兴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东部地区的中心位置和分布区间随时间的推移向左移动,2020年曲线在最左侧,同时曲线距离较近,这说明东部地区的乡村振兴水平随着时间推移在缓慢下降。其次,从分布曲线波峰高度和宽度来说,全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都出现峰值降低、宽度加大的现象,这说明大部分省份乡村振兴水平较低,少数省份乡村振兴水平较高,出现了一定的两极分化现象,省际差异逐步扩大。最后,从波峰个数来看,前期全国、东部和中西部区域均为双峰甚至多峰的形态,后期波峰个数逐渐下降,甚至变为单峰,说明省际乡村振兴水平多极分化或两极分化的现象在逐步减弱,中国乡村振兴水平存在一定的阶梯性。

图1 乡村振兴分地区差异的动态演变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分析

基准回归模型分为三种情况:回归1不考虑乡村振兴滞后项、控制变量与固定效应,重点关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发展指数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回归2是在回归1的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与固定效应;回归3对模型(1)中所有变量进行拟合。对不同变量情况拟合前,首先进行Hausman检验,以确定回归1至3是随机效应或是固定效应形式,Hausman检验结果表明这3种情形均采用固定效应,具体回归结果详见表4。

表4 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影响乡村振兴的基准回归结果

表5 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回归结果

结合基准回归模型,从列(1)回归结果得知,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估计系数为0.297,且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为进一步验证假设1,探讨我国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影响乡村振兴的作用路径,进行回归2和回归3的分析,从列(2)、(3)的结果显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滞后项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297、0.262,且均通过了显著检验,进一步说明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促进了乡村振兴,同时证实了我国乡村振兴的深化存在明显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即前一期乡村振兴的成效对当期乡村振兴的推进有显著的推动作用。

(二)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

1.剔除特殊样本

借鉴相关研究,将上海、北京、天津和重庆四个直辖市的数据剔除,对样本进行重新估计,回归结果依然显著。

2.构建样本子区间

借鉴相关研究,将2011-2013年的样本数据剔除,对 2014-2020年的样本数据进行模型估计,显著性和相关性的结果与基准回归差异不大。

3.工具变量法

借鉴相关研究,为了排除当期的影响,消除部分反向因果关系带来的内生性问题,将核心变量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和所有的控制变量都使用滞后一期值,结果显示未出现明显差异。

(三)作用机制分析

为了验证前面理论假设,本文在模型(2)的基础上分别引入农村人力资本结构(HUM)以及其与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交互项进行分析。回归结果见表6,根据列(1)与列(2)的结果显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交互项估计系数为6.336,且通过了1%显著水平检验,说明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政府可以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深化改革,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优化农村人力资本结构,进而强化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表6 调节效应回归结果

(四)异质性分析

1.地区异质性

整体来看,中部与西部农村金融发展情况差异并不大,相较于东部而言,处于较低水平。本文合并中部和西部样本数据,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进行分样本回归。回归结果见表7,根据主效应估计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估计系数为0.00928,但未通过显著性检验,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估计系数为0.324,且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能够显著地推动乡村振兴。根据调节效应估计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和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交互项系数为-4.201,且为通过显著性检验,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与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交互项系数为8.184,且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显著,说明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影响乡村振兴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的力度,提高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与师资队伍水平,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进而强化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表7 分地区回归结果

2.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

为考察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及内在机制影响是否因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分年度按照人均GDP的中位数将样本分为经济发展高水平组与低水平组进行分析。回归结果见表8所示,根据主效应估计结果显示,经济发展高水平地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估计系数均为0.0848,且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能够显著地促进经济发展高水平地区的乡村振兴;经济发展低水平地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估计系数均为0.363,且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能够显著地促进经济发展低水平地区的乡村振兴。通过估计系数比较,发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经济发展低水平的地区乡村振兴的促进效应大于经济发展高水平的地区。根据调节效应估计结果显示,经济发展高水平的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与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优化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反而削弱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其原因可能为经济发展高水平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已经趋于完善,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将导致成本上升与资源浪费,进而削弱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经济发展低水平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与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交互项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增强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

表8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回归结果

3.政府干预程度异质性

为考察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及内在机制影响是否因政府干预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本文以一般财政支出除以国民生产总值予以衡量,并按照政府干预程度的中位数将样本分为干预程度高与低两组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由表9所示,根据主效应估计结果显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能够有效促进这两个地区的乡村振兴,但该作用效果在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大。根据调节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政府干预程度较高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与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交互项估计系数均显著为正,说明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增强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相反,政府干预程度较低地区农村人力资本结构与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交互项估计系数均不显著,说明农村人力资本结构不存在调节作用。

五、结论与建议

基于2011-2020年全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了乡村振兴的动态演技过程,并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其中的作用机制。其研究结果如下:(1)从乡村振兴动态演进来看,大部分省份乡村振兴处于低水平状态,但多极分化或两极分化的态势逐渐减弱。(2)从基准回归结果来看,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能够显著地促进乡村振兴。(3)从作用机制回归结果来看,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对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影响乡村振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4)从异质性回归结果来看,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能够显著地促进中西部、经济发展高水平地区、经济发展低水平地区、政府干预程度较高地区以及政府干预程度较低地区的乡村振兴。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中西部、经济发展低水平地区及政府干预程度较高地区发挥着调节作用,同时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经济发展高水平地区削弱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其他地区未产生调节效应。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其一,农村金融是驱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助推器。政府应重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的作用,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深化改革,完善农村地区的征信系统构建,扩大农村地区的金融覆盖广度,提高农村地区居民对金融的使用性与可获得性,增强农村金融的普惠性。其二,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具有区域和维度异质性,首先因地制宜制定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战略,注重地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提高乡村振兴水平,进而推进共同富裕。其次注重加强农村金融的顶层设计,优化农村金融发展结构,推进农村金融可持续发展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其三,重视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乡村振兴中的调节作用,引导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有效地服务农村教育,增强农村地区师资队伍力量,提高农村地区高等教育入学率以及吸引更多知识人才投入到农村社会发展中,进而提高农村人力资本结构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调节作用。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高质量效应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懒马效应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