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说

2023-11-01 11:04黄辉豪等
关键词:春卷小寒霜降

黄辉豪等

黄辉豪:

小朋友们,咱们二年级的语文课本上有首《二十四节气歌》,你可能已經很熟悉了。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不过,你知道吗?《二十四节气歌》的版本有很多。有的在这四句之外还有“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等内容,讲的是节气的具体时间;有的则不满足于把节气名字连起来,还要展开说每个节气的自然特征,比如“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那么,节气到底是什么? 它们又是怎样被总结出来的呢?

节气就是一年中二十四个特殊的时间点,每两个节气之间相隔十五天左右。它来自我们祖先的农业活动实践,体现了气候、农事等的变化。换句话说,它是古时候的人在耕种庄稼的时候总结出来的,用来告诉大家到了一定的时候大自然是什么样子的、农民该做什么。而伴随着二十四节气,还产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习俗。

就拿离我们最近的几个节气来说吧。每年一月五日左右,就到了小寒时节,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也就到来了,正所谓“大寒小寒,冻成一团”。为了抵御寒冷,人们会做羊肉汤、吃米粥等。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人们在这一天会“打春牛”,也就是用彩鞭抽打泥或木头做的牛,用来祈求丰收。雨水时节,庄稼生长,华南地区的人们会爆炒稻米来“占稻色”,意在获得丰收的好兆头。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遗产,在2016 年11 月还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要想把节气“说”好,就要多查、多问、多观察。老师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让我们一起在生活中了解节气吧!

李思雨(山东省临清市逸夫实验小学二年级):

说起节气,我最喜欢霜降。它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

深秋的一个早上,我发现小草身上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白衣服”。通过查资料我才知道,这是昼夜温差造成的,正巧“霜降”这个节气到来了。

爷爷告诉我一句俗语:“霜降一到,地瓜入窖。”由于霜降后天气变冷,在没有冰箱的年代里,人们要把瓜果蔬菜放进地窖中储存,防止它们被冻伤。

但也有越冻越好吃的水果,那就是柿子。在我的家乡山东,人们在霜降这一天有吃柿子的习俗,寓意是“好事(柿)成双(霜)”。我接过爷爷手里的柿子,咬上一口,和刚熟时酸酸的味道不一样,这挨了冻的柿子满是甜蜜的汁水,吃得我满口生香。

在了解霜降的过程中,我知道了节气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也不禁佩服起了祖先的智慧。

(指导教师王春入)

李梓瑜(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甘蔗中心小学二年级):

今天,妈妈教我读古诗。读到陆游的“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时,我仰头问妈妈:“妈妈,什么是‘小寒? ”

妈妈笑眯眯地说:“小寒是一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倒数第二个。今年的1 月5 日就是小寒,到时候,咱们就会吃你最爱的糯米饭。随着小寒到来,年味也越来越浓,你会听到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新年歌,也会发现超市里‘穿红衣服的年货越来越多啦! ”

爸爸走了过来,接着说:“小寒虽然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但是出门赏梅花、山茶这样的活动依然很受大家喜欢。最重要的是,小寒之后,气温逐渐回升,你最爱的春天也就不远啦! ”

“我喜欢小寒! ”我高兴地拍着手说。

刘轩(江西省赣州市沙石吉埠小学二年级):

二月初的一天,妈妈故作神秘地告诉我:“今天是立春,我们要咬春啦! ”

我疑惑地跟着妈妈走进厨房,一阵香气扑鼻而来。啊,奶奶在炸春卷!只见圆柱形的春卷躺在油锅里,渐渐变成了诱人的金黄色。“乖孙来啦!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奶奶一边乐呵呵地说着,一边将炸好的春卷吹凉,递到了我嘴边。我咬了一口,外酥里嫩,韭菜、胡萝卜、豆干、肉混合的香气让人沉醉,吃了还想吃。妈妈在一旁说:“咔嚓,咔嚓! 这就是‘咬春喽! ”原来是这样啊!

“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但为了明天能早起,我还是早点儿睡觉吧!躺进被窝儿的时候,我还不忘戴上奶奶亲手缝制的春鸡。据说春鸡象征着吉祥如意、健康成长。在这一晚的梦里,我的身高像春竹一样“节节高”!

(指导教师 傅巧艺)

徐梓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小学二年级):

立春是春天的第一个节气。按照我们老家的习俗,这一天要吃韭菜炒蛋。

春天的韭菜鲜嫩极了,茎白白的,像白玉一样;叶绿绿的,就像翡翠。妈妈把韭菜切成小段跟鸡蛋一起炒,出锅后再撒些芝麻粒,吃起来别提多香了。听说,这也是一种“咬春”呢!

妈妈说, 在立春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有防病祈求平安的寓意,又用舌尖迎接了崭新的春天。我陶醉地咀嚼着韭菜炒蛋,只觉得满是春天的味道。

(指导教师龚珊珊)春鸡春卷

猜你喜欢
春卷小寒霜降
春卷
小寒
霜降
深秋寒霜降
三丝春卷
二十四节气之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霜降
小寒
小寒连大寒病从寒中来
包春卷